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箱养殖大黄鱼与天然大黄鱼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对网箱养殖大黄鱼和天然大黄鱼鱼体营养成分(水分、粗灰分、粗蛋白、粗脂肪、氨基酸及脂肪酸等)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养殖和天然大黄鱼的灰分含量差异不大,但是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相差十分显著。养殖大黄鱼体粗脂肪比天然大黄鱼的高了1.9倍,含量高达35.39%,而天然大黄鱼体粗脂肪仅含18.58%(均以干基%计)。人工养殖大黄鱼的蛋白质含量为45.16%,明显低于天然大黄鱼的59.83%。水分含量的变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室内循环水养殖和虾塘混合养殖的大黄鱼体形性状和体色的差异性,对7个表型性状数据和3个不同部位体表颜色参数Lab值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室内循环水养殖的大黄鱼肥满度、体高/体长、尾柄高/尾柄长值均显著高于虾塘混合养殖的大黄鱼(P0.05),尾柄长/体长、头长/体长值显著低于虾塘混合养殖的大黄鱼(P0.05);两者吻长/头长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室内循环水养殖的大黄鱼亮度高于虾塘混合养殖的大黄鱼;而躯干侧面背部、尾柄上侧a值(偏绿程度)显著低于虾塘混合养殖的大黄鱼(P0.05);躯干侧面背部b值(偏黄程度)也显著低于虾塘混合养殖的大黄鱼(P0.05)。研究表明,虾塘混合养殖的大黄鱼体形瘦长、尾柄细长,体形略优于室内循环水养殖的大黄鱼;同时,体色的明亮程度要低于室内循环水养殖的大黄鱼,但偏黄程度略高。  相似文献   

3.
正行业领域:生物医药-生物专利信息:非专利技术成熟度:可以量产技术推广方式:正在技术推广联系人:吴桂芳联系方式:18367691165成果内容简介:该成果公开了一种大黄鱼的池塘生态养殖方法,包括池底为沙或沙质的养殖池塘,每亩池塘的池底放养有密度为1.0-2.0公斤双齿围沙蚕,养殖网箱上外挂有菊花江蓠,池塘内相邻两箱的间距为1-2m,每平米水面上菊花江蓠挂养密度维持在1.0-2.0公斤,鱼苗放养前用淡水浸泡5-10分钟,养殖网箱内每立方米水  相似文献   

4.
大黄鱼肌肉和血液生化组分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先进的柱后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了深水网箱养殖的大黄鱼、传统网箱养殖的大黄鱼和野生大黄鱼的肌肉水解氨基酸组成及养殖大黄鱼血液中的游离氨基酸组成,同时还分析了鱼体肌肉的一般营养成分,结果表明:深水网箱养殖大黄鱼的肉质和口味明显好于传统网箱养殖大黄鱼,与野生大黄鱼具有可比性,并且已经形成特色,养殖和野生大黄鱼必需氨基酸的比值相对稳定,从而得出了大黄鱼必需氨基酸的组成模式。  相似文献   

5.
网箱养殖大黄鱼血液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柱后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了深水网箱养殖大黄鱼、传统网箱养殖大黄鱼血液中游离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深水网箱养殖大黄鱼血液中呈味和鲜味氨基酸总量分别高出传统网箱养殖大黄鱼41.17%和85.54%,其变异系数分别为24.14%和42.37%。  相似文献   

6.
对福建省官井洋海区网箱养殖的闽-粤东族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R icharson))养殖选育系、野生选育系、普通养殖系(对照组)、雌核发育系、家系1(养殖雄×养殖雌)、家系2(子一代雄×子一代雌)和家系3(养殖雄×子一代雌)等7个不同群体的样品进行了20项形态性状的测定,并应用数理统计学方法对其形态特征的差异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上述7个大黄鱼不同群体间的计数性状部分达到显著性差异,而量度性状均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雌核发育系的体型与野生大黄鱼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7.
大黄鱼是我国重要的海产鱼类,经济价值很高。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资源急剧下降,因此,探索大黄鱼的人工养殖是使大黄鱼资源增殖的重要课题。我校生物系发育生物学研究室张健副教授等科研人员,近三年来开展了人工养殖大黄鱼性腺发育及性周期研究,  相似文献   

