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以北星二号蚯蚓为材料,分离纯化蚯蚓纤溶酶。并对其理化性质、溶纤机理等与“龙心”进行了比较。蚯蚓纤溶酶和“龙心”主要组份的分子量分别为37200和43500。蚯蚓纤溶酶和“龙心”的溶纤比活力(mm~2/mg蛋白)分别为83700和24430蚯蚓纤溶酶既能直接水解血纤维蛋白,又能激活血纤溶酶原。在0—4℃时也能水解血纤维蛋白。蚯蚓纤溶酶经DEAE-Sepharose离子交换柱层析,可分离为9个纤溶活力不同的组分。  相似文献   

2.
以人工饲养的北星二号蚯蚓(Esenia foelida)为材料,分离纯化蚯蚓类纤溶酶,并与“龙心”进行了比较,该酶可分离为9个纤溶活力、水解BAEE活力等各不相同的组分,其纤溶性质与“龙心”相似,既能直接水解血纤维蛋白,又能激活血纤溶酶原。  相似文献   

3.
对蜡状芽孢杆菌Bc-05茵株的发酵上清液经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 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层析所获得的纤溶酶进行性质研究.结果表明:经纤维蛋白平板法检测该酶有直接水解纤维蛋白和激活纤溶酶原的双重作用,最适作用温度37℃,最适pH=8.0,在pH=8.0条件下25℃和37℃放置24 h酶活力仍保持77.52%和78.96%,该酶体外对兔血凝块有明显的溶解作用;Ca2+,Mn2+离子对该酶具有激活作用,而Cu2+,Fe3+完全抑制其纤溶活性,PMSF,EDTA和DTT对该酶有抑制作用,说明活性中心含有二硫键、金属离子和丝氨酸;测其N端10个氨基酸序列为NH2-Val-Thr-Pro-Thr-Asn-Ala-Val-Asn-Thr-Gly,与其他生物来源的纤溶酶相比较没有同源性.  相似文献   

4.
抗凝血蛋白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除了血液中的抗凝因子外,自然界中还存在大量具有抗凝活性的生物大分子,如水蛭素、蚯蚓纤溶酶等.基础研究证实这些抗凝刑的作用一般是通过三方面得以实现:一是抑制凝血酶及凝血酶活化因子活性;二是水解血纤维蛋白或纤溶酶原;三是抑制血小板凝聚.由于这些活性物质具有高效的抗凝、溶栓作用,它们极有可能发展成治疗血栓性疾病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壳聚糖固定化蚯蚓纤溶酶及其性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壳聚糖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荆,用吸附交联法固定蚯蚓纤溶酶,对蚯蚓纤溶酶的固定化条件及固定化酶的各种性质进行了研究,确定了酶固定的最适条件:1 g用pH为6.5的磷酸盐缓冲液浸泡的壳聚糖载体与5 mL体积分数为1%戊二醛在25℃交联8 h,充分洗去戊二醛之后,加入蚯蚓纤溶酶13 U,4℃吸附6 h,充分洗去未交联的游离酶,酶活力回收最高大约为63%,固定化酶的比活为0.082 U/mg.固定化酶,游离酶的最适温度均为50℃,游离酶的最适pH值为8.5,而固定化酶的最适pH值为8.0,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pH稳定性均比游离酶有所提高,游离酶、固定化酶都能水解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固定化酶不再水解BSA.  相似文献   

6.
蚯蚓纤溶酶是蚯蚓体内含量十分丰富的一种血纤维蛋白水解酶。自1982年日本宫崎医科大学美原恒首先报道蚯蚓体内存在这种酶以来,我国兰州大学: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中科院上海生化所、渝州大学、北京大学以及清华大学、山西医学院等单位,相继对蚯蚓纤溶酶的分离纯化工艺、理化性质、生物学活性等方面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现就研究的进展情况,结合本人的工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采用肝素—Sepharose亲和层析和凝胶过滤自鼠肾提取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酶,产率5.1×10~(-5)%。在还原和非还原状态下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电泳酶谱分析均呈单一区带,证实产物仍保持单链状态。测得其分子量为70000。纤维平板试验和无纤维蛋白溶酶原纤维平板试验证实其活性依赖于纤维蛋白溶酶原。  相似文献   

8.
蚯蚓纤溶酶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蚯蚓纤溶酶作为新一代口服溶栓药物已试用于临床。对蚯蚓纤溶酶的生化及药理性质的研究日益深入。概述了蚯蚓纤溶酶的生化特性、药理性质和临床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在37~65℃范围内对蚯蚓纤溶酶的热稳定性进行了实践研究。表明:蚯蚓纤溶酶的干燥粉末热稳定性好且耐贮藏。据实验预测其有效版为11年。  相似文献   

10.
安舒克栓酶(Antithromboase,AT)是本实验室从枯草杆菌N18中分离得到的具有强烈水解纤维蛋白活性的蛋白酶.研究表明,该酶具有直接纤溶和纤溶酶原激活剂的双重作用,且有较强的纤维蛋白亲和性,是极具开发价值的溶栓药物.来源于医用水蛭的水蛭素(hirudin,Hir)是凝血酶的最强有力的天然抑制剂,是极具优势的抗凝药物.但仍各有不足:安舒克栓酶只有溶栓功能,不能抗栓,不能解决血栓治疗中再栓塞的问题;水蛭素只有抗凝作用,不具溶栓功能.如果将这两种从不同途径治疗血栓的药物.通过融合  相似文献   

