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平板水解圈法从土壤中分离产淀粉酶菌株。通过碘比色法测定产淀粉酶分离菌株的酶活,筛选出一株产酶量较高的菌株,鉴定其种类,并对其产酶条件优化及酶学性质进行研究。通过革兰氏染色、生化鉴定和16SrDNA序列比对鉴定该菌的种类;从pH、温度、碳源、氮源等方面进行产酶条件优化。菌种经16S rDNA PCR序列分析比对,为枯草芽孢杆菌,因此将分离到的菌株命名为Bacillus subtislis-Y9;菌株最佳培养基配方为:淀粉6g,酵母膏13g,氯化钠5g,添加1.0%的吐温于1000mL蒸馏水中;最佳培养条件为:初始pH值为7.5;培养温度为37℃,培养时间36h。在上述培养基和优化培养条件下菌株发酵液的α-淀粉酶酶活达到7.1U/mL,约为出发菌种的5.5倍。酶学研究显示,α-淀粉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60℃,反应体系pH值为6.6,并需添加0.5%CaCl2。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分离新的嗜盐淀粉酶产生菌,并对其进行酶学性质研究。【方法】从广西大学奶牛厂的奶牛粪便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能产耐盐淀粉酶的菌株,利用16SrRNA序列对比进行鉴定,经破胞提取胞内总蛋白测定嗜盐淀粉酶酶学性质。【结果】经16SrRNA初步鉴定该菌株为阴沟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cloacae)。该菌株是非嗜盐菌株,却能产生一种胞内嗜盐淀粉酶。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酶在NaCl终浓度为4mol/L时,酶活力最强,当盐浓度为5.5mol/L时,仍能保持最高酶活的60%;以MOPS-NaCl配制的1%可溶性淀粉溶液为底物时,其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pH值为6.5,pH值在4.5~8.5时均能保持60%以上的相对活力;在35~45℃的温度范围内显示较好的稳定性,相对酶活保持在80%以上,但当温度达到50℃时,酶活力急剧下降;Ca2+浓度对酶活力几乎没有影响;EDTA浓度在10~140mmol/L时酶活力变化不大,大于140mmol/L之后,酶活力逐渐下降。【结论】该菌株是在非嗜盐菌株中发现的具有嗜盐淀粉酶基因的菌株,其嗜盐淀粉酶在高盐环境下具有很高的酶活力。  相似文献   

3.
以筛选与鉴定尉犁县黑湖产淀粉酶细菌,并对筛选出的细菌进行产酶条件优化为研究目的,从43株细菌中筛选出淀粉酶高产菌株HM-22,并对其进行了菌株形态学鉴定、16S r DNA分子鉴定以及产酶条件优化。从尉犁县黑湖采样的30个水、土和泥样样品中分离筛选43株细菌,从中筛选出14株产淀粉酶的菌株,采用Yoo改良法对产透明圈较大的菌株进行酶活力测定,从中筛选出了一株产酶活性较高的菌株HM-22。经革兰氏染色、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检测和16S r DNA序列比对鉴定该菌与Bacillus tequilensis的相似性为99.8%,属于芽孢杆菌属。对菌株HM-22产酶条件进行初步优化确定其产酶的最佳条件是:该菌产淀粉酶最适温度为40℃,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为牛肉膏,最适反应pH为6.0,最适产酶培养时间为24 h。优化后菌株HM-22的酶活力从最初的的酶活力122.45 U/m L达到147.53 U/m L,酶活力提高了17%。该研究为从新疆盐湖细菌中筛选淀粉酶活力较高的菌种资源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分离新的纤维素酶产酶菌株,并对其生长特性和产酶特性进行研究。【方法】从堆肥样品中分离得到一株产纤维素酶菌株,定名为CP1,利用16SrRNA序列对比和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鉴定。通过测定菌株生长速率确定其最适生长条件。采用CMC发酵培养基进行纤维素酶的研究,确定其产酶曲线。测定粗酶液最适作用温度和pH值,热稳定性和金属离子对其影响。【结果】经鉴定该菌株为梭形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fusiformis),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生长pH值为6。在含CMC-Na的培养基培养,该菌株的生长与产酶同步进行,培养48h菌株生长量达到最大,培养液的CMC酶活力同时达到最大值,为0.46U/mL。该菌株所产的纤维素酶既有酸性CMC酶活力,又有碱性CMC酶活力,并以碱性CMC酶为主,酸性CMC酶的活力只有碱性CMC酶的71.4%。其酸性CMC酶的最适作用pH值为6.0,碱性CMC酶的最适作用pH值为8.0。另外,该菌株所产碱性CMC酶活的最适作用温度为40~50℃,而且0.5%的Cu2+使其酶活降低45%。【结论】菌株CP1为首次报道的梭形芽孢杆菌产纤维素酶新菌株,具有独特的酸碱性环境下的纤维素酶活力。  相似文献   

