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坐高变化对人体坐姿体压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座椅的尺寸参数变化对体压分布的影响,为日常办公座椅坐姿舒适性设计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针对6个实验对象,采用XSensorX3PROV6.0压力分布测试系统,测试不同坐高情况下人体坐姿体压分布及坐姿舒适性的主观评价,并对压力分布指标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6.0进行数据处理.获得了座面和靠背的最大压力、平均压力、接触面积以及纵向压力分布曲线随坐高的变化规律,确定了基于体压分布判断日常办公座椅舒适性的指标,并求解得到日常办公座椅最舒适的坐高为-2.14cm.  相似文献   

2.
为提升客车座椅的舒适性和审美体验,从座椅静态舒适性的相关理论研究出发,可以通过对坐垫、靠背、扶手等的舒适性及人机尺寸分析,明确适合于客车座椅的相关人机尺寸数据.文章结合客车座椅造型设计实例,提出了基于静态舒适性分析的客车座椅造型设计方法,为企业产品设计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大型客机客舱座椅布局设计中的舒适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讨论舒适问题的影响因素出发,提取了客舱座椅舒适问题的相关设计参数,然后建立了人体脊柱在恒力作用下的压缩形变模型,并由此导出了关于主要设计参数的舒适描述方程及舒适函数,定义了衡量舒适程度的舒适增长比.最后利用该舒适函数和舒适增长比对波音公司多个型号客机的座椅布局进行评价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汽车座椅悬挂系统设计关系到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本文首先从舒适性分析角度论述了座椅悬挂系统舒适性设计原理,随后论述了悬挂系统腰部支撑的实现方式,最后论述了座椅悬挂系统建模及试验建模。  相似文献   

5.
朱红 《咸宁学院学报》2012,32(9):185-186
通信车车厢座椅的设计是直接导致通信工作人员工作舒适性的关键因素,因而该论文简明扼要的说明了座椅设计所要考虑的尺寸依据,强调了设计的合理性、适用性、标准性,从人机工程学原理的角度,探讨了座椅设计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6.
针对社会普遍反映的因学生座椅设计不合理而导致的学生视力下降,脊柱弯曲,腰、颈、臀部疼痛疲倦,学习效率低下等问题,对学生座椅进行优化设计,旨在为大学生们营造更加舒适、高效、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方法以郑州大学为例,对学生宿舍、图书馆和教室学生座椅的使用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人机工程学、人体测量学、坐姿解剖学、人性化设计等理论对学生座椅进行优化创新和改进设计。结论通过对座椅的合理改进可以有效地提高其舒适度,并可以增加人性化功能,达到更加舒适、高效、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蔡志鸿 《科技资讯》2007,(19):231-232
根据ISO2631对座姿人体振动舒适度评价,对于特定座椅响应,运用MATLAB进行仿真模拟,对人体振动舒适度进行定量评价,为不同环境的座椅提供实验参考以及开发安全舒适的座椅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8.
针对乘员反映的某型装甲车辆行驶过程中座椅,尤其是座椅靠背不舒适的问题,在车辆行驶状态下以座椅-靠背处、座椅支撑面为测点,对车长位原座椅以及另一拟更换安装座椅分别进行了随机振动测量试验;并在采用GB/T 13441.1—2007规定的方法处理试验结果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振动总量及频谱分析比较了两种座椅的动态舒适性。弥补了以往座椅振动试验研究中仅针对座椅支撑面进行测量评价,而未考虑座椅-靠背、座椅坐垫支撑面振动对舒适性综合影响的不足,为该装甲车辆座椅系统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装载机驾驶员作业舒适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阻尼多状态切换减振器的装载机半主动座椅悬架系统.分析了阻尼多状态切换减振器的设计原理及油液流动行为,建立了阻尼多状态切换减振器数学模型,通过仿真分析获取了减振器4种阻尼状态下的复原阻尼系数和压缩阻尼系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装载机半主动座椅悬架系统混杂动力学模型,设计了用于座椅半主动悬架的权值系数模糊自适应调整混杂模型预测控制策略,并在随机路面激励输入下进行了控制策略性能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装载机半主动座椅悬架及其控制策略能够有效降低座椅垂向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降幅达35.71%,同时改善座椅悬架动行程达30.88%,驾驶员作业舒适性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0.
座椅是兼具办公休息功能性和艺术设计的日常生活用品,在功能设计上,要体现人体工程学设计理念,考虑到舒适性、耐用性,从艺术设计的角度看,座椅的外形要精巧美观,色彩与环境协调,同时要符合力学设计的规律。本文将从人体工程、艺术美学、力学设计三个角度,对座椅的设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舒适性是大型客机的关键要求之一,座舱气流组织分配设计是否合理对乘员舒适性和健康性有直接影响.但是座舱传统的混合送风方式很难达到人们对舒适和健康的要求.为此,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个性座椅送风方式,主要针对乘客对热舒适性和健康性的要求.个性座椅送风方式在乘客座椅的扶手处和座椅底部分别布置了风口.采用的座舱几何模型为3排单通道满员模型,计算方法采用目前广泛应用的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数值仿真模拟方法,计算模型为RNG k-ε湍流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得到两种送风方式下的速度场和温度场,进而得到多个舒适度指标.研究表明,个性送风方式可以提高乘客呼吸区域的空气质量,降低乘客周围的风速,使人体周围温度控制在24~26,℃的人体舒适区域,多项舒适度指标也表明个性送风气流组织的舒适性要优于混合送风.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久坐期间的坐姿变化进行研究,确定其与坐姿不舒适的关系,探究不同高度座椅是否影响坐姿变化。18名长期从事办公工作的志愿者参与实验,座椅采用新疆吉瑞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人机工程学座椅,在2 h的久坐工作中,分别按照36~40 cm、40~44 cm、44~48 cm三个不同座椅高度范围进行分组实验测试,具体的高度取决于受试者。使用Tekscan人体压力分布测量系统来量化椅面压力和躯干摆动参数,设计并记录了主观坐姿不舒适评分表。结果表明人体躯干摆动参数随时间呈上升趋势,不同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座椅高度为40~44 cm时坐姿不适评分较低。可见坐姿变化与坐姿不舒适具有一致性,座椅高度为40~44 cm时有利于减少坐姿不舒适,保持坐姿45 min后,就应该起身运动或休息。  相似文献   

