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综合利用冬凌草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分析并评价了冬凌草籽油的品质并测定了其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采用索氏法提取冬凌草籽油,滴定法测定冬凌草籽油的碘值、皂化值、酸价,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冬凌草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冬凌草籽含油率26.45%;碘值=207.53;皂化值=214.18;酸价=2.64.冬凌草籽油由10种脂肪酸组成,主要成分及含量为亚麻酸55.2%、亚油酸26.4%、油酸10.2%、棕榈酸5.1%、硬脂酸2.4%.  相似文献   

2.
咖啡油酸价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咖啡油颜色较深滴定终点难判断时,可采用少取试样、多加溶剂、加NaCl饱和溶液、酸度计指示终点等方法,尤其是pH值一酸价关系图的绘制与应用,从而能较快较准较省地测定咖啡油的酸价。  相似文献   

3.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沙棘油中总类胡萝卜素方法改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4种不同类型沙棘油的类胡萝卜素含量进行测定,改进经验方法,建立了准确、快速和简便的沙棘油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测定方法.结果表明,压榨籽油、浸出籽油和果油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都显示类胡萝卜素特征吸收光谱峰形,特征吸收峰在445~471nm,主峰在445nm,确定的检测波长为445 nm.不同类型沙棘油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范围在0.2070~21.07 mg,kg,平均值为6.350 mg,kg,其中果油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为21.07 mg/kg,其次是压榨籽油、浸出籽油,含量为2.050~2.068 mg/kg,类胡萝卜素含量极低的沙棘油为脱色籽油.  相似文献   

4.
影响羧酸盐驱油体系界面张力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大庆油田复合驱油体系的实际,利用试剂级药品,从理论上探讨了影响驱油体系界面张力的因素.结果表明,羧酸的皂化比是影响驱油体系与原油间界面张力的重要因素.油酸的皂化比为0.75左右时,体系的界面张力最低;NaCl浓度也显著影响体系的界面张力,所研究体系的最佳盐浓度为0.4%NaCl;而HPAM的加入则有使界面张力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以茶叶籽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得到茶叶籽油,通过分子蒸馏富集提取茶叶籽油中抗氧化成分,并采用UHPLC-TOF-MS分析其组成。结果表明,CO2流速对萃取速率影响较大,采用超临界CO2梯度萃取的模式,不同萃取阶段得到的茶叶籽油的酸价存在一定规律,在萃取初期,茶叶籽油的酸价较高,随着萃取过程的进行,酸价逐渐降低,说明游离脂肪酸更容易溶解在超临界CO2中。茶叶籽油分子蒸馏馏出物中主要的抗氧化成分包括:山茶甙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阿福豆素,表儿茶素及表没食子儿茶素等5种。  相似文献   

6.
大豆天然甾醇的提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皂化法研究了7种不同原料中大豆甾醇的提取量,实验表明大豆油脱臭馏出物(简称DD油))是大豆箱醇提取的理想原料,对皂化法从DD油中提取大豆甾醇的实验条件进行正交优化,最佳实验条件是:400gDD油,500mL乙醇(95%),50gKOH(82%),回流皂化2h.在此条件下.粗甾醇的产量为26.0g,纯度为47.5%.  相似文献   

7.
用三氯化锑法测定了吉林省镇赉产的沙棘籽油中棉酚的含量.结果表明,沙棘籽油中棉酚的含量为45.8mg/kg,比规定的安全含量低近五倍,并与其它油类中棉酚的含量做了对比.  相似文献   

8.
为了寻找一种简便易行的判别油脂劣变的方法,以加热的花生油为研究对象,对色差计测定的色泽参数与化学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酸价和碘价分别与加热时间和色泽参数之间成线性关系;过氧化值随加热时间增加先急剧增高后缓慢下降,与色泽参数X、Y、L  相似文献   

9.
按照国家标准,对几种常用食用植物油脂和菜籽毛油的色度、含水量、酸价指数、过氧化值、碘价、不皂化物含量等几项被国家列为强制性标准的指标进行检测,并通过气相色谱对样品中脂肪酸组成做了测定,对常用的市售食用植物油脂的理化质量和营养价值做了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实验测定了溶液中各价态锰在400~700nm的吸收光谱,由此说明了各价态锰的存在条件、特征颜色和光谱特征.纠正了某些教材中多年来一些习惯性的错误  相似文献   

11.
桕籽产量质量与地理分布相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是1987-1989年对全国10省21市(县)74个乌桕种子样品的油脂含油、脂肪酸组成恙地理分布间相关性的研究。结果表明:1.地理分布对乌桕种子的百粒重、假种皮、种仁等含量含油率及皮;油的各项理化值影响都不太明显,但纬度与碘值之间表明出的相关。2.地理分布对乌桕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影响不大,但对各脂肪酸百分含量的变化有着明显影响。3.乌桕种子的百粒重与种子各部份的含油率及种子含油率之间,具有不同程  相似文献   

