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含氮硼酸酯润滑油添加剂的合成与性能测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硼酸与十六醇和乙醇胺反应合成了含氮硼酸酯润滑油添加剂.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十六醇、硼酸和乙醇胺摩尔比为1.2:1:2.6,脱水反应6h.用四球机测试了含该添加剂0.1%~7%的基础油的抗磨性能.四球机试验结果表明含氮硼酸酯添加到基础油中,能显著提高其抗磨性能,且添加量存在一个最佳值.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一种亚胺型含氮硼酸酯极压抗磨剂,并用IR、UV和<'1>H NMR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用测水和正交分析的方法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用四磨球机对产物进行了性能测试.该工艺的原料廉价易得,产物易于分离,溶剂能回收循环使用,反应步骤短,操作简单,有利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且副产物是水,提高了环境友好性.结果表明:在邻氨基苯酚、苯甲醛、硼酸和十八醇摩尔比为1.2:1.0:1.2:2.0,温度为110℃,两步各反应2 h的最佳条件下,反应酯化率可达91.07%;经四球长磨实验表明,当含氮硼酸酯在液体石蜡中的添加量为质量分数3%时,抗磨性能提高22.62%.  相似文献   

3.
甲基丙烯酸十六酯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以α-甲基丙烯酸和十六醇为原料采用直接酯化法合成α-甲基丙烯酸十六酯的工艺条件,主要探讨了α-甲基丙烯酸与十六醇摩尔比、催化剂和阻聚剂的用量以及反应时间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得出了合成的最佳条件:α-甲基丙烯酸与十六醇的摩尔比为1.2:1,对甲苯磺酸的质量分数为1.4%,对苯二酚的质量分数为0.4%,反应温度为110~120℃,反应时间为5h,酯化产率可达到95%以上.酯化产物经薄层色谱分析及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测定,证明所得产物为α-甲基丙烯酸十六酯.  相似文献   

4.
以水杨酸、苯酚和三氯氧磷为原料间接法合成了水杨酸苯酯,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料配比等条件对合成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合成水杨酸苯酯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2.5h,n(水杨酸):n(苯酚)为1:1.25,n(水杨酸):n(三氯氧磷)为l:0.58,水杨酸苯酯的产率可达到95.71%以上,纯度达到98.5%.  相似文献   

5.
N, N-二乙氨基乙醇己酸酯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N,N-二乙氨基乙醇和己酸为原料,在氯化钙催化剂的存在下合成了N,N-二乙氨基乙醇己酸酯。考察了反应溶剂及用量、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及重复利用次数、原料摩尔比等对反应的影响,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即溶剂为环己烷且为80mL,反应时间6h,氯化钙1.0g,N,N-二乙氨基乙醇与己酸的摩尔比为1:1。此条件下的最高收率为85.96%.产物经红外光谱和气相色谱分析,纯度迭98.76%.  相似文献   

6.
以正辛醇、马来酸酐和亚硫酸氢钠为原料,合成了正辛醇琥珀酸单酯磺酸钠.结果表明:酯化反应最佳工艺系件为n[正辛醇]:n[马来酸酐]=1.00:1.05,催化剂无水乙酸钠的用量为物料总量的1%(质量分数)。于70℃下单酯化反应3.5h。得产率大于98%的单酯化产物.磺化反应条件以加浓度为35%的NaHSO3水溶液(其加入量为马来酸酐物质的量的1.05倍),加热温度90℃下磺化反应4h最佳.产物以IR进行表证,结果表明为预期产物.  相似文献   

7.
采用聚乙二醇与尿素在不同催化剂的条件下合成了氨基甲酸聚乙二醇酯,并得出了最佳合成工艺.制备氨基聚乙二醇酸(盐)酯的最佳实验条件为在PEG1540和urna的摩尔比为1:2.2的条件下,用SnCl4催化,150℃反应4h,产率为78%.  相似文献   

8.
以1,4-丁二醇,马来酸酐,十二醇聚氧乙烯醚(AEO2)为原料,合成了一种结构新型的化合物——1,4-丁二醇双马来酸AEO2双酯,此化合物的合成由两步酯化反应组成,酯化反应Ⅰ采用正交实验,确定最优工艺条件为:n(马来酸酐):n(1,4-丁二醇)=2.15:1.00,反应时间1h,催化剂用量ω(乙酸钠)=1.0%.酯化反应Ⅱ采用活性炭负载杂多酸(PW12/C)为催化剂,该催化剂的最优制备条件为:m(PW12):m(C)==4:6,回流时间4h,烘干温度150℃,烘干时间4h.酯化反应Ⅱ采用均匀实验优化工艺条件,最优工艺条件为:n(1,4-丁二醇双马来酸单酯):n(AEO2)=1.00:2.15,反应温度150℃,反应时间14h,催化剂用量ω(PW12/C)=1.5%,对每步合成的产物结构用IR和1HNMR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9.
丙烯酸十八酯的合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丙烯酸和十八醇为原料,由酯化反应合成丙烯酸十八酯。研究了丙烯酸与十八醇的摩尔比、催化剂和阻聚剂的用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由实验得出最佳合成条件是:丙烯酸与十八醇的摩尔比为1.2对甲苯磺酸、对苯二酚的用量(质量分数)分别为1.0%和0.8%,反应温度为120℃,反应时间为8h。在此反应条件下,酯化产率可达98%。其酯化产物的熔点、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分析证明所得产物为丙烯酸十八酯。  相似文献   

