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做强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提出国家竞争力理论和主体功能区理论是做强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的理论基础。同时,从实践上对做强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进行探索,即根据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加强区域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建立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开展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探索;扩大和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构建"区域大学联盟";加大区域统筹,根据国家战略打造具有区域优势的核心学科。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区域合作与发展,需要国家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和政策扶持,需要合作各方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保障。欧洲高等教育区的建设充分凸显了其管理和服务的职能,有效地将欧洲地区改革体制和完善机制相结合,促进了欧洲区域高校战略合作与发展。学习、借鉴欧洲高等教育区建设的先进经验,合理利用本土教育资源,从组织、投资与保障等方面,完善区域高等教育合作与发展的体制机制,是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合作与发展健康运行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3.
产学研合作是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基本职能的必然选择。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存在思想认识不足、合作层次较低、合作机制不完善、政府引导作用不够等问题。龙岩学院从明确定位、完善评价体系、构建战略联盟、加强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探索出推进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虽成就卓著,但困难与挑战依然制约着其高质量发展。要走出困境,必须从高质量党建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强化高校办学自主权,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完善高等教育布局结构,扩大优质资源供给;健全分类发展机制,引导高校特色发展;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构建西部高层次人才工作新局面;深化管理制度改革,激发高校内生动力;深化区域教育协作,不断推进西部地区高等教育高质量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科学管理研究》2017,(4):68-71
2016年9月,鄂尔多斯市召开科技创新大会,动员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作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科技创新工作被赋予更加重要的责任。大会筹备期间,根据市委统一部署,围绕如何进一步促进鄂尔多斯市高等教育服务科技创新开展了细致调查和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教育创新是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民族院校担负着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科教兴国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向深层次的推进,民族院校必须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才能实现其生存与发展。民族院校的教育创新要体现区域性和民族性,可从人才培养模式、学科专业建设、实践教学环节等多方面进行,尤其是要加强大学绿色教育,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推进教育观念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对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成功具有关键性作用,因为它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区域均衡和社会经济发展是否充分问题。西部高等教育要实现大发展就必须进行一次新的战略设计,而前提是要从传统的依附性发展模式中解放出来,而且首先要从囿于"西部"身份的符码中解放出来。显然,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举措在于实施有效的人才战略,而突破点就在于实施制度创新。制度创新需要具有战略思维,既要致力于吸引大批特殊人才,又要注重高校创新创业人才教育的基础培育。它要求改革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特别要改革教学评价制度,从促进大学实现有效治理入手。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成才导向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也关系到教师对自我职业价值的评价,因而是实施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8.
况花荣  王小丽 《科技信息》2011,(21):I0158-I0158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在高等教育大发展的转型期,现已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针对成人高等教育发展问题,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办学观念,准确定位,积极创新,有效促进成人教育、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9.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大理念引领高等教育现代化,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外在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逻辑。以创新推动高等教育现代化,要释放内生育人功能,发挥好文化发展、社会服务等外衍功能;以协调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要协调好区域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内外关系以及培养和谐发展的人;以绿色促进高等教育现代化,要以人的发展为核心,营造文明生态环境,创新体制机制;以开放提升高等教育现代化,要重点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以共享助推高等教育现代化,要实现资源的共享和配置优化、创建学术共同体、追求"个性化"的教育、完善评价机制等。  相似文献   

10.
《平顶山学院学报》2020,(3):107-111
目前河南省高等教育层次结构重心较低,研究生教育薄弱;形式结构上,成人高校和民办高校教育质量有待提升;科类结构不合理,工学和管理学招生比过大,人文学科招生比过小;区域结构不平衡,高校集中在郑州市。应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和"放管服"改革;成人高校和民办高校应明确办学定位,突出特色;加大人文学科建设力度,推动学科交叉融合;综合集成区位优势,优化河南省高等教育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1.
汪玲 《科技资讯》2013,(4):204-204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高等教育管理创新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和历史的必然性,高校教育管理创新能促使教育事业健康、快速、持续的发展。本文对高等教育管理创新进行了分析,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的实现要建立在观念的创新之上,制度的创新之上,以及管理方法的创新上。  相似文献   

