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红松种实性状变异及无性系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苇河林业局青山红松种子园81个无性系种子产量及种实性状,结合前期数据进行变异分析,了解变异规律,筛选性状优良无性系,为选育果用型优良品种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5个红松种实性状无性系间差异极显著.种子长与单果重、种子重、千粒重、出种率、出仁率,以及种子宽与千粒重、空壳率正相关显著;单株产量与种仁重、千粒重、空壳率等相关不显著.经多性状综合分析,筛选出58、50、88010、42、140、64、45、48号8个优良无性系,入选的无性系种子重、种仁重、种子粒数、出种率及种子产量分别大于全部无性系平均值44.2%、51.8%、25.1%、20.8%及85.0%,空壳率远低于无性系均值.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红松种子皮诺敛酸生物合成的基因调控规律,以3个不同生长发育期(7月8日、8月10日、9月6日)的红松种子为材料,利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测定种子油脂脂肪酸组分及其相对百分含量,采用qRT-PCR方法分析脂肪酸代谢途径相关基因ACC、KAR、EAR、HAD、FATB、KASII、SAD、FAE1、KCR、FAD2、FAD8和⊿5D的表达差异,分析基因表达对皮诺敛酸形成积累的影响。红松种子油脂中共检测出10种脂肪酸,其中油酸、亚油酸和皮诺敛酸是主要脂肪酸。同时研究结果首次揭示了红松种子皮诺敛酸形成积累的多基因协同调控机制,对高皮诺敛酸油料植物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凉水原始红松阔叶林自然保护区区系特点.凉水原始红松阔叶林属于长白植物区系,植物种类丰富,共有种子植物80科243属444种.最大的科是菊科,共有植物48种;植物种类超过20种的科有杨柳科、毛茛科、蔷薇科、禾本科、莎草科等.属于这些科的植物共有152种,占凉水种子植物种类总数的34.23%.裸子植物1科4属6种;被子植物79科239属438种,其中双子叶植物63科188属352种,单子叶植物16科51属86种.植物分布区类型分析表明凉水原始红松阔叶林内种子植物可分为4大类性质的区系成分,共有16个分布型16个变型,种类成分较复杂,区系性质为温带性质,特有种所占比例较高,区系古老,区系来源为温带区系成分.  相似文献   

4.
山核桃花芽分化与开花习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正>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 Sarg.)为我国特产的重要干果和木本油料树种。据历年分析,其果核千粒重为3040~4425g,出仁率为43.7~49.2%,种仁含油率高达69.8~74.01%,种仁还含有蛋白质7~9%及丰富的维生素,可以作干果及加工各种糕点。其油脂含有油酸75.86%~79.25%,亚油酸14.18~16.29%,亚麻子酸1.80~1.91%油的碘价高,酸价低,饱和脂肪酸及人体难以吸收的廿碳以上的长链脂肪酸含量极微,是易消化和可以预防冠心病的优良植物油。  相似文献   