12.
杜仲翅果籽油与猕猴桃籽油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杜仲翅果籽油和猕猴桃籽油的脂肪酸组成、α-亚麻酸含量及籽油的理化特性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者脂肪酸GC指纹图谱非常相似,即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基本相同.亚油酸和α-亚麻酸含量极为相近,且折光指数、密度、气味、色泽等质量指标非常相近.说明杜仲翅果籽油具有与猕猴桃籽油同样的保健功能和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番茄籽营养成分的实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分析了番茄籽的油脂、粗蛋白、总糖、维生素E、17种氨基酸、8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并且测定了相关物理化学常数.结果表明:每100g番茄籽所含油脂23 12g、粗蛋白19 60g、总糖22 35g,维生素E0 208g.番茄籽油脂中含亚油酸51 34g·(100g)-1、不皂化物8 26g·(100g)-1.番茄籽油脂的密度0 9367、碘值196 69、折光指数1 4626、皂化值190 29.  相似文献   

14.
茶籽油和饼粕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报道了茶籽的化学成分和利用价值.经测定,茶子中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皂甙的含量分别为9.1%、21.9%和15.4%.茶籽油在理化特性和脂肪酸组成方面与油茶籽油十分接近.茶籽油的酸值、碘值和皂化值分别为1.82、89.41和191.22.茶籽油的脂肪酸有棕榈酸(C_(16∶0))、硬脂酸(C_(18∶0))、花生酸(C_(20∶0))、棕榈油酸(C_(16∶1))、油酸(C_(18∶1))、亚油酸(C_(18∶2))和亚麻酸(C_(18∶3))等七个组分.茶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为75.89%,其中油酸和亚油酸占73.83%,并测定了茶籽饼粕的化学成分和氨基酸组成.在其饼粕中,粗蛋白含量为16.4%,必需氨基酸齐全且含量较高。研究结果表明茶籽饼粕可以作为一种新的饲料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5.
鱼鳞中高不饱和脂肪酸的提取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级分子蒸馏方法,从鱼鳞中提取高不饱和脂肪酸.分析了不同级别蒸馏所得鱼鳞中鱼油的碘价、过氧化值、酸价以及色值和气味,并以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仪(GC-MS)分析了不饱和脂肪酸的组成及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利用酸值和碘值测定的标准方法对大庆油田化工有限公司轻烃分公司提供的6个异戊烷样品的酸值和碘值进行分析.并与合格产品对比,研究了异戊烷样品的酸值和碘值.依据异戊烷样品酸值和碘值偏高的原因,设计了多层KOH填充柱法和浓硫酸处理法.利用该方法对异戊烷样品进行处理.处理后试样品的酸值和碘值均优于合格品.  相似文献   

17.
本文叙述了负载型镍催化剂的制备过程,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制备的负载型镍催化剂对棉籽油的加氢活性,确定了合适的还原温度范围。修正了棉籽油在加氢过程中碘值和折射率关系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8.
实验以白花油茶籽和红花油茶籽为材料,研究了三氯甲烷、石油醚、丙酮、正己烷4种溶剂对油茶籽的提油量和主要成分的影响,并对经甲酯化处理的茶油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不论是白花油茶还是红花油茶均以丙酮溶剂浸提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但是,该溶剂浸提油的色泽等感官品质较差;石油醚浸提的茶油颜色为浅黄色,明亮剔透,没有混浊物或者漂浮物,油质好,且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仅次于丙酮居第二位.综合比较分析,石油醚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浸提溶剂.  相似文献   

19.
采用国家标准碘量法和多参数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仪对菜籽油、大豆油以及花生油过氧化值进行检测.根据获得的检测数据,分析了植物油贮藏时间对植物油过氧化值的影响,并对比讨论了两种检测方法的适用范围.结果表明,在食品生产加工产品的批量检测中,农产品质量快速检测法更简便实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红松种子综合利用的研究——Ⅰ.红松种仁油脂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红松种子千粒重约570g,其中种仁约为31%。种仁含油率,用石油醚萃取为68%,用乙醚萃取为73.4%。种仁油在常温下为淡黄色粘稠液,具隽永浓郁的香味;比重D_(20)~(20) 0.9218~0.9222,折光指数N_D~(20) 1.4768~1.4774;碘值145.5~149.5;酸值0.5~0.62。气相色谱分析表明,种仁油中的脂肪酸至少有11个成分。本研究分离鉴定了其中的8个成分,百分含量分别为:肉豆蔻酸0.35;,棕榈酸4.28;硬脂酸2.11;油酸25.18;正十九烷酸2.62;亚油酸42.22;5,9,12—十八碳三烯酸17.57;亚麻酸1.81。总计,易为人体消化吸收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超过85%,表明红松种子不仅有较高的食用价值,也有医疗滋补作用。红松种壳以及提取油脂后的残渣也有综合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