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探讨3种水产药物对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幼鱼的急性毒性影响,确认各药物半致死浓度(LC50)和用药安全浓度(SC)。在水温14.5~16.5℃,盐度22‰~24‰,pH值7.8~8.1,溶解氧6mg/L条件下,采用静态试验法进行高锰酸钾、聚维酮碘、甲醛等3种药物对大泷六线鱼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高锰酸钾、聚维酮碘、甲醛对大泷六线鱼幼鱼半致死浓度(24h、48h、72h、96h)分别为(4.10mg/L、3.89mg/L、3.46mg/L、3.17 mg/L)、(19.43 mg/L、18.70 mg/L、17.59 mg/L、16.24 mg/L)和(180.71 mg/L、136.06mg/L、119.69mg/L、110.73mg/L),安全浓度分别为1.05mg/L、5.20mg/L和23.14mg/L。3种药物对大泷六线鱼幼鱼的毒性大小依次为高锰酸钾聚维酮碘甲醛。试验结果表明,甲醛、聚维酮碘在实际生产使用量下可放心使用,高锰酸钾需慎用。  相似文献   

2.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标准分析方法是高效液相色谱法,其选择性好、灵敏度高,但是一次只能检测一个样品,不适于大量样品的快速现场检测.基于此,建立了一种微孔板-CCD数码成像胶束增敏荧光法检测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新方法.氟喹诺酮类药物恩诺沙星、盐酸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和氧氟沙星在50~300 ng/mL质量浓度范围内,微孔荧光亮度与质量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这4种药物的检测限分别是10.73,11.07,8.61和4.36 ng/mL.该方法简单、快速,一次可以检测几十个样品,可望实现高通量现场实时筛选检测.  相似文献   

3.
乙酰甲胺磷对尾草履虫和绿草履虫的急性毒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种草履虫作为受试生物,比较研究了乙酰甲胺磷胁迫下的急性毒性作用.随着药物浓度增高,乙酰甲胺磷对两种草履虫的毒性增大,且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试验测定尾草履虫和绿草履虫1 h和12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1.972,3.191 1,10.928和2.901 1 mg/L,其中LC50 95%的可信限分别为:10.894~13.113 mg/L,2.895 7~3.512 1 mg/L,9.905 5~13.113 mg/L 和2.646 5~3.163 9 mg/L.回归分析了死亡概率单位与浓度对数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草履虫可以成为乙酰甲胺磷敏感的毒性评价生物,绿草履虫作为环境污染的安全评价生物其敏感度更高.  相似文献   

