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大苞栝楼发根在光辐射发根反应器中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R1601诱导药用植物大苞栝楼(Trichosanthes bracteata Voigt)外植体无菌苗发根,建立毛状根生物反应器培养系统.分析了光照强度、溶氧饱和强度及碳源等外界影响因子对反应器中发根生长的作用.结果表明:在光照强度为25W/m^2、溶氧饱和强度为80%时,发根的比生长速率与生物量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蔗糖对发根生长的促进作用明显优于葡萄糖:在30~40g/L的糖含量范围内,于MS培养基中采用两级添加方式添加蔗糖,发根生物量(9.5g/L)比采用单级添加方式的(7.2g/L)高出20%以上.  相似文献   

2.
用发根农杆菌A4转化苦马豆子叶和下胚轴外植体,获得转化发根.将发根转移到MS无激素培养基上,发根能够持续生长,并于继代40天后自发形成不定芽.将不定芽转移到1/2MS无激素培养基,长出不定根,形成再生植株.再生植株表现出典型的发根综合症,初步判断再生植株为转化植株.  相似文献   

3.
不同化学因子对银杏发根悬浮培养生长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银杏幼叶、幼芽为材料,诱导银杏外植体产生发根,在建立发根悬浮培养体系的基础上,探讨不同种类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不同类型培养基以及蔗糖浓度对银杏发根悬浮培养生长的影响.以便获得银杏悬浮发根快速增殖的最适培养条件,为银杏发根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外源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发根的生长是有利的,其中以NAA效果最好,其最佳浓度为1.0 m g/L,发根生长速度为8.59 m g.L-1.-d 1.B5培养基有利于发根的生长,其最佳生长速度为8.58 m g.L-1.d-1.培养基蔗糖的最佳浓度为15 g/L,银杏发根生长速度为7.36 m g.L-1.d-1.  相似文献   

4.
超声波辅助的发根农杆菌对黄瓜的遗传转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由于超声波处理可在外植体上产生许多微小伤口,从而提高农杆菌与外植体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农杆菌对外植体的转化频率。用野生型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A4菌株感染黄瓜(Cucumis sativus L.) 无菌苗的子叶和下胚轴,建立了黄瓜的发根遗传转化体系。同时,对超声波处理时间、外植体放置方向、预培养时间、外植体类型、乙酰丁香酮的添加与否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外植体在添加0.5mg/L NAA和2mg/L 6-BA的MS培养基上预培养4d,超声波处理2s,共培养3d,在预培养共培养期间子叶上表皮向下可以取得最佳的转化效果,发根诱导率为94.7%。乙酰丁香酮对发根诱导频率影响不明显。冠瘿碱检测表明,发根确定能合成农杆碱。  相似文献   

5.
通过单因子试验对苏云金芽孢杆菌MS7菌株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研究表明,该菌株的最佳培养基组成和发酵条件为:蔗糖10.0g/L、牛肉膏10.0g/L、K2HPO42.0g/L,初始发酵pH7.0,装液量25mL,培养温度35℃,培养时间36h,优化后细菌总数可达1.2×10^8CFU/mL.  相似文献   

6.
Ri质粒转化牛膝及其发状根的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凤蕊  唐桂芬 《河南科学》1997,15(4):447-450
用发根农杆菌的Ri质粒转化药用植物牛膝,诱导出了抗卡那霉素的发状根。将诱导的发状根进行固体平板培养和液体悬浮培养。在附加Km30mg/L的MSo和1/2MSo培养基上,发状根生长良好,而未经转化的对照组则死亡,表现出生激素自主性。在附中外源激素IBA0.1mg/L和NAA0.1mg/L时,能促进发状根的成活,侧根的形成以及提高增殖倍数。表明适量的外源激素能促进发状根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发根农杆菌A4转化黄瓜获得发状根再生植株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以黄瓜栽培品种津研四号为试材,比较了培养基中添激素对自然生根及发状根诱导的影响。无菌苗子叶及下胚轴经发根农杆菌A4侵染后2周诱导出发状根,发状根在无激素的MS筛选培养基上能够自主生长,在附加BA2.0mg/L,NAA0.2mg/L的筛选分化培养基上分化出不定芽,GUS染色表明转化植株呈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8.
采用恒速和变速流加培养技术,研究了氮和磷等营养条件对球等鞭金藻生长和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恒速流加培养奈件下,细胞密度、细胞干重、胞内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达到了0.870×10^7mL^-1、0.17g/L、0.14g/g和0.60mg/g的水平,分别比对照组高3.0倍、2.7倍、2.1倍和11.5倍;采用变速流加技术细胞密度、细胞干重、胞内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进一步提高到1.400×10^7mL^-1、0.24g/L、0.16g/g和0.70mg/g的水平,分别比对照组高4.9倍、3.9倍、2、5倍和13.3倍.可见,流加培养尤其是变速流加培养能有效地促进球等鞭金藻的生长.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学模型控制对变速流加的培养奈件进行了优化,获得了最适的流加条件.结果表明,当流加因子K=0.100时,球等鞭金藻的细胞密度、细胞干重、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分别达到了2.220×10^7mL^-1、0.44g/L、0.17g/g和0.70mg/g的更高水平,比对照组高6.9倍、7.7倍、2、6倍和14.1倍.  相似文献   

