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异羟肟酸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和催化氧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合成了一系列异羟肟酸L^1H~L^6H及其过渡金属配合物M(L^1)2~M(L^6)2(M=Cu(Ⅱ),Co(Ⅱ),并以元素分析、IR、^1HNMR和MS进行了表征,考查了它们的铜(Ⅱ)配合物对异丙苯氧化生成氢过氧化异丙苯(CHP)的催化性能,与其未取代(R=H)的对照样Cu(L^7)2比较,讨论了配体芳环上取代基及其末端基团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同核双卟啉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对细胞色素P450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合成了Fe(Ⅲ)-Fe(Ⅲ),Mn(Ⅲ)-Mn(Ⅲ),Co(Ⅱ)-Co(Ⅱ)3种同核双卟啉金属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1H-核磁共振谱和顺磁共振谱等进行表征.研究了这些同核双卟啉金属配合物模拟细胞色素P450催化环己烷羟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同核双卟啉金属配合物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其催化活性顺序为:Fe(Ⅲ)-Fe(Ⅲ)>Mn(Ⅲ)-Mn(Ⅲ)>Co(Ⅱ)-Co(Ⅱ)  相似文献   

3.
′(ω羧基壬酰基)苯并15冠5(L)的丙酮溶液与碘化钠的丙酮溶液作用,得到了配合物Na+L·I-晶体.配合物的1HNMR与自由配体冠L的1HNMR谱相比较,ArH和OCH2的δ向低场移动了0.01~0.05ppm.比较二者的IR,配合物冠环上的C-O-C和Ar-O-C的振动频率向低波数方向移动了7~46cm-1.并对配合物的成键性能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4.
用1,6-二(二茂铁基)-2,5-二氮杂己-1,5-二烯与二阶钴、镍、铜、锌、镉和汞的氯化物反应,合成了六种新的配合物,探索出了适宜的反应条件,经元素分析,确定了新配合物的组成为:LMCl2(L=C5H5FcC5H4CH=NCH2CH2N=CHC5H4FcC5H5,M=Co,Ni,Cu,Zn,Cd,H),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测定,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5.
高连周  张廉奉 《河南科学》1999,17(4):365-369
室温下,在配体存在下,通过氧化加成反应合成了双核铜配合物「Cu(C6H5COO)2(L)」2,L=C5H5(NO(1),4-methylpyridine(2),2,6-bimethylpyrdine(3),「Cu(C6H5COO)4(dppe)」(4),dppe=双二苯基膦乙烷,以元素分析、电导,热重-差热分析、红外光谱,磁图二色性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经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确定了配合物(1)  相似文献   

6.
两种不同含卤配体金属有机化合物,可通过卤原子相联成[LM(Cl)2M‘Cl2]和[LM(Cl)2·M’L‘]2+卤桥型异核配合物.对它们3800~80cm-1间的红外光谱作了研究,并提出构型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导三苯基膦Co(Ⅰ)和Co(Ⅱ)与特-丁基异腈的反应.依反应物摩比弥不同得到三种不同的配合物:[Co(Ⅰ)L2L'2]Cl(A)、[Co(Ⅱ)L'2]Cl2(B)及[Co(Ⅱ)LL'Cl2]·C6H6(C)(其中L=pph3、L'=t-BUNC).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1HNMR、差热-热重及快原子轰击质谱(FAB-MS)分析,确定了它们的组成和结构.  相似文献   

8.
以邻溴苯甲酸和邻菲罗啉为配体的镧、钐三元固态配合物的合成。通过元素分析确定该类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La(Phen)L3和Sm(Phen)L3,(Phen为菲罗啉,L-o-BrC6H4COO^-)。红外光谱和热谱测量表明,配合物中存在M-O和M-N键,配合物在300℃以下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9.
以MCl2和配体L(L=1,10-菲罗啉-5,6-二酮)为原料。合成了标题配合物MLCl2,M=Ni  相似文献   

10.
由二溴水杨醛缩氨基硫脲与Cu(Ⅱ),Ni(Ⅱ),Zn(Ⅱ)合成了3种新型固体配合物。并对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热重、摩尔电导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MLB·nH2O〔M=Cu(Ⅱ),Ni(Ⅱ),Zn(Ⅱ);B=Cl-·OAc-;n=2,1,0;L=3,5-二溴水杨醛缩氨基硫脲负离子〕,并推断出了配合物可能的结构。  相似文献   

