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淀粉磷酸单酯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湿法由玉米淀粉和酸式磷酸盐制取淀粉磷酸单酯。探讨了淀粉浓度、磷酸盐的用量、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物取代度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反应条件,淀粉磷酸单酯的取代度可达0.184。  相似文献   

2.
微波辐射合成顺丁烯二酸单淀粉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顺丁烯二酸酐为酯化剂,在微波条件下合成了顺丁烯二酸单淀粉酯.着重研究了淀粉与酸酐的摩尔比、碳酸钠的用量、水的用量、反应时间、微波功率对产物取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淀粉用量为10g、淀粉与酸酐的摩尔比为1:0.5、碳酸钠加入量为0.6g、水的加入量为8g、反应时间为4min、微波功率为400W时,可以...  相似文献   

3.
利用自制的搅拌球磨机将普通玉米淀粉进行机械活化预处理,正磷酸盐为酯化剂,尿素为催化剂,干法制备淀粉磷酸酯.探讨了活化时间、磷酸盐用量、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尿素用量对取代度(DS)和反应效率(RE)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活化时间1.5 h,磷酸盐用量12%,pH5.0,反应温度150℃,反应时间2 h,尿素用量3%,并对机械活化淀粉结构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机械活化破坏了淀粉的结晶结构,有效地提高淀粉的化学反应活性,使合成的磷酸酯淀粉的DS和RE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研究变性淀粉颗粒的糊化温度随反应pH值、时间和三氯氧磷用量的变化规律,以及其DSC的糊化特性,结果发现酯化交联淀粉的糊化完成温度比原淀粉高,随反应pH值、时间和三氯氧磷用量的增加而升高,当反应pH值为8.0和9.0时,变性淀粉的糊化开始温度比原淀粉低,随反间时间、三氯氧磷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当反应pH值为10.0和11.0时,变性淀粉的糊化开始温度的变化则随反应时间、三氯氧磷用量的增加而升高,其值从比原淀粉低上升到比原淀粉高,这些变化规律同酯化交联淀粉的反应历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PS-I型阴离子淀粉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干法工艺,以磷酸一钠、磷酸二钠和三聚磷酸钠作酯化剂,脲作氮化剂和催化剂,合成了PS-I型阴离子淀粉。实验对制备因素、温度、酯化剂用量以及反应时间作了全面考查。实验结果表明用三聚磷酸钠作酯化剂比磷酸一二钠为好,反应在130-140℃,2-3小时,可以获得白度75-80,给合磷为0.50%左右,含氮量≥0.4%的制品  相似文献   

6.
高锰酸钾引发甘薯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锰酸钾为引发剂,系统研究了甘薯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过程中引发剂浓度、催化剂浓度、淀粉用量、单体用量、接枝温度及糊化水用量等各单因素对产物高吸水树脂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锰酸钾作为引发剂,引发温度低(40℃),用量小(1.5mmol/L),是一种比较高效的引发剂;它对体系pH有较严格的要求,对单体有一定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7.
以玉米淀粉为原材料、三聚磷酸钠为酯化剂、碳酰二胺为催化剂,半干法制备了高粘度磷酸酯淀粉。实验研究了pH值、碳酰二胺添加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磷酸酯淀粉峰值粘度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选取最佳反应条件。Brabender曲线显示磷酸酯淀粉的糊化温度降低,而峰值粘度远高于玉米原淀粉。  相似文献   

8.
讨论了用过硫酸铵作引发剂,糊化温度与时间以及预氧化温度与时间对淀粉接枝聚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吸水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前处理工艺条件为:糊化温度85 ℃,糊化时间20 min,预氧化时间10 min,预氧化温度70 ℃。  相似文献   

9.
改性豌豆淀粉用于改进玻纤浸润剂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豌豆淀粉为原料, 先用异淀粉酶处理, 再将酶化的淀粉进行醚化反应, 研究淀粉成膜剂的制备条件. 考察酶解时间、 环氧丙烷用量、 醚化
时间、 反应温度和氢氧化钠用量对成膜剂的性能影响. 通过正交试验得到制备淀粉成膜剂的最优条件: 酶解时间12 h, 环氧丙烷用量4 g, 醚化时间16 h, 反应温度45 ℃, 氢氧化钠用量0.4 g. 拉丝实验结果表明, 改性淀粉作为成膜剂用于玻璃纤维浸润剂, 可保证拉丝工艺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0.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氨基磺酸为磺化剂,尿素为催化剂,干法合成了淀粉硫酸酯铵盐.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料配比和催化剂用量对产物磺酸铵基取代度的影响,得出了最佳合成条件为:玉米淀粉、氨基磺酸和尿素的摩尔配比为1.0: 1.1~1.15: 1.5~2.0,反应温度为120℃,反应时间为4.5 h.在此条件下,产物磺酸铵基的取代度可达1.0.  相似文献   