4.
不同氮磷质量浓度对鳗池优势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四尾栅藻(Scendesmus quadricauda)4种鳗池常见优势藻为实验对象,研究不同N、P质量浓度对4种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和水华微囊藻最适生长的N、P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150~350mg/L和0.005~5mg/L,小球藻的最适N、P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25~250mg/L和75~100mg/L,四尾栅藻的最佳N、P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25~150mg/L和50~100mg/L.从实验结果来看,蓝藻和绿藻对N、P的需求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Cr6+单一毒性对斑马鱼的毒性安全评价,选择重铬酸钾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观察斑马鱼在染毒3~96h的症状,以半数致死浓度(LC50)判断重铬酸钾对斑马鱼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24h、48h、72h、96h的LC50分别为426.5795mg/L、141.2538mg/L、138.0384mg/L、128.8250mg/L,经鱼类急性毒性分级表判断重铬酸钾为低等毒。同时研究了不同浓度Cr6+对斑马鱼组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发现鱼肝和肌肉中的CAT活性随着浓度的增加呈抛物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蝌蚪暴露在不同浓度的2,4-D丁酯、2,4-D和2,4—二氯苯酚中急性毒性效应,为农业环境保护和治理以及两栖动物资源保护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单因子急性毒性实验法统计半数致死浓度(LC50)和安全浓度(SC)。结果常温下,2,4-D丁酯对中国林蛙蝌蚪24,48,72,96 h的LC50分别为5.28,4.53,4.79,4.90 mg/L,SC为1.27 mg/L。2,4-D对林蛙蝌蚪24,48,72,96 h的LC50分别为276.89,268.62,273.50,267.55 mg/L,SC为79.37mg/L。2,4—二氯苯酚对林蛙蝌蚪24,48,72,96 h的LC50分别为17.06,15.82,14.11,11.48 mg/L,SC为4.57 mg/L。结论使用除草剂2,4-D丁酯对稻田中蝌蚪具有毒性作用,而植物激素2,4-D对蝌蚪毒性微弱。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抗生素类药物盐酸环丙沙星对水中不同食物链水生生物包括小球藻、发光菌、大型蚤、孔雀鱼的影响,其急性毒性EC50或者LC50数值分别为20.61,63.27,135.15,365.00 mg·L-1。毒性作用规律结果显示,随着生物链等级的升高,生物对环丙沙星的耐受程度升高。将综合评价因子(PEC/PNEC)作为环境风险表征参数,对大连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排水及大连湾沿海养殖区中存在的盐酸环丙沙星进行风险分析,发现盐酸环丙沙星在沿海养殖区水域中的环境风险高于污水处理厂排水。小球藻的综合评价因子数值范围最大,可作为评价水体中盐酸环丙沙星残留风险等级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3种常见有机磷农药对麦瑞加拉鲮鱼幼鱼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开展了三唑磷、乙酰甲胺磷、增效水胺硫磷对麦瑞加拉鲮鱼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三唑磷对麦瑞加拉鲮鱼幼鱼24h,48h,72h,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080mg/L,0.065mg/L,0.060mg/L,0.050mg/L;乙酰甲胺磷对麦瑞加拉鲮鱼幼鱼24h,48h,72h,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13.783mg/L,114.451mg/L,113.366mg/L,113.214mg/L;增效水胺硫磷对麦瑞加拉鲮鱼幼鱼24h,48h,72h,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736mg/L,0.549mg/L,0.469mg/L,0.280mg/L。麦瑞加拉鲮鱼幼鱼对三唑磷、乙酰甲胺磷、增效水胺硫磷96h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005mg/L、0.028mg/L和11.321mg/L,3种有机磷农药的毒性大小依次为三唑磷、乙酰甲胺磷、增效水胺硫磷。最后,还就三唑磷、乙酰甲胺磷、增效水胺硫磷对麦瑞加拉鲮鱼幼鱼的急性致毒效应特征以及麦瑞加拉鲮鱼幼鱼对三唑磷、乙酰甲胺磷、增效水胺硫磷的安全浓度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9.
敌百虫对九孔鲍稚鲍和真猛水蚤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温度下 ,敌百虫对稚鲍的毒性作用不同 ,在水温 2 1~ 2 2℃下 ,2 4h、 4 8h、72h、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 182mg/L、 4 6mg/L、10 6mg/L ,6 6mg/L ,安全浓度为 4 6mg/L ;水温 2 6~ 2 7℃ ,在相同时间内的半致死浓度分别降至 12 9mg/L、 11 1mg/L、 8 2 5mg/L和5 1mg/L ,安全浓度为 1 11mg/L ;敌百虫对真猛水蚤的毒性也是随着水温升高而增强 ,水温2 1~ 2 2℃ ,2 4h、 4 8h、 72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 2 7× 10 - 1mg/L、 3 5× 10 - 2 mg/L、 2 0×10 - 2 mg/L ,安全浓度为 3 5× 10 - 2 mg/L ;当水温升至 2 6~ 2 7℃时 ,半致死浓度分别为 8 3× 10 - 2mg/L、8 3× 10 - 3mg/L、3 6× 10 - 3mg/L ,安全浓度为 8 3× 10 - 4mg/L 敌百虫对稚鲍的亚急性作用结果是 :在 0 4~ 2 0mg/L下生活 2 0d ,稚鲍的壳长、体重、摄食及存活率随其浓度的增大而降低 本文对九孔鲍工厂化育苗中如何正确使用敌百虫防治底栖桡足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斑马鱼研究铅和铬共存的联合毒性.二价铅对斑马鱼的24,48,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71,155,146mg/L,六价铬对斑马鱼的24,48,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12,67,50mg/L,在浓度1∶1的情况下,铅和铬共存对斑马鱼24,48,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35,29,26mg/L,根据Marking的指数法求得24,48,96h的相加指数AI分别为0.89,0.61,0.43,皆大于零,表现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利用胶束毛细管电泳在线推扫(sweeping)富集技术建立分离检测猪脏器(肝脏和肾脏)中残留的痕量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和恩诺沙星3种喹诺酮类药物的方法.采用未涂层的熔硅弹性石英毛细管(48.5 cm×75 μm,有效柱长40 cm),以硼砂(20 m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80 mmoL/L)(SDS)(pH=9.6)为缓冲溶液,紫外检测波长278 nm,分离电压18 kV,进样压力1.5 kPa,样品经过三氯乙酸去蛋白处理直接在线sweeping富集,在200 s内可实现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和恩诺沙星的分离检测,其中环丙沙星富集倍数可达600倍.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和恩诺沙星的检测限分别为0.007,0.016,0.020 mg/L.胶束毛细管电泳在线推扫富集技术可用于动物食品中残留的痕量药物检测.  相似文献   

