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文章在介绍发动机怠速自动起停系统的基础上,制定了怠速自动起停控制逻辑及其实现方法。为了实现ISG电机启动发动机时的最大转矩输出和避免发动机开始点火瞬间的转速波动,ISG电机采用转速、电流双闭环矢量控制,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设计了转速调节器和电流调节器。试验结果表明,ISG电机不仅能在规定的时间内高转速启动发动机,而且能避免低温时发动机点火瞬间的转速陡降,ECE工况下的节油率达到了16.91%,NEDC工况下的节油率达到了8.92%。  相似文献   

2.
针对无人直升机发动机恒转速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油门/点火提前角双变量协同调节的恒转速滑模控制策略.发动机输出扭矩控制是恒转速控制问题关键的一环,而油门开度和点火提前角作为调节发动机输出扭矩的两个变量具有不同的特点.油门调节虽然调节范围宽,但是响应较慢,易受时滞效应的影响而产生超调现象;点火提前角响应较快,但是调节范围有限.将二者的优点结合起来实现协同控制,可以进一步加强恒转速控制效果.为实现此目的,对发动机进行了数学建模,并基于该模型和滑模控制设计了协同控制策略.该策略包括点火提前角优先调节的主逻辑和点火提前角回归逻辑.最终通过仿真和试验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效果.仿真结果显示:负载突变时,双变量协同滑模控制器相较于传统PID控制器,转速误差减小61%;同样基于滑模控制,双变量协同控制相较于双变量分离控制,转速误差减小21.4%;存在负载扭矩干扰或进气压力波动时,双变量协同滑模控制的转速稳定性也优于其他两种控制方式;整机系留试验中,双变量协同滑模控制的转速波动范围比双变量分离滑模控制小24%,比传统PID控制小62%.经过多次系留试验观测,使用双变量协同滑模控制,可使转速波动范围在±70 r/min以内,控制误差在2%以内,能够满足无人直升机飞行稳定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发动机怠速模型是发动机怠速控制的基础.发动机怠速工况具有非线性特性.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建立了发动机怠速模型,并利用实际发动机系统测得的怠速转速数据作为神经网络学习样本数据.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均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李锐  王都  袁荣棣 《科技信息》2013,(5):71-71,131
为解决汽油机怠速工况下的转速稳定性控制问题,实现快速稳定达到目标怠速值。建立了怠速模式下的发动机均值模型。对传统的PID控制,模糊控制等控制策略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仿人智能控制策略的怠速控制器设计方案,并通过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怠速控制方面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5.
基于离散时间滑模控制器的自动变速器滑差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离散时间系统滑动模态变结构控制器,对闭锁离合器进行滑差控制以提高整车燃油经济性,消除发动机扭矩波动造成的传动系统冲击.采用零相位数字滤波器,以抑制滑模控制系统中的抖振.建立传动系统仿真模型对滑模控制器进行验证,并与传统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进行比较;通过硬件在环仿真测试车辆在十五循环工况(ECE)下有无滑差控制时的燃油消耗量.结果表明,滑差控制有效吸收传动系冲击,液力变矩器在滑差控制下的传递效率高于纯液力传动,可降低整车燃油消耗;基于滤波的滑模控制器,控制律平滑变化,具有更好的响应速度和跟踪指令信号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一种自调节趋近律的滑模变结构控制器,以切换函数s作为偏差,趋近速度由一个PID控制器调节,目的是使到达滑模面的穿越速度最小从而减少抖振,同时使到达滑模面时间最短.根据航空发动机稳态数学模型,设计其滑模变结构控制律,构建了基于PXI总线的发动机滑模控制平台.通过半实物实验结果证明,该控制器响应速度快,高频抖振很小,具有很强的鲁棒性能和跟踪性能.  相似文献   