9.
怀牛膝毛状根诱导及培养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牛膝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发根农杆菌、培养基、乙酰丁香酮(AS)对毛状根诱导率及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发根农杆菌不同菌种对牛膝叶片转化率有显著影响,3个供试菌种中ATCC15834菌株诱导率最高;在1/2MS无激素固体培养基上毛状根的诱导率及生长状况均优于MS培养基;100μmol·L-1 AS可以有效提高毛状根诱导率.毛状根从叶片形态学下端中脉切口处形成的愈伤组织上产生,能在无外源激素的培养基上自主生长.PCR扩增结果显示发根农杆菌Ri质粒的rolB基因已在牛膝毛状根基因组中插入、整合并得到表达.建立了牛膝毛状根诱导培养体系,为利用毛状根大规模生产药用成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发根农杆菌A4对骆驼刺的遗传转化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用野生型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A4菌株感染骆驼刺(Alhagi pseudoalhagi)无菌苗的子叶和下胚轴,15d左右在感染部位诱导出发根。将发根切段放在附加2.0mg/L2,4-D和0.5mg/L6BA的MS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在3.0mg/L6BA的MS培养基上进一步分化形成完整植株,冠瘿碱检测结果表明,不仅在初生发根中,在次生发根、来源于发率的愈  相似文献   

11.
报道盾叶薯蓣形成毛状根诱导的方法及不同毛状根系间生长速率与薯蓣皂甙元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盾叶薯蓣的幼叶和茎段难被R1601、A4和LBA9402等发根农杆菌菌株诱导出毛状根,但愈伤组织则比较容易;34%的被R1601菌株感染、并在添加200μmol/L乙酰丁香酮的共培养基上培养3d的愈伤可以在30d内形成毛状根;不同的毛状根系在生长速率与薯蓣皂甙元含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太行山针阔混交林内10种植物的生理生态学特性。结果表明:10种植物的蒸腾强度为0.58-1.89克/克(鲜重)·小时,日平均耗水量为6.96-22.68克/克(鲜重),叶片含水量为70.7-82.6%,水分亏缺在10-40%之间;叶绿素含量为1.48-8.46毫克/克(干重),叶绿素a/b值在0.4-0.6之间。  相似文献   

13.
指数施肥对紫椴实生苗生长和根系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指数施肥是根据苗木的相对生长速率添加与幼苗对应养分需求剂量的养分加载方式之一。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及不同施氮(N)量对紫椴(Tilia amurensis Rupr.)幼苗生长、养分含量、根系形态的影响,旨在揭示紫椴对N素的需求利用规律,为苗圃培育优质合格紫椴苗木提供参考。【方法】以1年生紫椴播种(实生)苗为供试材料,在大田培育环境下,设定常规施肥(200 mg/株,CK)、1倍指数施肥(207.46 mg/株,编号E100)和2倍指数施肥(414.92 mg/株,编号E200)3种施肥处理。每次施肥间隔时间为7 d,共施氮肥10次至整个生长季结束,每周进行紫椴幼苗苗高、地径的测定,用于绘制生长曲线。最终苗木收获时,先分离出根系进行形态指标的扫描,获得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最后全株烘干用于测定各器官的生物量、N积累量及N浓度。【结果】指数施肥比常规施肥显著促进紫椴幼苗的苗高、地径的增长。不同指数施肥处理下,单株生物量以E100、E200处理分别比CK高出1.63与1.66倍(P<0.05),不同处理下根茎比大小表现为CK>E100>E200。3种处理下苗木的根、茎、叶含N量大小顺序均为E200>E100>CK,全株含N量分别达到349.24、338.21、94.48 mg/株。不同处理下根、茎、叶中N浓度大小顺序均为E100>E200>CK。不同处理下幼苗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比根长、比根表面积、根系组织密度具有相同的趋势均为E100 >E200 >CK。不同施肥处理苗木N素收获指数大小表现为E100>E200>CK,E100是CK的3.45倍。E100处理下的苗木质量指数比CK提高了0.89倍。【结论】指数施肥与常规施肥相比显著提高了苗木的生长、养分积累利用、根系形态特征和N肥收获指数,依据以上评价指标,可得指数施肥E100(207.46 mg/株)处理下的紫椴播种苗生长表现为最好。  相似文献   