12.
采用标准水生生物毒性的测量方法研究三氯杀螨醇对黑斑蛙蝌蚪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在15~20℃下,三氯杀螨醇对黑斑蛙蝌蚪的24 h、48 h和72 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7.861、3.82和8.21 mg/L,95%可信区间分别是15.37~20.751,2.62~15.147,.81~8.63 mg/L。安全浓度(SC)为2.49 mg/L。  相似文献   

13.
Pb2+和Cd2+对水螅毒性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镉、铅两种重金属离子对水螅进行急性和慢性毒性实验. 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Cd2 96h的半致死浓度为1.81mg/L, Pb2 96h的半致死浓度为10.13mg/L.表明Cd2 和Pb2 均对水螅有毒害作用,且Cd2 的毒性强度大于Pb2 .慢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水螅在含两种重金属离子培养液中世代数的增加,水螅的世代时间有明显延长的趋势;此外,Cd2 为0.0025mg/L时,Pb2 为0.015625mg/L和0.0625mg/L时,水螅的世代时间显著大于对照组的值.表明较低浓度的重金属离子可能对水螅的生长繁殖有促进或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用三氯杀螨醇对中华大蟾蜍蝌蚪水体染毒和成体体腔染毒,采用寇氏法测定了不同温度条件下三氯杀螨醇对中华大蟾蜍蝌蚪(15℃和20℃)和成体(20℃)的半致死浓度(LC50)及其95%可信限范围,并观察了中毒症状.结果表明:在15℃和20℃条件下,三氯杀螨醇对蝌蚪的LC50分别为13.24 mg/L和9.85 mg/L,其95%可信限范围分别为12.30~14.24 mg/L和9.18~10.57 mg/L;20℃时,三氯杀螨醇对雄性成体和雌性成体的LC50分别为114.89 mg/kg和174.14 mg/kg,其95%可信限范围分别为80.00~165.01 mg/kg和121.25~250.11 mg/kg.  相似文献   

15.
蒙脱石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吸附平衡及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蒙脱石为吸附剂进行水中2种喹诺酮类抗生素(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的静态吸附试验,考察初始浓度、pH值和阳离子强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蒙脱石对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的吸附过程均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吸附速率常数分别为0.063和0.024 kg·mg-1·h-1.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的吸附等温线均能较好地符合Freu...  相似文献   

16.
不同盐度条件下氨氮对斑节对虾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5个盐度梯度(5,10,15,20,25)条件下分别设置不同氨氮浓度进行氨氮对斑节对虾(P.monodon)的急性毒性试验,计算斑节对虾的半致死浓度(LC50)和安全浓度(SC)。结果表明,盐度为25条件下,24h、48h、72h、96h的LC。。分别为69.3mg/L、58.0mg/L、47.6mg/L和44.3mg/L;盐度为20条件下,分别为56.2mg/L、48.5mg/L、37.6mg/L和32.6mg/L;盐度为15的条件下,分别为39.6mg/L、30.5mg/L、26.2mg/L和21.6mg/L;盐度为10条件下,分别为29.9mg/L、27.8mg/L、22.1mg/L和20.7mg/L;盐度为5条件下,分别为19.5rag/L、14.3mg/L、13.9mg/L和12.5mg/L。而在盐度为25、20、15、10和5的条件下,氨氮的安全浓度分别为4.4mg/L、3.2mg/L、2.2mg/L、2.1mg/L和1.3mg/L。这说明盐度对氨氮的毒性有较大的影响,盐度越低,氨氮的安全浓度越小。  相似文献   

