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位虾池水体细菌和弧菌的数量变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位于广东湛江东海岛北寮村和庵里村的4个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高位池养殖过程水体中的可培养异养细菌和弧菌的数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北寮村虾池BL1和BL2的可培养异养细菌数量变化均呈现中间高两头低、后期多于初期的单峰变化趋势;BL1的弧菌数量变化趋势和可培养异养细菌的变化趋势相似,而BL2则是前期稍微升高而后下降,后期又呈升高态势,峰值出现在养殖末期;水源地BL3的可培养异养细菌数量变化为初期平缓,后期明显多于初期,大体呈上升态势;而BL3弧菌数量变化趋势则比较平缓.2)庵里村发病的虾池AL1的可培养异养细菌和弧菌数量呈现出单峰变化趋势,在养殖中途爆发病害时,可培养异养细菌数量高出未发病的正常池2个数量级;庵里村虾池AL2的可培养异养细菌数量变化趋势也是中间高两头低,而弧菌的数量变化则是无规律的波动;水源地AL3的可培养异养细菌数量变化大体呈下降趋势,弧菌数量放养初期最高.3)高位虾池的可培养异养细菌和弧菌数量虽多于水源地,但差异不显著,同一个位点,细菌和弧菌数量呈现同步增多或减少.虾场水体的可培养异养细菌和弧菌数量与多数环境因子之间相关性不显著,这与虾池养殖生态系统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有关,同时反映了高位虾池生态系统受多种因子作用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平板计数法研究了湛江东海岛北寮村3个高位虾池养殖过程水体和沉积物的可培养细菌与弧菌(Vibrio)的数量变化,并利用纸片扩散法测定了分离自虾场环境细菌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表明,调查的养殖过程中,2个虾池水体细菌与弧菌数量变化呈单峰趋势,9月份达到峰值;虾池沉积物以及水源地中细菌与弧菌数量变化无明显的规律.BL1样池沉积物细菌和弧菌数均与氨氮呈显著正相关(p0.05),水中的弧菌数与硝酸盐氮呈显著正相关(p0.05);虾池细菌、弧菌数与多数调查的生态因子之间相关性不显著(p0.05).虾场环境细菌的抗生素耐药性测定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差异显著(p0.05),细菌对氨苄青霉素耐药性最高,在对照水源地沉积物中高达80.65%,其次为先锋Ⅴ和甲氧苄胺嘧啶,而对左氟沙星、环丙沙星、多黏菌素B均敏感;样地水体和沉积物细菌对抗生素表现出相似的耐药性谱,两者的细菌耐药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养殖虾池与对照水源地的细菌耐药性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水源地BL4沉积物中细菌耐药性显著高于水体(p0.05);3个样地细菌对抗生素均表现出较高的多重耐药性(MAR).  相似文献   

3.
2003年10月~2004年5月在泉州东海一新建虾池与一池龄15年的老旧虾池,采用平板计数方法研究底泥环境中可培养异养菌(HB)、淀粉降解菌(AB)、有机磷降解菌(OPB)、无机磷溶解菌(INP)、几丁质降解菌(CB)、油脂降解菌(LB)、纤维素降解菌(CLB)、硫氧化细菌(SOB)等各种功能菌以及弧菌(VB)数量的变化情况,并对它们与可培养异养菌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整个养殖期中,新池泥样中可培养异养菌总数范围在1.95×104~7.7×105 CFU/g之间, 旧池泥样中可培养异养菌总数范围在2×104~1.88×105 CFU/g之间,两池的数量变化波动均较大,其它功能菌与异养菌相似,在整个养殖周期也是呈现较大的波动幅度, 但统计分析表明淀粉降解菌、有机磷降解菌、油脂降解菌、弧菌等与可培养异养细菌之间呈现着明显的正相关,而几丁质降解菌、无机磷溶解菌、纤维素降解菌以及硫氧化细菌与异养菌之间则无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凡纳对虾淡化养殖健康虾池水体生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20个凡纳对虾Litopenaeus vannamai淡化养殖健康虾池水体理化及生物因子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健康虾池大小(0.48±0.19)hm2,水深(145±13)cm,最适放苗密度(148±30)万尾/hm2,盐度(2±2)‰,水温(30.6±3.3)℃,溶解氧(5.5±1.5)mg/L,pH值8.5±0.7,透明度(19±5)cm,氨氮(0.65±0.76)mg/L,亚硝基氮(0.15±0.17)mg/L,化学耗氧量(21.52±5.45)mg/L.虾池藻类种类数为43±8种,密度(1.51±0.76)×10 8个/L,多样性指数2.15±0.49,藻类优势种12种,蓝藻6种,硅藻2种,绿藻3种,隐藻1种,健康虾池优势种以螺旋藻Spirulina sp.为主,种群丰富度高而稳定.虾池原生动物种类数为14±3种,密度(2.71±1.79)×10 5 个/L,多样性指数2.01±0.47,优势种9种,圆筒状拟铃壳虫Tintinnopsis cylindrata、毛板壳虫Coleps hirtus和海洋帆口虫Pleuronema marinuum为常见优势种,优势种主要是食细菌-碎屑类.健康虾池水体异养菌群数量(2.37±1.83)×10 7 cfu/L,弧菌数量(11.77±13.86)×10 5 cfu/L,底泥异养细菌总数(7.90±29.08)×10 8 cfu/L,弧菌总数(1.18±3.27)×107cfu/L.  相似文献   

