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0个县(市、区)2010—2013年用水效率的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进行分析,再结合典型相关分析(CCA)模型,探究影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用水效率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县(市、区)无论在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还是总用水效率上差异都较为明显,其中鄱阳县、南昌市区、南昌县等8个县(市、区)总体用水效率较高,其他县(市、区)总体用水效率中等或偏低,丰城市总体用水效率很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资源利用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农业用水效率最低,是牵制总用水效率上升的主要指标.影响技术冗余率的主要因素有人均GDP和一产产值/(二产产值+三产产值),而影响规模冗余率主要因素有人均用水量、万元GDP用水量以及一产产值/(二产产值+三产产值).  相似文献   

2.
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一体化进程就显得尤为迫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南昌、九江、景德镇等相关设区市已日益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经济协调发展中,法制保障体系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只要我们重视并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休闲产业研究结果表明,休闲产业具有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等作用.休闲产业是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新思路、新途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主要是为了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模式.发展休闲产业符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宗旨,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和发展中,应加强休闲产业研究,重视休闲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通过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域交通优势度与综合经济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RAGA-PPC模型测度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1995~2015年县域交通优势度和综合经济实力,分析了交通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耦合协调发展关系的动态变化特征及规律,并探讨了不同耦合协调发展类型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交通优势度差异显著,地级市区明显优于县域单元,主要铁路过境地区交通优势较突出,其整体态势由南昌市区和九江市区构建的双核结构模式,向以南昌市区为"主核"的单核结构模式演变;(2)综合经济实力差异明显,地级市区综合经济实力突出,东北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3)县域交通优势度与综合经济实力为交互耦合关系,耦合协调发展度呈现螺旋上升不断增强的趋势,保持持续优化状态;(4)1995~2015年鄱阳湖地区交通优势度与综合经济实力耦合协调发展类型由分布于拮抗、磨合和协调3个不同阶段的8类减为2类,交通因素依然是制约鄱阳湖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在RS和ArcGIS等软件支持下,基于生态与经济2个子系统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度与协调度模型分析经济区耦合度和协调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耦合度与协调度总体上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态势.经济区生态经济已由低水平耦合进入拮抗阶段,但2者协调程度仍处于低度协调阶段.经济区生态经济耦合度和协调度分布不均衡,高值区围绕中心城市分布.根据各研究单元耦合度与协调度的组合情况,结合耦合度、协调度理论内涵,可将经济区划分为磨合发展型、经济超前型、拮抗发展型、生态主导型4类区域.研究从主体功能区角度提出促进研究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6.
基于生态学中的生态位评价模型,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区域所属38个县市区分为8个研究区域,并从江西省统计年鉴及相关部门提取2011-2015年8个区域数据,计算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4个基础维度生态位评价及其旅游综合生态位评价,并利用Arcgis生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位空间评价图,并就所得各区域生态位评价结果将研究区域分成3个等级结构,最终确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空间结构图。  相似文献   

7.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主导产业空间布局的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导产业是区域发展的主要支柱,是体现区域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产业集群是促进区域发展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方式。在充分借鉴产业集群理论及分析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形成产业集群的内在机理以及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等优势,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和生态旅游业三大主导产业的空间布局构想。以期能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其综合竞争力,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定位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国土开发、区域协调发展和江西崛起中都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为此,必须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争取国家战略扶持,使之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江西崛起引擎区、区域协调发展枢纽区和国家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和用水安全维护区。  相似文献   

9.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竞争力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江西省实现中部崛起的重大举措,是保护鄱阳湖生态资源的重要措施.在阐述江西省关于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设想的基础上,构建了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要素竞争力进行分析和评价.针对研究区域城市之间和城市内部综合竞争力和要素竞争力的差异,提出建立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创立区域协调体系、优选产业发展模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市生态环境等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0.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域范围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其范围的界定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依据鄱阳湖区域的自然基础以及区域空间组织形式,从都阳湖平原、鄱阳湖区域网络型经济地域等方面界定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范围.  相似文献   

1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域主体功能分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主体功能区理念为指导,建立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域主体功能分区的指标体系,以此为依据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分成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并提出了相应的产业发展对策,以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逐步形成鄱阳湖区域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  相似文献   

