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FOM3基因足肝核转录因子(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HNF)基因家族中含有Foxhead Box结构域的3个成员之一,在维持血糖平衡以及调控发育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利用FOXA3-AD酵母双杂交载体筛选人肝cDNA-BD酵母双杂交文库,并通过共转化进行验证,获得了两个与NFOXA3相互作用的蛋白:C3和TMEM4.这些相互作用蛋白的发现为深入了解FOXA3蛋白参与糖代谢调控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2.
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HCMV pUL23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UL23基因的ORF序列克隆到酵母表达载体pGBKT7构建诱饵质粒pGBKT7-UL23,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人胚肾cDNA文库中与人巨细胞病毒pUL23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分子,再通过回复酵母双杂交再次确认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酵母双杂交,回复酵母双杂交试验证明宿主蛋白分子elF3e(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3,subunit E interacting protein)能够与人巨细胞病毒UL23蛋白相互作用.宿主蛋白分子elF3e能够与人巨细胞病毒UL23蛋白相互作用,这为进一步研究pUL23蛋白在HCMV生活周期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与p53发生相互作用的蛋白质,有助于进一步阐明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调控机制。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以p53C末端(62-393aa)作为诱饵筛选人乳腺cDNA文库,寻找能与之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并运用报告基因等实验提供的信息,经过重复验证排除假阳性以确定最后的阳性克隆。以p53C末端(62~393aa)作为诱饵最终筛选出了一个阳性克隆,经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这一个阳性克隆为:PIAS3(Protein inhibitor of activated stat3)。说明了PIAS3蛋白能与p53(62-393aa)发生特异性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RCAR1为诱饵蛋白通过酵母双杂交(Y2H)技术筛选出了DWD基因编码的蛋白,同时在用ABI2参与筛选的过程中,同样得到了DWD这个基因. 进行了pull down 实验验证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显示:在体外,RCAR1、RCAR3与DWD之间确实存在相互作用,同时ABI2与DWD也存在相互作用. 其后对DWD结构的进行分析和实验,发现ABI2和DWD的相互作用区域集中在AtDWDC端,大概是145~350位氨基酸之间的WD40结构域里.  相似文献   

5.
我们的前期工作发现过表达RTN4-C基因能够抑制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生长并且促进其发生凋亡.为了进一步了解RTN4-C促进凋亡的机制,本文采用酵母双杂交的方法从小鼠7d胚胎文库中筛选其相互作用的蛋白.最终筛选到其同源家族成员RTN3.进一步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和及构建的荧光载体表明,RTN4-C和RTN3蛋白在HEK293和Hela细胞中发生共分布.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RTN4-C抑制细胞生长和促进细胞凋亡的机制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通过酵母双杂交技术,构建了IrrE蛋白为诱饵载体,从拟南芥cDNA文库中筛选与IrrE诱饵蛋白相互作用的功能蛋白.研究结果表明,在所获得的阳性克隆中,发现了一个与拟南芥基因At1g01470所编码的蛋白有较高同源性的蛋白,即LEA14蛋白(晚期胚胎发育富集蛋白),同源性高达98%.推测IrrE转录因子在提高植物耐盐性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NAP1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NAP1作为"诱饵"蛋白,通过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人淋巴细胞cDNA文库,鉴定阳性克隆;再利用酵母双杂交和免疫共沉淀验证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通过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人淋巴细胞cDNA文库,阳性克隆的鉴定,发现了与NAP1的相互作用蛋白质―蛋白酶体α亚基3(PSMA3). 免疫共沉淀(Co-IP)结果证实外源表达的NAP1蛋白和PSMA3蛋白在293T细胞中有特异性的相互作用. NAP1作为FDC分泌的一种多肽,与PSMA3有特异性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如何实现对蛋白酶体降解靶蛋白的活性调节,其作用机理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CtBP2(E1AC-terminal binding protein 2)作为辅阻遏物与多种转录因子联系而参与到很多生物过程中,如细胞分化、凋亡、发育和肿瘤发生等,然而其中许多作用机制尚不明了.