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借助由X射线衍射法,密度法,DSC法测定的结晶度和沸水收缩率,自然拉伸比,声速取向因子等指标来描述纺丝速度在2400-5000m/min范围内变化的PEIT卷绕丝的超分子结构。在实验的纺速范围内,PEIT卷绕丝的结晶度随纺速增加的过程中有突变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分子取向诱导所致。最后,就不同纺速下PEIT初生丝的力学性能特征值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2.
为确定凝固末端电磁搅拌位置和二冷制度的优化提供可靠的依据,利用"射钉法"对某钢厂大方坯典型钢种42CrMo和GCr15在工作拉速下凝固坯壳的厚度进行了测定。根据凝固理论计算铸坯综合凝固系数,测定出连铸机二冷区域凝固坯壳的厚度及凝固终点的位置,获得了凝固终点位置及凝固系数和拉速的关系。结果表明:铸机拉速0.45~0.5m/min时,42CrMo二冷区综合凝固系数为25.34~26.44mm/min1/2,液相穴长度19~23 m;铸机拉速0.42~0.45 m/min时,GCr15二冷区综合凝固系数为25.24~26.45mm/min1/2,液相穴长度18~21m。同时,验证了二级专家系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动态内应力仪对各种纺速和纤度的涤纶POY进行拉伸试验。研究不同纺速、纤度及拉伸条件下POY的动态内应力变化规律,并对制取样品的结晶度、声速、双折射、热收缩率和色差等进行测定。试验表明:(1)纺速为3000~3300m/min的POY动态内应力最低;(2)纤维的色差值随动态内应力波动值增大而增加;(3)纤维的热收缩率取决于超分子结构参数——结晶度与取向度。它随大分子取向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结晶度的增大而下降。用二元回归的数理统计方法得到热收缩率和纤维的结晶度以及表征大分子取向的声速、双折射间的定量关系:Y=67.5999+0.3225X_1-3.2430X_2 R=0.9985(纺速1100m/min~5500m/min)式中:Y——纤维的热收缩率;X_1——纤维的双折射;X_2——纤维的结晶度;R——全相关系数。Y=21.4447+1.8558X_1-10.3050X_2 R=0.9993(纤度45dtex/24f~167dtex/30f)Y=10.2246+2.2030X_1-26.2679X_2 R=0.9916(拉伸倍数1.4~2.2)X_1——纤维的声速值。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以N 甲基吗啉 N 氧化物(NMMO)为溶剂的Lyocell纤维纺丝工艺中纺丝速度对Lyocell纤维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纺丝速度的提高,Lyocell纤维的结晶度、晶区取向、双折射及无定形取向增大,但当纺丝速度达到50m/min时,纤维的双折射和无定形取向都达到最大值,纺丝速度继续提高,纤维的双折射维持恒定不变,无定形取向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次报道了芳香聚酰胺纤维(PPTA)非晶区取向度的定量研究结果。利用流变仪纺制了一系列芳纶的无规取向样品,并测试了结晶度与声速值,利用声速值与结晶度的线性关系,得到PPTA纤维的晶区和非晶区的特征模量分别为17.33GPa及2.483GPa。若取人们公认的PPTA纤维的密度(1.44g/cm~2)作为比较基准,则对应的无规取向声速值C_u为2.34km/s,从而可计算声速取向值。利用X光测得纤维的晶区取向度,结合声速法,可以计算芳纶的非晶区取向因子。对大量的芳纶纤维进行测试分析,发现芳纶具有很高的非晶区取向度,且几乎等于晶区取向,是柔性链纤维的两倍。与柔性链纤维不同的是非晶区取向不再是影响纤维强度的主要因素,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纤维模量。影响芳纶纤维强度因素不仅有非晶区取向度,而且与纤维缺陷及分子量大小有关。随纤维模量的增加,芳纶应力-应变曲线上的弯头角消失。我们认为弯头角的消失与非晶区取向增大有关,与结晶度的关系较小。  相似文献   

6.
利用八水合氧氯化锆、硼酸、柠檬酸、蔗糖为无机原料,聚乙烯醇为纺丝助剂,通过混合制备出二硼化锆(ZrB2)陶瓷前驱体纤维纺丝液,利用干法纺丝法分别在不同纺速下得到ZrB2前驱体纤维.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ZrB2前驱体纤维的结构,利用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DSC)、扫描电镜(SEM)和纤维拉伸强度的测试结果来表征纺速对ZrB2前驱体纤维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到的纤维均致密且较光滑,且前驱体纤维结构随纺速提升而变得稳定;取向度随着纺速的提升而增加,直径随着纺速的提升而下降;强度随纺速的提高而增加,当纺速为350m/min时,前驱体纤维强度可达0.89GPa.  相似文献   