12.
尤鑫 《江西科学》2012,30(6):848-852
琵琶湖是一个世界性成功湖区流域开发实践案例。在对日本琵琶湖开发与保护发展历程研究的基础上,从其湖区开发和保护、治理和发展的重点领域进行总结分析,通过琵琶湖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比较研究,得出了琵琶湖湖区流域开发和保护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启示,并针对现状提出了发展的思路和模式,为我国首个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样板区域的综合开发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3.
应用修正的引力模型测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间经济联系,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城市间经济联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间网络密度值较小,城市间经济联系相对较弱;中心度分析显示南昌市区是该区域的“中介”城市;凝聚子群分析进一步说明了南昌市区在区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整个区域网络结构具有较多的小团体分布。在今后应采取一些措施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直辖以来重庆市固定资产投资的相对效率进行测算,认为全市投资效率偏低;在三大经济区中,都市发达经济圈和渝西经济走廊投资相对有效,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投资相对无效.建议重庆各区(市)县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以利于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  相似文献   

15.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屏障建设就是构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安全体系,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以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叠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DEM高程数据,提取森林、灌丛、农田、湿地、草地、城镇、裸地7种生态类型为一级生态系统,依据不同生态系统构成及占有率,划分了森林、农业、湖泊湿地3种生态资源类型的6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点生态屏障区,并针对不同生态资源类型提出相应的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6.
将 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 指数与方向性距离函数相结合,测算了2009-2012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环境技术效率,并将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情况分解为技术进步指数和效率改进指数2个方面,最后运用面板 Tobit 模型对影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环境技术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环境技术水平总体偏低,各产业环境技术效率差异较大;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外商直接投资、技术进步和固定资产投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环境技术效率有显著正影响,产业产出和环境管制力度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环境技术效率有负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辨识洛川区域发展的优势与限制因素,提出生态经济建设的内容和模式,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实地考察,结合相关资料分析,应用生态规划的方法,分析和评价洛川黄土塬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并进行了生态经济建设分区。结果 提出了区域生态经济建设中应遵循的5项基本原则,将洛川县划分为东北部土石丘陵水源涵养生态保护区、中部黄土塬果业经济区、县城及郊区综合生态经济区、交口镇石油化工污染防治生态区、南部破碎塬果、粮、经综合生态经济区等5个生态经济区,明确了各生态经济区发展的方向。结论 洛川县生态经济建设应按照区域分异特点,突出生态农业、生态城镇、生态产业等重点领域的建设,以促进区域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当今国内地方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素质建设者的培养摇篮——江西地方高校,加强生态道德教育,不仅有利于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大局,也有利于江西地方高校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基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建设的条件和要求,江西地方高校生态道德教育不仅应当包括生态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还应当包括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现状教育、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域内关于传统文化中的生态道德内容。在生态道德教育方法上,江西地方高校应当充分利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给江西人们带来的良好机遇,在生态道德教育方面开展以"体验"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以"亲身实践"为主题的调查研究以及自我教育等方法。  相似文献   

19.
采用DEA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从“低碳化”和“集约化”2个视角,揭示了2009—2011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效率水平.研究发现: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集约化利用效率和低碳化利用效率均比较低,粗放式和高碳化利用现象较为普遍; 2)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得益于技术进步的贡献,土地集约化和低碳化利用的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现较为明显的增长态势; 3)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效率类型包括低碳集约型、低碳粗放型、高碳集约型、高碳粗放型4种组合.为此,提出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应因地制宜选择单向突破式、渐进式和跳跃式的提升路径,合理增加对土地的投入,降低土地利用消耗,提高单位土地产出水平和减少CO2碳排放总量,推进土地集约化和低碳化利用.  相似文献   

20.
重庆区域经济梯度差异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重庆40个区(市)县为单元,运用定量方法分析了重庆区域经济差异.分析表明,重庆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梯度差异,并可以划分为4种梯度区,梯度性差异的成因主要在于自然环境与区位,社会文化与科教水平,历史经济基础及政策方面,可为制定重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