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通过对大学生的特点与数学教学现状的分析,阐明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性与必要性,并指出数学教学改革应注重实效性与实践性.  相似文献   
2.
脑梗死急性期血压调控及其与预后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脑梗死急性期血压的变化规律,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压调控对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以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发病24 h内入院的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其人口特征、既往病史、入院时血压、CSS评分、Barthel指数,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患者的血压进行调控,并连续观察两组患者入院后1周内的血压情况,观察两组患者1周内的血压变化规律,及15,30,90,180 d两组患者的死亡、复发、残疾(C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情况,比较两组患者预后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急性期血压变化的规律不同,两组患者的近期和远期预后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脑梗死患者发病时血压增高,实验组血压24 h内迅速下降,第4天稳定;对照组血压3 d内迅速下降,第5天稳定;实验组预后优于对照组,脑梗死急性期宜适量调控血压;病灶数量影响患者预后,两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用常规治疗药物对比,观察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评价这种新型羟自由基清除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发病<72 h的急性脑梗死病例共60例,其中,30例用常规治疗方案为对照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静脉滴注,2次/d,共2周,为治疗组.治疗前后定期对患者进行ESS评分,以治疗后第1周,第2周和第3周ESS评分作为主要疗效判断标准.结果 第1周对照组和治疗组的ESS评分分别为67.3±14.47,72.39±16.37,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周后对照组和治疗组ESS评分分别为72.3±15.4,76.9±15.8,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3周后对照组和治疗组ESS评分分别为75.9±14.7,81.8±14.7,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方便实用,是一种有效、安全的神经保护剂,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中广泛应用.其强大的自由基清除功能对神经有保护作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100例急性期脑血管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进行了分析,并与同年龄的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脑血管病人脑出血19人,蛛网膜下腔出血2人,脑血检79人。结果,脑血管病组红细胞电泳时间、血沉、血浆粘度、血沉方程k值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出血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两组相比较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脑血栓组41~60岁组血液流变学变化显著。出血性组51~70岁组变化明显。本文支持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测及治疗确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血栓动脉内溶栓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近些年随着溶栓药物的应用,介入导管技术的快速发展,动脉内溶栓技术已经成为急性血栓的主要治疗方法并在临床上广为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微创法清除颅内血肿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因素.方法对126例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颅内血肿术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26例患者术后存活120例(95.3%),本组死亡6例(4.8%).生存患者术后3个月随访,用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疗效.ADL1:恢复日常生活34例(26.9%);ADL2:生活自理35例(27.7%);ADL3:部分生活自理33例(26.1%);ADL4:卧床不起但有意识21例(16.6%);ADL5:植物状态3例(2.4%).结论出血至手术时间、意识与脑疝征、瞳孔改变、中线移位4项因素对微创清除颅内血肿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具有显著的预后价值,超早期手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梗死患者hs-CRP含量的变化、临床意义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变化和临床意义,以及其与传统脑梗死危险因素(如血压、血脂、血糖等)的关系,为脑梗死的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53例脑梗死患者发病3 d内的hs-CRP水平,部分患者第7天复查hs-CRP,同时记录患者入院时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CNDF)、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血脂、血糖、纤维蛋白原.同时测定23例有脑梗死危险因素而未发生脑梗死的患者(对照A组)及30例健康人(对照B组)的hs-CRP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比对照组A、对照组B的hs-CRP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A比对照组B的hs-CRP增高,差异有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组与复查组hs-CRP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复查组与对照组A、对照组B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重型脑梗死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中型、轻型(P〈0.05),中型脑梗死的hs-CRP水平高于轻型,差异有意义(P〈0.05),作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hs-CRP与病情轻重呈正相关关系;hs-CRP与收缩压、纤维蛋白原、血糖、总胆固醇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年龄、舒张压、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I、载脂蛋白B无相关性;以hs—CRP为应变量,其他指标为自变量的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脑梗死、FIB、血糖、收缩压是hs-CRP的主要影响因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hs-CRP可作为判断病情的一种手段,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脑梗死发生的一种预测因子.hs—CRP与收缩压、纤维蛋白原、血糖、总胆固醇呈正相关关系,是优于其他因素的综合性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bcl-2基因表达在全脑缺血再灌流不同时间的变化规律。方法 本试验在对小鼠双侧颈总动脉阻断再灌流后1,3,7,14,28,42d分别取额叶皮层海马区脑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逆转录PCR技术对bcl-2基因表达进行检验。结果bcl-2基因在正常神经细胞中有较弱表达,再灌流1d后其表达开始增加,到7d时达高峰并持续到14d,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bcl-2基因抑制  相似文献   
9.
报告的 7例患者均在病前有“感冒”病史 ,临床症状、体征及脑脊液检查均符合脑炎或脑膜炎 .最后经病理学和头部CT以及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证实为脑肿瘤 .提示感冒只能看作是一切疾病可能病因 ,不能作为炎性脑病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0.
报告的7例患者均在病前有"感冒"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及脑脊液检查均符合脑炎或脑膜炎.最后经病理学和头部CT以及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证实为脑肿瘤.提示感冒只能看作是一切疾病可能病因,不能作为炎性脑病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