5.
茅台酒曲中产淀粉酶细菌分离及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茅台酒曲中分离出产α淀粉酶优良菌株,经鉴定为芽孢杆菌属。在这些菌株中,所产α-淀粉酶以中温型为主,最适宜温度在50~60℃之间,也分离到一株最适宜温度为80℃高温型酶的菌株。同时研究了发酵培养基中碳氮源比对一株芽孢杆菌酶活力的影响及酶活力与培养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碳氮比为9∶4 5时酶活力较高,酶活力在生长周期稳定期后期到死亡期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6.
腈水合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部分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长期被腈化物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到一株腈水合酶产生茵YL-1,经过对分离菌株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指标的鉴定,该菌株初步鉴定为Rhodococcus.在含有丙烯腈的培养基中,细胞的生长与产物腈水合酶的合成相关,酶学性质研究表明:酶反应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7.0.该酶在50℃以下,pH为6.0至9.0范围内较稳定。  相似文献   

7.
硫酸软骨素裂解酶ABC产生菌的筛选及酶学性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成都市井研县生猪屠宰厂等地采集的样品中筛选出一株高产、稳定的硫酸软骨素裂解酶ABC产生菌株GT38,初步鉴定为彭氏变形杆菌(P.penneri),其酶活力单位高达112U/L.酶学性质经初步研究表明:该酶的最适反应pH值为7.0,最适反应温度为30℃,在pH值6~8之间较稳定,温度在30℃~45℃较稳定,金属离子对酶活力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从pH 5.0的酸性土壤中筛选出一株木聚糖酶高产菌株A4,菌体固态发酵产酶条件优化表明,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麸皮37.79%,玉米芯9.10%,NH4NO3 0.51%,MnSO4 1.60%,水50%,接种量2.0%,最适发酵温度28~32 ℃,发酵培养48~52 h,木聚糖酶活力最高达到750 U/g(碳源).该菌株所产木聚糖酶的最适pH为4.8,比野生黑曲霉的pH值低.通过生长形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的鉴定该菌株为黄曲霉.  相似文献   

9.
产生淀粉糖化酶菌株的分离以及酶性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霉变物、土壤、醋曲、醋醅等分离出四株产生淀粉糖化酶且酶活较高的菌株,选取酶活最高的菌株vin-1作为出发菌株,初步鉴定为Aspergillus niger,其生淀粉糖化酶活力达到342U/g(干曲),酶最适作用温度为55℃,酶在pH值3.5~4.5之间有较高的酶活,最适pH值为4.0,Ca~(2+)、Mg~(2+)对酶有一定的激活作用,而Fe~(2+)、K~+、Fe~(3+)、Cu~(2+)、Mn~(2+)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Mn~(2+)抑制作用最大,达到近50%。  相似文献   