5.
 为了优化翅果油树种仁油提取工艺,以单因素试验为依据,选取浸提时间、浸提温度和料液比3 因素为自变量,种仁油的提取率为响应面(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采用中心组合(Box-Benhnken)试验设计原理,探讨在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下种仁油含量的变化。运用响应面分析法,模拟获得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确定翅果油树种仁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45 min,温度88℃,料液比为1:5。利用优化的提取条件,种仁油的萃取率达到92.44%,与预测值基本一致。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鉴定出翅果油中含有脂肪酸28 种,不饱和脂肪酸有9 种,共占54.17%,其中油酸甲酯12.86%,棕榈酸甲酯10%,十五烷酸甲酯9.78%,亚油酸甲酯16.57%。本研究建立的提取方法简便、可靠,为翅果油树种仁油的产业化提取提供了一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红松体细胞胚胎培养技术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5个红松家系未成熟合子胚为材料,首次建立了红松体细胞胚胎(somaticembryo,SE)培养体系,为红松人工种子培育苗及基因转化奠定了基础实验表明:在GLH培养基上黑暗培养约6周后,5个红松家系未成熟胚的SE诱导率分别为46.31%、28.2%、26.57%、17.81%、9.652% 红松遗传类型、合子胚发育程度对SE诱导率影响均达到极显著的水平;遗传类型和合子胚发育程度之间的交互作用达到极显著水平,但合子胚发育程度与培养基类型间、遗传类型与培养基类型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萃取吉首市郊区4个采样点的大戟科植物假奓包叶的种子油,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种子油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4个采样点的假奓包叶种子油提取率平均为22.71%,种子油的脂肪酸成分分别为8,7,5, 4种;各采样点植物假奓包叶的种子油共有的、相对含量较高的脂肪酸成分为亚麻酸(52.38%)、亚油酸(28.18%)、硬脂酸(13.30%)和棕榈酸(5.78%),其总量占总脂肪酸的99.47%.  相似文献   

8.
采用盐析辅助水蒸气蒸馏法(salt out-assisted steam distillation,SOSD)制备红松壳挥发油,探讨无机盐对蒸馏方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蒸馏时间、固液比、无机盐、磷酸氢二钠的质量浓度、萃取剂等因素对红松壳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红松壳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OSD法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蒸馏时间3 h,固液比1:9(g/mL),盐析效果最好的无机盐为4×10-3 g/mL磷酸氢二钠,在此条件下红松壳挥发油提取率为0.9%,是水蒸气蒸馏法(steam distillation,SD)制备红松壳挥发油提取率(0.64%)的1.4倍。红松壳挥发油成分分析表明:SOSD法提取红松壳挥发油共分析出17种可能成分,而SD提取红松壳挥发油共分析出16种可能成分,两种方法提取结果有9种相同可能成分,如反-α反-α,α-5-三甲基-5-乙烯基四氢化-2-呋喃甲醇、苯甲醛、左旋樟脑、2-茨醇、(1R)-(+)-诺蒎酮、2,6,6-三甲基双环[3.1.1]庚-2-烯、2-(4-甲基苯基)丙-2-醇、4,6,6-三甲基二环[3.1.1]庚-3-烯-2-酮、3-甲基-6-(1-甲基亚乙基)-2-环己烯-1-酮等,其相对百分含量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9.
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萃取吉首市郊区4个采样点的大戟科植物假奓包叶的种子油,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种子油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4个采样点的假奓包叶种子油提取率平均为22.71%,种子油的脂肪酸成分分别为8,7,5, 4种;各采样点植物假奓包叶的种子油共有的、相对含量较高的脂肪酸成分为亚麻酸(52.38%)、亚油酸(28.18%)、硬脂酸(13.30%)和棕榈酸(5.78%),其总量占总脂肪酸的99.47%.  相似文献   

10.
选择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松人工林、椴树红松混交林和枫桦红松混交林3种林型,分别采集红松、椴树、枫桦林地上当年凋落的枯叶及其枝条上当年生的鲜叶以及0~10 cm土样,将处理过的4种不同浓度梯度(质量(g)体积(mL)比分别为1:10、1:30、1:50、1:100)浸提液和灭菌蒸馏水(对照)5种处理共10种类型的溶液等量加入放有经催芽、消毒、冲洗的红松种子的培养皿和栽植有红松幼苗的试验盆内,分别进行发芽和盆栽试验,测定其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胚轴和胚根长度以及苗高、根系总长和干质量等7个指标。结果表明:各林型不同浓度土壤浸提液(椴树红松混交林及枫桦红松混交林1:100除外)大多抑制红松种子的萌发,种子平均发芽率大小排序依次为对照(47%)>椴树红松混交林(44%)>枫桦红松混交林(42%)>红松人工林(33%); 各林型高浓度(1:10)浸提液对以上7个测定指标均有抑制作用,且红松人工林土壤浸提液对它们的抑制作用最强,分别较对照显著降低55.32%、51.35%、54.07%、55.51%、15.93%、58.01%、35.71%(P<0.05); 随着浓度的降低,抑制作用减弱,甚至消失或者转变为促进作用。低浓度(1:100)椴树枯叶浸提液对除苗高外的其他6个指标的促进作用最强,依次较对照显著提高38.30%、37.84%、31.10%、25.94%、61.34%、21.43%(P<0.05); 低浓度(1:100)椴树鲜叶浸提液对苗高的促进作用最强,较对照显著提高15.13%(P<0.05)。  相似文献   