11.
对金属卟啉催化性质的研究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是与分子氧有关的催化反应〔1〕.该文研究了标题卟啉(H2P)及其6种配合物存在下,用分子氧氧化芳醛的催化过程,测定了反应体系的吸氧动力学曲线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一系列铕与含不同4-酰代基的1-苯基-3-甲基-吡唑啉酮-5的三元配合物Eu(L)32H2O[L=1-苯基-3-甲基-4-乙酰基吡唑啉酮-5(HPMAP),1-苯基-3-甲基-4-丙酰基吡唑啉酮-5(HPMPP),1-苯基-3-甲基-4-异丁酰基吡唑啉酮-5(HPMIBP),1-苯基-3-甲基-4-特戊酰基吡唑啉酮-5(HPMPVP),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啉酮-5(HPMBP)]。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差热-热重谱,X-射线衍射对其组成和光谱性质进行了表征,同时测定了这些配合物的荧光性能,表明不同的4-酰代基对其荧光性能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N,N′-双(2-羟基苯基)草酸二酰胺(简写H4hpox)与过渡金属的几种单核,双核及异核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摩尔电导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秆,结果表明,N-N′-双(2-羟基苯基)草酸二酰胺可与过渡金属离子形成单核,双核及异等类型的配合物。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在苯环2,5位带有不同取代基(CH3、CH3O、Cl、Br或H)的6种聚四芳基锰卟啉p-PolyT(2,5-2R)PPMnCl和m-PolyTPPMnCl,考察了它们催化PhIO氧化环己烷的性能,结果表明:这些聚四芳基锰卟啉具有显著的抗氧化稳定性,带供电子基的聚合物催化速度较快,选择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通过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5-羟基吡唑缩苯甲酰腙(H2PBB)和过渡金属乙酸盐反应,制备了组成为M(PBB)2·nH2O(M=Mn,Cu时n=0;M=Fe,Co,Ni,Zn时n=1)的6个过渡金属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IR,UV,TG-DTA,NMR等手段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PMBP-苯甲酰腙过渡金属配合物具有一定的抗脂质过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6.
过渡金属和镧系金属卟啉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新型5, 10, 15, 20-四(对-(4-氟苯甲酰氧基苯基))过渡金属卟啉和新型镧系乙酰丙酮-5, 10, 15, 20-四(对-(4-氟苯甲酰氧基苯基))卟啉配合物,并用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声光谱,摩尔电导,核磁共振氢谱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7.
本文合成了10个新的过渡金属配合物,[MnL].H2O(1),[CuL].H2O(2),[Cu4L2Cl4](3),[Mn4L2Cl4](4),[CrL(H2O)2](NO3)(5),[Cd2L'2(CH3OH)2(NO3)2](6),[NiL]3(sal).2H2O(7),[CoL(H2O)2]2.4H2O(8),[CoL'2](C104)(9)和[(UO2)L(CH3OH)]2(10).通过元素分析和单晶X-射线结构分析准确确定了所有这些新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8.
通过乙二胺四乙酸二酐与对氨基苯甲酸的酰化反应合成了乙二胺N,N-二(4-乙酰胺苯甲酸)二乙酸(H4L),并以此为配体分别与稀土离子Sm3+、Gd3+、Eu3+和过渡金属离子Mn2+、Fe3+组装得到系列配合物.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元素分析及热重-差热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组成与结构的表征,配合物的组成可表示为M(HL)?3H2O(M=Sm3+, Eu3+,Gd3+,Fe3+)或者M(H2L)?3H2O(M=Mn2+).配合物Gd(HL) ?3H2O的荧光发射光谱中没有离子特征谱图,而配合物Eu(HL)?3H2O在618nm处5D07F3跃迁的发射峰最强.配合物Gd(HL)?3H2O的弛豫率为7.43mmol/(L?s),体外弛豫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高价钨砷杂多酸盐[(C_4H_9)_4N]_21;[KAs_4W_40O_140(CrO)_2]、[(C_4H_9)_4N]_21[KAs_4W_40O_140Co_2]和[(C_4H_9)_4N]_21[KAs_4W_40O_140Mn_2]的合成,表征及其氧化性质.通过元素分析、磁化率、电子吸收光谱及e.s.r谱证明,标题化合物中取代元素Cr、Mn、Co的氧化态分别为5,3,3.合成化合物具有氧化性质,在甲苯中能将三苯基磷、苯乙烯及反-二苯乙烯氧化成氧化物.  相似文献   

20.
异羟肟酸(hydroxamic acid)作为分析试剂、抗癌药物和含铁菌模型已有较多报道,但对其分子氧(O2)亲合性和仿生催化氧化性能的研究仅见一例,而且涉及的品种比较单一^[1]。为了更系统地研究其结构对仿生性能的影响,在文[2]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合成了以烷基醚为桥基的二元异羟肟酸H2L^1,H2L^2和H2L^3(图1)及其钴(Ⅱ)配合物,研究了钴(Ⅱ)配合物的仿生载氧性能,并与多亚甲基桥连品种(H2L^4和H2L^5)的配合物作比较,考察了桥链长短、链上氧杂原子对其分子氧(O2)亲合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