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总结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采用钻孔碎吸引流、开颅血肿清除术,血肿破入脑室者行脑室外引流,在围手术期制定周密的护理计划并严格落实,预防早期并发症.结果:手术后存活77例,成活率为90%.对77例存活者术后1个月行所疗效评定,其中临床基本治愈21例,显著进步34例,进步12例,无进步10例.结论: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确切,在围手术期严密监测,加强护理,预防和及时发现并发症,对患者预后起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87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经验,探讨更为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对近两年收治的87例高血压脑出血术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生活自理33例,部分自理25例,植物生存3例,自动出院5例,其中并发肺炎致呼吸衰竭7例,急性肾功能衰竭4例,消化道出血3例,死亡7例.结论: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固定硬通道技术钻孔、抽吸、冲洗、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结果:ADLⅠ级18例,Ⅱ级26例,Ⅲ级10例,Ⅳ级4例.死亡7例.结论:固定硬通道技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明显优于其它手术方法,致残率和病死率低,生活质量高.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致残和危及生命的重症之一,偏瘫、失语、心理创伤或其它残废性后遗症严重。因此,加强康复护理同抢救治疗一样,是减少急性脑血管病死〔和清除或减轻患者的功能缺陷的关键。作者所在医院对87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施行康复护理计划,在改善后遗症康复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87例,男59例,妇女8例,年龄38-84岁,平均为63。氏4岁。急性脑血管疾病类型:脑出血26例,动脉硬化性脑梗塞4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1例,脑栓塞6例。治疗结果:其中改善后遗症显效者为22例,占万.29此有效者52…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出血量在30ml以上的中重度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传统内外科治疗的预后.方法:采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在头颅CT下简易三维立体定位,对出血量在30ml以上的中重度高血压性脑出血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并观察其预后及致残率.结果:较传统内外科治疗死亡率低,早期实施手术可以减少致残率.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中重度脑出血是一种安全且效果非常理想的治疗方法,可以明显降低死亡率,早期实施可减少致残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84例脑出血手术患者的营养支持护理要点。方法对脑出血手术患者均给予鼻饲以匀浆膳安粉液或瑞素液为主的流质饮食。结果84例患者死亡率为22.63%,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有所降低。结论胃肠道营养支持护理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对脑出血患者的营养护理和配方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出血疾病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71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根据疾病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结果:68例患者中,46例好转,20例无变化,2例死亡。结论:及时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利于疾病恢复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整体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各科整体护理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并与传统护理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整体护理组患者在住院天数、并发症等方面比传统护理组明显减少,病情的预后及疾病各项指标的改善、患者的满意度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护理模式组.结论:整体护理模式与传统的功能制、责任制护理模式相比是一种更有效的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出血患者常伴有呕吐、意识障碍、咳嗽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造成肺内感染。笔者通过741例病例分析结果:肺内感染率高达72.61%,脉内感染直接导致死亡28.7%,这样迫使必须改进护理措施,旨在降低脑出血患者因呼吸道感染而导致死亡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脑出血患者急诊手术的麻醉技术,减少与麻醉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方法:在15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急诊手术中,采用快速静脉诱导气管内插管,用异丙酚微量泵静注复合全麻;甘露醇等降低颅内压;乌拉地尔控制高血压.结果:150例患者术中术后状态平稳,无麻醉并发症.结论:采用快速静脉诱导气管内插管,用异丙酚微量泵静注复合全麻;甘露醇等降低颅内压;乌拉地尔控制高血压能够较好的满足麻醉要求,提高围手术期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外侧裂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简称小骨窗)与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简称立体定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分别对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别采用经外侧裂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及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治疗.结果:小骨窗组与立体定向组血肿抽吸术患者术后偏瘫开始恢复时间分别为(12±3.2)天、(18±4.5)天,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肺部感染和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没有明显差别(P〉0.05);预后(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小骨窗组优于立体定向组(P〈0.05).