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介绍采用HIFU及Endo-GIA成功行16例肝癌切除手术的经验与体会.方法选择左半肝及右肝浅表癌肿患者,肝功能Child分级A级15例,B级1例,采用超声刀(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及腹腔镜切割吻合器Endo-GIA行16例肝恶性肿瘤切除手术.结果 15例患者顺利完成行腹腔镜肝癌切除,1例因出血改为开腹手术.左肝局部切除4例,左半肝切除1例,左外叶切除8例,肝右叶局部切除3例.手术时间80~220 min,平均105 min.术中出血量90~1 000 m L,平均300 m L.病灶直径2~6.5 cm,平均4.5 cm,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肝脏浅表肿瘤或左半肝的恶性肿瘤患者行HIFU及Endo-GIA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是可行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赵玉敏 《甘肃科技》2003,19(10):141-142
目的:探讨超声与免疫学在肝泡球蚴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3例肝泡球蚴病患者进行B型超声检查。全部病例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查均为阳性。结果:62例中血清学检查阳性,但肝脏没有形态变化者1例;血清学检查阳性,肝泡球蚴病变没有累及胆管和/或脉管者1例;血清学检查阳性,肝泡球蚴病变累及一叶肝组织脉管和/或胆管者1例;血清学检查阳性,肝泡球蚴病变累及两叶肝组织脉管和/或胆管或者两个肝静脉者51例;血清学检查阳性,肝泡球病变沿着脉管及胆管延伸者8例。结论:超声检查对泡球蚴病有诊断价值,且操作方便,不失为该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198 6年 3月至 1999年 5月 ,对 130例原发性肝癌 (下简称肝癌 )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前进行了肝穿刺针吸细胞学检查。其中传统肝穿刺 (粗针 )行肝穿刺细胞学检查 54例 ,细针肝穿刺细胞学检查 76例。现将两组肝穿刺细胞学检查的结果及在介入治疗肝癌中的诊断意义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130例均有B超、CT检测显示肝脏实性占位性病变 ,符合全国肝癌防治会议通过的肝癌临床诊断标准。( 1)粗针组 :54例 ,男 4 6例 ,女 8例 ,年龄 31~ 70岁 ;肝右叶占位 4 0例 ,左叶占位 10例 ,左右肝均有占位 4例 ,肿瘤直径均 >5cm ,可触及肿块 36例…  相似文献   

4.
能谱CT是近年由传统CT转型而成的新型CT,系统依靠升级后的宝石探测器得以在成像过程中高低双能间切换并运算不同能量时采集的数据,获取信息更多,有助于进一步区分不同组织的成分.能谱CT成像(以下简称GSI)对于肝脏的肿瘤性病变,如肝小细胞癌的检出;肝乏血供肿瘤的扫描检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肝脏血管成像及门静脉栓子分析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作用,且对于肝硬化分级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值得深入研究.虽然能谱CT成像对于肝炎的价值尚不足,有待进一步探究,但是从多方面综合评价,能谱CT成像对肝脏疾病的评估有巨大价值.  相似文献   

5.
采用实时灰階B超发现10例肝脏小血管瘤病人(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在30~64岁,其中4例经CT检查,2例经外科手术,1例经肝动脉造影检查证实为本病。全部病例经长期B超随访(最短的3年,最长的6年),B超所见肝内瘤体结节共16个,分布于肝右叶的有9例,于左叶的有1例。病灶最小的约1.0×1.7cm~2,最大的约3.0×5.0cm~2。强回声结节的9例,低回声结节的有1例。B超图象特点为肝内孤立性或多发性强回声结节,内部结构疏松呈小蜂窝状,边缘清晰、锐利,呈锯齿状或花边状。病灶对周围肝组织和肝内血管无挤压征象。长期B超随访观察,病灶大小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人群的甲胎蛋白(AFP)结果,了解昆明地区自然人群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方法:对昆明地区92500例健康体检人员的AFP定量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确定AFP阳性的发生率,并对阳性患者进行进一步检查。结果:在92500例受检者中,AFP阳性共42例,其中AFP〉400μg/L的9例患者经B超和(或)CT等确诊为结节型原发性肝癌6例,小肝癌1例,2例未见异常影像学改变;而AFP介于20~500μg/L的33例患者,B超和(或)CT等检查确诊为小肝癌3例,其余无明显异常发现,在首次检查后1、2、3月动态复查,4例患者AFP呈进行性升高而确诊为“乙型肝炎”。在92500例受检者中,共确诊原发性肝癌14例,发病率为15.13/10万人。结论:昆明地区自然人群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约15.13/10万人,发病与乙型肝炎病史有密切关系。APE普查是早期发现原发性肝癌的最有效检测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测定42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肝组织内HBsAg,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了研究,疾病包括病毒性肝炎10例,肝硬化14例,原发性肝癌10例,其他肝病8全忽有病例均质病理诊断。肝组织内HBsAg的测定采用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法。  相似文献   