为了对CtBP2进行深入研究,利用高通量酵母双杂交技术,以人CtBP2为诱饵,与含有1000个人肝基因克隆的酵母双杂交文库进行接合筛选获得了一个与它相互作用的猎物蛋白CCNH(Cyclin H).通过GST-pull down、免疫共沉淀和亚细胞共定位等实验进一步证明了这两个蛋白在体外和体内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用N-乙酰氨基葡萄糖基转移酶Ⅲ(GNTⅢ)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Ⅱ(GTⅡ)作诱饵,以酵母双杂交系统分别从胎肝cDNA文库中筛选到一种能与GNTⅡ发生相互作用的蛋白质,筛选到两种能与GNTⅢ发生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与Ⅲ作用的是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锌指蛋白(PLZF),属于视黄酸受体家族的一种转录因子。提出了一种新的相互作用假设模型:PLZF是GNTⅢ的底物之一。另发现纤粘蛋白(FN)与GTⅡ作用,并推测此相互作用参与了细胞粘附。以上两种相互作用都是已知蛋白间的未知相互作用。还发现GTⅡ与由新基因编码的蛋白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它能使植物适应逆境胁迫,从而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状况.现今ABA受体已被公认为RCARs/PYR/PYLs家族蛋白.本实验通过拟南芥为模式植物,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共转化方法从拟南芥cDNA文库中筛选与RCAR3相互作用的蛋白质,获得多个阳性克隆,从中选取一个与生长素调节相关的基因NIT1的全长cDNA重新转化酵母验证,发现与RCAR3仍然有相互作用,排除了假阳性的可能.从而为下一步研究该基因与RCAR3的相互关系做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11.
我们的前期工作发现过表达RTN4-C基因能够抑制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生长并且促进其发生凋亡. 为了进一步了解RTN4-C促进凋亡的机制,本文采用酵母双杂交的方法从小鼠7 d胚胎文库中筛选其相互作用的蛋白.最终筛选到其同源家族成员RTN3.进一步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和及构建的荧光载体表明, RTN4-C和RTN3蛋白在HEK293和Hela细胞中发生共分布. 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RTN4-C抑制细胞生长和促进细胞凋亡的机制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水稻OsRacD是从水稻幼穗中分离的Rho基因,OsRhoGDI2是通过酵母双杂交筛选到的与OsRacD相互作用蛋白的编码基因,已有的研究表明OsRacD与OsRhoGDI2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并参与水稻育性调控过程.为了鉴定二者的相互作用,本研究构建了OsRacD与OsRhoGDI2基因共表达载体,为采用免疫共沉淀验证二者在体内的相互作用,解析OsRacD与OsRhoGDI2基因参与水稻育性控制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hASB-8基因是对肿瘤细胞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人类新基因.其编码蛋白属于人ASB蛋白家族中的一个成员,与小鼠中的ASB-8蛋白同源性达96%.保守结构域分析显示hASB-8在N端包含4个Ankyrin repeats,在C端包含了一个SOCS box.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了人的胎盘(Placenta)cDNA文库,获得了与KASB-8相互作用的2个蛋白,Elongin C和CDK4 binding protein;并在二倍体酵母体内进行了验证.这些试验提示hASB-8蛋白可能介导肿瘤细胞中靶蛋白和泛素复合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与肿瘤细胞靶蛋白转录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4.
以PTPN4为“诱饵”,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人肝cDNA文库,获得了一个与PTPN4相互作用的蛋白:CRKⅠ.从cDNA文库中通过PCR得到CRK家族的3个成员的基因,把这3个基因与PTPN4共转酵母,发现CRKⅠ、CRKⅡ和CRKL均能与PTPN4发生很强的相互作用.通过截断体证实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CRKs的SH3结构域与PTPN4的462-468位的脯氨酸富集区介导的.免疫共沉淀以及免疫荧光共定位实验进一步证实了CRKI与PTPN4的相互作用.通过酪氨酸磷酸化特异性抗体检测发现PTPN4可以明显降低CRKI的磷酸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与前列腺跨膜蛋白PMEPA1相互作用的蛋白质,构建了pGBKT7-PMEPA1诱饵质粒,获得与PMEPA1互作蛋白,GST pull-down实验确定2种蛋白间的相互作用.构建了诱饵载体转化酵母菌Y2HGold,对酵母宿主无毒性、无自激活活性.得到阳性克隆Dynactin6,GST pull-down实验证实PMEPA1与Dynactin6蛋白间相互作用.推测蛋白Dynactin6可能参与调控PMEPA1在细胞的运输.  相似文献   

16.
