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1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分析中国四川阿坝、黄土高原、海南岛、浙闽丘陵、滇南地区等地的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自然群体遗传多样性。【方法】提取样品基因组DNA后进行PCR扩增,并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通过计算15对微卫星标记在5个中华蜜蜂自然群体中的等位基因数、多态信息含量、期望杂合度、观测杂合度、遗传距离、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分化系数,进而评估各中华蜜蜂种群遗传多样性和各种群间遗传分化。【结果】15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到64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平均为4.266 7个,单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6个。各群体平均等位基因数为2.6~3.066 7个,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550 3~0.664 3,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524 4~0.566 7,平均多态信息量为0.410 3~0.492 7。四川阿坝群体与黄土高原、海南岛、浙闽丘陵、滇南地区等地群体在Acc001,Acc096,Acc131等3个位点上存在明显分化;黄土高原群体与海南岛、浙闽丘陵、滇南地区等地群体在Acc114,Acc121,Acc132等3个位点上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海南岛群体与浙闽丘陵、滇南地区两地群体在Acc001,Acc002,Acc004,Acc131,Acc132等5个位点上均表现出较强的遗传分化;浙闽丘陵与滇南地区群体间在Acc002,Acc121,Acc131等3个位点上遗传分化极明显。5个中华蜜蜂自然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在0.160 1~0.491 0之间。【结论】5个中华蜜蜂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群体间遗传分化明显。  相似文献   
2.
从中国云南省野外采集的梨花迁粉蝶(Catopsilia pyranthe)中分离得到一株疑似微孢子虫,对该分离株的核糖体SSUrRNA(Small subunit ribosomal RNA)和α-tubulin基因进行克隆测序。通过序列分析及系统进化树构建,结果发现该分离株属于Nosema属的一种微孢子虫,命名为Nosema sp.CP。通过对SSUrRNA系统进化分析发现,Nosema sp.CP与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斜纹夜蛾微孢子虫(Nosema spodopterae)的亲缘关系相对于菜粉蝶微孢子虫Nosema sp.MPr更加接近。通过对α-tubulin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Nosema sp.CP与N.bombycis聚在一支上,进一步证实了它们的紧密关系。因此,本研究首次在粉蝶科(Pieridae)的梨花迁粉蝶中分离得到的Nosema属微孢子虫是与家蚕微孢子虫非常近源的一类微孢子虫,并暗示了粉蝶科昆虫感染的微孢子虫具有潜在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柞蚕微孢子虫长极丝型孢子总蛋白的鉴定及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柞蚕(Antheraea pernyi Guerin-Meneville)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吐丝经济昆虫,柞蚕微孢子虫(Nosema antheraeae)引起的柞蚕微粒子病是柞蚕产业毁灭性的病害。本研究采用梯度Percoll-NaCl溶液分离纯化柞蚕微孢子虫,提取柞蚕微孢子虫总蛋白,胰蛋白酶消化,然后通过LC-MS/MS精确获得各肽段分子量,经数据库比对后共鉴定到610个蛋白。对鉴定到的蛋白质进行GO蛋白质功能分析,发现孢子时期参与大分子复合物及结构分子活性的蛋白的较多,而参与细胞催化和绑定功能、细胞过程及代谢过程的表达蛋白的所占的比例明显低于预测基因的的比例。研究认为这一结果主要与孢子期的微孢子虫脱离宿主细胞,生理不活跃,处于相对静止的时期,没有能量和物质来源有关;微孢子虫通过降低细胞活动和物质代谢,从而适应所处的环境。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铁硫簇组装蛋白(AmIscA),分析它在意大利蜜蜂工蜂耐受杀虫剂吡虫啉毒性中的应答特征.[方法]多重序列比对分析AmIscA的氨基酸序列特征和结构域组成;在线预测该蛋白的结构以及互作蛋白网络,预测它的生物学功能;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该蛋白的分类和进化关系;构建半致死模型,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Am IscA基因在工蜂耐受杀虫剂吡虫啉毒性0~48 h中的表达特征.[结果]Am IscA基因cDNA序列全长514 bp,编码130个氨基酸残基,计算出AmIsc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1 kDa,pI为9.06.AmIscA为疏水性蛋白,具有铁硫簇组装蛋白保守的半胱氨酸和天冬氨酸残基,并且不具备信号肽,定位于线粒体中.经48 h的半致死剂量吡虫啉暴露后的工蜂存活率为45%士5%.Am IscA基因表达受吡虫啉胁迫而上调,且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结论]AmIscA积极响应吡虫啉导致的毒性胁迫,可能通过抗氧化作用潜在地参与了意大利蜜蜂对吡虫啉毒性的耐受.  相似文献   
5.