11.
淀粉作为一种资源丰富的可降解生物原料,在食品、药品、纺织等行业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而未经改性的原淀粉冷水溶解度和冷糊黏度较低,常需加热成糊才能使用,降低了使用的便捷性。冷水可溶淀粉是一种冷水溶解度和冷糊黏度均有大幅度提高的改性淀粉,根据改性后淀粉是否可以保留颗粒形态,可将冷水可溶淀粉分为预糊化淀粉和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两大类,二者的制备方法都以物理法为主,但因其制备原理不同,得到改性淀粉的性质和应用范围各异。从两类冷水可溶淀粉的不同物理制备方法出发,综合对比预糊化淀粉和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的制备原理和研究现状,并对相关产品的颗粒形态、冷水溶解性、成糊性质、热力学性质以及应用展开系统的总结和介绍,旨在为新型冷水可溶淀粉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羟丙基淀粉合成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羟丙基淀粉的合成工艺方法及各种工艺因素对改性淀粉粘度、取代度及剥离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菱粉为原料,经过氧化、醚化处理所获得的烃丙基淀粉,具有粘度低、稳定性及粘接强度好等特点,可用于纸加工涂布胶粘剂、织物上浆及无纺织物胶粘剂等。  相似文献   

13.
蕨根淀粉分离及颗粒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参照Badenhuizen法制备了蕨根淀粉,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淀粉颗粒性质作了初步研究,并用重结晶方法对蕨根淀粉的直链和支链组分进行了初步分离.结果表明:蕨根淀粉颗粒的形状多为椭圆形、圆形;表面光滑无裂纹.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上的微尺可测得蕨根淀粉颗粒粒径为5~31μm.重结晶8次可得完全纯化的蕨根直链淀粉;反复3次加入正丁醇去除残留的直链淀粉,可得完全纯化的蕨根支链淀粉.  相似文献   

14.
介绍反应温度、时间、氧化剂和pH等因素对木薯淀粉分子上伯醇基氧化为醛基团的影响,为制醛淀粉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多次加水连续减压蒸馏的方法,通过不断蒸出的水带走杂质,来降低醚化剂中杂质含量,以减少其对合成的阳离子淀粉性能的影响。并且还对醚化剂进行了气相色谱分析和对阳离子淀粉进行了氮含量及絮凝性能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精制后的阳离子醚化剂的性能符合文献指标。阳离子淀粉的糊化溶液对纳型膨润土悬浊液具有良好的絮凝性能。因此可用于工业上的污水絮凝处理和固液分离。同时,实验还表明芭蕉芋阳离子淀粉的絮凝效果明显优于玉米阳离子淀粉。  相似文献   

16.
交联淀粉醋酸酯的制备及特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相似文献   

17.
羟丙基马铃薯淀粉制备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 ,在碱催化条件下 ,以硫酸钠作为膨胀抑制剂 ,在水悬浮液中和环氧丙烷进行反应。应用正交试验和统计分析 ,确定了一组制备羟丙基马铃薯淀粉的优化实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 ,在最优工艺组合条件下 ,产品的醚化度为 0 .1 45 6,落在本研究预测的变动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
用本地木薯淀粉进行改性试验,制备羟丙基醚化淀粉,其工艺条件:泻粉浓度为40~45%,反应温度为35℃左右,pH=11.5,加入10%环氧丙烷,反应时间约13小时。产品在高温灭菌和低温冷冻粘度较稳定,并可延长食品保鲜期。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胺为醚化剂对木薯淀粉进行醚化制得季胺型阳离子淀粉。以互甲胺盐酸盐、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制备了醚化剂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胺,醚化剂制备适宜温度为20℃,二者物质的量之比1.00:1.05,反应时间3—4h.真空蒸馏3—4次提纯。采用湿法制备阳离子淀粉,反应浆液浓度30%-40%,反应温度40℃,反应体系pH值11—12,氢氧化钠与醚化剂物质的量之比2-8:1,淀粉与醚化剂物质的量之比1:0.15。取代度为0.07-0.12。67  相似文献   

20.
交联淀粉在土豆粉丝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冬季室温(9℃)静置过夜的工艺条件下制备高度抗糊化的土豆交联淀粉,将此交联淀粉与土豆原淀粉按1:1的比例配料生产粉丝,有效地克服了土豆淀粉生产粉丝易粘连,搓粉难及韧性差的缺点,并明显地提高了粉丝的质量,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