11.
以野生蜗牛嗉囊为原料提取蜗牛酶产品,检测所含纤维素酶、淀粉酶的活性,对其蜗牛酶产品进一步测试,结果表明新疆蜗牛酶中的纤维素酶活力为450U/g淀粉酶为405U/g。验证了新疆蜗牛酶中纤维素酶的活力很高。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天然鸡血SOD中的金属辅基进行了去除和重组,初步研究了Cu~(2+)、Zn~(2+)、Co~(2+)等二价阳离子对SOD活性的影响。对天然态Cu_2Zn_2-SOD、重组Cu_2Co_2-SOD及脱辅E_2E_2-SOD的活性测定和光谱学行为的分析表明,重组Cu·Co-SOD具有同天然Cu·Zn-SOD类似的酶活性。在pH3.8时加入Cu~(2+)和Co(2+),重组的金属酶活性可恢复至天然酶活的85%,紫外吸收图谱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一株来源于酒曲的纤溶酶产生菌的鉴定及其酶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酒曲中分离到一株纤溶酶产生菌,经形态及ITS序列分析鉴定为菊芋小孢根霉(Rhizopus microsporus var.tuberosus).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纤溶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37,℃,最适作用pH为7.0.在37,℃保温4,h酶活力仍保存95%,57,℃下保温4,h后仍有一定酶活.该酶具有广泛的酸碱适应性,在pH<3.4时仍残留部分活性;最稳定的pH范围是6~8.Zn2+、Cu2+对酶活有抑制作用,Na+、Ca2+、Mn2+对酶活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该酶在人工肠液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37℃保温4 h后残余酶活仍然保持在80%以上,有望制成注射剂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DNS法测定纤维素酶活力最适条件研究   总被引:64,自引:1,他引:63  
鉴于纤维素酶研究和生产中,纤维素酶活力测定和酶活力单位的表示方法很不统一的现象,本文研究和分析了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羧甲基纤维素酶糖化力的实验条件,如:温度、pH、酶促反应时间、DNS显色时间、波长等.实验表明:在50℃,pH4.6条件下酶促反应时间5min,DNS显色5min,于490nm处测定OD值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5.
作者采用生长曲线法衡量不同浓度红花对产纤溶酶菌株C2-13的生长影响;纤维蛋白平板法测量纤溶酶活性;邻二氮菲-Fe^2 氧化法测量羟自由基清除率;乙酸酐直接测定法测量总胆固醇;HPLC法分析发酵产物.结果表明:产纤溶酶菌株C2-13能显著提高红花降血清总胆固醇的功效以及抗羟自由基氧化的能力;一定浓度红花的加入对C2-13的生长和纤溶酶活性有明显促进作用.HPLC分析还观察到红花经发酵炮制后,其成分发生了改变.说明中药红花与产纤溶酶菌株C2-13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16.
从城市生活垃圾中分离到一株分解纤维素能力最强,并产生胞外酶的菌株,初步确定为芽孢杆菌,并对该菌所产的纤维素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该纤维素酶反应最佳温度为50℃;最适 pH7.0;酶在40~50℃热稳定性较好; CMCase活力在 pH 6.0~7.0处可保持70%以上, FPA酶活在pH 6.0~7.0处可保持79%以上; Ca2+和Mg2+对酶反应表现为明显的促进作用,而Fe3+和Mn2+对酶反应有抑制作用, Na+、Zn2+和K+对酶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7.
蜜环菌胞外漆酶酶活力的分光光度法测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密环菌(Armillaria mellea)胞外漆酶(Laccase)的活力,分别以2,2′-连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简称ABTS)、丁香醛连氮、愈创木酚和邻联甲安为底物,比较了这4种底物对漆酸的敏感性,探讨了酶反应时间、温度、缓冲液及其pH值和底物与酶的用量等条件对漆酶催化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测酶条件可以确保漆酶活力的测定快速而准确。  相似文献   

18.
玉米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测定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米品种农大108幼苗为材料,研究了温度、pH值、叶位及一天中的不同时段对硝酸还原酶(NR)活性的影响,同时对光照及三氯乙酸(TCA)对NR的影响效应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玉米硝酸还原酶在24℃,pH 7.5下的活力最高;不同叶位,刚刚展开的叶片(心2叶)活性极显著高于其它叶位;NR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活性不同,以15:00的活性最高。不同测定条件下,与照光处理相比,黑暗条件下的酶活性显著提高。此外,加入变性剂三氯乙酸使玉米叶片内的NR活性明显减低。  相似文献   

19.
从富含有机质的环境中采集土样,通过植酸钙平板透明圈法初筛和维生素C-硫酸-钼酸铵-酒石酸锑钾法测定植酸酶酶活复筛,共筛选到5株产植酸酶的霉菌,对这5株菌株进行紫外线和亚硝基胍复合诱变处理,最终获得一株高产植酸酶突变株NTG-506,酶活达到112 U/mL,比原始出发菌株的酶活提高了3.2倍.突变株NTG-506在250mL三角瓶中发酵培养,在装液量60 mL,接种量2%时,培养4 d后酶活达到最高,为124.5 U/mL.植酸酶的最适反应温度35℃,经50℃处理10 min后剩余酶活为原来的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