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黄梦毫  刘德琴  蒋丹 《河南科学》2023,(9):1375-1381
利用WorldPop人口格网数据,通过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社会网络法,识别成渝城市群的中心分布特征和多中心分布结构.结果表明:(1)人口主中心形成了以重庆和成都为核心、绵阳—成都—乐山为西部发展带、南充—重庆—泸州为东部发展带、宜宾和自贡为发展动力点的“两核两带两点”的分布格局.(2)成渝城市群内城市多中心结构模式还不凸显,具备多中心结构的只有7个城市,分别是成都、德阳、绵阳、南充、广安、重庆、乐山,呈现“西多东少、北密南疏”的特点.(3)建议形成“两核一带三廊道”的区域发展格局,以带动成渝城市群全区域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看,培育和强化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能力既势在必行,又至关重要。从城市化的理论和实践看,通过推进城市化在产业、人口、规模和功能三方面的变化、集中、扩展与提高等进程,可使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能力大幅增强。因此,中心城市必须通过加快城市化进程达到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的。 现阶段,中心城市的城市化大多因缺乏强大产业支撑而表现为原动力不足,因农业人口呈分散型或均衡性  相似文献   

3.
刘铁锋 《科技潮》2003,(12):8-12
一个城市是否具备现代意义上的应急功能,不仅关系到城市本身的发展或城市化进程,更关系到广大市民甚至全社会的生命安全、人身健康和财产安全,还将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广泛而持续的影响。城市具有人口高度密集、流动性强、人际交往频繁等特点。一旦发生城市灾害及重大公共危害事件,不仅会危及本市市民生命财产安全,还往往波及农村和其他城市,甚至影响社会全局。因此,城市在大力推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进程中,应切实抓好应急管理工作,增强灾害事故应急处理能力,从而确保作为区域中心的城市成为名副其实的“宜人化”生存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4.
我国经济发展离不开中心城市带动,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加强中心城市对我国区域经济的组织和调控作用,实现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化,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中心环节。本文论述了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的基本特征及中心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包括行政区划调整、区域一体化和城市网络化等。并提出应尽快改变现有城市无序的城乡空间扩张,突破城市的行政分割,加速区域整合、重视区域整体协调,寻求城市竞争中的优势互补,这将推动未来中心城市的健康发展和我国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交通与城市的关系成为了未来区域发展的方向。陕甘宁地区位置特殊, 由29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构建多指标体系,以熵值法和变异系数法赋予指标权重,通过耦合协调模型对各城市交通可达性与城市活力协同发展进行综合评价,最后用运Arcgis软件绘制各个城市交通可达性、城市活力以及两者耦合协调程度的分布图。结果表明:(1)陕甘宁地区交通可达性公路系统比铁路系统更具优势。(2)陕甘宁地区城市活力呈现以西安为中心,兰州为副中心的分布格局,区域整体活力较弱,特别是以酒泉、嘉峪关为主的河西地区,受制于地形限制距离中心城市均较远。(3)在公路和铁路视角下,陕甘宁地区交通可达性与城市综合活力耦合协调处于濒临失调阶段,区域整体协调结果极端化分布。最后,根据以上分析结果试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于西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的成都来说,如何加快城市化进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迅速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不仅具有深远的理论价值,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略论怀化市五省边区中心城市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怀化市具有快速发展为湘、桂、黔、渝、鄂五省(市、区)中心城市的优越条件。怀化应紧紧抓住渝怀铁路和国家西部大开发实施的大好机遇,以将自身建设成为五省边区中心城市为目标,制定高标准的城市发展总体规则;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优化结构,提高素质,努力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深入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部科技》2013,(3):130-F0004
2月5日,中科·绵阳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绵阳举行。该合作旨在促进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构建充满活力的城镇化体系,改善城乡环境,推进城市循环经济的发展。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吴建国,中共绵阳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林书成,中共绵阳市委常委颜超,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党组书记、常务副院长王学定,中科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国宏出席签约仪式。  相似文献   

9.
宁波市科技系统“十一五”以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坚持上下联动、区域互动,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就。在具体工作中,全市科技系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工作也很扎实、很到位。  相似文献   