12.
雄安新区的设立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战略选择,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性工程。作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高等教育在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中将发挥支持及引领作用。根据雄安新区的战略定位及发展规划,分析其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以及当前高等教育支持雄安新区的态势,结合日本筑波科学城开发建设的经验,提出高等教育支持雄安新区建设的对策建议,为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高校区域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高校区域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特点,分析了区域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存在的问题,指出高校图书馆只有进行观念、制度、管理和技术的创新,才能有效地实施区域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建设,提高信息服务水平,更好地为本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4.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有赖于高等教育,但高校作为资源依赖型组织,往往受制于政府目标和市场力量,这种独立性的相对欠缺所带来的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直接推动了高等教育在省域空间的多中心布局,这是否有碍于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良序发展的促进作用?以2004—2019年23个省份231个城市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高校自主性欠缺所带来的省域高等教育布局多中心化趋势,会对省域内城市的创新水平带来负向影响。第二,基础设施建设的挤出效应是城市创新关键机制。与地方政府博弈互为表里的省域多中心化进程,将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放大地方高校规模扩张所具有的投资拉动属性,并最终挤出城市创新;省域层面知识溢出所带来的网络外部性和城市层面的集聚外部性虽然有利于城市创新,但难以克服多中心布局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第三,异质性研究发现,多中心布局只是促进了形式公平,但实际上经济发展水平更差、行政级别更低城市的创新水平受到更为明显的负向影响,中心城市对邻近区域创新水平的溢出效应也间接被削弱。因此,加快转变地方政府的经济增长逻辑和尊重高校主体性地位,避免盲目扩张,是优化省域高等教育布局...  相似文献   

15.
高校对口支援需要综合政策、各高校发展实际及支援发展的内在规律,选择合理发展机制,不断优化各项举措,突破发展瓶颈。重点在于以协同创新理念构建高校战略联盟体,扩大支援发展的深度和广度,通过政策法规等明确各方责任,以更好地协调各方高教资源,促进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新形势下我国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高校作为人才、成果集聚的战略高地,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高校科技管理角度,重新审视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定位,提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背景下培育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17.
作为国家战略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正处于整体部署和顶层规划阶段。随着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凸显,希冀从高等教育的角度思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从新经济地理学的角度,引入"中心-外围"(CP)模型理论并加以运用,分析了产业、人才、教育和城市四者互动的区域创新一体化,提出以高等教育集群建设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基于这一思考,系统梳理成渝地区区位、产业经济、人口发展和高教资源现状,为高等教育集群建设提供现实性基础。围绕区域创新一体化发展目标,依循对产业、人才、教育和城市4个链条式子目标的"正向"问题逻辑进行逐一分解,通过借鉴国内相关区域一体化经验,明确4个子目标在一体化发展中的突破口:产业一体化重在分工互补,人才一体化重在开放流动,教育一体化重在互认共享,城市一体化重在创新集聚。根据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从高等教育集群这一"逆向"思路出发,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方法与路径:一是以创新性、中心性和协同性的集群式思维为建设方法,这是建设之根本。二是以集群式操作为建设路径: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对接引领产业体系;探索群地结对联动,促进要素因地流动;设立成渝高教新区,推动教育互认共享;联结双城集群网络,发展双核共驱创新。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能否得到优化配置,不仅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和社会经济产出能力的提高,更关系到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利用熵权法,对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水平和区域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发现其存在地区差异.通过对2000—2014年全国31个省市的高等教育资源投入与区域创新能力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高等教育资源和非高校创新资源对区域创新能力有正向影响,高校人力资源投入的作用效果相对于物力和财力资源投入的效果更加显著,非高校中企业是创新的主要因素;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投入对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高等教育资源对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这种溢出效应具有明显的空间衰减性.  相似文献   

19.
地方高等教育以其培育人才、创新知识和服务社会的职能,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地方政府应从实现区域战略目标的需要出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地方高校统筹规划、正确引导、合理配置资源,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正在发生重大转变,区域战略新布局凸显了鲜明的时代特点.部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领军群体,具有为区域发展服务的基础条件.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代背景下,应积极组织和引导部属高校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发展思路和模式,在新一轮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主动担负起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任务,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