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残疾大学生的体育教育是有别于正常学生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特殊教育过程,也是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残疾人体育活动的心理特点所营造的是战胜和超越自我的环境和信念。本文主要通过体育锻炼对视障大学生的意志力和心理应付能力及自信心进行训练和培养。  相似文献   

2.
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山西省4所本科院校师范类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被调查的学生中,总体有60.3%的学生每周平均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次数在2次(含2次)以上,其中女生和高年级学生参与的程度相对较低;场地器材短缺、无时间、缺乏运动技能是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制约因素.建议:学校体育工作者要认识到作为未来教师的师范类学生对我国全民健身条例落实的重要意义;学校要在制度上对女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给予鼓励;学校要确保学生每周至少参加2次课外活动;师范类学生在教育实习前,学校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体育技能、知识及教学方法的培训.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以我院学生为研究对象,对高职学生体育锻炼价值取向进行研究,试图就目前高职学生体育锻炼价值取向进行专题分析。研究表明:目前高职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趋于休闲娱乐、增进健康、舒缓压力、提高运动能力、通过体育课程考试、结交朋友等方面;他们因性别、年级、从众心理程度不同而对具体的体育锻炼项目的价值取向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了解和掌握高职学生体育锻炼价值取向,有助于我们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体育锻炼价值观,帮助他们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自编"青少年体育活动问卷"测量工具,对401名农村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研究发现:农村留守青少年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形势不容乐观,锻炼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较为突出,有意识和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不够.根据研究结果所反映出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学校、社区体育锻炼的质量;组织、建立长效机制;培养他们体育教育、终身体育意识,定期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健全体育设施"等相应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5.
对菏泽学院2012~2013级在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少数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是为了增强体质;多数学生积极参与,经常锻炼;男生以篮球、足球、轮滑、排球、羽毛球运动为主,女生以健美操、羽毛球、排球、跑步、轮滑运动为主;影响体育锻炼的因素是体育意识淡薄,缺乏毅力,自我锻炼能力差,缺乏专业指导,学习压力大.提出建议如下:使学生增强体育意识和健康观念;培养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习惯;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提高学校体育资源利用率等.  相似文献   

6.
张堃 《科技信息》2009,(30):I0267-I0267,I0269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江苏省高校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教师健康状况欠佳,他们有正确的体育锻炼态度,但没有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育人口比例偏低,大部分教师体育锻炼项目单一,多与同事、朋友、家人一起在学校的运动场地参与体育锻炼。工作任务繁重是阻碍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最大因素,其他如运动兴趣、意志力、同伴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子女教育等对教师参与体育锻炼都有一定影响。要更好地促进教师参与体育锻炼,应提高领导"健康投资"理念 促进教师形成正确的健康与体育锻炼观念 加强教师体育工作管理 增加体育经费投入 加强医务监督,科学指导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7.
为了全面落实"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的开展与实施,结合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的要求,提出了"三自主"、"三互动"、"三自治"、"三开放"的教学、训练、竞赛于一体的体育课程模式,并建立绝对评价、相对评价(进步幅度)、学习过程评价相结合的课程评价体系.倡导学校大力发展学校体育与社区相结合的模式--学区体育,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享受运动的快乐.  相似文献   

8.
通过问卷法、访问法对广东高职院校学生的余暇体育锻炼行为进行调查和对高职高专体育教师的访问,了解学校体育教学为学生余暇体育行为服务的现状,结果发现:现阶段只有42.5%的学生用于余暇体育锻炼的运动项目是在体育教学课程上学会的.因此,如何提高体育教学对学生余暇体育锻炼行为的服务,是突出体育教育培养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竞技体育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全面兴起,其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体育层面.在分析影响残疾人竞技运动成绩的心理学因素的基础上,根据运动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我国残疾人运动的基本规律,以运动心理学为基础,对残疾人竞技运动进行了系统测试.研究表明:运用运动心理学指导残疾人进行心理认知规律、心理技能、心理状态、焦虑释放等方面的专业训练能够普及残疾人体育运动,提高其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0.
推动全民健身、为当地政府部门提供体育场馆建设与从业人员体育管理依据、弥补对商贸领域进行体质与健康研究的欠缺;采用问卷、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德尔菲等方法,从12万小商品从业人员中,随机抽取3200个,对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现状作了调查;结果显示:从业人员参与体育锻炼率达到76.55%,存在着体育场馆偏少、社会辅导员力量薄弱、中青年锻炼人口偏少、项目单一、体育消费水平较低等问题;分析后提出改善从业人员参加体育锻炼现状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要以终身体育思想为指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具有与社会全民健身衔接的特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要以终身体育思想为指导,首先要对运动教学进行整体改革。根据体育健身学的原则和规律,制订以锻炼学生身体内容为主体的高校体育教学大纲。高校体育教学要从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出发,将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与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树立终身受益的健身意识。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大学生已是成年人进行界定,并分析大学生体质下降现象中各方责任后,再剖析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结果表明:以“成年人”标准来看大学生心智“不够成熟”是其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与国家管理部门在有关工作中没有尽责有一定关联;学校体育工作不足之处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策是:大学生应以“成年人”的标准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国家管理部门每年应及时出台指导性意见和保持政策的严肃性;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应把大学生当作“成年人”对待.  相似文献   