10.
二战后,随着世界范围内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圈域经济发展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主流。作为城市经济圈的组成部分,中心城市以及周边地区将如何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如何定位各自的职能,实现圈域经济的共同发展.并焕发出比作为各自独立的单位经济更大的活力,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通过对有关城市经济圈理论的阐释,并以上海及其周边地区的发展为实例进行研究,揭示中心城市与其周边地区的空间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分别抽取了四川省的绵阳、南充和自贡三个地级市,其中,每个地级市分为教育部门办园、事业单位办园、企业办园、乡镇办园,机关及其他部门办园等五种不同管理体制的幼儿园。采用个别施测的方式对幼儿的语言入学准备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管理体制幼儿园的儿童在语言入学准备上差异性显著;(2)不同管理体制幼儿园的儿童在语言准备能力上的差异性与办园主体的教育观念,以及幼儿教师对儿童语言入学准备的重视程度等有显著的相关性;(3)除乡镇办园性质的儿童外,教育部门办园性质的儿童在语言学习品质评价上的表现水平相对较好,而企业办园、事业单位办园,机关及其他部门办园性质的儿童在语言学习品质评价上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不同管理体制幼儿园的儿童在语言入学准备上的差异性与幼儿本身的发展状况,政府对幼儿园的财政投入等有着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成都市区域城乡一体化进程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成都市作为城乡一体化研究的实证对象,采用以层次分析法(AHP)为基础的多因素综合指数评价法,对成都市城乡一体化区域发展水平进行定量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成都市城乡一体化进程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并显示出由中心向外围扩散的圈层结构状;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水平;评价的结果具有较大的现实符合性.  相似文献   

13.
作者采用城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理论和协调度的概念,建立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综合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以及二者的协调度模型,研究1993年南充建市以来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研究结果表明,1993年以来南充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003年以前为失调和不协调阶段,2004年为弱协调阶段,2005年后进入协调时期.根据南充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特点,提出了几点保持其城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成都市城市化水平不断的提高,城镇聚集效益明显,同时成都市也面临着城乡由“二元”走向“一体”的历史机遇.通过区域人口、生产集中度的不一致性系数的计算,指出成都市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并采用城市集聚效益指数、城市发展潜力指数两个指标来反映成都市区域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大成都都市圈模型,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南充市土地利用情况的调查,分析了南充土地城市化的形成过程与机制,发现了土地城市化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南充在今后城市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城市化发展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越来越引起广泛的关注.因而,对城市化发展进行客观、综合评价就显得十分必要.传统的城市化水平评价方法,由于存在赋权的主观性等问题,缺乏评价的客观性.选择了由经济发展、人口与社会发展、环境发展为代表的三大类、共17项具体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从反映城市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中提炼出5个主成分来对四川省内18个典型城市的城市化发展给予综合评价,把四川省城市化发展状况划分为5类.找出了各类城市的优势和差距,针对性地提出了四川省城市化发展对策在于各城市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城市发展方面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国家和四川省提供的各方面优惠政策,制定相应对策促进其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五位一体”发展理念,以经济增长度、社会发展度、生态适宜度、文化辨识度、制度接受度为研究思路,运用熵权法对2008-2017年福建省新型城镇化质量进行测度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空间自相关、时间权重和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对新型城镇化质量的动态演化机理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新型城镇化质量区域差异明显,高水平的城市发展主要以厦门市和福州市为主,泉州市的城市发展呈现出中等水平状态,而其他城市则处于低水平的发展.福建省新型城镇化质量具有显著的空间效应,且表现为正向相关性,空间集聚类型呈高值集聚;城镇化率与城镇化发展为质量同步型,主要表现为以厦门市、福州市和泉州市为主的HH型及其他地级市的LL型.福建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逐年提升,表现出两极分化的空间非均衡特征,地域差距明显;在局域尺度下,城镇化发展质量呈现出向高水平发展的动态过程,表现出两极-多级分化分布,区域间差距趋于分散.  相似文献   

18.
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整合机制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经济全球化对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整合机制展开系统性的深入分析.从产业体系的升级和重组、产业空间转移和集群化发展对城市群经济整合发展深层作用等多维的视角出发提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整合模式,其中包括产业转移与互补、点轴联网辐射、职能分工和集群化整合等4种模式。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次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产业结构随着经济增长而演进,也是经济增长的内在驱动力.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研究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从产业结构的角度考察因地区增长差异导致的河南省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发现各地区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大部分中原城市群地区的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明显,而大部分非中原城市群的产业结构具有相对劣势,全省增长偏离量呈现中心-外围模式。  相似文献   

20.
针对辽宁城市群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利用DMSP,VIIRS夜间灯光与城市经济等数据,从城市人口、土地城市化、国民生产总值、社会固定投资等方面构建了异速生长模型与城市经济发展模型,对其人地关系展开了长期的动态研究.对其人口-土地城市化及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并做出了针对性评价.结果表明:辽宁城市群的人地关系主要受重工业经济与资源型城市开发影响,其中沈阳城市发展趋向扁平化,而葫芦岛、丹东等城市发展趋向立体化.对于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应该防止其城建用地粗放扩张,对于经济发展水平滞后的城市应该创造就业机会,吸引人口聚集.研究结果对于辽宁城市群未来的城市化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