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8 毫秒
1.
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在亚非洲远高于欧美,同样反映于国内外腹腔镜文献中,对其腹腔镜检查的介绍皆少而简略。本文就武汉市四个医院内科自1960年12月至6月经腹腔镜检查而最后确诊为原发性肝癌者60例进行了分析。按照腹腔镜下所观察到的肝脏形态试分作6型,大块型9例,多结节型21例,单结节型5例,(氵弥)漫小结节型(或肝硬化型)16例,非结节型(或肝炎型)3例,大网膜包果型6例。与经典的病理学分型相比较,这一分型对诊断、鉴别、处理与预后似有一定价值。有癌肿的肝叶与未发现癌肿的肝叶在同时并存的病理改变有显著较大且有不一致,对于原发性肝癌以肝硬变或病毒性肝炎作为前驱病的学说提出了疑问,本组病例未能说明日本位血吸虫病为原发性肝癌的病因。认为原发性肝癌患者肝脏的结节及肝炎等改变可能为癌肿的后果而不一定为原因。腹腔镜检查对于原发性肝癌的价值在于诊断符合率高,免除许多病例不必要的剖腹;直视下肝穿刺阳性率高,对于手术可能性的决定似有相当价值,比剖腹探查经济,住院日短而较安全。  相似文献   

2.
198 6年 3月至 1999年 5月 ,对 130例原发性肝癌 (下简称肝癌 )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前进行了肝穿刺针吸细胞学检查。其中传统肝穿刺 (粗针 )行肝穿刺细胞学检查 54例 ,细针肝穿刺细胞学检查 76例。现将两组肝穿刺细胞学检查的结果及在介入治疗肝癌中的诊断意义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130例均有B超、CT检测显示肝脏实性占位性病变 ,符合全国肝癌防治会议通过的肝癌临床诊断标准。( 1)粗针组 :54例 ,男 4 6例 ,女 8例 ,年龄 31~ 70岁 ;肝右叶占位 4 0例 ,左叶占位 10例 ,左右肝均有占位 4例 ,肿瘤直径均 >5cm ,可触及肿块 36例…  相似文献   

3.
重症急性胆道感染是外科常见的急危重疾病 ,在攀枝花地区胆道疾患是高发病种之一。笔者从事外科临床工作近 2 0年 ,收治胆道疾患数千例 ,其中收集重症急性胆道感染患者 58例资料 ,本文就 58例临床资料病例 ,对重症急性胆道感染外科治疗情况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58例患者中 ,男性 1 8例 ,女性 40例 ,年龄 2 0— 70岁 ,平均 48岁。此次发病时间最短 7小时 ,最长 1 2天。所有病人均为胆道结石患者 ,其中结石并胆道蛔虫 7例 ;结石并胆道出血 5例。既往有一次胆道手术史者 6例 ,二次胆道手术史者 9例。入院时所有病人均符合重症急性胆道感染诊断…  相似文献   

4.