17.
Cr6+对厌氧微生物的毒性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取自ASBR中的厌氧污泥Cr^6 中毒的产甲烷活性恢复试验,研究了不同Cr^6 质量浓度对产甲烷微生物的抑制程度及抑制作用的分子机理,得出结论:当Cr^6 质量浓度小于30mg/L时,是生理毒素;当Cr^6 质量浓度大于110mg/L时,是杀菌性毒素以及当Cr^6 质量浓度小于10mg/L时,其抑制作用发生在反应后期,当Cr^6 质量浓度大于30mg/L时,其抑制作用发生在反应初期,通过对不同Cr^6 质量浓度下的厌氧微生物群落及产甲烷菌形态的照片分析,发现Cr^6 对厌氧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厌氧微生物的形态没有影响,但是高质量浓度Cr^6 强烈抑制了产甲烷菌的活性。  相似文献   

18.
以野生型及转基因Tg(lyz:EGFP)斑马鱼幼鱼为研究对象,研究氯霉素对斑马鱼幼鱼的发育毒性及对免疫细胞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氯霉素分别处理72 h,观察斑马鱼幼鱼的生存率、畸形率和形态变化,以及标记绿色荧光免疫细胞在斑马鱼幼鱼中的数量。结果显示,随着氯霉素浓度(≥100 mg/L)的升高和暴露时间的延长,斑马鱼的存活率和孵化率降低,死亡率升高;氯霉素对斑马鱼幼鱼的致畸作用,主要表现为心包水肿、卵黄囊水肿、脊柱弯曲;通过对Tg(lyz:EGFP)品系的观察,发现氯霉素(≥75 mg/L)可以降低斑马鱼幼鱼免疫细胞的数量。研究表明,氯霉素对斑马鱼幼鱼的致畸和致死作用具有剂量、时间依赖性,并可以导致斑马鱼幼鱼的免疫细胞数量减少,具有免疫毒性。  相似文献   

19.
在静水条件下,研究了Zn2+、Mn7+两种重金属离子对刺参幼参行为及其存活状况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在幼参体内的富集状况。结果表明:Zn2+、Mn7+单独处理时,幼参在Zn2+浓度低于0.4 mg/L或Mn7+浓度低于0.5 mg/L条件下暴露96 h后死亡率均为0.0%,表明在此对应浓度范围内两种金属离子均无明显的急性毒性作用;随浓度和暴露时间增加,幼参死亡率明显升高,其附壁率呈降低趋势。Zn2+对幼参的24、48、72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9.70、1.35、0.82 mg/L,安全浓度(SC)为0.14 mg/L;Mn7+对幼参的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1.61、4.24、3.13 mg/L,SC为3.16 mg/L。因此,Zn2+对幼参的急性毒性作用强于Mn7+。随着水体中Zn2+与Mn7+浓度的增加,幼参体内重金属元素含量和累积速率总体呈升高趋势,而富集系数呈降低趋势,Zn2+的富集作用强于Mn7+。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溴氯海因、硫酸锌、清苔净粉、二氧化氯、PVP粉、强氯精对瓯江唇鱼骨鱼苗的急性毒性,并求出六种药物相应的安全浓度.结果显示,溴氯海因、硫酸锌、清苔净粉、二氧化氯、PVP粉、强氯精对瓯江唇鱼骨鱼苗48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836,7.058,4.672,2.329,9.182,0.239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0.023,0.110,0.096,0.016,0.228,0.015 mg/L;急性毒性由强至弱依次为:强氯精,二氧化氯,溴氯海因,清苔净粉,硫酸锌,PVP粉.并就六种药物对唇鱼骨的急性致毒效应特征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