8.
自从自体免疫学说及自体免疫疾患提出后,某些肝脏疾患亦被列为可能的自体免疫性疾病之一.对于类狼疮性肝炎,持续活动性肝炎,幼年型肝硬变,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等怀疑更大.由于病毒性肝炎引起的慢性进行性肝脏损害具有显著的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故有些学者考虑这种损害是一种自体免疫反应的结果(Mackay 1961),某些亚急性肝炎病例中可找到LE细胞也似支持这一想法.许多学者用血清学方法检查,证明在上述疾病患者血清中存在抗肝脏的不完全抗体与完全抗体.尚有些学者报导了用自体免  相似文献   

9.
张帆  达瑛 《甘肃科技纵横》2013,42(9):121-122
分析肺原发性淋巴瘤的CT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2003年5月至2012年8月经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肺原发性淋巴瘤7例患者的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CT表现:团块型2例,呈肿块样改变,密度较均匀,其中1例表现支气管充气相,边缘较清晰;结节、斑点片型2例,均有支气管充气相;多形态混合型3例,结节、斑点片状、团块、条索状、蜂窝样混杂影,病变呈单一或多种形态改变,病变内支气管充气相2例,多肺叶、肺段表现3例,蜂窝样改变2例。其中5例结节、团块病变增强检查时表现为轻至中度强化,3例病灶内可见走形正常的血管影。结论:肺原发性淋巴瘤CT影像表现可为单一形态或多种形态同时存在,以团块型和混合型多见,支气管充气相,多肺叶、肺段分布,蜂窝样改变,结节、团块轻至中度强化,病变内可见血管正常走形,病变形态与单纯炎症、肺癌影像表现不完全一致,与患者临床表现不相符,对诊断该疾病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且90%的患者合并有肝硬化,肝切除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而肝脏在受到损害或切除之后,可以显示出强大的再生能力,这一现象早已被人们所发现并研究.就肝硬化肝切除术后肝再生、肝再生受损机制以及肝再生评估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肝转移形成机制和生物学特性,用人类鼻咽癌(CNE—2Z)和小鼠子宫颈癌(U14)分别在裸鼠和615近交系小鼠脾内移植。结果人类鼻咽癌脾内移植后43—50天有8/10例(80%)在脾一端形成瘤结节的同时肝内也形成转移瘤,其中4例合并肺转移;小鼠子宫颈癌在615小鼠脾内移植后,13—14天处死,结果1和3天切除原发瘤,分别有11%和63%发生了肝转移,而未切除原发瘤有73%发生肝转移。同时有程度不等的肺和淋巴结转移。结果表明凡有足够的癌细胞接种到脾内均可发生原发瘤,继而沿血流系统进入肝脏,在肝内形成转移瘤。  相似文献   