分别提取手术切除人原发性HCC肝癌和癌旁肝组织总RNA并逆转录为cDNA,在hNTKL-BP1基因的高保守区设计相应引物和Taqman荧光探针,实时检测PCR产物的荧光强度,采用2-△△Ct方法分析比较该基因在人类肝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是44例原发性HCC肝癌组织中hNTKL-BP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肝组织(t=2.69,P<0.01),肝癌组织与癌旁肝组织hNTKL-BP1基因表达差异和肿瘤大小有一定的相关性(P=0.028),hNTKL-BP1基因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人群的甲胎蛋白(AFP)结果,了解昆明地区自然人群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方法:对昆明地区92500例健康体检人员的AFP定量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确定AFP阳性的发生率,并对阳性患者进行进一步检查。结果:在92500例受检者中,AFP阳性共42例,其中AFP〉400μg/L的9例患者经B超和(或)CT等确诊为结节型原发性肝癌6例,小肝癌1例,2例未见异常影像学改变;而AFP介于20~500μg/L的33例患者,B超和(或)CT等检查确诊为小肝癌3例,其余无明显异常发现,在首次检查后1、2、3月动态复查,4例患者AFP呈进行性升高而确诊为“乙型肝炎”。在92500例受检者中,共确诊原发性肝癌14例,发病率为15.13/10万人。结论:昆明地区自然人群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约15.13/10万人,发病与乙型肝炎病史有密切关系。APE普查是早期发现原发性肝癌的最有效检测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全内脏转位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疾病,根据调查人群的不同,其发生率在1/1000至1/10000之间.而全内脏转位合并肝癌患者在临床中十分罕见,大多数外科医生对此种情况经验较少,现将本院全内脏转位并多发性原发性肝癌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行右半肝切除一例报告如下,旨在探讨临床上对全内脏转位内脏转位患者实施手术前进行全面的术前检查与评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血供的单层动态血管造影CT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运用单层动态肝动脉及间接门静脉血管造影CT观察评价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血供特点。方法 :确诊且未接受过介入治疗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 33例 ,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前 ,运用联合导管技术 ,在肝动脉造影CT(CTHA)、动脉性门静脉造影CT(CTAP)中运用单层动态扫描技术进行造影检查 ,绘制时间 -密度曲线 ,进行比较和综合分析。结果 :全组肝癌均存在肝动脉供血 ,2 9例为明确的单纯肝动脉供血 ,4例为肝动脉和侧支动脉供血 ;未见明确的门静脉供血表现。在CTHA和CTAP单层动态扫描上 ,时间 -密度曲线显示 :肝癌组织在CTHA上呈显著的强化 (P <0 0 5 ) ,在CTAP上无显著强化 (P >0 0 5 ) ;比较CTHA和CTAP单层动态扫描与术后复查碘油CT的肿瘤同层面横截面积 ,未见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中晚期肝癌血供以肝动脉供血占绝对优势 ,少数可见侧支动脉供血 ,未见门静脉供血  相似文献   

8.
RhoE/Rnd3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观察RhoE/Rnd3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分级的关系,为探索RhoE/Rnd3的生物学功能和临床意义提供依据。对166例组织标本(其中正常肝脏组织60例,原发性肝癌病人106例)利用免疫组化研究RhoE/Rnd3在组织中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RhoE/Rnd3在正常肝脏组织中普遍表达,但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表达低下或缺失。免疫组化结果显示RhoE/Rnd3主要分布在细胞的胞浆中。RhoE/Rnd3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78%,83/106),明显低于其在正常肝组织(阳性率为97%,58/60)。P<0.005。且RhoE/Rnd3的表达随肿瘤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染色强度有下降趋势(P<0.005)。RhoE/Rnd3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降低,表明其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起到负性调控作用,结合目前的研究结果,RhoE/Rnd3可能是一种新型的抑癌基因,参与肿瘤细胞的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9.
融合数据挖掘与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治疗原发性肝癌常用有效中药处方的用药规律,为中医临床治疗原发性肝癌处方用药提供参考.通过收集大量的临床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常用中药处方,共筛选有效处方211个;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有效处方中的核心药物组合;再通过TCMSP等数据库平台,筛选核心药物组合活性成分所对应的靶点;并在比较基因组数据库(comparative toxicogenomics database,CTD)、人类疾病数据库(malacards)、治疗靶点数据库(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TTD)等疾病数据库中,检索出与原发性肝癌相关的疾病靶点;取上述两种靶点的共有靶点,即为核心药物组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一般靶点,并利用DAVID平台对一般靶点进行GO/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Cytoscape 3.6.1软件对共同靶点进行拓扑分析,得到核心药物组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核心靶点;并利用CB-Dock平台对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通过与有关文献实验研究的结果进行比较,验证本研究结果的可靠性.通过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到常用药对23组(支持度个数≥50),关联规则的药物组合24组(置信度≥0.95),聚类分析的药物组合36组;治疗原发性肝癌疾病的一般靶点124个、核心靶点16个;经GO分析的生物过程450个、细胞组分37个、分子功能48个(P≤0.01);经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信号通路44个(P≤0.01),并且p53等信号通路得到了有关文献实验研究结果的验证;而且还发现茯苓、白术、党参、半枝莲等药物在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处方中出现的频次较高.中医治疗原发性肝癌常以补虚、清热为主,兼顾活血、理气等,多从肝、脾、肺和肾等经络共同论治,并注重清补结合、虚实兼顾;核心药物组合主要通过诱导凋亡、阻滞周期、抗血管生成和调控炎症等途径治疗原发性肝癌.  相似文献   

10.
