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基于对汉茂陵、唐乾陵风景区居民的实地问卷调查,分析其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方法运用SPSS软件对问卷的48项指标统计分析,以及应用数学模型求值分析的定量方法。结果汉唐帝陵旅游地居民对旅游业所带来的经济、社会文化及环境诸方面的正面影响感知强于负面影响、对发展旅游业持支持态度,但不同收入水平及文化程度的居民对旅游业的感知强度存在差异。结论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是研究旅游影响性质及其程度的重要途径。开展帝王陵园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程度及其对旅游业态度的调查研究,旨在正确认识居民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发展策略,促使以汉唐帝陵为依托的汉、唐文化旅游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业发展的感知和态度,是评价目的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以北京市什刹海为例,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揭示了胡同居民对旅游影响正负两方面的感知和态度。研究结论表明,北京市胡同居民对经济影响的感知态度更易倾向于正面感知,而对于社会文化和旅游环境的负面环境影响感知则强于其正面环境影响感知,具体表现为:1)发展旅游业能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个人收入,增加居民就业,但是也会提高物价水平;2)发展旅游业有利于提高当地知名度及弘扬传统文化,但是过度商业化和过度包装扭曲了原本朴实的胡同平民文化;3)大量游客的涌入使本地居民感受到了多元化的外来文化,但同时也干扰了本地人的正常生活,本地居民的不安全感有所提高;4)旅游发展改善了胡同的环境卫生状况,但也带来了噪音污染和交通拥堵。基于此,从关注多方利益主体的角度提出了促进胡同旅游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选取贵州西江苗寨与肇兴侗寨两个处于不同旅游生命周期的民族旅游村寨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借助社会统计学分析方法,对两地居民的旅游影响感知及态度进行差异性对比研究。研究发现:两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影响感知和态度均以正面效应为主,但两地居民对旅游的影响感知与态度又表现出较为显著的差异性。肇兴侗寨处于旅游发展起步阶段,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正面感知度较强,负面感知度较弱;西江苗寨处于旅游快速发展阶段,居民对旅游负面感知度较强;从两地外部差异性来看,西江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正面和负面效应感知度均要强烈。此外,对旅游发展的态度感知上,两地居民的旅游态度均持赞同态度,差异性不明显。针对研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重庆市涪陵区武陵山旅游度假区的社区居民进行抽样调查,从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探讨其旅游影响感知.研究结果表明,社区居民认为旅游发展的正面示范效应明显,旅游发展利大于弊;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居民其影响感知和态度不同,特别是不同文化程度的居民其感知差异明显;少部分家庭环境发生变化的居民,对新的生产生活环境不适应.建议在发展旅游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居民文化水平,并注重改善居民生产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5.
黑色旅游发展目前在国内还是一个有争议的主题,但一些旅游业发达国家成功的黑色旅游开展表明黑色旅游有其发展空间,在国内,旅游业也有黑色旅游项目的实践.黑色旅游项目的开发需要一定的载体,为了保证黑色旅游项目成功的开发和应用,调查研究了旅游者对黑色旅游开发载体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旅游者的人口统计特征对旅游者的态度无显著影响;旅游者对开发黑色旅游的态度对黑色旅游载体的态度影响最大,其次,旅游者对开发黑色旅游的感知,包括"负面影响"、"积极的经济影响"对载体的态度影响显著,"综合效应"对此影响不强烈.  相似文献   

