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是一种臭名昭著的机会致病菌,尤以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ypervirulent K. pneumoniae, hvKp)为重。幸运的是,多数hvKp对抗生素敏感。然而,近年来,多药耐药hvKp(multidrug-resistant hvKp, MDR-hvKp)引发病症的报告剧增,威胁着全世界人民的健康和安全。本研究报告了一例感染了不携带rmpA和rmpA2的MDR-hvKp的92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病例。患者在住院后第8天去世。对患者痰液中分离得到的肺炎克雷伯菌21072329进行表型实验和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21072329属于ST11-KL47 MDR-hvkp,该菌株对大蜡螟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同时,21072329有着较强的粘性,难以将其完全离心。21072329携带ESBL(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基因(blaCTX-M-65, blaSHV-158,和blaTEM-1)和碳青霉烯酶基因(bla  相似文献   

2.
了解宁夏地区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LM)的毒力基因分布特点.用PCR方法对85株LM进行16种毒力基因检测.结果表明,85株菌中有55株含有全部的16个毒力基因,actA基因的缺失率为22.35%,inlB和iap基因的缺失率均为10.59%,inlC基因的缺失率为9.41%,prfA和plcA基因的缺失率均为4.71%,mpl和virR基因的缺失率为分别为2.35%和1.18%.宁夏地区LM的毒力基因缺失不严重,部分食品潜在危险较大,一些毒力基因的缺失存在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快速检测食品中空肠弯曲菌,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对空肠弯曲菌保守序列(mapA)和细胞毒素调节基因(cdtB)预扩增后得到的双链核酸进行胶体金试纸条免疫检测,随着被检物中空肠弯曲菌浊度的增大,胶体金试纸条上的保守序列及其毒力基因检测线强度也呈梯度式变强。结果表明,空肠弯曲菌中mapA及cdtB的检出限均为10~1 CFU/mL,实际样品的检测结果也呈现出极好的梯度。表明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简单快速等特点,为食品及环境中空肠弯曲菌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单增李斯特菌新疆羊源临床分离的4b血清型菌株(简称LM90)毒力基因的变异情况,参考Genbank上收录的单增李斯特菌4b血清型菌株F2365(GeneBank登陆号AE017262)的Ami、Auto、InlB、InlC、InlJ基因序列,分别设计引物,对LM90的毒力基因Ami、Auto、InlB、InlC、InlJ的最大开放阅读框进行PCR扩增,回收基因序列,连接到PMD19-T载体上进行克隆,筛选阳性菌进行序列的测定,将序列提交到NCBI上(登录号分别为KF826613、KF826614、KF826611、KF703749、KF826612),测序后用DNAMAN软件对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LM90的毒力基因Ami、Auto、InlB、InlC、InlJ与F2365毒力基因Ami、Auto、InlB、InlC、InlJ的同源性分别为98.04%、96.53%、98.20%、96.41%、98.23%,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9.73%、99.83%、98.67%、99.66%、99.76%,可见单增李斯特菌新疆临床分离株LM90毒力基因Ami、Auto、InlB,InlC、InlJ序列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fruA对伤寒沙门菌生长、毒力及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利用pBAD33制备fruA的高表达菌株(WT-pfruA)及其空载体对照菌株(WT-pBAD33).通过细菌的生长曲线测定、泳动试验、T84细胞侵袭实验以及96孔微量板结晶紫染色法分别检测fruA对伤寒沙门菌生长、毒力及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同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分析fruA对伤寒沙门菌毒力及生物膜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成功制备了伤寒沙门菌的WT-pfruA及其WT-pBAD33,发现高表达fruA后,伤寒沙门菌的生长无明显变化、运动能力增强、侵袭力上升、生物膜形成能力增加;同样地,与WT-pBAD33相比,WT-pfruA中动力、侵袭及生物膜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明显上调.综上,fruA基因可增强伤寒沙门菌的毒力及生物膜形成,并对其相关表型基因起正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嗜水气单胞菌毒力与毒力基因分布的相关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PCR扩增的方法对9株鱼源嗜水气单胞菌AEROM ONAS HYDROPHILA中的气溶素基因(AERA)、溶血素基因(HLYA)和丝氨酸蛋白酶基因(AHPA)进行了扩增。结果表明,6/9的A.HYDROPHILA中存在AERA基因,8/9的A.HYDROPHILA中存在HLYA基因,而在7/9的A.HYDROPHILA中检测到AHPA基因。通过比较基因检测的结果与嗜水气单胞菌对鲫鱼的致病性,发现AHPA阴性菌株是无毒株,强毒株都呈AERA HLYA AHPA 基因型。AERA HLYA AHPA 基因型是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主要的基因型。本研究首次发现AHPA阳性的嗜水气单胞菌皆为毒力菌株,并且发现AERA和AHPA基因存在相关性,探讨了嗜水气单胞菌致病性与毒力基因分布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乳粉中肺炎克雷伯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荚膜脂多糖(capsular polysaccharide,CPS)合成调控子resA为靶基因片段,设计了肺炎克雷伯菌特异性引物,建立了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l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检测方法.结果表明,3对LAMP引物对肺炎克雷伯菌不仅有菌种专一性,而且,具有相当高的灵敏度(2 CFU/100 g).因此,该方法有利于更快更准确的鉴定食品中肺炎克雷伯氏菌.  相似文献   

8.