探讨血清中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和高尔基体蛋白73(CP73)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意义。对原发性肝癌患者(55例)、良性肝病患者(60例)、健康体检者(60例)共175个血清样本,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甲胎蛋白含量,用速率法测定α-L-岩藻糖苷酶含量,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GP73含量。原发性肝癌组血清AFP、AFU和GP73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AFU和GP73阳性率分别为65.6%、74.9%、83.2%,AFP、AFU和GP73联合检测阳性率可提高到95.2%。联合检测AFP、AFU和GP73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效率,尤其是AFP阴性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效率,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Helicobacter Pylori,Hp)状况及其相关性。收集2016年1月~2018年2月就诊于甘肃省人民医院,首次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的87例患者及100例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尿素-14C呼气试验分别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及健康体检者的Hp,通过分析Hp感染率与HBsAg、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来探讨Hp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①原发性肝癌患者Hp感染率为62.10%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的41.00%(P0.05),年龄与性别特征与Hp感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原发性肝癌组Hp的感染率在HBsAg阳性的患者中为71.15%明显高于阴性的4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原发性肝癌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中Hp的感染率:A级(47.83%),B级(74.07%),C级(85.71%),从A到C,Hp的感染率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患者Hp感染率明显增加,Hp可能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桥梁或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有时缺乏特异性,常酷似慢性肝病。但晚近有报道发现,原发性肝癌的某些临床表现,如腹泻,在普通肝病中并不常见,因此,有助于肝癌的发现。笔者对一组原发性肝癌病人腹泻的发病率进行了研究,并与未并发原发性肝癌的肝硬化对照组进行了比较。1临床资料23例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病人中,男15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65.5±7(45~77岁);对照组平均年龄为62.5±8(44~77岁),二组无差异。两组均有肝硬化,其中病因不明33%,嗜酒者28%,肝炎后性(HBsAg )39%。在入院前3个月内,11例肝癌者(47.8%)有至少一次的腹…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30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原发性肝癌300例手术治疗的疗效和经验。方法:回顾分析经外科手术切除治疗3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手术死亡8例,死亡率2.7%。术后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8.2%、26.7%、17.2%、10.8%;<5 cm的肝癌切除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0%、54.5%、34.3%。34例二期肝切除者,无手术死亡,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5.3%、70.0%和58.3%。规则性肝切除术与非规则切除术比较,1、3、5年生存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微波凝固切肝法出血量少,出血量与其他控制出血的方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巨大肝癌规则性肝切除手术安全,疗效满意;微波凝固后断肝,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二期手术切除可提高总体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门静脉支架置放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肝癌合并PVTT患者74例,其中35例行单纯TACE治疗(TACE组),39例行TACE联合门静脉支架置放术(联合组),比较两组治疗后肝功能、肝癌活性指标,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8周,联合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CT)、谷草转氨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及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E钙粘连蛋白(E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I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水平均明显低于TACE组(P0.05).联合组中位生存时间为6.7个月,明显长于TACE组的4.4个月(P0.05);联合组1 a生存率为10.26%,明显高于TACE组的0.00%(P0.05).两组均无手术相关性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且治疗后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联合门静脉支架置放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PVTT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深度黄殖误诊重症病毒性肝炎82例,其主要疾病有:胆道疾患,肿瘤、非重症之病毒性肝炎,并对误诊原因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6.