6.
了解旅游地居民的旅游感知情况,尤其是对景区核心区居民的旅游态度的认知,对推进旅游地持续发展及制定相应的发展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以"户"为调查对象对皇城相府景区所在地皇城村居民进行了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感知调查,采用EXCEL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着重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居住时间等八个方面均对旅游经济的感知差异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皇城村居民整体旅游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感知方面表现出正面积极性要高于负面消极性,但从性别、年龄、收入及在旅游地居住时间长短来看,又表现出一定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传统古民居是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有着重要的旅游价值和广泛的旅游市场。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以西递、周庄为典型案例就传统古民居旅游地旅游影响的居民感知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地居民对旅游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正面影响的感知强烈并趋于一致,但对旅游负面社会文化影响的感知矛盾不一,对旅游负面环境影响的感知也很明显。分析认为,传统古民居旅游发展的经济效应十分突出,但旅游发展也推动或加速了古民居旅游地社会文化环境的变迁。研究证实了由于古民居的生态脆弱和旅游容量有限,其旅游发展对生态环境有着高度的依存性。  相似文献   

8.
当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支持程度直接关系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社会交换理论,以防城港金滩和白浪滩居民为样本,将地方感、旅游成本、旅游利益作为居民的主要感知因素,以满意度为中介,构建了居民感知与态度的模型,实证考察了居民旅游感知对旅游发展态度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居民的地方感知对其满意度有显著正向相关关系;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正面感知与居民对发展旅游的态度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对选取、评估居民支持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建立国内旅游收入、入境旅游外汇收入与GDP之间的经济计量模型,运用协整理论及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研究湖南省是否存在"旅游主导"经济,或者"经济带动"旅游业发展,并通过模型检验研究了湖南省国内旅游收入、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额度。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存在旅游主导经济增长,国内旅游收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较高于入境旅游外汇收入。经济增长对入境旅游业发展有显著影响,但对国内旅游发展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方洁 《科技资讯》2010,(15):221-222
旅游产业是世界上年轻的、也是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之一。青海省作为一个旅游资源大省,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旅游业起步较晚,在很多方面存在问题,尤其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出现的资金短缺现象更为严重。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应以其强大的杠杆效应来影响青海省旅游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大力支持旅游业的发展,使"大美青海"成为中国旅游业大发展的新亮点,成为真正的"世界旅游之巅",同时也成为青海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思南县居民参与旅游业的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思南县1 000余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获取了居民对参与旅游业的7个主要方面(为旅游发展保护资源环境、参与旅游政策制定、参与旅游开发规划、参与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自主经营旅游项目、接受旅游企业的聘用、参与旅游教育培训)的总体态度,并采用均值比较方法,分析了7个因素(民族、年龄、教育程度、职业、培训、收入以及居住地与景区的距离)对居民参与行为的影响。通过聚类分析并借助于GIS软件,分析了思南县各乡镇旅游参与行为的空间差异。研究表明:思南居民4项参与行为感知均值大于3.5,说明居民总体上愿意参与旅游开发。其中,对自主经营、接受培训和保护环境显示出较高的参与愿望(感知均值大于4)。但对于参与旅游政策制定和决策过程,参与旅游开发和规划并不热心。民族、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收入状况5个主要因素对参与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p<0.01)。在空间上,16个不倾向于被旅游企业所雇佣的乡镇主要分布于思南县的西南和东南部,其余11个县镇的居民既接受旅游企业的雇佣,也对自主经营有着强烈的愿望。  相似文献   

12.
海南乡村旅游备受关注,农村居民作为乡村旅游发展获益者,其旅游影响态度对未来乡村旅游发展方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从经济、社会文化及环境影响三方面探讨了乡村旅游影响,结果显示:居民对乡村旅游影响评估整体比较消极,认为经济影响与社会文化影响不显著,而环境的正面影响是比较显著的.  相似文献   

