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总结体外连续培养细粒棘球蚴原头蚴生长发育的规律。方法在5%CO2培养箱中37℃条件下,以RPMI-1640为基础培养基含20%胎牛血清的单相培养体系中体外培养原头蚴,在倒置显微镜下定期动态观察原头蚴的体积及形态学变化,计算其成囊率、蒂端发泡形成率等指标随时间变化情况,总结其体外培养生长发育规律。结果体外培养原头蚴在第1周开始形成蒂端发泡,在体外培养的前6周,原头蚴的形态学以蒂端发泡为主要变化特征,其数量逐渐增加,体积逐渐增大。第5周可观察到原头蚴外周形成一层角质层,开始向成囊方向发育;原头蚴的体积随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观察到最大囊的直径约为:1.2mm,在体外培养的第17周部分原头蚴囊外周的角质层开始变得毛糙,囊的体积缩小,其内部结构变得模糊不清,浓缩聚集成团,与外周的角质层有明显的界限,培养至7个月时,90%以上的囊泡出现上述形态学改变;原头蚴的最大成囊率约为11%。结论 1、体外培养原头蚴的体积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存在从小到大再逐渐缩小的规律;2、体外培养原头蚴在成囊发育过程中可出现多种不同的形态学变化,是否存在多种成囊方式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TOR抑制剂AZD2014在体外对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活性的影响。方法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分成6组进行体外培养,其中四组加入AZD2014使其浓度分别为200、100、50、25μmol/L;继续培养10 d,期间利用伊-红染色方法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原头蚴的活力,实验重复3次后,绘制原头蚴活力曲线;Western-blot检测100μmol/L的AZD2014培养原头蚴4 d后的p-Akt1、p-4EBP1、p-S6K1的表达量;Caspase-3试剂盒检测100μmol/L的AZD2014培养原头蚴4 d后的Caspase-3酶活性。结果 100μmol/L的AZD2014作用4 d后,原头蚴活性开始下降,存活率为(75.93%±7.28%);体外培养10 d后,100μmol/L组原头蚴活力仅为(24.03%±1.01%),200μmol/L组原头蚴活力为(2.40%±1.14%);100μmol/L的AZD2014培养4 d后,原头蚴蛋白因子p-Akt1、p-4EBP1、p-S6K1表达量明显下降;在100μmol/L的AZD2014培养原头蚴4 d后,其Caspase-3酶活性下降。结论 AZD2014在体外具有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蚴的作用,理论上,可做为临床上抗包虫的新型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细粒棘球蚴与特定浓度大肠埃希菌体外共培养的条件下活性、形态随时间的变化,以及部分参与通路。方法 将羊源性原头蚴重悬计数,分为空白组、0.5麦氏浓度大肠埃希菌组(实验组),并以12、24、48、72、96 h为时间节点,使用0.1%伊红染液按照体积1∶1的比例染色2 min后显微镜下观察并计算两组原头蚴的存活率;使用活性氧试剂盒在上述时间点检测两组原头蚴体内ROS水平;在12、48、96 h分别检测Caspase-3、9;Bax、Bcl-2、Nrf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实验组原头蚴存活率随时间延长降低,在96 h降至为0%;两组原头蚴体内活性氧检测显示:实验组ROS水平明显提高,12 h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638,P<0.05),在72 h ROS水平与空白组相近;Western blot实验表明,凋亡蛋白Bax(T=4.997,P<0.05)、Caspase-3蛋白(T=6.118,P<0.05)、Caspase-9蛋白(T=3.435,P<0.05),实验组的蛋白水平大于空白组,有统计学意义。抗凋亡蛋白Bcl-2,实验组的蛋白水平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究鹅脱氧胆酸(chenodeoxycholic acid,CDCA)诱导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鹅脱氧胆酸体外处理细粒棘球蚴原头节,0.1%伊红染色,倒置显微镜观察原头节的活力;Caspase-3试剂盒检测其酶活性变化;采用DCFH-DA染色法利用荧光酶标仪检测鹅脱氧胆酸作用2、4 d后原头节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荧光强度的变化;western blot技术检测Nrf2蛋白的表达;生物化学法测定细胞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和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thioredoxin peroxidase,TPx)酶活性的变化。结果体外应用500、1000、2000、3000μmol/L鹅脱氧胆酸能够抑制原头节体外生长,随着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逐渐增强;不同浓度鹅脱氧胆酸作用原头节24、48 h后caspase-3酶活性升高,随着时间的延长caspase-3酶活性增加越明显;不同浓度鹅脱氧胆酸作用原头节2、4 d后观察到原头节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水平升高(F=1631.77,P0.05),同时western blot检测发现Nrf2蛋白的表达降低(P0.05),并检测到抗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F=756.033,P0.05)和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F=608.848,P0.05)的活性降低。结论鹅脱氧胆酸诱导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凋亡可能是通过氧化应激途径起作用。  相似文献   

5.