探讨血清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α-L-岩藻糖苷酶(AFU)联合甲胎蛋白(AFP)检测在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癌组)、肝硬化患者140例(肝硬化组),对照比较了两组患者血清ALP、γ-GT、AFU、AFP水平及阳性率。四项检测指标在原发性肝癌组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中四项联合检测阳性率远高于单项检测;两组单项检出阳性率,以及两组4项结合阳性率比较,肝癌组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P0.05)。血清ALP、γ-GT、AFU、AFP联合检测对提高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牛顿流体张量本构方程出发,引入stokes条件和各向同性条件而简化关系式,并考虑到胆道流动特点,认为纯剪切条件下的牛顿粘性定律可以描述胆汁流动。 作者对51例患者“T”管引流胆汁(663份标本)进行系统连续测定,发现随着术后时间的推移,胆汁粘度变化呈明显规律。手术96小时后,72.5%(37例)患者胆汁粘度明显下降且稳定在2.54×10~(-2)cm~2/s以下;而肝感染较为严重的14例(27.5%),尽管术后患者体温,脉博均在72小时左右趋于正常,一般情况较好,但由于胆汁中持续或间歇含有脓性物质,使胆汁粘度推持在较高水平或反复波动。由此可见,临床中毒症状消失并不意味着胆道感染已彻底消除;“T”管引流后,由于oddi失去其阀门作用,故不论胆囊切除与否,引流胆汁粘度无明显差异。 作者认为,用理工方法分析、测定胆汁的流动特性,将对进一步了解肝内感染控制情况,提供有益的参考,这也是生物力学在胆道疾患方面一个新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人原发性肝癌中p16,p15基因CpG岛甲基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检测人原发性肝癌中 p16和 p15基因 5’启动子区CpG岛的异常甲基化 ,并分析其与人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探索其在临床早期基因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 .方法 用敏感的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 2 0例人原发性肝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远癌正常组织中p16 ,p15基因5’CpG岛的甲基化状况 ,统计分析这两个基因 5’CpG岛甲基化与肝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结果 2 0例原发性肝癌肝癌组织中 p16和 p15基因 5’CpG岛分别有 6 5 %(13/2 0 )和 5 0 %(10 /2 0 )异常甲基化 ;癌旁组织中 p16和 p15基因 5’CpG岛分别有 6 0 %(12例 )和 4 0 %(8例 )异常甲基化 ;远癌正常组织中p16和 p15基因 5’CpG岛分别有 35 %(7例 )和 2 5 %(5例 )异常甲基化 .p16 ,p15基因 5’CpG岛甲基化在癌组织和癌组织旁、癌组织和远癌组织中均有相关性 .两个基因 5’CpG岛异常甲基化与临床病理特征无显著相关性 .结论 p16和 p15基因 5’CpG岛异常甲基化在人原发性肝癌中频率很高 ,可能在肝癌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而...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的并发症.方法:观察总结在我科住院56例肝癌病人行TACE术后的并发症及处理.结果:524例(占93%)有腹痛,48例(占86%)有发热,16例(占29%)有恶心呕吐,29例(占52%)AST升高,6例(占11%)血细胞减少.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并发症少,化疗药物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原发性肝癌与非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华枝睾吸虫感染的情况。60例原发性肝癌与59例非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粪便华枝睾吸虫卵检出阳性率分别为35.0%和15.2%,P<0.05,两者有显著性差异。为比较原发性肝癌与华枝睾吸虫感染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之间的关系,对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同时作了HB_5Ag的检测,结果其阳性率分别为35.0%和18.3%,P<0.05,两者差异亦显著。从流行病学上看,我省肝癌高发地区,也是华枝睾吸虫病的高发流行区,两者地区分布上有高度一致性。因而我们认为在原发性肝癌普查过程中,特别在有华枝睾吸虫病流行地区中,应把华枝睾吸虫感染者列为重点观察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