13.
以上海迪士尼为研究对象,通过搜集网络评论、游记,采用内容分析法和NETDRAW共现网络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对上海迪士尼的旅游形象感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游客对上海迪士尼旅游形象的总体认知为"乐园",缺乏对上海迪士尼作为"度假区"形象的认知;2)运用内容分析法和共现网络分析法相结合能对上海迪士尼旅游形象感知的各个类目之间的关系进行精细解析;3)上海迪士尼的整体认知类目与旅游吸引物类目的共现层次丰富,而旅游设施、旅游服务类目与其他类目的共现层次单薄;4)游客对上海迪士尼整体形象的积极感知大于消极感知,但在餐饮和门票价格方面仍需要改进以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以兰州市城关区及其郊外的什川镇长坡村为例,对城乡旅游地居民的旅游感知与态度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1)城乡差距是影响中国旅游地居民旅游感知与态度的因素之一;(2)城市居民和乡村居民在个人收入和受教育程度存在明显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城乡居民对旅游的态度;(3)乡村旅游地居民和城市旅游地居民对旅游的感知与态度基本上持有积极的态度.尤其是乡村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普遍高于城市居民,他们对发展旅游抱有希望的态度,甚至渴望发展旅游;(4)在城市居民与乡村居民相互感知与态度方面,城市居民不欢迎农村居民来当地旅游,乡村居民则对城市居民到当地旅游表示很欢迎.这样会造成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在心里上的抗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上半叶,曲阜乡村延续了旧有的文化传统,存在于乡村文化中的仍是援礼于法、融法于俗的浑然天成的礼俗秩序。1949—1978年的30年间,一系列国家建构的制度性变革和组织重构深刻地影响着曲阜乡村社会的文化变迁,但由于生成现代文化的经济基础没有根本变化,因而曲阜乡村文化传统特别是其价值层面依然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改革开放以来,曲阜乡村文化从器物层面到观念层面都开始面临着全新的转型。曲阜乡村文化百年流变的启示是:乡村文化的转型不能割裂传统与现代;乡村文化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文化的各级层面“均衡”着力;内生性变迁与外生性变迁的有机结合是推动乡村文化转型的最优路径。  相似文献   

16.
以桂林市阳朔为例,借助传统的问卷调研法和模糊统计法,对阳朔居民旅游发展的影响感知进行了比较调研,发现阳朔当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积极感知强于消极感知.尤其对旅游发展带来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持有更多的肯定态度,对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增长感到满意.2种问卷方法均支持了居民对社会文化的感知较为统一,分歧较少,几乎没有矛盾感知.但是,对社会经济方面的感知,传统问卷方法显示出居民既肯定旅游发展的积极一面,也对消极选项的感知明显.模糊问卷结果显示出居民在环境影响感知方面最为矛盾,关注度最高.传统问卷方法发现了居民对旅游发展使当地污染增多的态度不一,分歧最大,且原因不明.借助模糊统计问卷方法的分析,得知旅游季节性因素是造成居民感知不一的主要原因.2种调研方法的使用能让调研结论更能接近居民的真实感知,为政府了解旅游带来的社会影响,制定旅游规划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杜丹  张辉 《河南科学》2014,(4):668-672
以1997—2007年我国39个典型旅游城市的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水平为基础,运用标准差(VOC)、变异系数(CV)、首位度(S)、赫芬达尔系数(Hn)4个指标分析了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水平的差异.研究发现,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水平发展总体不均衡,绝对差异不断扩大,相对差异在波动中缩小.为探究产生上述差异的背后机制,运用位序规模分布理论研究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水平的位序规模分布,发现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规模基本符合位序规模分布,位序变化呈分散均衡分布的态势.在此基础上又分析了经济的发展水平、区位交通、消费偏好对差异和规模分布的影响,并对今后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发展提出了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18.
以中国传统村落张谷英村为例,利用GIS空间分析法和参与式制图法,探讨了传统村落景观价值居民感知的类型差异与空间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张谷英村景观价值分为风景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精神价值等4个层次;2)张谷英村居民感知类型可分为原著居民、常住居民、通勤居民和临时居民等4个类型,不同感知类型居民对张谷英村景观价值的评价存在较大差异;3)从价值点的空间分布来看,4种景观价值大部分落于村域范围内,且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针对居民景观价值感知特征,提出了若干对策,试图从实践层面建立居民意见表达平台,从理论层面为后续的旅游开发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