结论:与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相比,经外侧裂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能够有效清除血肿,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侧脑室前角引流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采用单或双侧脑室前角引流治疗34例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术后CT动态观察血肿量,第1、7、14、30天进行NIHSS评分,第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预后。结果术后第7天NIHSS评分及第14天血肿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3个月mRS分级:0~3级22例,4.5级6例,死亡6例。结论侧脑室前角引流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快速场梯度场回波技术(FFE)在急性期脑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怀疑急性期脑出血的患者在行CT及常规MR头颅平扫序列后均加做FFE序列检查,比较其诊断价值.结果:30例临床怀疑急性期脑出血的病例中,21例在CT上清晰显示的24个血肿在FFE序列均能清晰显示,而另外3例脑干小血肿显示较CT清晰,有6例在FFE发现的多个直径2-5mm的圆形或斑点状的低信号在CT及常规T2WI上均未显示.结论:FFE序列在急性期脑出血中以及微量出血中有明确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微创法清除颅内血肿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因素.方法对126例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颅内血肿术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26例患者术后存活120例(95.3%),本组死亡6例(4.8%).生存患者术后3个月随访,用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疗效.ADL1:恢复日常生活34例(26.9%);ADL2:生活自理35例(27.7%);ADL3:部分生活自理33例(26.1%);ADL4:卧床不起但有意识21例(16.6%);ADL5:植物状态3例(2.4%).结论出血至手术时间、意识与脑疝征、瞳孔改变、中线移位4项因素对微创清除颅内血肿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具有显著的预后价值,超早期手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内微小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技术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凹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0月-2012年3月共收治的10例颅内微小动脉瘤性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血管内治疗病例,其中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1例,后交通动脉瘤4例,前交通动脉瘤2例,大脑中动脉瘤1例,椎动脉瘤1例,小脑后下动脉瘤1例;行单纯可脱性微弹簧圈动脉瘤囊内栓塞8例,对其中的宽颈动脉瘤辅以血管支架、球囊辅助的瘤颈成形技术完成治疗2例。结果9例行可脱性微弹簧圈动脉瘤囊内栓塞病例,达完全致密栓塞8例,1例患者瘤颈有很小的部分残留为95%栓塞,在随访期间保持稳定;其中1例置人支架的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术后半年复查,未发现支架移位;本组病例无1例死亡。结论血管内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是可行和有效的,是外科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种有效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核磁共振波谱分析(1H-MRS)及核磁共振磁敏感成像(SWI)研究HIE的MRI,探讨临床分度及预后关系。方法搜集28例经临床证实的新生儿HIE患者,行常规MRI、DWI、1H-MRS、SWI图,单体素PRESS(TE144ms)序列囊壁或囊内1H-MRS成像,测量N-乙酰天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乳酸Lac、脂质Lip峰高,计算出Cho/Cr,Cho/NAA,NAA/Cr,并与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8例皮层及皮层下沿脑回迂曲点状条状高信号及或幕上幕下蛛网膜下腔少量出血;3例额叶深部白质两侧对称性点状高信号及或沿脑室壁条状高信号半局限性脑水肿;2例表现为基底节区,丘脑高信号伴内囊后肢地信号;1例脑室出血半病侧脑室扩大,皮层下囊状坏死,弥漫性脑水肿。(2)28例患者初次检查,DWI全部表现为对称性异常高信号;22例病变位于颞叶、额叶、顶叶;8例累及两侧基底节区。(3)5例NAA峰显著降低;8例Lac峰明显增高;GLx-a峰明显增高。(4)3例室管膜下斑点状低信号;6例脑室内条状低信号;1例皮层下点状低信号;5例侧脑室旁斑点状低信号。(5)随访2周,25例全部病变显示低信号,6个月和15个月持续性低信号。结论利用磁共振多模态技术能够判断超急性期,急性期的HIE,早期发现中重度HIE,指导临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7.
本文改正与补充了参考文献[1]与[2]中有关退化基可行解、求初始对偶可行解、求线性规划问题全部最优解以及分配问题算法的有限步收敛性等四方面的一些论断,给出了正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桡动脉径路PCI(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不同压迫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9年3月至2009年9月共80例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检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介入术后用1块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在穿刺点上方沿血管方向放置小硬筒,再以优格弹力绷带加压固定,松紧以穿刺点不出血为宜.观察组采用动脉止血压迫器充气压迫止血.结果:观察组桡动脉穿刺局部出血、血肿和麻木、发绀、闭塞、肿胀、皮肤破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检查治疗术后采用动脉止血压迫器压迫穿刺处止血效果好、直观、并发症少、舒适度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双诱导联合化疗对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疗效和特点.方法:对36例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给予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双诱导,达完全缓解后。序贯应用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联合小剂量化疗,观察缓解时间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36例中2例早期因脑出血而死亡,其余均完全缓解,完全缓解率达94.4%,达完全缓解的时间为21~70d.结论:本方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能够获得很高的完全缓解率,降低了复发率,缩短了诱导时间,可望长期生存,疗效确切、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