8.
口服免疫添加剂对养殖大黄鱼免疫机能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福建省连江县厦宫新辉村的养殖大黄鱼病害进行免疫防治试验,通过定期口服免疫添加剂后,检测大黄鱼血清中溶菌酶活力,抗菌活力和酚氧化酶活力,测定大黄鱼体长和体重,研究结果表明,大黄鱼在服用免疫添加剂后血清中溶菌酶活力平均值提高了26%,抗菌活力增加了18%,酚氧化酶活力提高幅度高达46%,与此同时,实验组大黄鱼的生长速度也比对照组要快,其中实验组平均体长比对照组高3.8%,平均体重增加13.5%。  相似文献   

9.
为阐明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野生和养殖群体的遗传变异特性,本研究采用COI基因序列对徐闻东岸野生群体(XWD)、硇洲岛野生群体(NZD)、闽粤东野生群体(MYD)、象山养殖群体(XSYZ)和宁德养殖群体(NDYZ)等5个大黄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单倍型分布、遗传分化、历史动态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3个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h=0.757 6-0.877 5、π=0.002 6-0.003 1)明显高于2个养殖群体(h=0.194 7-0.495 2、π=0.000 8-0.001 0),二者的单倍型分布频率差异明显;XSYZ与NDYZ、MYD群体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Fst=0.128 5、0.086 0,P<0.05),NDYZ与3个野生群体间具有遗传同质性(Fst=-0.010 6-0.000 2,P>0.05)。历史动态分析支持野生大黄鱼经历了晚更新世的群体数量扩张,但不支持养殖大黄鱼发生群体扩张。研究表明群体间遗传多样性的差异反映了不同进化力量在大黄鱼野生和养殖群体遗传中的作用机制。养殖实践和人工选育对东海区大黄鱼群体间的遗传分化起到了重要作用,而群体扩张、养殖逃逸、人工放流以及物种的扩散能力等因素可能促使粤西海域和东海区大黄鱼群体间具有遗传同质性。本研究揭示了粤西海域和东海区大黄鱼群体种质资源状况以及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间的遗传特性差异,可为大黄鱼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闽南地区养殖大黄鱼细菌性疾病的病原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调研了厦门市火烧屿、漳浦县古雷镇杏子村和泉州市肖厝村洋屿等近岸海水网箱养殖大黄鱼的水质因子、养殖管理以及细菌性疾病,并从患病大黄鱼的体表、鳃、肠以及血液中分离细菌.根据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的检测鉴定及回归感染结果表明诱发1998年春夏闽南地区养殖大黄鱼病害的主要病原是溶藻弧菌.在51种药物的药敏试验中,病原菌对氟哌酸、氯霉素等12种药物高度敏感,对环丙沙星等13种药物中度敏感,对万古霉素等26种药物不敏感.  相似文献   

11.
大黄鱼肌肉必需氨基酸组成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先进的柱后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了深水网箱养殖大黄鱼、传统网箱养殖大黄鱼和野生大黄鱼肌肉水解氨基酸的组成。结果表明:养殖和野生大黄鱼必需氨基酸的比值相对稳定,从而得出了大黄鱼必需氨基酸的组成模式为赖氨酸:亮氨酸:精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蛋氨酸:组氨酸:色氨酸=6.2:4.8:4.4:3.0:2.7:2.1:2.1:1.9:1.2:1.0。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低盐养殖对大黄鱼生长、体成分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挑选初始体重为(53.59±25.10)g的大黄鱼幼鱼600尾,分为对照组(天然海水,盐度24)和低盐组(盐度10)两组,每组设3个重复,进行为期60 d的养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低盐养殖大黄鱼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肌肉的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分别显著高于和低于对照组(P0.05),粗脂肪略低于对照组,但没有显著差异(P0.05);低盐组大黄鱼肌肉∑MUFA显著低于对照组,而∑PUF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低盐养殖组大黄鱼肝脏与肾脏组织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3.
设置养殖水体温度为22℃、24℃、26℃、28℃和30℃5个试验组,饲养平均体质量为1.25±0.01 g的大黄鱼幼鱼40 d,研究温度对大黄鱼幼鱼生长和养殖水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大黄鱼幼鱼的生长有显著影响(P<0.05),温度对大黄鱼幼鱼的存活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大黄鱼幼鱼的最适生长温度约28℃,在该温度下,大黄鱼幼鱼的质量相对增加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都达到最高,分别为118.40±2.15%、1.98±0.02%·d-1和82.48±3.05%;水体NH4+-N和NO2--N在试验后期都下降.  相似文献   

