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家蚕为生物反应器 (重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表达系统 )生产基因工程产品 ,具有成本低、安全、产品产量与活性高的优点。随着近年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 ,需要发展新的实验动物品种、特别是利用低等动物代替哺乳动物 ,大力开发动物资源型功能 ,造福人类。本文报道我所利用家蚕表达外源基因与家蚕实验动物化饲育技术方面一些研究成果。由家蚕细胞、转移载体、修饰的BmNPV、家蚕幼虫或蛹组成家蚕表达系统。获得了含有日本血吸虫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的重组病毒 (rsj14NPV)和含有日本血吸虫 2 8KDGST基因的重组病毒 (rsj2 8NPV)。r…  相似文献   

2.
针对人工饲养家蚕过程中环境因素采集和控制的不足,设计了基于6LoWPAN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家蚕饲养室环境智能监控系统.系统利用6LoWPAN与互联网之间点到点通信的特性,建立低功耗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家蚕饲养室温度、湿度、含氧量、PM2.5、光照度等环境因素的自动采集,通过自行设计的Web管理端和手机App动态掌握蚕室的环境变化和家蚕的饲养情况,根据实时采集到的环境数据对空调、加湿器或抽湿机、增氧机、空气净化器和光照灯等环境调控装置进行自动或手动控制,使家蚕饲养室环境达到最适宜家蚕生长的状态.该系统的相对温度误差不超过±0.3℃,相对湿度误差不超过±2%,整个网络的平均丢包率仅为0.58%,系统的实施能缩短家蚕的生长周期并提高蚕茧的质量和产量.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数据采集精度控制和数据传输稳定性方面均能很好地满足系统需求,有效地促进家蚕的生长发育,其一体化智能管理的特点在家蚕饲养精细化、智能化、规模化发展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温度、湿度、空气和光照作为单一因子会不同程度影响家蚕传染病的流行,但更多的实际情况是综合影响,它们也会综合影响桑树的生长和桑园虫害的状态后,从而影响家蚕传染病的流行.而极端气候(台风、洪水和涝灾等)的出现和不能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往往诱导家蚕传染病流行或暴发.虱螨和刺蛾等生物本身就是病毒的传染源,极易 引起家蚕中毒.  相似文献   

4.
针对人工饲养家蚕过程中环境因素采集和控制的不足,设计了基于6LoWPAN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家蚕饲养室环境智能监控系统.系统利用6LoWPAN与互联网之间点到点通信的特性,建立低功耗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家蚕饲养室温度、湿度、含氧量、PM2.5、光照度等环境因素的自动采集,通过自行设计的Web管理端和手机App动态掌握蚕室的环境变化和家蚕的饲养情况,根据实时采集到的环境数据对空调、加湿器或抽湿机、增氧机、空气净化器和光照灯等环境调控装置进行自动或手动控制,使家蚕饲养室环境达到最适宜家蚕生长的状态.该系统的相对温度误差不超过±0.3℃,相对湿度误差不超过±2%,整个网络的平均丢包率仅为0.58%,系统的实施能缩短家蚕的生长周期并提高蚕茧的质量和产量.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数据采集精度控制和数据传输稳定性方面均能很好地满足系统需求,有效地促进家蚕的生长发育,其一体化智能管理的特点在家蚕饲养精细化、智能化、规模化发展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农药对家蚕的安全性,指导农药的安全施用,避免家蚕农药中毒事件的发生。以家蚕(皓月×菁松)为试验生物,采用浸叶法对18%吡虫啉·氟酰脲悬浮剂等5种杀虫剂进行了急性毒性测试。结果表明,18%吡虫啉·氟酰脲悬浮剂、20%呋虫胺可溶粒剂、0.5%除虫菊素·苦参碱可溶液剂、20%唑虫酰胺.虫螨腈微乳剂、80%吡蚜酮·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5种杀虫剂对家蚕96 h的LC_(50)分别为0.451、0.923、0.766、23.18、21.40 mg a.i./L,其毒性依次为剧毒、高毒、高毒、中毒、中毒。尽管有2种农药对家蚕毒性中等,但其对家蚕96 h的LC_(50)临近中、高毒分界值20 mg a.i./L,其与另3种农药对家蚕均具有较高的风险性,不宜在桑园附近或桑叶生产中使用。  相似文献   

