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为有效切割端粒酶逆转录酶mRNA为抑制端粒酶活性,设计合成了针对端粒酶逆转录酶mRNA的核酶基因htert RZ及htert-5'RZ,构建了核酶基因的体外转录和真核表达质粒,将核酶转染至肿瘤细胞中,均能抑制端酶活性,核酶heterRZ稳定转染细胞后,使细胞倍增时间长,但无明显细胞凋亡,因而,二种核酶可望成为有效的端粒酶抑制剂,用于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端粒酶特异性核酶对乳腺癌细胞MCF-7端粒酶活性、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设计合成RZ基因,构建人端粒酶锤头状核酶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 )-hTERT-RZ,测序鉴定.提取MCF-7细胞总RNA,RT-PCR扩增靶基因的cDNA片段,插入载体pMD18-T并测序鉴定.将核酶重组体及hTERT载体体外转录,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Rz的切割活性.核酶载体转染乳腺癌细胞MCF-7,RT-PCR法检测核酶重组子转染效率及核酶转染细胞中hTERT mRNA的表达量,TRAP法测定细胞端粒酶活性,MTT法、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增殖及凋亡.结果 测序表明peDNA3.1( )-hTERT-Rz和pMD18-T-hTERT构建成功.5%琼脂糖凝胶电泳表明体外转录出Rz和靶基因hTERT,Rz对靶基因hTERT具有切割活性.构建好的核酶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乳腺癌MCF-7细胞.发现其潜伏期延长,对数生长期减缓,S期细胞比例降低,G1期细胞比例增高(P<0.01).端粒酶活性检测发现端粒酶活性明显降低.结论 端粒酶催化亚单位特异性核酶对靶基因hTERT在体外和体内均有催化切割活性,该核酶在乳腺癌MCF-7细胞中抑制hTERT的表达和细胞增殖,为核酶应用于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和新型工具酶.  相似文献   

3.
已证明有84.7%的人类恶性肿瘤组织细胞中端粒酶表达异常增高.端粒酶的作用是合成染色体末端端粒重复序列维持染色体稳定及细胞永生化的关键因素.因此,端粒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是目前最广泛的肿瘤标志物.核酶是一种具有内切酶活性的RNA分子,只要满足一定的空间结构就能定点切割RNA底物.切割端粒酶的核酶(简称为端粒酶核酶)主要针对端粒酶的两个亚单位hTR和hTERT抑制两基因的表达,降低端粒酶的活性,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5.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基因反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获得重组体pcDRTRT,通过脂质体法导入人结肠癌细胞株SW-111C,获得稳定转染细胞系,即反义细胞.该细胞易脱落,出现明显生长抑制现象;失去叠落生长能力;流式细胞仪(FCM)证实导入反义hTRT后,G0/1期细胞增加,G2M和S期细胞减少,增殖指数(PI)降低;且不能在软琼脂中形成集落.说明反义hTRT基因体外导入结肠癌细胞株SW-111C可以明显降低端粒酶活性,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且能使其恶性表型发生逆转.  相似文献   

6.
7.
8.
端粒酶是一种RNA依赖的逆转录酶,其激活是细胞永生化和肿瘤形成的关键步骤。在妇科肿瘤的发生过程中,端粒酶活性和hTERT的表达与肿瘤的进展具有相关性。端粒酶及其催化亚单位成为妇科肿瘤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生物学指标。因此,抑制端粒酶活性有望成为妇科肿瘤治疗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9.
端粒酶是细胞内常见的一种逆转录酶,其功能在于维持细胞内染色体末端端粒的长度。端粒酶活性的异常升高通常与肿瘤细胞的产生以及生长相关。端粒酶的活性已经成为了癌症诊疗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因此,对于端粒酶活性准确且高效的定量分析检测方案是当今分析科学,临床医学等相关学科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随着分析测试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具有超高性能的端粒酶活性检测方案。总结了近5年来端粒酶活性检测方案的发展全貌并且预估了端粒酶活性检测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林禾雨 《科技信息》2013,(25):152-152,205
端粒是存在于真核细胞的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其作用是维持染色体末端的遗传稳定性,它的存在避免了染色体被酶降解。端粒酶负责延长端粒的长度,是一种逆转录酶。端粒酶在肿瘤细胞中具有高活性。端粒与端粒酶的存在在细胞的永生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细胞衰老与癌变的重要决定因素。本文综述了端粒与端粒酶目前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日后的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HL-60细胞分化过程中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蛋白表达和端粒酶活性的改变,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hTERT蛋白含量的变化;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反应(PCR-ELISA)方法检测ATRA处理HL-60细胞前后端粒酶活性的改变,用碘化丙锭染色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ATRA作用于HL-60细胞后,细胞内hTERT蛋白含量逐渐降低,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相应受到抑制。结论:在IL-60细胞分化过程中,可以通过hTERT基因的表达下调而抑制端粒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雷洛昔芬是否具有类似于雌激素对转染了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α的PC12细胞有保护作用,即对抗淀粉样蛋白AB所致细胞凋亡及活化端粒酶活性.方法:在转染了雌激素受体ERα的PC12细胞(PCER)及转染了对照基因质粒的PC12细胞(PCCON)中分别添加不同的药物.用TUNEL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stretch PCR试剂盒分析端粒酶的活性.结果:在经过Aβ处理后的PCER中添加10-8 M雷洛昔芬与10-8雌激素后细胞凋亡数显著减少,而在PCCON中则无明显差异;雌激素和雷洛昔芬对PCER细胞显著促进其端粒酶活性,对PCCON 细胞无此作用.结论:雷洛昔芬与雌激素对有雌激素受体表达的PC12细胞均有活化端粒酶活性,抑制淀粉样蛋白Aβ诱发的细胞凋亡作用,表明雌激素和雷洛昔芬抑制Aβ所致细胞凋亡的作用是通过雌激素受体ER α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三氧化二砷对肝癌BEL-7402细胞生长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三氧化二砷作用不同时间对肝癌BEL—7402细胞生长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应用不同浓度三氧化二砷作用于肝癌细胞系BEL—7402不同时间后,观察肝癌细胞的存活;用端粒酶检测试剂盒检测端粒酶活性的变化。结果:三氧化二砷可显抑制肝癌细胞系BEL—7402的生长;经三氧化二砷作用后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下降;抑制作用与时间、剂量有关。结论:三氧化二砷可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系BEL—7402的生长,其机理可能是降低细胞端粒酶活性和其他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复制,DNA聚合酶并不能完成,需要端粒酶来进行,在缺少端粒酶活性的情况下,细胞将发生衰老并直至死亡。在肿瘤细胞中,通过抑制端粒酶活性可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构建具有端粒酶活性的反转录酶区表达载体,转化体细胞可获得永生细胞系,可以用于基因治疗和遗传学应用。  相似文献   

