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区域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地区之一,其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就显得至关重要.运用DEA方法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6个县(市、区)2009—2013年间氨氮排放效率及其变化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各县(市、区)之间氨氮排放效率差异明显,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和渝水区等8个县(市、区)氨氮排放效率较高,其他县(市、区)氨氮排放效率中等或低下.Malmquist生产率指数计算显示除了南昌县、余江县、高安市和万年县4个县(市、区)氨氮排放综合效率降低外其余都有所上升或不变.依据主导产业和氨氮排放效率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6个县(市、区)划分为高效率第二产业主导区、中效率第二产业主导区、低效率第二产业主导区等8类区域,并提出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公路建设对区域生态完整性影响的关键因子及评估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辨析生态完整性概念的基础上,分析提出决定区域生态完整性的关键因子,将其与公路建设生态环境影响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公路建设项目主要与区域生态系统中的关键自然生物因子植被、景观生态空间格局,以及自然生产力水平三个方面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并总结形成公路建设对区域生态完整性评估框架.根据这一评估框架对永蓝高速公路区域生态完整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认为本工程对决定区域生态完整性的三个关键因子影响较小,不会对区域生态完整性产生较大扰动.但工程的K19~K34区段以及K112-终点区段可能会导致少量自然植被损失,建议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保护该区域森林群落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在气温、降水、光照等气象要素30年观测数据的基础上,结合高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及叠加功能,综合分析了柑橘在巴南区的生长条件、产量、质量,制定出实际可行的区划指标,对其生长区域进行了合理划分.划分出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等4个区域.其中最适宜区和适宜区占全区面积78%,而花溪、一品、安澜等乡镇是气候最适宜发展甜橙类柑橘种植的区域.该研究结果可为当地柑橘生产提供指导,也为今后农业气候区划的推广提供科学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SWOT分析法可用于分析战略,因其简捷实用、条理清晰的特点,逐渐被应用于规划领域.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运用SWOT分析法可以避免制定发展战略时的主观性,增强科学依据.本文以北京山区旅游业为研究对象,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北京山区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逐一分析,并采用多专家评议法对SWOT四方面要素进行筛选、检验;随后计算要素影响力度,判断出北京山区旅游发展应采取的战略类型为开拓型战略,并提出了科学规划旅游资源的基础上,突出山区旅游特色、丰富旅游产品结构、倡导生态旅游等一系列发展对策,为北京山区旅游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区县工业发展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因子分析法及快速聚类方法,并利用社会统计分析软件包(SPSS),对2000年重庆40个区市县的工业总产值,以及所有制结构对工业影响进行分析,把所有区县市划分为12个主要类型区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区域的工业发展水平、发展特点和各类区域发展的地域优势.根据分析结果,指出了各区域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玛纳斯河流域绿洲生态安全状况的问题,试图从根本上解决该流域存在的生态安全问题.根据生态安全评价因子的选取原则构建玛纳斯河流域绿洲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法对玛纳斯河流域绿洲进行生态安全评价,并用聚类分析法对评价结果进行等级划分.结论 认为:经济活动因子和荒漠化因子共同制约着玛纳斯河流域生态安全的发展程度;玛纳斯河流域绿洲生态安全状况可以划分为一级和二级水平表明该区域大部分地区的生态安全程度相仿;十户滩-安集海盐渍化防治区的盐渍化问题十分严重,应尽快实施有效的应对措施.本研究为玛纳斯河流域的管理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且对新疆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气温、降水、光照等气象要素30年观测数据的基础上,结合高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及叠加功能,综合分析了柑橘在巴南区的生长条件、产量、质量,制定出实际可行的区划指标,对其生长区域进行了合理划分。划分出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等4个区域。其中最适宜区和适宜区占全区面积78%,而花溪、一品、安澜等乡镇是气候最适宜发展甜橙类柑橘种植的区域。该研究结果可为当地柑橘生产提供指导,也为今后农业气候区划的推广提供科学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金县东南部为例,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辽南丘陵区小区域土地的形成、分异、演化规律、土地的类型、结构特征、土地质量评价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为辽南丘陵小区域土地研究提供了一个模式。文章在综合研究各土地要素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采用二级分类系统定性地划分出6个土地类,53个土地型。研究表明:丘陵区小区域土地分异的主导因素是中小地貌的差异。土地类型结构与地貌类型及其组合特征密切相关。在划分出宜农、宜林地的基础上,以土地型为评价单元,运用模糊聚类方法进行了土地资源质量分等评价,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进行土地生态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因子分析法及快速聚类方法,并利用社会统计分析软件包(SPSS),对2000年重庆40个区市县的工业总产值,以及所有制结构对工业影响进行分析,把所有区县市划分为12个主要类型区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区域的工业发展水平、发展特点和各类区域发展的地域优势,根据分析结果,指出了各区域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相似文献   