10.
采用自制的催化剂,运用条件实验法,以苯酚、乙酐为原料,直接酯化合成乙酸苯酯,分别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精馏温度等条件对合成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该方法合成乙酸苯酸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反应温度135-145℃,反应时间90min,苯酚与乙酐物质的量比为1.00:1.05,催化剂用量为占体系总量的0.03%,精馏温度194-196℃,在此条件下,乙酸苯酯的收率达到98.7%。  相似文献   

11.
通过大量试验,较详细地研究了含氮油性剂T406与含硫极压抗磨剂、含氯极压抗磨剂的复合效应。试验发现,406油性剂与含硫、含氯极压抗磨剂在复合使用中有显著的增效作用,有的增效作用属超加合效应。这一研究成果可广泛应用于新油品的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12.
油酸铅的原位合成及摩擦学性能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00SN中原位合成了油溶性油酸铅,并用FT-IR对其进行了表征。用四球及往复式摩擦试验机对其摩擦学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油酸铅具有良好的抗磨性能、显著的减摩性能和中中等的极压性能。为弄清其抗磨减摩机理,用SEM及XPS表征了磨斑表面,表征结果发现,摩擦学性能的改善是因油酸铅在摩擦副表面形成吸附膜和在摩擦条件下部分吸附膜发生摩擦化学反应产生了铅氧化物膜所致。  相似文献   

13.
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在菜籽油中的摩擦学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四球机磨损试验和对试球磨损表面进行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研究了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inc dialkyl-dithiophosphate,简称ZDDP)对菜籽油(RO)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磨斑表面主要元素的化学状态,并探讨了ZDDP在RO中摩擦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ZDDP在RO中的最佳添加量为2.0%;ZDDP可以提高RO的极压性和抗磨性;ZDDP在RO中摩擦作用机理为ZDDP热分解,分解的产物在摩擦过程中发生摩擦化学反应,形成了由磷酸盐、硫酸盐、摩擦聚合物等组成的聚合膜;ZDDP还通过对摩擦副表面的改性,摩擦生成的单质态Zn原子沉积在金属表面,形成铁锌固溶体,增强了摩擦表面的抗磨能力。  相似文献   

14.
润滑油极压抗磨添加剂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简要地概括了润滑油极压抗磨添加剂的发展现状和研究动态,对各种润滑油极压抗磨添加剂进行了比较和总结,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和归纳.特别强调指出:稀土化合物作为润滑油极压抗磨添加剂在摩擦学领域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同时纳米摩擦学是目前和今后摩擦化学研究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15.
人工关节材料及其表面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关节是替代病变或损伤关节的植入性假体,除了应满足生物相容性要求外,必须具备足够的抗磨损能力。本文综述了目前使用的不同人工关节材料的性能,以及为提高抗磨损能力而对各种材料进行改性处理的新方法,提出在人工关节表面加工微纳结构来提高其抗磨损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PDR抗磨剂的减摩耐磨性能,并在不同载荷和速度下对涂敷与未涂敷PDR的中碳钢试样分别进行了干摩擦试验.结果表明:与未涂敷PDR的试样相比,有PDR涂层的试样其摩擦系数低且稳定、磨损量小,且随着载荷和速度的增加抗磨作用更加显著,说明将PDR抗磨剂运用于中碳钢,其减摩耐磨的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四球摩擦学试验分析纳米添加剂对板带钢冷轧乳化液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在不同润滑条件下进行冷轧试验,分析纳米添加剂对冷轧过程和轧后带钢表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含纳米添加剂的轧制乳化液与传统轧制乳化液相比,其承载能力和抗磨减摩性能均有所改善;带钢冷轧过程中采用含纳米添加剂的轧制乳化液进行润滑,可有效降低轧制压力和轧机功率、减少能耗,并且轧后带钢表面质量也有明显改观.  相似文献   

18.
基于均匀设计的润滑油15W/40SH配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国内外汽车机油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指出中国研发高级别润滑油的紧迫性。为了达到高级别润滑油的性能要求,合理选择基础油和添加剂,在均匀设计的基础上安排多因素试验,对试验结果用逐步回归技术进行处理,分析了基础油对添加剂的感受性和添加剂之间的配伍性,得出了15W/40SH级润滑油的优化配方,最后与同类进口成品汽油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用该配方调制出的汽油机油的极压性、抗磨性及抗氧性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9.
以一定质量比的聚全氟乙丙烯与聚四氟乙烯作为基体,填充一定的石墨经过干粉共混、模压,制备F50C复合材料,研究其耐磨损性能.对F50C及其有关的复合材料分别进行径向、端面磨损试验对比,考察不同转速、不同载荷对不同材料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初步分析F50C耐磨是由于粘附效应形成稳定的润滑膜所致.F50C已作为滑动轴承材料在高速磁力泵上考核和实际使用,其良好的耐磨性能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一种新的塑性变形试验。它被成功地用于渐开线行星齿轮减速器的齿面损伤的失效分析。此法是根据第三物体理论,从表层材料在摩擦过程中的变化来研究边界摩擦。从而评价润滑剂的综合承载能力,即极压抗磨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