13.
对重庆市1079名中学生参与学校体育锻炼的情况及其营养状况进行了调查和测定,发现:学生们对学校体育课和学校开展的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与他们的营养状况分布有关,喜欢学校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营养状况好于不喜欢学校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这一方面揭示出学校体育锻炼对学生们的体质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另一方面也指出了目前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中尚有需要加强和完善的方面.  相似文献   

14.
鲁雷  季浏 《皖西学院学报》2012,28(2):140-143
主要研究了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特质焦虑的影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不同的锻炼项目、锻炼频率和锻炼时间这三个层面探讨体育锻炼是如何影响大学生特质焦虑的,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进行大学生特质焦虑的测试,并结合问卷调查,研究得出不同锻炼项目、锻炼频率对大学生特质焦虑的影响有显著差异;锻炼项目和锻炼时间之间交互作用显著。提出大学体育课程内容务必多样化,加大场地器材的投入,适当增加如乒乓球、网球等个人隔网对抗项目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课外体育锻炼中,针对不同性别、不同体质现状的健康大学生分别实施以提高速度、发展心肺耐力、增强肌肉力量、减少体重、全面健身等为主要内容的健身运动处方,探讨应用不同类型运动处方进行健身锻炼对提高河南省高校大学生健身效果的实效性,以便为健身运动处方在河南省高校的推广普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体育锻炼积极心理效益量表编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现今体育锻炼心理效益评价工具存在的问题,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初步编制一个科学而有针对性的评价中学生体育锻炼积极心理效益量表。方法:根据量表的内容框架,结合专家访谈和体育锻炼具体情境,经开放性测试和出声思维测试,形成了中学生体育锻炼积极心理效益量表初稿。抽取900多名被试进行问卷的预测试,再通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形成正式量表。结果:(1)《中学生体育锻炼积极心理效益量表》共由60项目组成,由人际关系、自我认知、适应能力、情绪体验、道德素养和人格品质六个分量表构成;(2)量表的克隆巴赫α信度系数总量表为0.944,分量表的信度系数都在0.75以上。量表的信度良好,结构与数据拟合较好,符合心理学测验要求。结论:《中学生体育锻炼积极心理效益量表》共有六个分量表和60题项组成,量表具有可靠的信效度,是评价我国中学生体育锻炼积极心理效益的一个有效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17.
群众体育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就必须要求人们拥有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而它的形成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通过对学校环境两个角度的调查研究中,了解和分析了影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因素,为学校的体育工作提供参考,使学生更早的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终身受益。同时,为新世纪的课改提供依据,使其更能适应我国学生自身发展,更快的实现我国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大庆油田438名科研人员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科研人员对体育锻炼的目的和意义认知上具有一致性,但在参与体育锻炼行为方面,表现为男性科研人员比女性科研人员更多地付诸行动;男性科研人员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明显高于女性科研人员;年长者、高职称者及高收人者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较多,且较易实现认知到行为的转化。科研人员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增进健康,而缺乏时间,生理惰性和缺乏兴趣是影响他们参与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体育信息的传播对高中生体育锻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高中生获取体育信息和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了解,分析了体育信息的传播对高中生体育锻炼的影响.结果表明:获取体育信息频率越高的学生对体育信息的传播影响体育锻炼认知的肯定度也越高;获取体育信息越频繁的学生每周体育锻炼的频率越高、每次体育锻炼持续的时间也越长.体育信息的传播可以作为体育教学的有效辅助手段,对高中生认知体育,激发体育兴趣,以及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残疾人享受到了更多的教育权利,全国聋哑大学生的比例在逐渐增大。体育作为高等教育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在对待聋哑生的教育中应当充分发挥其独特的教育职能。通过体育教学的实践,运用有针对性的体育手段和方法,提高聋哑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促进其心理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