7.
采用L-S相转换法,以聚砜为成膜材料,PVP为成孔剂,丙酮为添加剂,对成膜工艺条件进行研究,最终优化后工艺参数为:铸膜液流速14.2~14.6 g/min;芯液中DMAc的含量为20%,芯液流量控制在17 ml/min;干纺程为10 cm,外凝胶浴温度40 ℃时, 纺制的中空纤维膜厚度较好,内径约为0.7 mm,外径约为1.0 mm,膜的纯水通量在0.1 MPa时可达110 L/m2·h,膜对分子量为2.2~2.6万的PVA溶液的截留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本研究制备双嘧达莫无定形药物体系,并研究其晶化动力学稳定性和热分解动力学稳定性。方法 通过熔融-冷却-复融的方法成功制备了双嘧达莫无定形药物体系,并用粉末X-射线衍射(PXRD)和温度调制差式扫描量热(TMDSC)进行了表征,高效液相色谱(HPLC)及氢核磁(1HNMR)技术对样品进行了纯度分析及结构确证。采用动态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方法研究样品的非等温晶化动力学性质,采用多速率无模型方法评估样品热分解动力学稳定性,并对其贮存有效期进行推断。结果 双嘧达莫晶化机理为三维生长的体积析晶,热分解机理函数为G(a)=[-ln(1-a)]3/4,属于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机理(n=3/4),贮存有效期约为4~5年。结论 双嘧达莫无定形药物体系容易晶化,但热稳定性较高。本研究为双嘧达莫无定形药物体系的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也为其它无定形药物体系动力学稳定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涤纶高速纺丝各种工艺参数中,纺丝速度是决定纤维结构的最重要的因素。预取向丝的动态力学温度谱的α内耗峰,随着纺速增加,呈现规律性的变化。随纺速增加,预取向丝的α内耗峰由峰值较高、峰形尖而窄过渡到峰值较低、峰形钝而宽。随纺速增加,储能模量略有增长,纺速在3000米/分—4000米/分时,出现了迭加的α内耗峰,反映了非晶态两种不同类型的分子链段的运动。密度、双折射和声速等的测试结果,都说明预取向丝随纺速增加从较低的取向和较低的结晶朝较高的取向和较高的结晶的结构变化。这和动态力学试验是极相吻合的。本文还提到,预取向丝的动态力学温度谱的α内耗峰与其储能模量,纤维的力学性质、强度、伸度、屈服应力、初始模量及其他结构参数间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PPTA纤维(芳纶1414)高速纺丝新工艺。着重从纺丝速度、纺丝拉伸比、空气层高度、凝固条件及新型纺丝装置对纤维结构性能的影响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表明:以纺速为400m/min,空气层高度为12mm,剧烈的凝固条件及较高的拉伸倍数等条件下进行纺丝,这些条件有利于提高纤维的力学性能。若提高纺速并施加张力销将可进一步增加纤维的拉伸模量。实践表明:较短的纺丝管和适当的稳流层高度对纤维的成形及增加纺速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薄膜电池的制备技术及发展进程. 采用射频等离子体加强气相沉积法(PECVD),制备了非晶锗硅薄膜,提出了制备优质非晶锗硅薄膜的条件和非晶锗硅薄膜的基本性质及其制备工艺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报导对非晶硅太阳电池长期跟踪测量的结果,并对提高太阳电池稳定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非晶合金变压器铁心振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振动测试系统,对非晶合金变压器单框铁芯在不同的支撑条件下的振动信号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支撑边界条件对非晶合金变压器铁芯振动的影响,提出了适当地支撑可减少铁芯的振动.对于降低非晶合金变压器的振动和噪声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六方BN和石墨粉为原料,通过机械球磨的方法制备出非晶BCN粉,在1470K,10^-5 Torr的条件下,对非晶BCN粉进行烧结,获得了块状非晶BCN化合物,对其电导率测量的结果表明:在从室温到560K范围内,它属于半导体,能隙为0.11ev,在560K-740K内,它属于半金属。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导的是在无定形SiO_2上沉积含氢的非晶硅氧修复特性较差的硅平面管的方法,该方法可使特性较差的管子起死回生。  相似文献   

16.
非结晶铁磁合金薄带是一种用于磁传感器微系统中的新型材料,其电、磁及机械性能对磁传感器的性能有着极大的影响。文章采用纳米压痕测量技术研究其机械性能,并且与拉伸试验测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纳米压痕法的载荷-位移曲线能够全面反映材料的弹性、塑性变形,弹性模量及硬度的测量结果受到基底材料及粘结剂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干式非晶合金变压器的特点,分析了无储油柜非晶合金全密封变压器可能出现的隐患,提出了优化的选型方案。  相似文献   

18.
铜氧化过程中其表面"非晶膜"的AES和HREM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电子显微阄中的电子束对铜的薄膜样品进行了连续的照射和跟踪观察,结果发现,Cu在氧化过程中首先出现的是一层非晶膜,这层晶膜在电子束的照射下转变成了Cu的晶体氧化物,AES和HREM分别结果表明,Cu表面出现的这层非晶膜,它的主要成分为Cu和O,在铜的氧化过程中起着一种氧化界面的作用,也就是说,Cu的氧化要经历两个阶段,首先是Cu与O结合形成非晶膜,接着非晶膜在适当的时候转变为铜的晶态氧化物。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多种镀液在不同工艺参数条件下电镀铬层的结构特性。文献上应用X射线衍射方法研究镀铬层的结构特性时,其 2θ(Cu·Ka)角仅测到85°为止,但在本研究中,将2θ(Cu·Ka)的测定扩大到145°,并且在135°附近发现了新的非晶结构。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得到非晶镀层,并获得了形成非晶镀层的工艺条件。文章还讨论了非晶镀层的形成原因及其耐蚀性。  相似文献   

20.
介绍一种分析a-Si掺杂效率的新方法。该法能够很好地解决a-Si全掺杂范围内掺杂浓度和掺杂效率的计算问题,简便易行,为a-Si掺杂性能研究和器件设计制造提供可靠的掺杂浓度和掺杂效率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