利用PCR技术直接检测乳粉中的肺炎克雷伯氏菌,无需增菌.通过滤膜法成功地从人工污染肺炎克雷伯氏菌的乳粉中提取了肺炎克雷伯氏菌的DNA.以肺炎克雷伯氏菌的间区序列(ITS)为靶基因,经过PCR扩增得到158 bp的产物,经过DNA测序证实该产物为目的扩增产物.该方法灵敏度高,乳粉中检测的灵敏度为10CFU/mL,可在6 h内完成对乳品中肺炎克雷伯氏菌的检测,比目前普遍采用的先增菌再进行PCR检测的方法缩短了12-24 h.  相似文献   

9.
志贺菌毒力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郗宁  韩俭  丁进芳 《甘肃科技》2009,25(3):155-157
志贺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是人类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该菌的致病机制复杂,目前的研究成果还不能全面揭示其致病性本质。近年来,志贺菌的毒力因子逐渐被研究者所认识,并已证明黏附力、侵袭力、肠毒素,调控因子等是其主要的毒力因子。它们在志贺菌致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临床尿路感染患者尿液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离培养及16s rDNA进行肺炎克雷伯菌的分离鉴定;采用Kirby-Bauer纸片法进行药敏实验,并对分离株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筛选;通过PCR检测常见的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荚膜血清型和毒力基因分布情况;对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株进行了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其对小鼠致病力的分析。本研究从采取的86例尿液标本中分离检出11株耐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率为12.79%。耐碳青霉烯酶基因PCR检测结果显示,blaNDM、blaVIM、blaIMP和blaKPC基因在分离株中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分布。耐药性分析发现11株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90.91%,对头孢噻肟耐药率为63.64%,对链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和诺氟沙星的耐药率较低。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荚膜分型结果显示,分离的11株细菌中10株均为强毒力型菌株(90.9%),其中K57血清型4株(36.4%),K1血清型1株(9.1%),K2血清型1株(9.1%),K5血清型1株(9.1%),K20血清型3株(27.3%),提示该批分离株具有较强的致病力。此外,毒力因子分布结果显示,其毒力因子rmpA(54.5%)、Aerobactin F(54.5%)在菌株中分布较为广泛。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检测及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9株分离株均有较强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菌株致病力可能与荚膜血清型及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相关。综上所述,临床分离的致尿路感染病原肺炎克雷伯菌呈现多重耐药特征,强毒力菌株以K57荚膜型为主,K1、K2均有分布,提示对尿路感染病原应加强耐药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防控多重耐药和强毒力菌株的感染与流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ΔagrB/D/C/Newman敲除株,分析agrB/D/C对Agr系统活性及金葡菌毒力的影响,为深入研究不同型别Agr系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作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同源重组技术,以pBT2为敲除载体,构建ΔagrB/D/C/Newman敲除株,检测野生株和敲除株的溶血能力,色素形成能力,生物膜形成能力及毒力基因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ΔagrB/D/C/Newman敲除株,与野生株Newman相比,敲除株溶血能力显著降低,色素形成能力显著降低,生物膜形成能力显著增加;敲除株培养上清中的蛋白种类和数量较野生株显著减少;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结果显示ΔagrB/D/C/Newman敲除株毒力因子的转录水平较野生株显著降低.结论:agrB/D/C能够影响AgrA的表达从而影响Agr系统的功能,agrB/D/C基因敲除后显著改变毒力因子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2.