7.
电控机械自动变速车辆发动机转速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AMT车辆发动机控制方式和特点,提出了AMT车辆起步和换档过程发动机转速控制目标;对机械式节气门发动机通过加装电子节气门实现了发动机转速自动控制的要求;建立了发动机转速模糊控制器,并应用于所开发的AMT控制系统.台架试验结果表明改装的电子节气门控制性能良好,所建立的模糊控制器能够较好满足AMT车辆发动机转速控制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为了降低传统滑模观测器(SMO)存在严重的高频抖振、提高转子位置和电机转速估算精度以及降低速度环传统比例积分控制(PI)超调量过大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高阶滑模观测器与新型滑模速度控制器相结合的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矢量控制方法,用高阶滑模观测器代替传统滑模观测器,用新型滑模转速控制器代替传统比例积分转速控制器。最后通过用Matlab/simulink进行模型搭建与仿真分析,通过与其他常用的控制方式对比,结果表明新型双滑模控制的控制方式,转速的超调量与抖振更小,转子位置估计更加准确,并基本无抖振,提高了整体的观测精度,抑制了系统的高频抖振,提高了永磁同步电机的动态和稳态响应。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的抗负载扰动能力,提出一种基于滑模转速控制器和滑模负载转矩观测器的永磁同步电机双滑模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通过在滑模转速控制器的滑模面中加入转速误差的积分项,使系统的静态误差变小,并且通过设计一种改进的指数趋近律,使系统状态变量的收敛速度得以提高.以负载转矩和电机转速为观测对象设计滑模负载转矩观测器,将负载转矩观测值前馈补偿到滑模转速控制器中,使滑模转速控制器不连续项的最小幅值有效减小,从而有效抑制了滑模抖振现象,提高了控制系统的动态鲁棒性能和抗负载扰动能力.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在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调速系统中,以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为基础,采用变速趋近率滑模控制和一般趋近率滑模控制分别设计了转速调节器和电流调节器,通过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证明了系统的稳定性.滑模控制器采用趋近率控制可以改善控制系统的动态品质.最后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搭建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文中设计的滑模控制系统转速响应快,抗干扰能力强.  相似文献   

11.
针对提高电阻炉温度的控制质量,研究了利用单片机实现以微分先行、P-PI为控制算法的智能化控制方案,给出了单片机的硬件组成和控制算法。实践证明该控制方案在性能指标如超调量、稳定时间和稳态误差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对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的发展概况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国内外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PID型大范围预测自校正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一般的大范围预测控制中目标函数的改进,导出了具有PID结构的新型大范围预测自校正控制计算法,使得控制器的动态性能及鲁棒性得到加强。本文还给出了这种方法的实现步骤,进行了数值仿真实验。仿真结果验证了该项控制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两种新型pH值的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酸碱滴定曲线本身非线性的特点 ,提出了三区段非线性变增益PID控制算法和积分模糊控制 (IFC)算法 ,通过对带有时滞的pH值中和反应过程进行数字仿真研究 ,控制结果表明新型算法具有鲁棒性强、响应速度快和控制精度高的优点 ,尤其是IFC控制方法能克服pH值中和过程中的较大时滞 .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给出了一种描述离散非线性随机系统的数学模型,它是CARMA模型的一种扩展,双线性系统模型是它的一种特殊形式,并给出了新模型下自校正控制器的算法,它将CARMA模型下的算法结构从线性扩展到非线性。  相似文献   

16.
赵慧 《山西科技》2011,(3):63-64
市政工程项目管理是指工程中标后,承包人对工程实施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对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中成本、质量、进度和安全目标4项工作之间的运作情况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速度控制系统一类闭环控制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例积分(PI)控制已被广泛应用于速度控制系统.一种较新的控制策略积分比例(IP)控制却具有超出PI控制的优点.文中对基于模拟电路的这两种控制策略及方案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IP控制不但具有一些明显超过PI控制的优点,而且保留了PI控制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交通信号灯智能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运用PLC技术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用简洁的软硬件使其智能化程度更高。采用PLC与计算机之间的通讯链接技术,完成交通对象的复杂控制。并运用模糊控制原理,将人的控制经验及推理过程纳入系统自动控制当中,使车辆行驶和道路导航实现智能化。  相似文献   

19.
韩存 《科技资讯》2012,(20):123-123
冷轧可逆式轧机在轧制过程中主要用到的几种关于传动控制器的原理及对这几种控制方式的详细介绍,其中包括了速度控制原理控制器的设计,△V的控制原理,张力控制原理,直接张力控制,间接张力控制,加速转矩控制以及钢卷内径计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基于传统控制方法和智能自学习控制思想,提出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新型智能控制器,并应用锥稳定性定理为闭环系统建立了稳定性分析,给出了l2稳定性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