14.
大黄鱼弧菌病的荧光抗体快速诊断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0.05%福尔马林灭活大黄鱼的病原菌--副溶血弧菌制成菌苗,再用该菌苗注射免疫实验兔获得抗血清,进而建立起副溶血弧菌的间接荧光抗体检测技术。应用该技术在福建省连江县厦宫乡大黄鱼养殖渔排进行副溶血弧菌检测。在患病大黄鱼肝脏中均能检测到副溶血弧菌,10尾外观正常的大黄鱼中,有4尾检出副溶血弧菌,而在养殖海水中没有检出副溶血弧菌,以上结果表明,间接荧光抗体检测法不仅可以用于诊断感染发病的大黄鱼,而且也能用于检测带菌尚未发病的大黄鱼。  相似文献   

15.
大黄鱼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同工酶   总被引:35,自引:5,他引:30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法对取自厦门市火烧屿养殖大黄鱼的9种同工酶15个基因座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黄鱼眼球中乳酸脱氢酶(LDH)酶谱表现为LDH的经典模式.在所研究的大黄鱼养殖群体中,多态位点比例(P)为0.067,平均杂合度的观测值(Ho′)为0.013,预期值(He)为0.012,位点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067,Hardy-Weinberg遗传偏离指数(D)为0.083.该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这与大黄鱼养殖群体已出现的种质退化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利用生物技术对池塘水质进行综合调控不但能耗低,操作也比较简单,真正实现节能减排,对池塘养殖业的健康和长期可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大量的研究结果,主要从池塘多品种生态养殖技术、池塘微生态制剂水质调控技术、池塘水体浮动草床生态调控技术、循环净化及节水生态养殖技术4个方面对池塘水质调控及节能减排技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池塘养殖排放水净化设施效率低、占地面积大等问题,研制了立体弹性填料和陶粒生物滤床,构建了生物滤床净化池塘养殖排放水系统,系统由养殖池塘、立体弹性填料滤床和陶粒滤床等组成.通过分析对池塘排放水净化效果,确定了适合池塘养殖排放水净化处理的水力停留时间(HRT);通过分析池塘水质、藻类变化等,确定了生化滤床净化再循环利用系统的池塘水体循环量、生物滤床与养殖池塘组成比例等参数.根据以上参数运行循环水养殖系统,可使池塘水体中的营养盐维持在较低水平,同时还可以优化水体中的藻类结构,减少养殖用水和污染排放.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多个池塘养殖场,为池塘养殖排放水净化再利用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浙江省舟山市东极岛海域,湛蓝的海面上,数十个硕大幽深的圆形深水网箱整齐排列,一条条通体金灿灿的大黄鱼游弋其中。相比传统网箱养殖,深水网箱活动空间更大、养殖密度更小、品控要求更严,养殖出来的大黄鱼体形匀称、体色鲜艳,蒸煮后肉质呈蒜瓣状,口感鲜甜细腻,深受消费者追捧。这里是普陀海洋农业科技园区的养殖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19.
大黄鱼染色体核型研究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采用秋水仙素腹腔注射,肾细胞直接制片法对取自厦门市火烧屿网箱的养殖大黄鱼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大黄鱼具有48条A型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46t+2st,NF=48。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仅仅只满足于有鱼吃的现状,开始逐步追求名特优水产品,而且还要求高档、鲜、活、多品种,这样就使名特优品种在整个水产养殖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生产者为了能够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也都倾向于发展名特优水产养殖.因此,各地相续出现了"养鳗热"、"养大黄鱼热"、"养鲍热"等,其范围之广,热度之高,特别是目前的大黄鱼养殖超出了人们的预料.发展速度快本是一件好事,反映了广大群众发展养殖的积极性,展示了水产事业蓬勃发展的生机和活力,但在名特优水产养殖一哄而上的过程中,突出地暴露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