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电动助力控制是电动助力转向的基本控制策略,并决定电动助力的特性.EPS的控制系统主要由控制器、传感器及信号处理电路、助力电机及驱动电路等组成,讨论了电动助力控制的一般过程、电动机目标电流的控制策略等问题.台架实验表明,提出的控制策略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纯电动客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器开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分析了纯电动客车装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缺点,介绍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开发了基于DSP56F8346芯片为控制核心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器,该控制器包括逻辑电路模块和功率驱动电路模块两部分。重点介绍了功率驱动电路和驱动信号分配电路的设计。设计的控制器具有高速数据处理能力和较高的控制精度,能满足纯电动客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采用复杂控制策略时对实时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电动助力转向控制策略,给出了控制策略框图.通过助力控制、转角回正控制、侧向加速度回正控制、阻尼控制和补偿控制5大模块对助力转矩控制策略进行了分析.简述了安全功能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4.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从汽车对转向系统性能要求出发,制定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相关控制策略,包括助力控制、回正控制及阻尼控制,并通过相关的软、硬件设计实现该控制策略,可对汽车转向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为检验所制定控制策略及所设计控制软件的合理性,进行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和进口系统装车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自主研发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与进口系统性能接近,不仅转向操纵平顺,而且具有良好的助力特性,基本达到装车使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电控助力转向系统电机驱动电路设计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分析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电机驱动电路性能和可靠性要求的基础上,对比常用的PWM控制直流电机的优缺点,提出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驱动电路的设计方案:上、下管均采用N沟道MOS管,上管常通或常闭,下管由PWM逻辑电平控制.该方案应用于笔者所开发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中,试验表明,切实可行,可靠性高,能够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6.
用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控制逻辑电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为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中实现对电机有效的控制与保护,介绍一种用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控制逻辑电路.电路采用两组场效应管(VMOS管)作为功率开关器件,并组合门电路与正反转控制电路可方便、可靠地实现对功率开关的控制,解决正、反向开关的“错位”问题.采用脉宽调制电路和过电流保护电路,通过调整输出扭矩可达到理想的助力效果并防止电机损坏.并对该电路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电路简单、可靠、可行.  相似文献   

7.
根据建立的客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模型,结合PID控制和模糊控制理论,建立了客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模糊PID混联式控制器,并进行了MATLAB/Simulink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和所设计的控制策略的有效,模糊PID控制策略比单一PID控制策略更能满足系统控制要求,助力电机电流控制效果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主要利用直流电动机为汽车的转向系统提供辅助动力,并通过电子控制单元等相关硬件电路,进行数字信号采集、脉宽调制输出等,然后根据相关指令对电动机进行实时控制,并最终由机械传动装置实现助力转向。  相似文献   

