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双语或多语的语言环境引发儿童早期语言发展障碍甚至引起失语症"的报道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根据儿童语言习得机制、儿童语言习得沉默期及儿童双语发展阶段的特点,儿童早期双语或多语的环境不会导致儿童语言发展障碍和失语症。儿童语言习得是人类本身的奇迹,儿童双语甚至是多语的习得可谓是奇迹中的奇迹。有此天赋的语言习得潜力,儿童完全能够应付双语和多语的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2.
钟秋媛 《科技信息》2012,(36):200-200
普遍语法认为人天生存在语言习得机制。普遍语法的提出是针对母语习得的逻辑问题的。而普遍语法是否适用于二语习得也引起了语言学界的争议。中介语作为二语习得的产物也有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制于普遍语法。  相似文献   

3.
秦琴 《科技信息》2014,(4):105+107
课堂提问在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语言教学研究所关注的一个焦点。鉴于教师话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语言习得,教师课堂提问应适应学生语言习得的需要,而不是妨碍学习者的语言习得。因此,本文通过对课堂提问的作用及类型进行分析,探讨提高英语课堂教师提问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杨新平 《科技信息》2010,(24):167-168
语言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流工具,因此,语言的学习是我们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第一语言学习是我们对母语的学习,第二语言是我们为了某种需要或兴趣而学习的其它国家的语言。近些年来,语言学家曾就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习得提出各自不同的理论。本文在介绍语言习得理论的基础上,分析比较了一语习得和二语习得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并由此指出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宋起慧  尹德谟 《科技信息》2011,(10):I0005-I0006
二语习得研究主要探讨从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这个中间过程,最终目标是揭示人们在获得母语(或第一语言)后习得第二(第三、第四等)语言的奥妙。由于大脑处理第二语言的过程目前仍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黑箱",所以二语习得研究只能通过对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来推测和判断这个"黑箱"是如何工作的。本文对二语习得过程的研究是建立在综合地应用语言学研究、心理学研究、教育学研究及其相互交叉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的,通过语言输入到内部处理再到语言输出的全过程来分析大脑处理第二语言的认知过程,即第二语言的动态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6.
武凌云 《科技信息》2011,(10):I0162-I0163
语言学习是否存在关键期是二语习得研究中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焦点。本文从语言学、心理学、神经语言学等角度对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进行了重新审视,得出下述结论: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不能成立,而且也不能解释二语习得中所存在的年龄差异,至多只能说明年龄因素会对二语习得产生影响。影响语言习得的因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从语言习得的本质来看,思维和知识体系的因素才是影响二语习得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有学者认为第二语言习得中存在类似第一语言习得的关键期(或敏感期),这种观点在理论上有很大问题,与其持第二语言习得的“关键期”观点,还不如放弃这种观点。  相似文献   

8.
高山 《当代地方科技》2012,(17):154-154
本文通过对比儿童母语习得与成人二语习得的进程,指出两者之间的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语言习得策略的差异、语言习得动机与需要的差异、语言习得方式的差异。通过对这些差异的分析与研究,结合儿童母语习得理论,提出了几点关于母语自然习得应用于成人二语习得中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简要叙述了当前对语言习得顺序研究的最新成果,进一步探讨了语言习得中词汇习得的顺序问题。认为在词汇习得顺序方面,第一语言的词汇习得顺序与第二语言的词汇习得顺序有所不同;在第二语言的词汇习得顺序方面,习得者习得词汇的顺序因开始习得时的年龄不同也有所不同,此项研究进一步拓展了语言习得领域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鉴于其丰富的习得经验和较高的认知水平,第三语言学习者可以借助已习得的前两种语言来进行新语言的习得。本文以我国英语专业学生二外日语词汇的习得为例,研究已习得语言(汉语)和第一外语(英语)在第二外语(日语)习得过程中的正迁移现象,以便最大限度地运用已习得语言的正迁移来促进新语言的习得。  相似文献   

11.
二语习得理论与外语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是关于母语习得之后任何其他语言的学习规律的理论。语言学习与教学都应遵循语言习得的自然规律。对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研究有助于语言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本文以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为指导,研究和探讨语言习得对外语教学的影响以及在教学实践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是关于母语习得之后任何其他语言的学习规律的理论。语言学习与教学都应遵循语言习得的自然规律。对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研究有助于语言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本文旨在探讨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中关于"习得"、"输入"等的假设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母语是相对于其他外国语言或外族语言而言的。二语即除母语之外的语言;二语习得可以第二外语、第三外语甚至第四、五外语的学习,只要是非母语的学习都可称为二语习得。母语是传承本民族语言经过历史和文化的载体,也是对外交流的工具。任何一种外来语的引入,都会深深地烙上母语的痕迹,母语在二语习得过程中一定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如何借鉴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有益因素,去除其不利因素,提高二语学习能力是笔者写此文的要义。  相似文献   

14.
构式是语言的基本单位,也是语言习得的起点。构式的习得过程就是语言的习得过程。语言习得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过程,语言必须是一个一个语言单位的习得。构式的习得是由输入驱动的。高频出现的词语在记忆表征中得到了强化,并产生语块化,而作为语块的那部分,则作为整体存储在心理词库中。  相似文献   

15.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大学外语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习得是指在自然语言情景中无意识地掌握语言,即在自然语言交际的情景中通过语言交际活动获得交际经验,并在无意识中习得语法的一般规则.语言习得过程与儿童获得母语的过程相同.将语言习得理论应用于大学外语教学无论是在理论基础上,还是在实践方法上,都是可行的.首先,语言习得机制是外语教学的基础;其次,语言习得认知过程对外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语言习得是指在自然语言情景中无意识地掌握语言,即在自然语言交际的情景中通过语言交际活动获得交际经验,并在无意识中习得语法的一般规则。语言习得过程与儿童获得母语的过程相同。将语言习得理论应用于大学外语教学无论是在理论基础上,还是在实践方法上,都是可行的。首先,语言习得机制是外语教学的基础;其次,语言习得认知过程对外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温慧  刘汉德 《科技信息》2010,(17):177-177
由英国牛津大学语言与传播学教授Jean Aitchison所著的《会说话的哺乳动物:心理语言学入门》非常受国内学者的欢迎。对于任何对语言习得及语言习得与心理机制关系感兴趣的人,无需多少语言学或心理学的背景,也能通过此书的阅读对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有一定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刘杰 《科技信息》2010,(30):170-171
本文分析了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的过程及特点,并结合电视动画片的语言特点,对儿童喜欢看动画片的心理进行探索,从而得出观看动画片对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的影响。文章主要从电视动画片对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的正面影响出发,旨在提出一些有助于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的途径,提高儿童语言习得效率。  相似文献   

19.
随着语言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语言学家逐渐认识到,语言习得研究可以从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多方面入手。以心理语言学理论为依据,概述心理学对语言习得研究的影响,着重分析语言习得过程的心理活动,并讨论这些理论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研究与语言教学和语言习得研究的发展紧密相关.词汇是语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语言教学不可能撇开词汇教学.本文旨在探索第二语言词汇习得对词汇教学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