14.
发根农杆菌介导云南萝芙木的遗传转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发根农杆菌A4分别感染云南萝芙木幼嫩的真叶和茎段,诱导出毛状根,并对毛状根进行了离体培养, PCR检测转基因毛状根和HPLC检测毛状根中利血平的含量.结果表明:这两种外植体的转化频率及诱导出的毛状根差异极大,幼嫩的真叶叶片比茎段更适合作转化外植体用.PCR检测结果表明,诱导毛状根的基因rolB和 rolC整合到云南萝芙木基因组中,HPLC含量检测表明毛状根中利血平的含量比自然根中利血平的含量有显著的增加,因此可以作为利血平来源生产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以鸟头(Aconitum carmichaeli)、Bidens sulphureus和洋金花Datura metal)三个植物种为材料(用A.rhizogenes的九个菌株和A tumefaciens的一个突变系为感染源.诱导出转化毛状根.根据所诱导出的转化毛状根数量来评价各菌株诱导产生转化毛状根的能力.结果表明同一菌株对不同植物和同一植物接受不同菌株的感染力有明显差异.A. rhizogenes ATCC15834、ATCC 25818、A 42017和A.tumefaciens、TMR 338诱导产生转化毛状根的能力最强,A.rhizogenes R1000、TR 105次之.ATCC 11325、ATCC 13332、ATCC 13333和Melon;2—1较差 作者认为,目前仍可依照Dawso (1942)、在烟草Nicotiana tabacum离体根培养 得出的结论 按生长率、干重和分枝数作为建立转化毛状根无性系的初选形态学标准.  相似文献   

16.
不同培养条件对龙胆毛状根生长及龙胆苦甙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基本培养基、pH及碳源对龙胆毛状根的生长和龙胆苦甙的含量都有影响,毛状根在五种培养基中,以MS培养基的生长速率及龙胆苦甙的含量最高。毛状根的最适生长pH是6.0;龙胆甘甙含量高峰则在pH5.5.蔗糖为20 ̄30g/L时,利于毛状根的生长和龙胆苦甙含量的形成。葡萄糖的效果不如蔗糖250mg/L水解乳蛋白加入,对培养物中龙胆苦甙含量影响不明显,但是对毛状根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毛状根的龙胆苦甙含量(  相似文献   

17.
在温室内以长白落叶松幼苗为材料进行砂培试验,探讨了4种不同氮素浓度(1、4、8、16 mmol/L代号分别为N1、N4、N8、N16)处理对长白落叶松幼苗生物量以及根、茎、叶氮磷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氮素供给浓度显著影响幼苗生物量,7、8、9月份均在N8水平下达最大,从7月份到9月份,叶片生物量占全株比例逐渐降低,而根系生物量所占比例逐渐增加。②随着供氮水平的提高,苗木根、茎、叶中氮浓度明显增加。生长末期根、茎、叶中氮浓度平均达到生长初期的1.46、1.48、1.17倍。不同氮处理下幼苗根、茎和叶全磷浓度呈现波动性变化。③幼苗体内氮贮量随着落叶松的生长呈明显上升趋势。9月份全株氮贮量比7月份平均增加了2.86倍。氮贮量分配在不同部位有很大不同,分配到叶片中的比例在7月份最高,平均为60%,而分配到幼苗根系中氮贮量的比例随苗木的生长而逐渐增加,在9月份相对值最高,达到41%。不同氮处理之间氮贮量分配比例相差不大。④长白落叶松幼苗根、茎、叶磷贮量变化规律与氮贮量一致,只是变化幅度低于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