5.
采集南美白对虾苗种淡化期间各阶段的水样和虾苗,用平板计数法对水体和虾体的异养细菌和弧菌进行计数,采样时间从淡化开始到淡化结束.结果表明:南美白对虾虾苗经逐步淡化,随着盐度从14.36降至1.000,水体异养细菌从3.21×107CFU/ml降至(5.05~6.27)×105CFU/mL,弧菌数从1.57×106CFU/mL降至(2.63~16.8)×104CFU/mL;虾体中的异养细菌从3.24×104CFU/mL降至(1.19~1.66)×103CFU/mL,弧菌数从2.30×104CFU/mL降至(4.30~6.90)×102CFU/mL.通过苗种淡化,水体和虾体的异养细菌和弧菌数量都明显下降,虾体内的弧菌数量占总菌数比例由淡化开始时的71.6%下降到39.6%.实验结果表明南美白对虾淡化养殖可减少弧菌的数量,减少弧菌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秋冬季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细菌的数量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9月~2008年2月,研究了珠海市斗门区凡纳滨对虾4个低盐度池塘水体、沉积物中异养细菌、弧菌、芽孢杆菌数量动态,结果表明,水体中异养细菌、弧菌、芽孢杆菌在养殖前期不稳定,中后期趋于稳定,数量波动范围分别为1.8×103~1.2×105/mL、1.4×102~4.0×103/mL、1.6×102~1.7×103/mL,水体中异养细菌数量平均为1.95×104/mL;沉积物中异养细菌较稳定,弧菌呈先升后降趋势,芽孢杆菌呈上升趋势,三者的数量均高出水体2~3个数量级,数量波动范围分别为1.0×106~2.2×107/g、7.0×103~4.7×105/g、4.7×106~2.4×106/g,异养细菌数量平均为9.16×106/g  相似文献   

7.
养殖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的试验塘,以防病养虾塘养殖管理模式加以管理,养殖周期为87~159d,取得较好的产量.虾塘水水质稳定,池水中浮游动物丰富,浮游植物量与浮游动物量比值为1.2~5.4,细菌总数、弧菌数量变化不大,底泥中弧菌数量不随养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细菌总数则反之;池水主要理化因子符合要求,对虾饵料系数较低,生长比较正常.  相似文献   