报道塔城地区二例泡球蚴病肝的病理病变.组织切片显示病肝组织被无数小泡囊所取代.泡囊的角质层较厚,常呈破裂,内层的生发膜产生的小雏囊均不含原头蚴,全系不育囊.肝的基本组织,包括肝小叶、肝细胞、肝窦、胆小管等均遭受严重的破坏.在病灶中心,可见有坏死与钙化的肝组织,泡囊的周围形成肉芽炎症反应,整个病灶形成肉芽结节.肝组织里并见有些泡囊破裂,生发层浸润周围组织,产生新的小泡囊并见于病灶的纤维组织内.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比较阿苯达唑粉剂和纳米化阿苯达唑在体外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作用的影响。方法将阿苯达唑粉剂溶解于DMSO后与纳米化阿苯达唑分别配成3.13、6.25、12.5、25μg/m L浓度,按照所设分组体外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药物处理组经伊红染色后原头节的形态及活力。ELISA试剂盒测定药物作用3、6 d后原头节体内抗氧化酶NQO-1的活性变化。结果将相同条件下阿苯达唑粉剂和纳米环阿苯达唑各浓度组原头节的活力较空白对照组降低。12.5、25μg/m L浓度组纳米化阿苯达唑酶活性变化高于阿苯达唑粉剂组。结论阿苯达唑粉剂和纳米阿苯达唑均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作用;纳米化阿苯达唑在体外抑制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生长作用优于普通阿苯达唑粉剂,有望成为治疗细粒棘球蚴病的一种新的剂型。  相似文献   

7.
将人工接种感染的小鼠腹腔细粒棘球蚴包囊90个,随机分为A~E 5组,分别用多频聚焦超声不同功率和组合方式进行超声照射.多频聚焦超声辐照后的各组包囊置于含1 00μg/mL阿苯达唑的RPMI 1640培养液中,经不同时间培养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细粒棘球蚴囊内的药物质量浓度,以评价不同功率及辐照次数、辐照后含药培养液中不同培养时间对囊壁药物通透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多频聚焦超声照射可以改变细粒棘球蚴囊壁的药物通透性.三频联合与单频相比,以及两次以上照射与单次照射相比,细粒棘球蚴囊内药物质量浓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照射后包囊继续在含药培养基中培养,可进一步提高囊内药物质量浓度.本研究证实多频聚焦超声照射可使细粒棘球蚴囊壁药物通透性持续增加.多频联合超声作用的效果明显优于单频、多次照射优于单次照射.多频多次照射、适当延长包囊在药物中的培养时间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囊内药物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8.
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制备5-氟尿嘧啶(5-Fu)囊泡,并对其进行了小鼠体内药动学和组织分布的研究.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5-Fu的类脂囊泡,以5-Fu水溶液为对照,尾静脉注射自制5-Fu囊泡和5-Fu水溶液,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和各组织中的5-Fu浓度,利用统计学方法计算了5-Fu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及小鼠的组织分布参数.与注射水溶液组相比,5-Fu囊泡组MRT值延长,AUC0~t值增加.组织分布结果显示:5-Fu囊泡在肝、肾中AUC值显著增加;5-Fu囊泡明显延长了5-Fu在体内的作用时间,比普通水溶液具有一定的缓释和提高生物利用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取4至8个月龄的胎儿胰腺组织,培养7至8天的胰岛细胞生长最旺盛,胰岛素分泌量最高(2500u/ml),但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分泌量随之下降,组织逐渐解体,细胞老化。若培养至10天时加入11.1m/ol葡萄搪激动因子,对细胞生长有良好的激发作用。经冰冻保存两个月的胰腺细胞在37℃复温后培养仍能生长。组织学观察胰線的胰岛分布,胰尾比胰头多,但培养到第五天以后,外分泌腺泡发生变性,而腺管上皮细胞仍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0.
