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大庆油田石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萘降解菌株TN,经初步鉴定为伯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sp.),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优化了菌株TN降解萘的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结果表明,菌株TN的最适培养条件为:碳源(萘)浓度为0.5%、氮源选择(NH4)2SO4浓度为2.64g/L、磷源为KH2PO4∶Na2HPO4摩尔比为3∶1、酵母粉浓度为0.03g/L、MgSO4浓度为0.7g/L、培养时间为3d、培养温度为30℃、pH=9、装液量为30mL、接种量为2%、摇床转速为200rpm.验证实验和预期一致,优化前萘的降解率为62.03%,优化后萘的降解率可达到97.95%,整体提高了35.92%.  相似文献   

2.
W1-2 菌株是以好氧活性污泥为菌源, 以四溴双酚 A(tetrabromobisphenol A, TBBPA)驯化筛选得到的一株新型好氧降解菌株. 16S rDNA 序列表明, W1-2 菌株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 主要以酶降解的模式去除 TBBPA. 在 30 ℃、pH=7、 150 r/min 和无其他碳源辅助的条件下, W1-2 菌株对 10 mg/L TBBPA 5 d 的好氧降解率可达 91.4%. 温度、转速、pH 值及 TBBPA 的质量浓度均会影响 W1-2 菌株的降解特性, 其中 pH 值对降解率的影响最大. W1-2 菌株最适宜降解和生长的环境条件为 150 r/min、30~ 35 ℃, TBBPA 质量浓度为 10 mg/L 和 pH=8. 此外, W1-2 菌株也是为数不多的无需其他碳源支持、能在高 TBBPA 质量浓度(30 mg/L)和低氧(0 r/min)条件下仍保持高降解能力的好氧降解菌株. 对 W1-2 菌株的研究, 为探究好氧环境下能降解 TBBPA 的微生物的修复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从新疆油田油井旁土样富集、筛选得到一株高效石油烃降解菌HL-6,经初步鉴定为红球菌属(Rhodococcus sp.).研究表明,使用乙醇作为碳源制备液体种子液是可行的,之后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先后对菌株生长的培养基组分及生长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菌株HL-6的最适生长条件为:碳源(柴油)浓度为0.5%、氮源选择(NH4)2SO4浓度为8g/L、磷源为KH2PO4:Na2HPO4摩尔比为3:1、酵母粉浓度为0.03g/L、培养时间为3d、培养温度为20℃、pH=7.6、装液量为30mL、接种量为1.5%、摇床转速为150rpm.验证实验和预期一致,优化后降解率达到89.80%,比最初的78.50%提高了14.4%.  相似文献   

4.
农药杀虫单降解菌的固定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杀虫单高效降解菌进行固定化试验,采用海藻酸钠和聚乙烯醇混合进行包埋,设计正交试验,考察固定化菌体对土壤中杀虫单的降解能力,并与游离菌进行相对降解活性的对比.得到最佳的固定化条件为:聚乙烯质量分数为10%,海藻酸钠质量分数为1.5%,氯化钙质量分数为1.5%,菌质量分数为2%.  相似文献   

5.
陕北油田降解石油微生物的筛选及其降解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陕北油田的渣油、含油污泥和污水中富集、分离,并筛选出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的菌株13株,经初步降解试验,筛选出对原油降解率高的DYT2-2和DYSHX1 2株石油降解菌菌株。通过对其降解能力的测试,结果表明,2个菌株对原油的降解能力在含油浓度ρ=14.29g/L的摇瓶试验中,其降解率高迭98.2%~99.5%。此结果表明,这两种降解菌对原油的降解效果高于目前已有的报道,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固定化Brucella sp.GXY-1降解苯酚的特性及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大孔网状载体固定苯酚降解菌——布鲁氏杆菌(Brucella sp.)GXY-1菌株,并对固定化菌的制备条件及固定化菌降解苯酚的特性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固定化菌株的最适温度为25~35℃,最适pH为7.0左右,摇床转速为150r/min,最大耐盐度为2%,比游离态菌株更能适应环境变化.固定化菌降解苯酚的速率明显高于游离菌,降解过程符合Andrews抑制模型,确定了模型参数:qmax=2.932h^-1,Ks=286.227mg/L,Ki=97.720mg/L.  相似文献   