13.
根据坐姿的生理形态和体压分布,对汽车座椅的设计采用了人机工程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并用优化设计理论对座椅靠背曲线进行拟合,得出更符合人体生态曲线的座椅靠背曲线,以提高乘坐的舒适性,并适应人体的健康需要.  相似文献   

14.
为了减轻重型卡车驾驶员的疲劳,增加了减振机构来提高座椅的动态舒适性。提出一种基于模型标定的座椅动态舒适性研究方法。首先通过台架试验得到了空气弹簧的刚度和阻尼器的阻尼参数。然后对座椅进行模态试验和传递率特性试验,获得座椅模态频率与传递率信息,采用迭代寻参的方法确定连接部位的刚度和阻尼参数,从而建立准确的有限元模型。最后进行模态、传递率和随机振动仿真分析,通过仿真结果评估座椅动态舒适性。结果表明,仿真与试验的模态频率误差小于3%,传递率峰值误差小于10%,且该座椅固有频率与人体敏感频率不重合,座椅在非共振频率段的传递率较小。降低共振频率下传递率的波峰值与响应点的均方根加速度值可以提高座椅的动态舒适性。  相似文献   

15.
为量化座椅坐垫发泡密度对车辆驾乘人员乘坐舒适性的影响,建立了中国95百分位体征的人体有限元模型和不同发泡密度的驾乘人员-座椅模型,进行驾乘人员与不同发泡密度座椅之间的整体体压分布及其躯体各部位体压分布的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更精确测定了不同发泡密度座椅与驾乘人员之间的体压分布和剪切力的变化规律,缩短了座椅研发周期,实现了在座椅试制前的概念设计阶段评定发泡密度对乘坐舒适性影响的定量化精细化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为改善非公路驾驶员座椅的乘坐舒适性,设计制造了一种基于带附加气室空气弹簧和磁流变减振器的半主动悬架座椅,通过控制比例阀输入电压和磁流变减振器输入电流调节座椅悬架系统的刚度和阻尼,构建了座椅的振动特性实验系统。试验研究了激励频率、比例阀输入电压及磁流变减振器输入电流对座椅振动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座椅悬架的固有频率、位移传递率及加速度均方根值均随比例阀输入电压的增大而减小;在高频振动区,磁流变减振器的输入电流对加速度均方根值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调角器核心件作为车用座椅的关键部件,对车用座椅的乘坐舒适性与可靠性有着重要作用.研究了车用座椅调角器核心件的总体结构及其啮合传动原理,分析了行星齿轮系传动过程中的干涉、卡死等问题,并通过实例验证了少齿差行星齿轮的重合度及齿廓重叠干涉系数,对设计与制造车用调角器核心件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特种车辆座椅的振动特性以改进座椅舒适性,提出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和Teager能量算子的座椅振动信号分析法。通过对停驶工况和水泥路工况下采集的座椅振动信号作VMD-Teager时频分析,得出停驶工况下随着发动机转速的提高,出现由发动机自身的驱动周期所致的振动信号周期性变化以及与发动机点火频率有关的模态;水泥路工况下车速达到25 km/h时,信号中分解出含人体敏感频段的模态。通过座椅振动特性时频分析所得结论,可为座椅的设计及舒适性改进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汽车座椅的设计与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坐姿的生理形态和体压分布,对汽车座椅的设计采用了人机工程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并用优化设计理论对座椅靠背曲线进行拟合,得出更符合人体生态曲线的座椅靠背曲线,以提高乘坐的舒适性,并适应人体的健康需要.  相似文献   

20.
侯建军 《科技信息》2010,(2):137-138
目前,坐姿疾病已成为办公一族的常见疾病,而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是设计一种符合健康坐姿的座椅。本文从人体工程学角度出发,对国内外新型座椅特点进行分析,展现一种新型的人机互动关系及独特的结构形式,以提高座椅舒适性,满足人体健康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