柞蚕(Antheraea pernyi Guerin—Meneville)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吐丝经济昆虫,柞蚕微孢子虫(N0sema anthgmPne)引起的柞蚕微粒子病是柞蚕产业毁灭性的病害。本研究采用梯度Percoll—NaCl溶液分离纯化柞蚕微孢子虫,提取柞蚕微孢子虫总蛋白,胰蛋白酶消化,然后通过LC—MS/MS精确获得各肽段分子量,经数据库比对后共鉴定到610个蛋白。对鉴定到的蛋白质进行GO蛋白质功能分析,发现孢子时期参与大分子复合物及结构分子活性的蛋白的较多,而参与细胞催化和绑定功能、细胞过程及代谢过程的表达蛋白的所占的比例明显低于预测基因的的比例。研究认为这一结果主要与孢子期的微孢子虫脱离宿主细胞,生理不活跃,处于相对静止的时期,没有能量和物质来源有关;微孢子虫通过降低细胞活动和物质代谢,从而适应所处的环境。  相似文献   
6.
【目的】梳理应用较为广泛的蜜蜂分类方法,为今后蜜蜂属(Apis)的分类学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在Pubmed和CNKI中检索注蜜蜂分类方法相关文献,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归纳与总结,获得蜜蜂属主要的分类学方法及分类法研究进展。【结果】蜜蜂属的分类方法主要包括蜜蜂形态测定分类法、同工酶多态性分析法、分子遗传标记法和蜜蜂数量分类法。蜜蜂形态学分类法仍然是蜜蜂分类研究最基础的方法,新发展的分类方法能够对形态学分析进行补充,从而得到更准确的分类结果。但逐渐流行的分子鉴定分类法仍存在一定不足,如:RFLP法难以获得显示基因组DNA多态性的探针;多拷贝的微卫星DNA不能跟踪分离群体中个体基因组的同源区域;显性的RAPD标记不能区分动物的纯合体与杂合体等。【结论】蜜蜂属分类研究方法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渐丰富。通过建立多方法组合、筛选单独或多种分子标记技术、构建自动化分子标记法等增加分类准确性和简化实验操作,将是今后蜜蜂属分类工作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7.
结合江阴滨江地区软土、高地下水位的特殊情况,以某钢厂料坑设备基础沉井工程为实例,阐述了沉井下沉前的施工准备、制作过程中刃脚支设、井壁制作等细节问题,并对沉井下沉中需注意的问题,以及沉井在下沉中标高测量的控制,沉井封底、沉井在施工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为此类工艺在类似地区的使用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8.
南海与太平洋表层水温卫星遥感资料的子波频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金山  田纪伟  魏恩泊 《科学通报》2000,45(11):1185-1189
通过对1982~1999年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高级甚高分辨率辐射计(NOAA/AVHRR)1°×1°海表周平均温度(SST)遥感资料的分析,发现南海SST异常存在大约4年与8年尺度的振荡周期,赤道东太平洋与赤道西太平洋SST异常分别存在着大约4年尺度、8年尺度振荡周期.通过子波分析方法的多尺度特性,明显地发现在4年尺度周期上,南海与赤道东太平洋的SST异常发生同相耦合振荡,并且每次发生在东太平洋的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南海都会与之响应.而在8年尺度周期上,南海与赤道西太平洋的SST异常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9.
引入了一类新的广义单调性即E-伪单调性和E-拟单调性。通过举例说明了E-伪单调性和E-拟单调性的存在性且区别于伪单调性、拟单调性、E-单调性等其他广义单调性。然后主要研究了E-伪单调映射、E-拟单调映射分别与E-伪凸函数、E-拟凸函数间的等价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E-变分不等式问题,并讨论了E-伪单调性在其中的重要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鉴定柞蚕微孢子虫(Nosema pernyi)基因组中LTR反转座子的种类、数量和遗传关系。【方法】从GenBank数据库下载柞蚕微孢子虫基因组序列,采用MGEScan软件筛选潜在重复元件,通过NCBI-BLAST与不同物种的逆转酶进行比对,含有逆转录酶结构域的序列认定为LTR反转座子,并探讨它们的结构特征、所属类型和基因组分布特点。【结果】从柞蚕微孢子虫基因组中共发现6个LTR反转座子家族即Nar1,Nar2,Nar3,Nar4,Nar5和Nar6,长度在3~4kb之间;大部分家族有相似的LTR末端核苷酸,但靶位点重复和拷贝数存在差异;逆转录酶结构域系统进化树显示6个LTR反转座子家族均属于Ty3/Gypsy类型,且与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LTR反转座子形成姊妹分支;Nar2和Nar4家族在基因组上成串排列,具有相似的分布特征。【结论】柞蚕微孢子虫基因组中存在Ty3/Gypsy类型的LTR反转座元件,进化地位与家蚕微孢子虫最为接近;LTR反转座子家族重复元件在基因组上成串排列,可能是柞蚕微孢子虫基因组扩张的潜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