7.
从新疆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到一株菲降解菌FM-2,经初步鉴定为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sp.).采用液体培养的方法,研究了菲的初始浓度、培养天数、温度、pH、盐度对FM-2菌株降解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在菲浓度为300-600 mg/L范围内培养3 d降解率均高于85%;条件实验表明,温度15-35℃、pH 5-9、盐度0-1%条件下,接种2 d后菲(300 mg/L)降解率在80%以上;经HPLC-MS分析表明,菌株FM-2降解菲的途径为水杨酸途径;初步研究发现该菌株中含有的双加氧酶大亚基保守区氨基酸序列与已报道的伯克霍尔德氏菌K24的萘1,2-双加氧酶基因保守区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9%.  相似文献   

8.
SDBS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纯化和研究SDBS降解菌的生物学及降解特性,通过富集、分离与纯化,从长期受洗涤剂、除草剂和有机磷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出4株能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唯一碳源的细菌,这4株菌分别为2-1,2-2,C-1和X-4.在选定的最适条件下,测定了4株菌对SDBS的降解能力.SDBS质量浓度达500 mg/L时,菌株2-1仍能很好地生长且继续进行降解,SDBS的降解率达到了94.78%;菌株2-2的降解率为91.09%.  相似文献   

9.
环境中的多环芳烃对生物体具有极强的诱变性和致癌性,且较难被生物降解.以萘为研究对象,从某炼油厂石油废水处理工艺的污泥中筛选到1株对萘具有较好降解效果的菌株N5,观察该菌株生化特征并对其降解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30 ℃,自然pH,氮源(NH4)2SO4质量浓度为0.3 g/L,接种量为0.5%的最适条件下,菌株对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的萘在120 h内的降解率高达99.9%,该菌对高质量浓度萘有较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0.
一株奈瑟氏球菌H1降解TNT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某化工厂废水排放地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到4株对TNT具有降解作用的细菌H1、H2、H3和H4,其中H1菌株对TNT的降解效果最好,经初步鉴定为奈瑟氏球菌属.正交实验表明H1菌株降解TNT的最适条件为:pH 7.0、温度30℃、葡萄糖质量浓度为0.2 g/L、接种量为2.45×1011/L,在该条件培养30 h对100 mg/L TNT的去除率可达到98.2%.紫外光谱显示TNT经该菌株降解后在230 nm处的特征吸收峰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1.
汾江河水LAS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汾江河本底LAS(直链烷基苯磺酸盐)静态降解情况进行了实验测定,讨论了LAS生物降解影响因素计算确定了河水LAS降解系数。研究测定结果表明,前12h的降解速率与LAS的初始浓度关系十分密切,LAS的初始浓度越低,前12h的降解速率越高。天然水中微生物对高浓度LAS的降解动力有所削弱。  相似文献   

12.
对废聚苯乙烯塑料进行热降解和催化降解,利用GC-MS仪对冷凝产物中200℃以下的馏分进行了分析,并对降解现象及产物进行了讨论。催化剂地产物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讨论了PS降解产物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毒死蜱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富集培养的方法,从农药厂废水处理池污泥中分离到一株对毒死蜱有较强降解能力的菌株TW-1,TW-1能以毒死蜱为唯一碳源生长.研究了外界因素初始pH、外加碳源质量分数、毒死蜱初始质量浓度、培养温度、接种量对降解菌降解能力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0℃,pH为7.5,毒死蜱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的条件下,历时72 h,毒死蜱的降解率可达73.97%.  相似文献   