油菜素甾醇(Brassinosteroid,BR)是一类重要的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激素,BKI1在BR信号转导通路中具有正负调控的双重功能.为了深入研究BK11正/负调控BR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使用BKI1作为诱饵蛋白对拟南芥cDNA文库进行酵母双杂交筛选,获得了一段新的与BR信号通路组分BKI1相互作用的肽段,BLAST搜索显示该肽段与拟南芥ERD7的N端序列一致.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ERD7是一个植物特异表达基因,在单子叶、双子叶、以及低等植物中保持很高的一致性.酵母双杂交方法证实全长ERD7与BKI1能够相互作用,Pull-down分析证实这两个基因在植物体内直接相互作用,烟草细胞瞬时表达显示ERD7和BKI1能够共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膜.BKI1和ERD7相互作用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BKI1的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筛选hALR的相互作用蛋白基因(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筛选与人肝再生增强因子(hALR)相互作用蛋白的基因,探讨肝再生增强因子在肝再生过程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将人肝再生增强因子基因的开放读码框片断,重组入载体pGBKT7构建成“诱饵”质粒pGBKT7-hALR,然后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从预转化酵母菌Y187的成人肝细胞cDNA文库中筛选与人肝再生增强因子相互作用蛋白的基因.筛出的阳性克隆基因序列被测出后,经GenBank查询,结果发现它们分别是血清白蛋白、金属硫蛋白、硒蛋白类似物、Na+/K+ ATPase和一个未知功能的蛋白的部分序列.这初步克隆了与hALR相互作用的蛋白基因,为进一步探讨ALR在肝再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视网膜母细胞瘤结合蛋白4(RBBP4)是WD-40蛋白家族的成员之一,其在组蛋白乙酰化、细胞周期进展及肿瘤干细胞的分化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研究与RBBP4互作的新蛋白质和认识RBBP4在疾病包括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分子机制有重要意义。通过RT-PCR扩增获得了RBBP4基因的CDS序列,经双酶切后与pGBKT7酵母诱饵载体连接构建了pGBKT7-RBBP4载体,再通过双酶切鉴定和测序验证,结果表明此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被成功构建,为后续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与RBBP4蛋白相互作用的新蛋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AID(APP intracellular domain)是由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经γ-分泌酶切割产生的胞内端,它可能参与细胞凋亡.基因转录等活动.并对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形成有一定影响.为进一步研究AID的功能.在本实验中.我们用AID为诱饵蛋白.运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其结合的蛋白,得到其中两个阳性克隆.一个为RPS21.另一个为FLJ20551.接着又在酵母体系用β-半乳糖苷酶报告基因验证了它们的相互作用.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用免疫共沉淀的方法再次验证了它们相互作用的特异性.这些结果表明RPS21和FLJ20551可能通过与AID相互作用而影响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筛选hALR的相互作用蛋白基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筛选与人肝再生增强因子(hALR)相互作用蛋白的基因,探讨肝再生增强因子在肝再生过程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将人肝再生增强因子基因的开放读码框片断,重组入载体pGBKT7构建成“诱饵”质粒pGBKT7—hALR,然后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从预转化酵母菌Y187的成人肝细胞cDNA文库中筛选与人肝再生增强因子相互作用蛋白的基因。筛出的阳性克隆基因序列被测出后,经GenBank查询,结果发现它们分别是血清白蛋白、金属硫蛋白、硒蛋白类似物、Na^ /K^ ATPase和一个未知功能的蛋白的部分序列。这初步克隆了与hALR相互作用的蛋白基因,为进一步探讨ALR在肝再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