10.
从昆明某磷矿土壤中筛选出一株产木聚糖酶能力较强的菌株——MS12,通过单因素试验初步优化了该菌株的产酶条件.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最佳产酶培养基为玉米芯粉50 g/L、麸皮40 g/L、NH_4Cl 10 g/L、CaCl_2 5 g/L、NaHPO_42 g/L,pH自然;最佳产酶发酵条件为30℃,180 r/min,装样量30 mL/250 mL三角瓶,震荡培养96 h.经测定,菌株MS12所产木聚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5℃,最适反应pH值为7.0,具有较好的pH稳定性. 1 mmol/L Na~+、Ba~(2+)和10 mmol/L Ca~(2+)、Mg~(2+)对酶活有促进作用,Ag~+对酶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霉菌产脂肪酶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从合肥市不同环境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到几株产碱性脂肪酶的霉菌菌株。这些菌株产酶培养基组成 (% )是 :黄豆粉 4 .0 ,玉米浆 1 .0 ,橄榄油 1 .0 ,小麦粉 1 .0 ,(NH4) 2 SO41 .0 ,K2 HPO40 .2 ,pH自然。产酶的最适温度 2 4~ 2 6℃ ,pH稳定范围为 9.4~ 9.5 ,培养周期为 72h .  相似文献   

12.
分离得到一株具木聚糖酶活性的放线菌菌株pp2,该菌株具有典型链霉菌属的形态学特征.通过对其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等方面的分类学研究。菌株pp2初步鉴定为链霉菌属的一个潜在新种,通过对菌株pp2的酶系研究发现该菌株胞外发酵液具木聚糖酶活性,细胞破碎液中具α-L-阿拉伯糖苷酶活性和β-D-本糖苷酶活性.其中木聚糖酶酶活力为30.3U/mg,酶反应最适温度为65℃,最适pH为5.4;37℃下稳定性很好,60℃下酶活性衰减很快、α-L-阿拉伯糖苷酶酶活力为1.81U/mg。酶反应最适温度为55℃,最适pH为6.0,55℃下稳定性能很好.β-D-木糖苷酶酶活力为0.04U/mg.  相似文献   

