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玉闪  王淼 《科技信息》2013,(14):190-191
本文运用巴塞罗情景理论及情景模型对诗歌语篇的翻译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翻译过程中从语篇中快速读出其中的文本信息,同时要获得原作者的认知环境,才能真正的再现原语语篇的情景模型。译者在语境中理解原文方可再现原文的风采,译出最佳的译文。  相似文献   

2.
要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必须对译文反复推敲,精益求精.首先要吃透原文,准确地理解原文的内容实质,包括其文体、分寸和语气.其次要超脱原文,不拘泥于原文的字面含义和语言形式,确切而又灵活地再现原文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英译中国唐诗目的是实现文化交流,在翻译过程中要采用诗化翻译法,做到文化语境顺应。具体来讲。译文语言的选择要顺应原文的意境,再现原文的修辞、风格,准确表达文化词。  相似文献   

4.
诗歌在任何国家都被认识是思维的最高表达形式,有其特定的语表达形式和语言特征。因此,诗歌的翻译不仅在语意上要忠实于原文,还要求传达原文的风格,表现原文的美感。许渊冲先生提出了诗歌翻译的"三美"原则,即"意美、音美、形美",对诗歌翻译提出了新的思维,指出了新的方法。本文简单介绍三美理论,并从三美角度对唐诗《江雪》的四种英译本做出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5.
文化和历史的相异必然意味着语言的不同,容易产生翻译中词汇空缺现象,并增加理解障碍和翻译困难。翻译中处理词汇空缺的方法可以概括为:直译、音译或加注释相结合保留原文的比喻形象;对原文的文化及比喻进行对等处理;借词;意译时注意原语和译文在内涵和文化方面是否对等;意音兼译,生动再现原语的文化色彩;创造性地灵活处理。  相似文献   

6.
从翻译审美移情论角度谈诗歌翻译中意象再现的困难,初步探讨了如何在翻译审美移情论指导下再现诗歌翻译中的意象之美。  相似文献   

7.
《沁园春·雪》英译文的关联翻译理论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恒元先生翻译的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的英译文在文化缺省的处理、美学情感的传递和深远意境的再现三个方面体现了关联翻译理论的某些特点.译者使用了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相结合的方法处理文化缺省问题,较好地把握了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期待之间的关系问题;在美学情感的传递方面,译者基本反映了原文的风格和比喻的诗歌效果;在叠字、联绵词、数量词、颜色词和领字等翻译方面,译者比较准确地理解了原文的浪漫描写和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8.
译者主体性主要表现在文化因素的影响、译者的价值观和对目的语的把握能力上。儿童文学的翻译受译者主体性的直接影响,这表现在译者接受原著和审美再创作的过程中。赵元任先生选择翻译《阿丽思漫游奇境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出于对作品的偏好,这体现了译者对文本的偏好影响其对译本的选择。在翻译过程中,赵元任充分发挥了其主体创造性,再现了原文中诗歌、文字游戏等的语言美、形式美,体现了译者主体性对翻译原则以及翻译策略选择的主导。儿童文学翻译的译者主体性发挥,其最终目的是要更好地再现原作中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作者在本文中论述探讨了涵义在诗歌翻译中的价值和重要性,认为在诗歌翻译中最重要的、最难以把握的是其涵义而非含义。译文体现的情感、情绪、风格、喻义、韵律减美应力争与原作相似或相同。译文不仅要在会义上,而且也要在涵义上忠于原文。  相似文献   

10.
翻译和创作都是文学手段,文学翻译中具有创作性。好的文学翻译中需要创造性叛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翻译就是创作或再创作。要让译文读者在其自己的文化背景下理解文章,对原文的忠实与创造性叛逆都是必要的。在对原文精神实质忠实的基础上,创造性叛逆将原文用目的语贴切而富创造性地表现出来。本文引用了散文翻译与诗歌翻译的例子阐述了创造性翻译的可行性和审美性,从而论证了文学翻译是具有创作性的。  相似文献   

11.
姜秋霞博士在格式塔审美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了评价和执行文学翻译的“格式塔意象转换模式”,具体说就是原文艺术形象的整体吸收及再现。诗歌风格作为一种抽象的艺术意象也具有格式塔质,本文称之为风格格式塔,格式塔意象转换模式同样适用于诗歌风格的翻译。本文将以李白诗及其英译为例说明在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关照下翻译诗歌,有利于实现诗歌风格的整体吸收与再造,且这一模式体现了翻译中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充分肯定了译者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12.
翻译单位的研究在国内和国外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诗歌作为文学形式中特殊的一种,必然有着自己的翻译单位。诗歌翻译有别于其它类型的翻译,对其的翻译必然会涉及到翻译诗歌背后的文化,同时,由于源文本中诗歌的形式是不可再现的,因此,诗歌的翻译不可能在词、词组或句子上一一对应,其翻译单位必然是在语篇的位次之上的,即意境。  相似文献   

13.
翻译的标准是忠实、通顺;翻译的过程是正确理解原文并创造性地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原文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文学作品翻译为了再现原作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应重在保持原文的美学功能,注意:(一)保持原文的艺术形象和风格;(二)再现原文中叙述、描写、抒情等艺术手法;(三)保持原文美的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15.
陈晨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1):86-87
随着中国在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想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古诗词的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译诗不仅要忠实于原文,译文还要表现出原文的意境,意向,表现出诗歌的韵律感,美感。本文通过对中国古诗词翻译的三美,即音美、形美、意关的介绍和分析,以刘禹锡的《竹枝词》四种不同译本的分析为例阐述中国古诗翻译的美学原则。  相似文献   

16.
杨天 《科技资讯》2007,(33):231
《苔丝》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叙事手法对翻译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考验.本文通过比较两译本对意义的准确性,译文语言的表达力和原文意境的再现,指出翻译不仅是内容的表达,也要再现原作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17.
译事难,而译诗则更难。这似乎成为了译界的一种共识。因为一般翻译,只要译出原文的意思,语言通顺,即大致可以。但是诗歌翻译,除要译得忠实于原文外,还要求传达原文的风格,表现出原文的美感。  相似文献   

18.
文学翻译的美学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翻译中,译者在传递原文意义的同时,要尽可能传达原文的艺术意境。以杨宪益夫妇的译作《边城》为例,探讨译者如何从语言、句式、修辞三方面再现原作的艺术特征和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成功的翻译理论可以让翻译工作事半功倍。作者分析并总结钱钟书和尤金·奈达翻译理论的相同与不同。虽然两者的翻译理论有差异,但他们都认为成功译文的基石是"信",即译文一定要在符合译文的语言和文化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再现原文的主旨和作者的意图,同时要让译文读者理解和欣赏,从而达到与原文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巴金的散文真挚亲切,真情流露于字里行间,自然地感染读者。张培基先生和刘士聪先生在翻译巴金的散文时,从不同的着眼点入手,如动词的翻译、文字节奏美的再现、否定表达的灵活处理等,再现了散文清丽、自然的风格,让译语读者也感悟到原文的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