15.
16.
三氧化二砷抑制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对肝癌细胞株BEL-7402和SMMC-7721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端粒酶多聚酶联反应一酶联免疫测定(PCR-ELISA)方法,检测三氧化二砷作用后,肝癌细胞系BEL-7402和SMMC-7721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变化并比较两种细胞端粒酶对三氧化二砷敏感性的差异。结果:0.25~2.00μmol/L三氧化二砷(24~96h)可抑制肝癌细胞系BFL-7402的端粒酶活性,抑制作用与时间、剂量呈依赖性关系;0.25~0.50μmol/L三氧化二砷对SMMC-7721细胞端粒酶活性没有影响(96h以内),1.00~2.00μmol/L三氧化二砷可抑制SMMC-7721细胞端粒酶活性(4H8~96h),有时间、剂量依赖关系。结论:三氧化二砷可以抑制肝癌细胞系BEL-7402和SMMC-7721细胞端粒酶的活性;BEL-7402细胞端粒酶对三氧化二砷的敏感性较SMMC-7721细胞端粒酶高。  相似文献   

17.
腺病毒介导的TRF2 RNAi表达载体诱导MCF-7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针对人TRF2 mRNA的特异性siRNA靶序列,设计、合成其相应的双链DNA,并构建成表达siRNA-TRF2的重组腺病毒载体rAd-shRNA-TRF2,转染人乳腺癌MCF-7细胞,以Western印迹法检测MCF-7细胞TRF2蛋白表达、MTT比色法绘制MCF-7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实验结果表明:重组腺病毒载体rAd-shRNA-TRF2构建成功,转染MCF-7细胞后可明显抑制TRF2基因的表达,并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说明通过RNAi技术抑制TRF2基因表达,进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可能用于肿瘤的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端粒酶转染对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猫角膜内皮细胞随机分为3组,兔端粒酶基因转染组、正常对照组和表皮生长因子组。培养30代后观察传代细胞形态和细胞周期各时相细胞比例的变化,检测端粒酶逆转录酶蛋白和Ⅳ型胶原的表达。结果兔端粒酶基因转染组细胞数目较正常对照组和表皮生长因子组增多,伸展贴壁能力增强,表型正常,G2~M期和S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端粒酶逆转录酶蛋白和Ⅳ型胶原的表达也较正常对照组增多。结论兔端粒酶转染可以促进猫角膜内皮细胞增殖且表型正常,可以增强其伸展粘附能力和分泌功能,有利于防治角膜内皮失代偿。  相似文献   

19.
利用TaqMan探针技术,采用实时荧光相对定量RT-PCR方法检测了MDV中meq基因对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的端粒酶催化亚单位基因(chTERT)、端粒酶RNA亚基(chTR)表达水平的影响,并用TRAP法测定了端粒酶活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细胞周期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转染48 h后chTERT表达水平为转染后72 h的16倍,chTR表达水平在转染前后基本不变;转染48 h后CEF细胞的相对端粒酶活性是转染72 h后的12倍;在转染后72 h S期细胞的百分比较未转染细胞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0.
端粒是染色体DNA端部的特化部分,由高度重复的短序列DNA一蛋白质组成的特殊结构,能维持染色体的稳定和完整.端粒酶是由RNA与蛋白质亚基组成的核糖核蛋白酶,能以自身RNA为模板,合成端粒序列,是一种非常特殊的逆转录酶.端粒的长度和端粒酶的活性与细胞永生化,细胞衰老和癌变密切相关,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端粒酶成为一种重要的肿瘤生物学标志物,有望作为诊断和治疗肿瘤的新靶点.本对端粒酶的结构与功能,端粒酶与食管癌、胃癌相关性的研究新进展及端粒酶活性的检测方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