13.
以普鲁兰糖为唯一碳源,利用平板涂布法从海泥中分离到一株产碱性普鲁兰酶的细菌M25,结合菌株形态特征观察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为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sp.).该菌在30℃、200 r/min条件下培养18 h达到产酶最高峰,其合成普鲁兰酶的模式属于同步合成型.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普鲁兰酶的最适作用温度是50℃,在70℃下保温2 h活力残留50%以上;最适作用pH值为8.0,在pH值6.0~9.0较稳定.实验结果显示该菌所产普鲁兰酶具有较好的温度稳定性和pH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利用低能(30keV)氮离子注入中温中性α-淀粉酶产生菌枯草芽孢杆菌BF7658,研究对其产耐酸性α-淀粉酶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BF7658菌株存活率曲线是典型的“马鞍型”剂量-效应曲线,在“马鞍型”区域对应注入剂量50×10^14-100×10^14ions/cm^2下具有较高的突变率.通过诱变筛选到一株最适作用pH为5.0,较出发菌株的最适作用pH偏低一个单位的突变株,编号TUST743.该突变株产酸性α-淀粉酶的酶活为343U/mL.该酶在DH4.5和4.0条件下的相对酶活为61%和38%,说明此突变株所产酸性α-淀粉酶对低pH有较好的耐受性.经连续传代实验,表明该菌株遗传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堆肥中筛选和鉴定产碱性纤维素酶的菌株,对菌株及其酶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以刚果红平板染色法进行初筛,摇瓶发酵复筛,分离到高酶活菌株C73。通过形态观察和16SrR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采用DNS定糖法测定发酵液酶活最适pH值、pH值稳定性、最适温度、热稳定性及常见金属离子、SDS、EDTA等对酶活的影响。【结果】该菌株形态呈杆状,革兰氏阳性,不产芽孢,适宜在pH值8.0~11.0、30~37℃条件下生长。16SrRNA序列比对发现,该菌株与琼斯氏菌(Jonesiasp.)PC1序列相似度大于99%,初步鉴定为琼斯氏菌属菌株。在发酵培养基中,菌体浓度和CMCase活力分别在40h和50h达到最大值,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发酵液pH值稳定在9.5左右。粗酶液的最适作用pH值为10.0,此时CMCase活力达2.3U/mL。在pH值8.0~11.0的范围内保持60%以上的酶活;最适作用温度为60℃,且在30~80℃的范围内保持60%以上的酶活。金属离子Mn2+、Co2+和(NH4)2SO4对酶活力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结论】菌株C73呈现较高的碱性CMCase酶活、较高的热稳定性和pH值稳定性,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利用选择性培养基从发霉的豆粕、豆油工厂周围环境中取样并分离纯化获得一株产热稳定性α-半乳糖苷酶耐热真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分枝犁头霉.研究表明该菌株生长的最适温度和pH值是47℃和7.0,所产酶为胞内酶.酶活研究表明粗酶液的最适温度和pH值分别为68℃和7.0,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从安徽省合肥市西郊的大蜀山上采集了40余株木腐真菌,将其在含有α-萘酚的麸皮汁平板上分离纯化后,根据菌落周围产生紫色氧化圈的显著程度筛选出4株漆酶活性较高的菌株,将这4株真菌进行摇瓶培养,测定并比较它们所产漆酶的活性,得到一株产酶活力最高的菌株SY04.菌株SY04在液体培养3d后粗酶液漆酶活力为330U/mL,在对其漆酶粗酶液进行活性分析后发现,该菌所产漆酶在60℃下保温30min后,活性不受明显影响,其最适反应温度为60℃.该菌所产漆酶具有较高的最适反应温度和热稳定性,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产β-甘露聚糖酶菌株.16SrDNA序列分析结合常规细菌形态学分析表明,该细菌属于芽孢杆菌菌(Bacillus)属,并命名为Bacillus sp.102.该菌株产酶高及迅速,且粗酶液中甘露聚糖酶的量占绝对优势.薄板层析显示粗酶水解魔芋甘露聚糖和角豆胶产物以甘露寡糖为主.对酶性质的研究发现,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pH值为9.0,在pH值为中性时能保持很好的稳定性,有在碱性条件下的工业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从低等木食性白蚁——黑胸散白蚁肠道中通过七叶苷与柠檬酸铁铵的显色反应筛选出14株产β-葡萄糖苷酶的菌株.采用选择培养复筛出1株在60℃, pH值为8的培养条件下,具有耐高温耐碱性的产β-葡萄糖苷酶的菌株BH1.通过对BH1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结合16S rRNA序列对比分析,初步判断BH1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运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对其在产酶过程中的培养条件,如时间、温度、 pH等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可知BH1菌株产酶最佳碳源是麦麸,氮源是酵母膏,无机盐是NaCl,最适pH值为8.0,最适温度为60℃. BH1菌株最佳酶活力为36.24 U/mL,在pH值为9.0,温度为70℃时还具有相对较高的酶活,也进一步说明了该菌株所产的β-葡萄糖苷酶具有耐高温耐碱的特性.  相似文献   

20.
脂肪酶高产菌株的筛选及酶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富油土壤中分离筛选到40株脂肪酶产生茵,其中060805茵株产脂肪酶的能力较强,根据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鉴定,初步鉴定为短波单胞茵.060805茵株发酵产酶需油脂的诱导,同时也依赖Mg2 ,培养基中不添加Mg2 时产酶量很少,微量的Mg2 就能激活茵体产酶.蔗糖等糖类物质不利于060805菌株产脂肪酶.该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35℃,最适pH为6.0;而且在60℃保温60 min酶活基本不损失,在pH 5.0~8.0范围内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