11.
油用与食用向日葵籽形态及主成分差异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分析了食用和油用葵籽实和籽仁的大小、蛋白质含量、油脂含量、脂肪酸组成以及碳水化合物含量.结果表明:食葵籽实和籽仁均较大,种皮多为灰底白纹;油葵籽实和籽仁均较小,籽实饱满充实,种皮多为黑色;食葵籽仁蛋白含量平均为19%,油葵籽仁蛋白含量平均为15%,食葵籽仁蛋白含量大都高于油葵;食葵籽仁含油量在30.0%~42.4%之间,油葵籽仁含油量在30%~47.3%之间;葵籽油主要含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其油酸和亚油酸较高,约占90%,70%食葵籽的亚油酸含量丰富,达到60%以上,58%油葵籽油酸含量较高,达80%以上;食葵籽仁淀粉含量约14%,油葵籽仁淀粉含量13%左右.食葵和油葵籽虽在某些主成分上有差异,但其划分主要是按其种皮形态、籽粒大小以及嗑食方便性.  相似文献   

12.
鳀鱼油特性与精制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鳀鱼油的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鳀鱼油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高,EPA与DHA总量在20%~30%,DHA含量高于EPA,鳀鱼油脱色采用3%活性炭和3%酸性白土效果较优。脱臭采用减压法,便脱色脱具一步完成,减少了鳀鱼油的氧化。碱炼可明显脱除90%的游离脂肪酸(FFA)(p<0.05),采用的精制工艺对碘值(Ⅳ)及鱼油脂肪酸组成影响甚微,可明显(p<0.05)脱除过氧化物。精制处理改善了鱼油的感官指标。  相似文献   

13.
花粉直感效应对油茶种实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油茶花粉直感效应对油茶种实特征的影响,以油茶主栽品种‘长林3号'和‘长林4号'为母本,‘长林166号'、‘长林53号'和‘长林18号'为父本进行人工授粉,对不同授粉处理的当代杂交种实特征以及油脂脂肪酸组分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长林3号'和‘长林4号'两个母本品种在果实果形指数、鲜出籽率、单籽粒质量、种仁含油率及脂肪酸组分特征方面差异显著; 花粉直感效应对座果率、果质量、鲜出籽率、单籽粒质量和含油率影响显著,而果形指数和种子油脂主要脂肪酸组分则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花粉直感效应; 果实性状座果率、果质量和鲜出籽率的相对花粉直感效应值(RX值)分别在-10.00%~81.14%、-46.15%~38.60%和-8.31%~19.29%之间变化,种子性状单籽粒质量和含油率的RX值分别在-24.63%~22.69%和0.30%~11.17%间变化,说明通过杂交授粉能提高种子含油率。可见,花粉直感效应对油茶果质量、单籽粒质量、鲜出籽率的影响并不都是向着优于亲本的方向转化,其效果受亲本因素的影响较大; 杂交座果率是油茶品种配置栽培中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该研究中‘长林3号'的适宜配置授粉品种为‘长林53号'和‘长林18号',‘长林4号'的适宜配置授粉品种为‘长林53号'和‘长林166号'。  相似文献   