10.
主体功能区划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以西北地区区域共性及与其他地区的差异性为切入点,基于主体功能区划原则及理念,根据资源环境特点及问题,提出了西北地区的划分方法,即以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划分方法,结合区域的战略选择可确定出最终划分方案,并以宁夏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①以区域的视角划分西北地区的主体功能区是其资源环境现状及所面临生态问题的内在要求;②采用主导因素及主成分分析所得出的结果可相互修正,以期较符合区域当前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山区村镇地质灾害的特点和地质灾害的成因,总结出山区地质灾害防治中主要关心的指标。结合村镇防灾的危险性和易损性评价的要求,应用CASE工具,建立了应对于山区村镇防灾数据库,并对数据库进行了应用开发,实现了数据查询、浏览等功能。为山区村镇地质灾害实时评价系统的开发做出必要准备。  相似文献   

12.
作为宏观管理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一种新模式,生态经济分区,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关系上,从生态经济学原理出发,选择了37个适合山东省生态经济系统分类的特征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法,把山东省17个地级市分成3个生态经济大类,7个亚类.在此基础上,以山东省生态经济类型区划为切入点,重点探讨了生态经济区划的指标体系和方法,对各生态类型区的经济特点、发展方向和策略进行了具体分析,为指导山东省生态经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根据城镇体系空间相互作用原理,运用分形理论,以位于武陵山区的国家级扶贫工作重点县重庆市秀山县为研究样本,采用关联分维数对山区县域城镇体系规模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定量分析,同时结合山区的特殊地理环境进行了县域交通网络分形分析,结果显示:山区县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具有分形特征,城镇体系规模等级较低,中心城镇(特别是县城)首位度不高,属于低首位度城镇.对其他乡镇的带动辐射职能不够突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不平衡,呈现主要城镇沿交通布置;系统内部交通通达度差,制约了各乡镇之间的经济联系度.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比北京和上海两大城市迁入人口的来源地与居住地得出,迁入北京人口的来源地相对分散,集中度不及上海.中心城区仍然是迁入人口的重要目的地.迁入上海城镇占16.55%,乡村占12.58%,迁入北京城镇占6.71%,乡村占9.97%,说明上海城镇和乡村拥有更好的岗位适应性.经济成因是大城市人口迁入的最主要成因;社会成因以随迁投靠为主,是经济迁入的伴随性迁移.  相似文献   

15.
以金华 衢州地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城市群生态经济功能区划的指标体系,借助于SPSS统计分析软件和Mapinfo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城市空间扩展分析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城市群生态经济功能区划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探讨.通过研究,将金衢城市群划分为城市人文生态区、城郊农业发展区、生态经济协调区、保护性经济开发区和生态保护培育区等5个生态经济功能区,并对各功能区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自然循环采暖和太阳能在村镇住宅中使用情况进行经济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单独使用采暖、电热水器或燃煤热水器等都不及该系统.而且该系统不但可以实现节能,还可以提高村镇的人们生活的质量.所以,自然循环采暖与太阳能一体化在村镇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乡镇改革与乡镇机构改革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改革.中国下一步的乡镇改革总体目标是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惠及9亿农民的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提高整个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8.
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与自然和人文诸要素关联紧密.运用Arc GIS空间分析工具,对安徽传统村落自然和人文地理影响要素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对传统村落的内蕴空间信息进行规律分析,探查其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高程、坡度、平面曲率等地形因子,以及降水量、森林覆盖率、公路密度、人口密度、人均耕地等因素对安徽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影响明显,经济、坡向等因素影响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安徽传统村落属凝集空间分布类型,形成一个极化密集区(皖南山区)和一个半环密集区(大别山区);安徽传统村落标准差椭圆均呈北西—南东(NW-SE)方向,在空间分布上受地形因子四要素控制,高程因素对传统村落空间聚合效应最强,地面平均曲率和海拔高程是安徽传统村落空间偏向NW-SE走向的控制因子;安徽传统村落局域关联特征为高高(HH)、低低(LL)聚集区域,缺乏高低(HL)、低高(LH)区域。  相似文献   

19.
根据生态经济学理论,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选取 47个指标对贵州 75个喀斯特县(市)进行生态经济类型划分研究,将 75个喀斯特县(市)分为 2个一级类型、9个二级类型、18个三级类型、8个四级类型,并对不同类型的发展潜力在命名上作了定位,为进一步研究不同生态经济类型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AHP法在桓仁县人口压力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AHP层次分析法,以辽东山区桓仁县15个乡镇农村居民点为研究对象,进行人口压力定量评估研究,对桓仁县农村人口压力分级,并进行生态移民可行性分析,确定出实施生态移民的具体乡镇.结果表明,桓仁县区域性人口压力较大且不均衡,15个乡镇中,低压力区占40%,中等压力区占26.7%,高压力区和最高压力区占33.3%.实施生态移民是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必要手段,5个乡镇必须实施生态移民,以异地安置为主;4个乡镇适当采取就地安置与异地安置相结合的生态移民措施;6个乡镇总体看不需要生态移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