8.
北海市南部近岸局部海域细菌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北海市南部的北背岭村和大墩海村附近海域共2个站点,于2004年6~8月用平板计数法对水体的异养菌和弧菌进行计数,并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海域异养菌总数评价等级标准评价海域的污染状态。结果表明,北背岭站点的异养菌数量变化为1.15×103~1.33×104cfu/m l,平均为4.85×103cfu/m l,6月中旬至7月份异养菌数量变化幅度大;弧菌数在103cfu/m l以内,平均为1.48×103cfu/m l,7月中下旬变化明显,异养菌与弧菌的相关系数为0.62。大墩海站点的异养菌变化范围为7.35×102~1.23×104cfu/m l,平均为3.54×103cfu/m l,6、7月份变化比较平缓,8月份变化幅度大;弧菌数主要在1.00×102~2.50×103cfu/m l之间的较低值变化,平均为8.22×102cfu/m l,变化趋势与异养菌相似,异养菌、弧菌的相关系数为0.84。北背岭站点海域处于中污染状态,大墩海站点海域处于轻污染至中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9.
虾池沉积物细菌多样性分析和若干可培养技术的优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虾池沉积物细菌的多样性,改进培养技术,采用8种培养基培养虾池沉积物细菌,并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对不同培养基平板获得的细菌群落结构进行研究,同时与原位样品的细菌群落结构进行比较.多数细菌在2周内长出,第3周至12周,在VL55、DNB、HM2和DR2A平板上可分离出新的细菌,其他培养基平板上的菌落数目增长不明显.分别使用琼脂和结冷胶作为凝胶剂,结果发现,结冷胶平板和琼脂平板相比,表现出高保湿性、高菌落数和高细菌多样性的特点.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样品中的优势细菌约60种,经过不同培养基培养后,得到的细菌多样性为50种左右,约为原来总数的83%,但是细菌群落结构发生较大改变,优势菌群发生转化.测序结果证明了这一点.虾池沉积物中有着较高的细菌多样性.培养基的改进、结冷胶的使用和培养时间的延长有效提高了虾池沉积物中细菌的可培养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青岛市即黑金口养虾场虾池的浮游动物样品,计算了虾病暴发前年(1994年5月-7月)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和生产量,结果表明,浮游动物的生物量的变化范围为9.53-480.00mgCm^-3,生产量的变化范围为1.16-23.73mgC/m^2d,浮游动物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与叶绿素-a的变化趋势一致,两个虾池的生物量虽然相差较大,但有着相近的生产量,生物量是评价浮游动物贡献大小的重要指标,因此,在养殖生产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一株海洋蛭弧菌类生物(Bdellovibrio-and-like organisms,BALOs) DA5与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在海水中共培养时的相互作用;并研究了DA5对添加营养的自然海水中细菌的生物控制效果及对水体pH、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和亚硝酸氮(NO2-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DA5在振荡培养条件下对溶藻弧菌具有明显的裂解作用,较高的感染比有助于快速减少寄主菌,但长时间的共培养也不能完全清除溶藻弧菌。DA5对自然海水中异养细菌和弧菌均有一定的清除作用,且对弧菌的消减作用更明显,但对水体pH、COD、NH3-N和NO2-N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且BALOs含量总体上与细菌或弧菌的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从天津北运河沉积物中分离得到3株以亚硝酸氮(NO-2-N)为氮源的异养硝化菌HN4、HN5和HN6.对3菌株降解NO-2-N与总有机碳(TOC)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菌株富集培养期内降解NO-2-N与TOC效率均在60%以上,富集培养期间NO-2-N含量变化和TOC含量变化高度相关,3株异养硝化菌能在进行脱氮作用的同时利用有机碳.以细菌16S rDNA序列和真菌ITS序列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初步认定HN4为Shigella,HN5和HN6为Candida palmioleophila.  相似文献   

13.
刺参养殖池塘的水质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检测刺参养殖池塘底层水的11项理化指标和细菌数量,研究山东省莱州刺参养殖池塘水质的全年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变化范围:池塘水温4.97~29.73℃,pH值7.83~8.37,盐的质量分数2.70%~2.88%,溶解氧、硫化物、亚硝酸盐、氨氮、总氮、活性磷、总磷和COD的质量浓度分别为3.81~9.03 mg/L、0.010~0.049 mg/L、0.023~0.051 mg/L、0.002~0.156 mg/L、1.941~3.813 mg/L、0.024~0.047 mg/L、0.031~0.111 mg/L和6.17~47.73 mg/L;异养菌数量为1.91×103~2.71×104(CFU)/mL,弧菌数量为2.92×10~4.50×103(CFU)/mL。弧菌数量占异养菌数的比例在11月份和4月份出现2个峰值,分别为22.92%和21.60%。表明刺参养殖池塘水质一直处于变动状态,各理化指标之间以及和细菌数量之间关系复杂紧密,外界影响因素的轻微变化会导致池塘各指标的连锁反应。  相似文献   

14.
向大海马(Hippocampus kudaB leeker)养殖池中投喂动物性饵料桡足类、杂碎鱼虾等饵料后,亲海马实验组、幼海马实验组以及空白对照组水体环境因子参数差异明显,投喂杂碎鱼虾的亲海马组与投喂桡足类的幼海马组的细菌数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组。3组处理后表层异养菌平均数量变动范围分别为4×103~1.78×105CFU/mL,2.5×103~7.2×104CFU/mL,2×102~5.5×103CFU/mL,而底层异养菌则分别为6.53×103~1.59×105CFU/mL,1.5×103~7.5×104CFU/mL,5×102~1.0×104CFU/mL。表层弧菌平均数量变动范围分别为55~4.08×103CFU/mL,85~7.19×103CFU/mL,10~123 CFU/mL,而底层弧菌则分别为1.13×102~7.48×103CFU/mL,2.66×102~1.16×104CFU/mL,10~175 CFU/mL。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亲海马组与幼海马组细菌数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亲海马组与空白组除表层弧菌数量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底层弧菌、表底层异养细菌数量呈显著性差异(P<0.05)。空白组与幼海马组细菌数量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3组池水温变化相差不大,亲海马组、幼海马组中NH4 -N含量呈升高之势,DO极不稳定,有机残留物含量、细菌数量增加趋势,导致水质恶化。  相似文献   