14.
荔枝种仁的营养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荔枝种仁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荔枝鲜种仁中各成分的含量(w)为:淀粉40.72%、粗纤维24.55%、蛋白质4.93%、镁0.28%、钙0.21%、磷0.11%.种仁脂肪中含量最高的是油酸和荔枝酸,分别为29%和28%;其次是亚油酸,为19%.这说明荔枝种仁是开发中老年保健食品的良好营养源.  相似文献   

15.
桕籽产量质量与地理分布相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是1987-1989年对全国10省21市(县)74个乌桕种子样品的油脂含油、脂肪酸组成恙地理分布间相关性的研究。结果表明:1.地理分布对乌桕种子的百粒重、假种皮、种仁等含量含油率及皮;油的各项理化值影响都不太明显,但纬度与碘值之间表明出的相关。2.地理分布对乌桕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影响不大,但对各脂肪酸百分含量的变化有着明显影响。3.乌桕种子的百粒重与种子各部份的含油率及种子含油率之间,具有不同程  相似文献   

16.
茶籽油和饼粕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报道了茶籽的化学成分和利用价值.经测定,茶子中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皂甙的含量分别为9.1%、21.9%和15.4%.茶籽油在理化特性和脂肪酸组成方面与油茶籽油十分接近.茶籽油的酸值、碘值和皂化值分别为1.82、89.41和191.22.茶籽油的脂肪酸有棕榈酸(C_(16∶0))、硬脂酸(C_(18∶0))、花生酸(C_(20∶0))、棕榈油酸(C_(16∶1))、油酸(C_(18∶1))、亚油酸(C_(18∶2))和亚麻酸(C_(18∶3))等七个组分.茶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为75.89%,其中油酸和亚油酸占73.83%,并测定了茶籽饼粕的化学成分和氨基酸组成.在其饼粕中,粗蛋白含量为16.4%,必需氨基酸齐全且含量较高。研究结果表明茶籽饼粕可以作为一种新的饲料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7.
油脂中脂肪酸的分析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几种油脂的脂肪酸含量。对测定条件进行了选择,色谱柱为SE-30弹性石英毛细管柱(25 m×0.22 mm×0.2μm),柱温为190℃,载气流速为1 mL/min,分流比为1∶100。对棉籽油、花生油、大豆油、小米乳芽油、猪油中所含脂肪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测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普遍高于饱和脂肪酸,其中大豆油中亚油酸的质量分数(下同)最高,达60.02%;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于猪油,其中小米乳芽油的最高,达84.33%,而猪油只有50.43%。  相似文献   

18.
利用紫外光谱测定油脂中不饱和成分,以动物油为对照,主要分析检测了常见的7种植物油.本文确定了紫外谱图分析油脂的检测条件,将原始油配制成0.2%的环己烷溶液;以相似度为指标比较光谱曲线,验证该检测方法具有很好的重现性和特异性;用 W 检验法确定了共有峰,运用紫外谱图检测化合物共轭结构的原理,对各种油脂中总不饱和脂肪酸进行识别并计算相对含量.紫苏油和核桃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种类最丰富,紫苏油中不饱和双键数4的脂肪酸含量为核桃油的1.5倍,橄榄油中包含的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此种脂肪酸.其次,葵花籽油、玉米油、花生油、杏仁油的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依次递减,动物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未检出.经过碱皂化、甲酯化等方法处理后的样品中,不饱和脂肪酸的紫外吸收光谱特性明显减弱,因此该方法可以简单、快速、准确地测定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19.
茺蔚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益母草的果实-茺蔚子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茺蔚子含有大量的脂肪油,其主要成分为:亚油酸(42.62%),亚麻酸(29.93%),油酸(20.23%),棕榈酸(5.40%),硬脂酸(1.57%)等,此外还含有17种氨基酸和24h种硫质元素,其种子含有大量的氨基酸和矿质元素,而且种子油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不饱和脂肪酸,因此,其各子和种子油具有较高的营养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保健功效,具有较大开发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