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德里达后期思想有一个伦理学转向,绝境的概念就是在伦理与哲学双重语境中来讨论的主题。绝境的概念也是一个死亡的概念,在时间的绝境中,死亡如何构成存在之界限或者绝境。“向死而在”,这就提出了对死亡边界的跨越问题。这就是在死亡、见证和幸存之间的某种谜一样的关系。这就是说,绝境就是指向界线,没有通道、步伐、位移或替代。解构就是在绝境中的思考,解构思考不可能性,解构不能去“能去的地方”,去能去的地方那不是解构,不是真正对责任的承担。解构没有一个地形,解构身处绝境来思考,它只思考绝境。  相似文献   

2.
“自律”就是艺术家生命意志和自主律。画面中的自律性空间就是艺术家的心理自主空间,这种用绘画的形式,而不是用文学的方法,靠画面本身来传达思想,摆脱文学的附庸,摆脱政治和宗教的影响,就是自律。“他律”,指绘画受到政治、宗教、文学、经济的影响,使艺术变得复杂,我们在艺术创作中,要超越他律的束缚和影响,用眼睛来思考,用形象来思考,用笔,颜料思考。  相似文献   

3.
关于黑格尔辩证法的争议最终意义应该是当代的,因为哲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它那个时代自身的思考,这就是本文论述黑格尔辩证法当代语境的出发点。本文试图通过论述思维如何之有的两个层面,即思维在人的生命过程中以及本体论指向意义上的思辩过程,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当代语境作一简单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历史课有效教学模式是每一位历史教师都津津乐道并致力研究的课题。但是究竟什么是有效教学模式呢?我认为寻找有效教学模式首先应该思考什么是教学的有效性,才好对症下药。对于有效性,很多人理解为归纳总结经验和直观感受,缺乏理性的思考。比如有的老师认为提高有效性就是考高分,有的老师认为有效性就是完成教学目标。这些理解导致我们无法寻找到真正有效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艺术思维方式,就是体现一定艺术思想内容和与之相符合的思考方法、适用于艺术领域的思维模式。艺术思维方式问题,说穿了其实就是有别于其他非艺术思维的独特性问题。艺术思维方式说穿了就是与非艺术思维的区别问题。艺术中的情感是通过艺术思维过程、艺术化手段得以表现的。  相似文献   

6.
1月26日,在和文化、教育界人士座谈征求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时,温家宝总理说:"一所好的大学,在于有自己独特的灵魂,这就是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不可能出世界一流大学.大学必须有办学自主权."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这就是温总理眼中大学独特的灵魂,这与陈寅恪说的"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当各个学科从其自身的学科特点出发研究网络技术时,更应对技术本身与整个社会和人类的关系进行全方位的思考,也就是进行网络技术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伦理价值和人本价值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国际贸易理论以及国际贸易创新理论进行了论述。本文的宗旨就是对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进行把握,同时对我国外经贸的发展作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赵登虎 《科技信息》2011,(4):122-122
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相对应,又称辐散思维、求异思维。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方式,一题多解或设想多种方法去探寻同一个问题的思维活动就是发散思维的一种。本文从发散思维角度思考求不定积分。  相似文献   

10.
过度强调思考,将使企业染患“分析瘫痪症”:思考不足、急于行动,“蓝波文化”又将在组织中泛滥。管理决策中最重要的挑战之一,就是在“坐而言”与“起而行”之间,求取最佳平衡。  相似文献   

11.
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直觉模糊集定义及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基础上 ,利用 F -格的序关系 ,研究了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 .给出了直觉模糊逻辑 t-范及 t-余范的定义 ,同时给出了两种新型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 ,探讨了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 t-范及 t-余范所具有的性质 .拓广了模糊逻辑中关于生成子的概念 ,给出了阿基米德直觉t-范及 t-余范的表现定理 ,并对不同算子分别进行了研究 .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尤其是文学作品中文化意象的使用包含着更为广阔、更为深沉的内涵,这就要求译者不但要译出原作的语义信息,而且还要译出原作内在的文化信息。通过对比分析霍克斯及杨宪益、戴乃迭对"司马牛之叹"中"叹"字的不同翻译方法,说明译者只有正确理解原语词义及其文化意蕴,才能更加全面、准确地传达文本及其蕴含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3.
南朝梁时,萧统、萧纲兄弟分别主持编纂了《选》和《玉台新咏》。论对其编撰目的和体例、作家作品录情况、各自的学观和对后世的影响,一一进行了比较研究,从而见出它们的价值与得失。  相似文献   

14.
副词“真”、“很”、“太”在语义上都有表示程度高的意思,但是三者在语义特征及语法功能上还是存在许多差异。文章从语义内涵、组合能力和语用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对外汉语教学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英文中,消费需求包括“Needs”和“Wants”,有人把它们分别译为“需求”或“欲望”,“需要”和“想要”,也有人用“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或“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来区分,从意义上讲,这些表述都是有道理的,但从“Needs”和“Wants(也有人用‘desires')”的定义和表述的简洁来讲,本人更愿意把它们表述为“需求”和“欲求”,即消费者“求其所需”和“求其所欲”的意思,从消费需求的发展来看,二者的区别越来越小,甚至可以互换使用;所以,通常情况下,我们只使用“消费需求”这一概念,而不再对二者进行严格的区分。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分析动态表演性原则在英若诚先生所译的《芭芭拉少校》中习语、活句、文化转换、称谓等方面的应用来论证这一原则在戏剧翻译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V+到”结构同“V+进”、“V+见”、“V+在”、“V+着”等相关结构的比较,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异同,力求为语言使用者提供最佳选择,同时也对相关问题提供了方言方面的佐证。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中国制造业的现状以及与世界制造业的差距,指出中国的设计师应"为中国制造而设计",从而使"中国制造"走向"中国设计",最终实现"中国创造"。  相似文献   

19.
通过5·12汶川大地震救援进程的推进案例,分析了国族与族群在具体情境下的转换规则,并探求其中的文化蕴含。  相似文献   

20.
"我们"与"自然"的发展经历了这样的里程:1)"我们"与"自然"的浑然.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上带有朴素的和谐性质,人与自然处于一种"感性的和谐"状态之中.隐含有"自然性的人类中心"思想.2)"我们"与"自然"的分裂.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上带有改造、控制自然的性质,表现为"征服性的人类中心主义".3)"我们"与"自然"的和谐.这是一种"理性的和谐".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上带有创新的和谐性质,追求一种"共荣性的人类中心"价值观念,在此达到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的高度统一.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理论所体现和追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