8种杀菌剂对雪莲果褐斑病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药剂毒力由高到低依次为325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0%苯醚甲环锉水分散粒剂、206.7g/L噁酮·氟硅唑乳油、125g/L氟环唑悬浮剂、250g/L吡唑嘧菌酯乳油、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和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以325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的抑制作用最好,其EC50为0.28mg/L。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耶尔森菌强毒力岛(HPI)在鸭致病性大肠杆菌中的流行情况,根据HPI结构基因irp2和fyuA参考序列设计了引物,用PCR方法对从成都等地分离的64株鸭致病性大肠杆菌和28株健康雏鸭泄殖腔拭子分离的大肠杆菌基因进行了扩增和检测,并对5个菌株相关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irp2和fyuA携带率在鸭大肠杆菌病分离株分别为40.6%(26/64)和39.1%(25/64),在健康鸭泄殖腔大肠杆菌分离株分别25.0%(7/28)和21.4%(6/28).鸭大肠杆菌病分离株携带fyuA和irp2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鸭大肠杆菌分离株(P<0.05),HPI毒力岛的携带率与菌株的致病性呈明显的正相关.分析表明相关基因与GenBank中参考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14.
利用酵母同源重组系统克隆耐药性条件致病菌肺炎克雷伯菌的基因组岛.具体方法为:对20株从临床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体外tRIP PCR扩增以搜索外源基因纽岛;利用酵母同源重组系统构建作用于arg6 tRNA基因位点的酵母捕捉载体YCV6并克隆该位点的基因组岛.结果表明:在该20株肺炎克雷伯菌中,arg6 tRNA基因位点的tRIP PCR结果都是1.2 kb,没有筛选到大基因组岛插入;所构建的酵母捕捉载体YCV6携带了2个1.8 kb的靶序列,分别与肺炎克雷伯菌arg6 tRNA基因位点两侧的保守序列同源;将线性化的载体YCV6与肺炎克雷伯菌临床株HS04044的总DNA一起转入酵母细胞,利用酵母同源重组克隆临床菌株HS04044染色体上插入arg6位点的小基因组岛.该位点特异性的捕捉载体YCV6可用于克隆肺炎克雷伯菌临床株染色体插入arg6位点的外源DNA序列.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 ,较多报道表明球孢白僵菌 (Beauveria bassiana)对麦蚜等多种蚜虫有较强的毒性 ,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开发前途的杀蚜微生物制剂。在美国和俄罗斯 ,球孢白僵菌制剂已开始用于蚜虫的防治。由于白僵菌通过分生孢子穿透寄主体壁在寄主体内繁殖而致死寄主这种独特的作用方式 ,使得若蚜脱皮成为影响该菌毒力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但以往报道都是以成蚜为研究对象 ,对若蚜的毒力还未见报道。本文以桃蚜(Myzus persicae)为对象报道若蚜脱皮与白僵菌毒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室内测定了球孢白僵菌对桃蚜 1龄若蚜 (平均年龄 4 h)和 4龄若蚜 (进入 4龄后 6小时 )的毒力作用。在2 1℃下 ,1、4龄若蚜的感菌死亡率分别为 7.2 %和 5 8.7% ,明显低于同样条件下桃蚜成蚜的感菌死亡率(98% )。 1、4龄若蚜感菌死亡的个体中分别有 4 3%和 10 0 %的蚜虫死亡前已发育为成蚜并产下正常后代。受试 1、4龄若蚜在羽化为成蚜后 8天内存活的个体平均每天的产仔量在接菌处理与对照间无显著差异 ,但 4龄若蚜的感菌死亡个体其成蚜期平均每天产仔量明显低于未接菌对照 ,不过这些个体仍能产下为数不少的健康若蚜。试验中发现 ,1、4龄若蚜在接种球孢白僵菌后第一次脱皮的时间显著早于未接种对照 ,而 1龄若蚜在随后的三次脱皮时间不受接菌  相似文献   

16.