6.
将人尿激酶原(pro-UK)cDNA分别插入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转移载体pBK283和pBF4中,构建成两个重组质粒。所构建的这两个重组质粒与野生型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DNA(BmNPV genomic DNA)共转染家蚕培养细胞,经病毒斑实验(Plaque assay)筛选出含pro-UK cDNA的稳定重组病毒株BmNPV-pk1和BmNPV-pk2。将此两株重组病毒分别感染家蚕培养细胞和家蚕幼虫4天后,用酶联免疫测定法(ELISA),纤维蛋白平板溶圈测活法和Western印迹法分析细胞培养上清及细胞和家蚕的体液及组织,证实均有pro-UK表达。家蚕培养细胞的表达量分别为0.0012mg/mL(上清液和10~6细胞)和0.0031mg/mL(上清液和10~6细胞),家蚕幼虫体液的表达量分别为0.0100mg/mL和0.0300mg/mL。从以上结果可看出,家蚕幼虫体液的表达量是培养细胞的10倍,以上表达产物在纤维蛋白平板上测活均有溶纤活性。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科技大学和省农科院共同承担的省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天蚕丝素基因转基因家蚕优良品种的选育,目前已选育成功天蚕转基因家蚕新品系第6代。今春,转基因家蚕新品系在国内第一次走出实验室,来到肥西县山南镇蚕农家中饲养,成为家蚕大家族中的新成员。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中国野桑蚕Bombyx mandarina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家蚕B.mori的系统发育关系,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少数样本克隆测序)获得34个家蚕和野桑蚕样本淀粉酶基因amy序列片段(715bp)。分析发现56个多态性位点,鉴定出28种单倍型(haplotype);核苷酸多样性π=0.01390±0.00103,单倍型多样度Hd=0.988±0.011。核苷酸不配对分析(mismatchan alysis)和Fu’sFs检测表明中国野桑蚕曾发生过种群扩张。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遗野桑蚕传差异主要在种群内,种群间和地理组群间差异不显著。聚类树上34个样本聚为3枝/3蔟,野蚕和家蚕都不按地理区域或系统(类型)聚类,A枝由来自不同地区的野蚕和不同类型的家蚕混合构成,并且进一步分成3个亚枝,每一亚枝也同时包含家蚕和野蚕,B枝由3个家蚕和1个野蚕混合构成,C枝全部由来自不同地区的野蚕构成。网络分析没有发现“祖先单倍型“和优势单倍型。结果提示,淀粉酶基因是一个多态性丰富的分子标记,中国野桑蚕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据此推测家蚕起源于多种生态类型混杂的野桑蚕。  相似文献   

9.
《汕头科技》2007,(1):26-29
一、家蚕基因芯片与表达图谱诞生 1月2日,西南大学蚕桑学重点实验室研制成功家蚕基因芯片与表达图谱。这是我国在家蚕基因研究领域取得的又一项重大进展,将为我国家蚕产业的发展以及人类防病找到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家蚕微孢子虫种内的遗传多样性,对本实验室保存的一株家蚕微孢子虫的SSUrDNA,rDNA—ITS,rDNA—IGS,Sec61β5’上游序列(Nb—IGS1)和Hsp70 5’上游序列(Nb—IGS2)进行了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多重序列比对发现它们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多态性.其中rDNA—ITS和rDNA—IGS遗传多样性最为明显,序列中存在较大的差异区域,包括多碱基的插入或缺失、单碱基的转换和颠换;而对基因上游的调控序列分析发现,Nb—IGS1和Nb—IGS2序列中存在着少量的变异位点.结合GenBank中Nosema属微孢子虫的同源序列,分别构建rDNA-ITS和rDNA-IGS系统树,结果表明重庆地区家蚕微孢子虫遗传分化比较明显.研究表明家蚕微孢子虫种内存在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合适的整合表达载体对于获得转基因家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构建了包含家蚕转座子K1.4、丝素基因上游启动子序列和荧光素酶基因cDNA的质粒SKFL以及不含K1.4的质粒pFL,并将其通过扎卵法转移到家蚕受精卵中.通过对当代转基因家蚕5龄幼虫丝腺和蚕体DNA进行斑点杂交和Southern杂交发现,荧光素酶基因在家蚕不同组织中的整合是随机的,但携带K1.4的质粒SKFL的整合频率明显高于质粒pFL.这说明转座子K1.4可以有效提高外源基因在转基因家蚕中的整合频率,从而有可能成为构建转基因家蚕的一种有用的整合载体.  相似文献   

12.
合适的整合表达载体对于获得转基因家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构建了包含家蚕转座子K1.4,丝素基因上游启动子序列和荧光素酶基因,cDNA的质粒SKFL以及不含K1.4的质粒pFL,并将其通过扎卵法转移到家蚕受精卵中,通过对当代转基因家蚕5龄幼虫丝腺和蚕体DNA进行斑点杂交和Southern杂交发现,荧光素酶基因在家蚕不同组织中的整合是随机的,但携带K1.4的质粒SKFL的整合频率明显高于质粒pFL。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在家蚕的育种中,蚕茧个体茧层率、全茧量和茧层量之间的关系特性,实现茧层率的自动测定与信息化管理。【方法】基于C/S结构设计家蚕育种自动称量与选择系统。【结果】该系统可快速记录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数据,并自动统计出需要优选的蚕茧个体,实现家蚕育种过程茧层率这一重要指标的数据采集、管理和统计分析。【结论】通过对数据的智能化分析应用,为育种管理人员选育家蚕新品种提供及时可靠的详细数据,加强了育种质量管理,提高了培育家蚕品种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家蚕血淋巴蛋白的发育变化和BmLSP的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1~ 5龄的家蚕幼虫血淋巴取样 ,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 -聚丙酰胺凝胶电泳(SDS -PAGE)观察并分析家蚕幼虫血淋巴主要蛋白的发育变化 ,对其中的一种主要蛋白即家蚕幼虫血清蛋白 ,通过硫酸铵沉淀、阳离子交换柱层析、凝胶过滤纯化至均一  相似文献   