14.
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产表面活性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克拉玛依油田土壤分离纯化出3株石油降解菌,经鉴定DM-1和DM-3为芽孢杆菌属细菌,DM-2为假单孢菌属细菌,菌株DM-1,DM-2和DM-3降解率分别达到59.02%,62.02%和73.51%.排油实验、表面张力和油水乳化稳定性测定表明3株菌产生的表面活性剂能降低液体表面张力,具有较强的乳化原油的能力.实验证明菌株DM-1,DM-2和DM-3产脂肽、脂蛋白类表面活性物质,表面活性剂的产生为生长相关型,在对数生长期产表面活性剂,48小时浓度达到最大,分别为1.78g/L,2.15g/L和2.75g/L.  相似文献   

15.
近20年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退化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987年和2002年的Landsat 5、Landsat 7卫星遥感影像空间属性数据为基本材料.结合实地调查,研究了近20年来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的退化及原因.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的退化包括物理退化、生物退化和化学退化3个方面.湿地的物理退化表现为自然湿地面积减小、景观多样性水平下降;湿地的生物退化表现为生物多样性水平下降、自然湿地净初级生产力降低:湿地的化学退化表现为湿地吸收CO2及释放O2的气体调节功能下降、吸收净化N功能的下降等.引起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退化的自然因素有气候变暖和持续干旱、河流径流量减小、风暴潮、海岸侵蚀等.人为因素有围垦湿地、超量开采利用水资源、人类活动引起的地下咸卤水入侵、道路建设等.  相似文献   

16.
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石油降解菌对海上溢油污染的降解能力,从大连石化隔油池污水中分离、纯化出一株以柴油为唯一碳源的石油降解菌DW-1.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最适宜生长条件为pH=8.5、盐度为30、氮磷比为10∶1.油培养基质量浓度为3 g/L时,将菌龄为48 h的细菌进行接种,平均除油率在70%左右,最高可达80.32%.海水培养基中絮状物特征表明,该菌株具有应用于海洋石油污染治理的潜质.  相似文献   

17.
尼龙1010热氧降解过程与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TG—DTG法研究尼龙1010在空气流中的热氧降解过程和动力学,发现尼龙1010的热氧降解过程由3个紧连的步骤组成,随升温速率提高,降解温度的变化比较复杂,对应于各DTG峰时的降解率则呈峰值变化,但对总降解率影响不大,降解过程中均有约6%的残碳存在;用Coats—Redfern方程进行动力学处理,确定尼龙1010热氧降解的表观反应级数为1.1级,反应活化能为313.3kJ/mol。  相似文献   

18.
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能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获得高效石油降解菌株,以原油为唯一碳源,从克拉玛依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14株细菌,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法和吐温80法对其石油降解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株中M3、M7、M9和M11的石油降解能力较高,降解率分别达到71.6%、56.2%、88.2%和60.3%,且这些菌株均有较高的TTC-脱氢酶活性和脂酶活性,因此可以根据两种酶活性的高低初步判断菌株的石油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考虑实际应力环境存在随机变化的情况下,对传统可靠性模型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后的模型与传统模型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0.
研制一种新型的油田防砂用可脱离式充填筛管,其技术关键是实现井下PLA-T管体的快速有效脱离。以PLA-T的降解程度和降解速率为评价指标优选出一种降解剂配方,并在模拟油藏条件下对降解剂进行耐温、耐盐、耐稀释等性能的评价。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反应过程中PLA-T表面的微观变化,分析PLA-T的降解机制。结果表明:最优降解剂配方为w(丙酮)∶w(二甲基甲酰胺)∶w(乙二胺)=3∶2∶5;在温度为50~80℃、矿化度为10~100 g/L、稀释质量分数为70%~90%的模拟油藏条件下,PLA-T管体降解时间为6~92 min,表明该体系在复杂环境中具有优良的降解性能;在降解剂的作用下,PLA-T的表面结构形态从光滑表面逐步向裂纹、裂缝、不规则裂缝、裂缝-孔洞形态转变,导致PLA-T的降解速率先增大后减小;这种高效降解剂可以通过对PLA-T管体快速降解,实现井下充填筛管的有效脱离,达到疏松砂岩油气藏无筛管防砂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