复播油葵瘦果籽粒灌浆规律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葵瘦果的重量由皮壳和籽仁构成 ,复播油葵在石河子地区籽粒从开始灌浆到成熟持续 36~ 40天 ;皮壳的鲜重随灌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皮壳干重前期逐渐增加 ,成熟前开始下降 ;籽仁鲜重随灌浆时间的延长前期逐渐增加 ,最后一周开始下降 ,籽仁干重增长速度呈“慢—块—较快—慢”的增长规律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次报告我国家鸭的副小体膜壳绦虫(Hymenolepis paramicrosoma Gasowaka,1913)的生活史。实验阐明福建厦门地区的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和等形小剑水蚤(Microcyclops M.subaeqnalis)为本虫的中间宿主,二者均是中间宿主新记录。在室温23—26℃的条件下,剑水蚤自感染虫卵后发育为拟囊尾蚴期需时7天,但达到成熟的拟囊尾蚴则需11天,幼虫在中间宿主体内的全程发育要经过六钩蚴期、原腔期、囊腔期、头结形成期和拟囊尾蚴期等五个阶段的发育。小鸭感染拟囊尾蚴后需要经过15天才可发育达到性成熟的成虫。  相似文献   

12.
以合肥学院园土为试验材料,探讨6种不同浓度复合重金属溶液(污水厂原污水复合重金属浓度扩大0~400倍)处理后,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再生水复合重金属浓度的1~200倍(Cu≤0.04mg·L-1,Zn≤0.06mg·L-1,Pb≤0.02mg·L-1,Cd≤0.84mg·L-1)的范围内,细菌、真菌及放线菌的数量随重金属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加,与对照相比增加幅度分别为61.8%,98.0%,183.3%.重金属浓度增加至大于200倍时菌数逐渐降低;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取样土层有关,10cm土层的微生物数量大于表层土样的微生物数量;土壤微生物数量随取样时间不同而变化,三次取样的微生物数量的大小顺序为:第二周第一周第三天.研究表明,适宜浓度的复合重金属污水处理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数量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再生水能否直接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表达纯化细粒棘球蚴重组蛋白14-3-3(rEg14-3-3)和Eg10(rEg10),分别免疫小鼠,8w后进行细粒棘球蚴原头蚴攻击感染.计算免疫保护力,检测脾组织中CD4+T、CD8+T细胞亚群以及T细胞增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rEg14-3-3免疫组小鼠具有85.3%抵抗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的能力,而rEg10免疫组小鼠与对照组小鼠相比无免疫保护力;与PBS对照组相比,只有rEg 14-3-3免疫组的CD4+T细胞亚群的分布有明显差异,且rEg 14-3-3抗原能诱导淋巴细胞显著增殖.因此rEgl4-3-3蛋白能抑制细粒棘球蚴的生长,诱导小鼠产生高水平的免疫保护力,可作为疫苗候选分子.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一株异养型迦得拟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gaditana)在通气搅拌培养条件下生长及产单细胞蛋白的情况,结合了不同生长阶段显微形态的分析,考察了pH对微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碱性培养条件下(pH9)微藻囊泡相对松散,易解离成单细胞,从而减少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生物量和蛋白产率的下降;虽然较低的培养温度可以延长囊泡存在时间,但囊泡内单细胞繁殖速率下降,不利于菌体生长;较高的温度则会导致胞内酶活性下降及菌体过早衰亡,影响蛋白产率;通常,高搅拌速率可获得较高的体积传氧系数k_La,提高溶氧水平,而当搅拌速率超过300 r/min,湍流漩涡长度接近囊泡的平均直径时,搅拌产生的水力学应力会对囊泡造成损伤.异养型迦得拟微绿球藻与传统的自养培养方式相比具有高效和高产的优势,因此,未来在高品质单细胞蛋白生产领域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网络的自发活动对于发育研究及学习记忆机制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研究体外培养网络自发放电随发育的变化,在多电极阵列芯片上长时间培养海马神经元网络,连续记录分析了培养14周的网络发育过程. 结果显示,网络整体放电频率从培养第1周到第8周逐渐增加,9—14周基本稳定. 对放电模式的分析表明,培养1周内出现自发、低频、不同步的锋电位;4—7周为同步簇发放电,7周出现同步簇发和随机放电混合的复杂模式;9周后为高频随机放电模式,稳定4周以上. 由此推测,高密度培养的神经元网络发育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连接建立期、活动协同期和成熟期,同步放电是高密度培养神经元网络发育过程的一个重要现象,其模式表现形式随培养时间改变.  相似文献   

16.