12.
在野生动物进行实验动物化过程中 ,制定微生物控制的标准 ,可以采用两种方法 :(一 )从野生动物的各种器官组织 ,对各类病原体进行逐一分离 ,制定微生物控制的标准 ;(二 )先对野生动物进行病理学检查 ,全面了解在正常饲养繁殖条件下 ,动物各器官以及各种生理状态下它们的病理变化 ,根据病理变化的特点 ,筛选病原体。采用第一种方法 ,较盲目 ,费时。用第二种方法 ,一方面可以了解动物的病理生物学特点 ,积累基本的生物学数据 ;另一方面 ,可以根据病变的程度与特点 ,估计和预测可能的病原体的种类 ,达到筛选病原体的目的。通过对封闭繁殖的东方…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复习伤口收缩及瘢痕收缩的有关文献和通过有关病理标本的观察,指出伤口收缩与瘢痕收缩是两个过程,并认为两者收缩的机制不同。目前伤口收缩机制的假说主要有肌纤维母细胞说,伤口内容物说和肌肉收缩说。通过比较,作者认为肌肉收缩说比较合理。关于瘢痕挛缩机制的学说,目前文献已否定胶原纤维老化收缩学说,只提肌纤维母细胞学说。通过观察有广泛瘢痕病变的标本(如门脉性肝硬化,原发及继发性肾固缩等),未发现有病变器官的主质细胞和血管由于瘢痕组织收缩而导致的萎缩和受压现象。作者认为,这些病变器官及瘢痕缩小的主要机制是由于病灶内主质细胞的丢失,以及肉芽组织及瘢痕组织内充血血管不再充血、数量减少,以及其间质水肿液消退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部消化器官疾病所致内脏痛及腹膜痛的部位与病变部位的关系.方法:收集1226例有腹痛表现的腹部消化器官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统计分析内脏痛部位及腹膜痛部位与内脏病变部位的关系.结果:内脏痛平面与病变内脏起源的原肠的平面呈正相关(rs=0.87,P<0.01).腹膜痛最先出现或最明显的部位与病变内脏的解剖部位一致(=0.96,P<0.01).结论:腹部消化器官疾病所致内脏痛及腹膜痛的部位均与病变部位显著相关.依据腹痛部位定位诊断,需要分清腹痛类型,分别根据内脏痛及腹膜痛部位推测病变内脏的胚胎起源及解剖部位.  相似文献   

15.
探讨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后肿瘤的病理及某些分子生物学的变化。方法:从1992年1月到1997年12月,结合临床对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术前曾接受肝动脉栓塞化疗的117例标本作大体病理、镜下病理、免疫组化方法的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53蛋白及抑癌基因p53PCR技术的检测。结果:肉眼见坏死组织约占肿瘤体积不到50%的有32例,坏死占50%~90%的有54例,90%以上而有未完全坏死的有18例,100%的有13例。镜下仍见有肿瘤细胞的有111例,全部为坏死组织而未见肿瘤细胞的有6例。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高指数的有72例(649%),p53表达强阳性的有85例(766%)。结论:本组资料表明,肝动脉栓塞化疗能使大部分肿瘤细胞坏死,但仅有极少部分全部坏死,而未坏死的肿瘤细胞增殖活跃  相似文献   

16.
17.
从亚显微结构观察患有由柱状屈桡杆菌引起的鳜烂鳃病的鳃、肝、肾组织和细胞的病变情况,结果表明:鳃、肝、肾组织和细胞均发生严重病变,其中鳃组织细胞发生大面积坏死;肝、肾病变相对较轻,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变,细胞从肿胀,变性及坏死解体,坏死的细胞少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40岁以下妇女子宫内膜癌刮宫活检的病理诊断.方法对8例40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内膜样腺癌6例,腺鳞癌(腺癌伴鳞状上皮分化)1例,浆液性乳头状癌并透明细胞癌1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组织学特点是子宫内膜腺体失去极性,细胞核变大、变圆、核仁突出,染色质粗或呈空泡状.同时子宫内膜间质消失,代之为肉芽组织或纤维组织,常有炎性反应.子宫内膜样腺癌多数仅累及浅肌层。皆无转移.1例子宫内膜腺鳞癌呈双侧卵巢转移;1例浆液性乳头状癌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结论40岁以下妇女的子宫内膜癌多数为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应注意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不典型息肉状腺肌瘤鉴别.  相似文献   

19.
木文以 a—荼酚醋酸作为底物,用显微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了16例食管癌手术标本的正常粘膜、癌旁粘膜和癌细胞内 ANAE 的活性。结果表明:大多数生长活跃的癌细胞及癌旁上皮细胞 ANAE 的活性较正常增高。但不同病例或同一病例,同一组织中细胞之间差异也大。提出本法对细胞的 ANAE 活性定量测定只可作为了解食管癌癌变过程及癌的生物学行为的一个指标,未能作为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20.
1076例职工腹部B超体检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B超技术对武汉科技大学校本部1076名在职职工进行腹部检查,主要检查肝、胆、脾、肾以及膀胱、前列腺、子宫、附件.体检结果表明,在1076名受检者中,检出腹部病变者201人,占受检者总人数的18.68%,其中男性检出率比女性检出率高6.44%.这表明,腹部脏器患病率高,尤其是男性腹部脏器患病率很高,应加强防治;在201名病变检出者中,结石病患者多(119人,占51.97%),其次为脂肪肝、囊肿患者,说明应特别重视结石病、脂肪肝及囊肿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