《武夷科学》2019,(1):40-44
近年来,雷公藤炭疽病为害日趋严重,化学防治是目前防治该病的有效手段。本研究选择4种市售杀菌剂对雷公藤炭疽病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杀菌剂对菌丝抑制效果最好的是苯甲·丙环唑,其次是多菌灵,EC_(50)分别为0.136、0.166 mg·L~(-1);杀菌剂对分生孢子萌发的毒力结果表明,抑制效果最好是多菌灵,EC_(50)为0.164 mg·L~(-1),抑制效果最差的是嘧菌酯,EC_(50)为0.271 mg·L~(-1)。表明多菌灵和苯甲·丙环唑这2种药剂对雷公藤炭疽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进一步用于田间防治试验,为进一步筛选生产防治使用的杀菌剂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刘春英 《甘肃科技纵横》2011,40(1):69-70,107
采用生长速率法在室内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棉花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毒力作用.结果表明,受试的6个杀菌剂对棉花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扑海因对尖孢镰刀菌的抑菌效果最好,EC50为0.043 ppm,多菌灵EC50为0.057 ppm.2种药剂的相关系数均在0.98以上,药剂浓...  相似文献   

18.
探讨粪菌移植(FMT)对高致病性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所致小鼠肝脓肿(KLA)感染的抑制作用及相关机制.小鼠随机分为对照(Healthy)组、肺炎克雷伯菌(Kp)组和干预(FMT)组. Kp组小鼠经口灌胃106 CFU K1血清型肺炎克雷伯菌;FMT组在给菌24 h后经口灌胃给予正常小鼠粪菌悬液(300 mg/mL,0.3 mL).结果表明,与Kp组相比,FMT处理明显降低了小鼠KLA感染率;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表明,FMT显著改变了小鼠肠道菌群组成,包括增加了Alloprevotella、norank_f_Muribaculaceae等益生菌的丰度;同时FMT处理明显降低了小鼠血清TNF-α和胃肠内防御素分子浓度,同时增加了肠黏蛋白2(MUC2)的表达.因此,肠道菌群和免疫防御因子可能一起参与了FMT对高致病性肺炎克雷伯菌所致小鼠KLA感染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透射电镜法对松材线虫的细胞自噬现象进行鉴认,并通过实时定量PCR的方法对不同毒力及不同发育期松材线虫的自噬基因BxAtg1和BxAtg8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饥饿诱导下不同毒力松材线虫存在细胞自噬现象,不同毒力松材线虫饥饿诱导12、24、36 h时,自噬基因BxAtg1表达量递减且趋势一致,而自噬基因BxAtg8在饥饿24 h时的强毒松材线虫体内表达量最高,在饥饿36 h时弱毒松材线虫体内表达量显著升高; 与繁殖性松材线虫体相比,自噬基因BxAtg1和BxAtg8在扩散型3龄(J)和扩散型4龄幼虫(J)中的表达量均增加,推测自噬活性的调节机制可能与松材线虫的毒力相关,与松材线虫发育转型阶段的形态特征联系,暗示自噬可帮助松材线虫发育转型,从而提高松材线虫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初步研究小肠结肠炎耶氏菌(Y.e.)致病机理,本文报告应用依钙、自凝、刚果红平板毒力试验和质粒DNA提取方法,进行Y.e.体外毒力探讨。结果表明:带毒力质粒的Y.e.菌株G151,920和LAB-B182依钙、自凝和刚果红平板毒力试验阳性;不带毒力质粒的Y.e.菌株82-140和439-80V ̄-依钙、自凝和刚果红平板毒力试验阴性。依钙、自凝、刚果红平板毒力试验阳性与携带毒力质粒的一致性以及依钙、自凝、刚果红平板毒力试验阴性与不携带毒力质粒的一致性表明:Y.e.的依钙、自凝和吸收刚果红特性是毒力质粒编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