15.
为了弄清白僵菌对家蚕的影响,为扩大试验推广利用白僵菌防治农林害虫创造提前,我们曾选用农林一号、400、广东、东风林场四个菌株,在室内两次用喷过菌液的桑叶饲喂家蚕。据观察,自5月26日起陆续出现白僵蚕,至6月6日剖茧检查总计,上述四个菌株对家蚕的感染死亡率分别为16%、46.7%、1.1%、2.25(表)。初步印象是:白僵菌对家蚕是存在着影响的,但不同菌株对家蚕影响程度差异很大。如引自东风林场的菌株,我们在室内试验对家蚕影响很小,在鄞县东钱湖管理所国戚寺对越冬代松毛虫放菌后,效果达67.7%,且  相似文献   

16.
奇云 《科技资讯》2004,(1):46-47
首个家蚕基因组“框架图“问世   2003年11月15日,中国科学家宣布了一条令世界为之瞩目的消息:经过400多名科研人员5个多月的艰苦努力,我国已率先完成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的绘制工作,所获序列覆盖了家蚕基因组的95.54%,精确度达到了99.95%.这标志着我国在家蚕基因组研究方面已居世界领先地位.   ……  相似文献   

17.
性状比较的结果数据有助于家蚕优良亲本选择和性状改良工作.人工比较家蚕性状的工作量大,效率低,且易出错.以家蚕茧层率性状比较为例,提出一种基于数据划分的家蚕性状比较方法,把家蚕茧层率数据按比较年季和比较均值分为2类,分别计算性状趋势、性状均值变化率和综合性状均值变化率等成绩,利用线性回归、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比较3个家蚕品种连续10年春蚕期的茧层率.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灵活地对任意家蚕品种、任意蚕期数据段比较性状指标,是一种通用的性状比较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家蚕精子介导报告基因gfp和egfp转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家蚕精子介导基因转移技术能否有效地将外源基因导入并整合到家蚕基因组中,使之稳定遗传.分别进行了含gfp报告基因的pG350载体和含egfp报告基因的pMD-Fib-IE-EGFP与pEGFP-N3载体的精子介导基因转移实验.结果表明,导入线性pG350载体,在14个G0代实验蛾区的DNA样品中,有5个PCR检测为阳性,阳性率为35.7%;对G1代的PCR与Southern blot检测的结果证明,导入的gfp基因存在于G1代的家蚕基因组中.导入不同浓度或构型的pMD-Fib-IE-EGFP与pEGFP-N3载体时,对G0代的PCR检测结果表明,导入线性pMD-Fib-IE-EGFP组的PCR阳性率为61.2%,而导入环状质粒组的PCR阳性率为57.1%;导入环状pEGFP-N3组的PCR阳性率为46.2%;对部分PCR阳性蛾区进行South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导入的egfp基因整合在G0代家蚕基因组中.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家蚕精子介导基因转移能够将外源基因有效地导入、整合于家蚕基因组,并可遗传至G1代.  相似文献   

19.
一、家蚕五龄缩短增丝剂主要成分:本剂主要成分为百合根茎煮汁、杏银仁煮汁、L—组氨酸、动物胶、酪朊(或碱性酪朊酸盐)、维生素E、乳酸钙、酵母等组成。二、家蚕五龄缩短增丝剂配制方法:取10克百合鳞茎,加水300毫升,煮沸至20毫升;5克银杏仁,加水200毫升,煮沸至20毫升。把百合鳞茎煮汁和银杏仁煮汁混合后加入1克L—组氨酸,5克动物胶,2克酪朊或碱  相似文献   

20.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的《化学农药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的方法,在室内测定了3种农药对蜜蜂、鹌鹑、斑马鱼和家蚕的机型毒性。结果表明:12.5%高效氯氟氰聚酯微乳剂对斑马鱼和家蚕是剧毒级,对蜜蜂和鹌鹑是高毒级;210%乙羧氟草醚乳油对斑马鱼是高毒级,对雌性鹌鹑是中毒级,对雄性鹌鹑是低毒级,对蜜蜂和家蚕是低毒级;330%苯醚甲·丙环乳油对斑马鱼和鹌鹑是中毒级,对蜜蜂和家蚕是低毒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