9.
针对主动悬架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相互影响、相互干扰的特点,该文建立了两者集成控制模型,应用预测控制理论,设计了预测控制策略,实现了主动悬架与电动助力转向的集成控制。并在M atlab/S im u link环境中进行仿真模拟。仿真结果表明:具有预测控制策略的主动悬架与电动助力转向集成系统不仅能明显改善车辆行驶平顺性,提高转向轻便性,并且对由转向和路面输入引起的振动能够进行有效抑制,使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技术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lectrical Power Steering,简称EPS)是根据汽车运行状态,在电子控制单元(ECU)的控制下把电动机的驱动力传递给转向轴或转向齿条,利用电动机产生的动力协助驾车者进行转向的机构。昌河作为国内首先批量采用EPS的主车厂,在国内无相关经验与开发资料的前提下,通过对EPS技术深入地分析与探讨,增加对EPS的认识,引导EPS的国产化开发工作,对EPS的主车厂技术认可工作提供指导性意见。本文概述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市场优势及发展前景、控制理论、控制原理、控制策略,重点对EPS开发过程中的控制策略进行了理论分析与探讨.并针对北斗星车国产EPS开发项目的认可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1.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仿真及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是复杂机电一体化的系统,在助力过程中控制策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动力学分析基础上,根据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数学模型,建立了EPS的Simulink仿真模型.在确定控制系统的结构后,对给定信号进行低通滤波,同时采用转向盘扭矩反馈和电流环反馈进行闭环控制,降低了系统的跟踪误差.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采取适时主动阻尼的低通滤波控制措施降低了跟踪误差,助力效果明显,系统动态响应特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电传动履带车辆电子差速转向控制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一种电传动履带车辆电子差速转向控制策略.构建了双感应电机驱动履带车辆电子差速控制系统;通过履带车辆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提出基于无功功率感应电机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MRAC)的电子差速转向控制策略;建立了感应电机间接磁场定向(IFOC)转速控制系统,设计了基于无功功率的感应电机MRAC控制模型,并进行了Popov超稳定性判稳分析.采用该策略进行了实车试验,不同速差行驶转向的结果表明,该策略可使车辆获得良好的差速转向性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纯电动汽车EHPS系统对助力电机的助力特性,研究电控单元在低速、中速及高速时的控制要求,提出了基于稳态模型的助力异步电机转速闭环转差频率控制策略,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了系统仿真模型,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及系统模型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利用电机产生助力力矩帮助转向 与传统的转向系统相比该系统结构简单 ,灵活性大 ,能较好地满足汽车转向性能的要求 ;在操纵舒适性、安全性、节能等方面也充分显示了其优越性 阐述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 ,建立了以方向盘转角为输入、转向轴扭矩为输出的线性系统数学模型 ,定量分析了系统参数对转向轻便性、跟踪性的影响 ,并给出了系统控制电路框图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电传动履带车辆的原地转向性能,从履带车辆原地转向动力学模型出发,提出一种基于双电机力矩控制的电传动履带车辆原地转向控制策略,首先增大电机力矩初始值以提高转向响应速度,进而将方向盘转角信号引入横摆角速度负反馈增益从而实现驾驶员对转向速度的控制.使用D2P快速原型开发系统构建了履带车辆原地转向“驾驶员+控制器”在环仿真平台,通过实时仿真对所提出的控制算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设计的控制策略正确有效,且具有良好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16.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控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汽车电动助力转向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介绍了以16位定点DSP为核心的控制器的结构特点;建立了以方向盘转角为输入和转矩信号为输出的控制系统模型;分析了控制策略中的三个关键模块:预估模块、助力控制模块以及回正模块的作用;采用B样条插值的方法设计电机助力曲线,可按照用户的要求设计任意形状的助力曲线,以满足不同车型和不同用户的要求.按照以上要求开发出了汽车电动助力转向控制器,装车试验表明,助力效果明显、手感及平稳性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以虚拟轮胎与地面间的相互作用力为思路,构建由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转向阻力矩加载装置及测控系统组成的车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试验平台,研究车辆转向工况的准确模拟方法。设计双闭环实时控制策略,以提高力矩加载装置伺服电机的力矩输出精度,并从软件、硬件层面设计伺服电机防超程控制策略,以保障试验平台应用过程的安全性。对某乘用车原地转向工况进行EPS 试验平台模拟试验,并对试验平台控制系统的实时性进行硬件在环试验,结果表明,设计开发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算法能够满足实时性、准确性要求,实现了车辆转向工况在EPS 试验平台上的准确模拟,可为车辆EPS 控制器的开发、调试提供良好的试验环境。  相似文献   

18.
针对NJ1062型货车的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存在的转向助力不随车速变化的缺陷,研究开发了一种电控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可在不更换原车转向系统的情况下,通过增加一个直流电机及控制器来控制转向泵以调节系统的助力特性,使汽车获得理想的助力,该系统已通过台架试验得出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电动客车电动助力转向(EPS)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的基础上,讨论电动客车EPS研制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针对结构布置中遇到的问题,采用有限元方法对结构尺寸进行优化;从助力特性、电机及减速机构、传感器等几个方面讨论系统的匹配设计;分析控制的核心问题,研究目标电流的决策与电流伺服控制技术;并提出EPS设计过程中的可靠性问题与措施.这些关键技术的解决为EPS在电动客车上的应用提供了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