15.
为丰富微山湖河蟹养殖水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对其水体和底泥中可培养异养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了采样调查.调查显示,该水域优势菌的优势度高,多样性指数低.在出现的25种菌落中,优势菌为芽孢杆菌、链球菌属和气单胞菌属.水体中优势菌的优势度为43.75%,多样性指数H为1.542;底泥中优势菌的优势度为55.56%,多样性指数H为0.9949.参照沈韫芳多样性指数标准,微山湖河蟹养殖水域受中到重度污染,水体富营养化严重,须加强保护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弧菌拮抗菌的筛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平板划线或点种法602株海洋细菌进行筛选,得到4株对海水养殖动物(鱼、虾、贝)的病原菌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并对拮抗菌QJ2的拮抗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为:QJ2有广泛的弧菌抗菌谱,对37株弧菌的抗菌阳性率达到89.2%(33.37);用活菌平板计数法和O.D.600nm研究了QJ2培养物的去细胞上清液(CFS)与病原菌W-1的作用动力学,15min时W-1的细菌数便开始减少,4h时细菌数最少,6h后开始增加,而对照组的细菌数呈逐渐上升趋势;QJ2对自身的拮抗物质不敏感;QJ2抗性物质的分子量不大于8000Da;经常规生理生化方法和API-20细菌快速鉴定系统鉴定,QJ2为气味黄杆菌(Flavobacterium odoratum)。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小球藻在自养条件下和以乙酸为碳源的异养、混养条件下生长以及光合作用的变化。【方法】以小球藻Chlorella sorokiniana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OD_(550)和光系统Ⅱ(PSⅡ)叶绿素荧光研究其生长情况和光合作用的变化。【结果】小球藻在初始接种浓度为5×10~6个/mL的条件下,异养和混养的生长速度显著快于自养,到达稳定期仅需1.5d,而自养生长需要9d;叶绿素荧光参数自养大于混养,而混养又大于异养,有效光量子产量混养比自养降低21.5%,异养比自养降低98.1%;混养的Rubisco酶基因mRNA表达量最高,分别是异养和自养的3.2倍和1.8倍。【结论】小球藻在混养条件下光系统仅受到微弱抑制,生长速度和最高细胞密度均高于其它营养方式,适合规模化培养。  相似文献   

18.
2002-09-10-2003-02-26期间6次采样,对厦门高崎3口虾池小型底栖动物的数量变动、生物量变化及水平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自由生活海洋线虫和桡足类是虾池中小型底栖动物的主要类群.实验期间养殖区和对照区中,线虫的平均密度基本相同,分别为(59.0±26.1)(个·cm-2)和(51.1±31.8)(个·cm-2);桡足类的平均密度分别为(6.0±6.2)(个·cm-2)和(1.5±1.0)(个·cm-2).整个实验期间2个类群的数量,养殖区表现为养殖前期(大约2个月内)激增,之后在一定的范围内上下波动;对照区表现为比养殖前期更长的期间内增长,特别是桡足类,在整个养殖期间近乎呈现为逐步增长的趋势.养殖区和对照区中,线虫的生物量干重分别为(9.43±4.18)(μg·cm-2)和(8.17±5.09)(μg·cm-2);桡足类的分别为(11.93±12.36)(μg·cm-2) 和(2.93±2.07)(μg·cm-2).两大类群的水平分布规律不同.  相似文献   

19.
温度的交替性变化对岩体内部损伤加剧,岩石损伤的积累与发展,导致高寒区岩土工程发生破坏失稳。选取花岗岩、砂岩进行不同温度循环条件下的单轴压缩试验,分析花岗岩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抗拉强度与温度循环次数的变化关系;对经历不同温度循环次数的岩石试件进行纵波波速测定;并引入纵波波速劣化度,定量分析温度循环对岩石的损伤。结果表明,花岗岩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抗拉强度逐渐减小,且与温度循环次数拟合关系可表征为负指数变化关系;温度循环条件下,岩石试件的纵波波速随循环次数的增大而减小,温度循环初期,波速值变化速率较快,后期变化趋势基本平缓。试件纵波波速劣化度最大可达15.02%,表明温度循环对岩石产生明显损伤。研究为寒区岩土工程的稳定性分析提供试验依据,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温度的交替性变化对岩体内部损伤加剧,岩石损伤的积累与发展,导致高寒区岩土工程发生破坏失稳。选取花岗岩、砂岩进行不同温度循环条件下的单轴压缩试验,分析花岗岩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抗拉强度与温度循环次数的变化关系;对经历不同温度循环次数的岩石试件进行纵波波速测定,并引入纵波波速劣化度,定量分析温度循环对岩石的损伤。结果表明:花岗岩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抗拉强度逐渐减小,且与温度循环次数拟合关系可表征为负指数变化关系;温度循环条件下,岩石试件的纵波波速随循环次数的增大而减小,温度循环初期,波速值变化速率较快,后期变化趋势基本平缓。试件纵波波速劣化度最大可达15.02%,表明温度循环对岩石产生明显损伤。研究为寒区岩土工程的稳定性分析提供试验依据,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