研究在成熟液中添加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以及成熟时间对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孤雌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以确立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最佳体系.结果表明,成熟液中添加EGF组的成熟率明显高于未添加组(P<0.05),并且牦牛卵母细胞的成熟率随着EGF添加的浓度增加也不断上升;随着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成熟率逐渐增加,培养24 h后成熟率趋于稳定;胚胎体外培养液中添加EGF能显著提高孤雌胚胎的8-细胞和囊胚形成率(P<0.05).由此推测:在体外培养22-24 h,且添加40 μg/mL EGF最有利于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胚胎培养液中添加40μg/mLEGF能显著提高牦牛孤雌胚胎的体外发育能力.  相似文献   

17.
球虫感染对雏鸡若干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混合球虫感染对雏鸡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选择78只14日龄雏鸡随机分为6组,进行人工感染球虫试验。其中组为对照组,不感染球虫, ~组分别人工感染0.6×105,1.2×105,1.8×105,2.4×105,3.0×105个孢子化球虫卵囊,观察雏鸡临床症状及测定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雏鸡随感染强度增加临床症状加重, 组、组死亡率均为23.08%,其余各组未见死亡。各感染组雏鸡血液从第4天起Hb显著下降,第6天降至最低,且各期的Hb随感染球虫数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感染后第6天,红细胞总数均有所下降, 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白细胞总数均有所上升, 组、组、组淋巴细胞百分率显著增加,嗜中性白细胞百分率显著降低,而嗜酸性、嗜碱性及单核细胞百分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对神经细胞Cu/ZnSOD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产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系统(XO/X)作用于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分析SOD含量、SOD活性和SODmRNA丰度.结果:SOD含量随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作用时间的延长显著增加,第5天后增加的变化趋于稳定,第7天达每毫克蛋白质(1.24±0.23)μg;SOD活性在开始的1~5 d呈上升状态,第5天为每毫克蛋白质(5.30±0.44)U,第6天开始显著下降为每毫克蛋白质(2.15±0.32)U,且稳定至第7天的每毫克蛋白质(2.08±0.73)U;SODmRNA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可诱导培养的神经细胞Cu/ZnSOD基因表达;SOD活性变化和SOD含量变化并不平行,可能是在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作用一定时间后,细胞内出现了无活性或/和低活性的SOD.  相似文献   

19.
从个体发育看,甘薯绒毡层细胞的结构具有以下主要特点:①小子孢母细胞时期,除细胞具有丰富的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线粒体等细胞器外,最明显的特征是细胞质积累大量的电子致密的淀粉粒.到减数分裂后期,淀粉粒全部分解,而脂质体的数量和体积随淀粉粒的分解而增加,这表明脂质体的形成与淀粉粒密切相关.②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期,绒毡层细胞质中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状结构增加,线粒体内沉积电子致密物质.在这个时期,内质网和线粒体分别参与孢粉素颗粒和原乌氏体的形成.③小孢子发育至成熟花粉粒时期,除线粒体继续形成原乌氏体外,脂质体首先分解形成与孢粉素颗粒和原乌氏体大小相似的囊泡或小脂质体,然后分别沉积嗜锇物质而形成孢粉素颗粒和原乌氏体.孢粉素颗粒、原乌氏体和乌氏体的数量随脂质体的退化而迅速增加,表明质质体与孢粉素颗粒和原乌氏体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以斑马鱼幼鱼为研究对象,研究异烟肼对幼鱼发育毒性和行为学的影响。 用不同浓度的异烟肼分别处理发育至72 hpf的斑马鱼幼鱼,观察幼鱼的死亡率、畸形率及形态变化,分析幼鱼行为学轨迹。 异烟肼(≥4 mmol/L)对斑马鱼幼鱼有致死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强。异烟肼对斑马鱼幼鱼的发育过程有致畸作用,表现为脊柱弯曲、卵黄囊吸收延滞、心包水肿、鱼鳔缺失、体长发育延迟和器官空泡化等。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异烟肼组幼鱼行为轨迹减少,运动次数和运动速度显著降低。结果表明,异烟肼(≥4 mmol/L)对斑马鱼幼鱼具有致死和致畸作用,对幼鱼的运动行为有抑制作用,并且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