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手掌参多糖的分子量及组成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传统蒙药手掌参(GymanadeniaconopseaR.Br.)的干燥根茎中用热水提取,醇析分离得到纯的手掌参多糖(GCP),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对其分子量及组成进行测定分析.GCP的数均分子量为Mn=3.21×104,Mw=8.03×104,分散系数为2.5021.糖组分分析显示该GCP是由葡萄糖和甘露糖组成,其摩尔组成比为1∶1.5.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胞外多糖PS-9415的分子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放射形土壤杆菌 (Agrobacteriumradiobacter)Q94 15胞外多糖PS_94 15的分子结构 .PS_94 15是由D -葡萄糖、D -半乳糖组成的中性杂多糖 ,其摩尔比为 0 .83∶1,含有乙酰基和丙酮酰基 .其重均分子量 Mw=2 0 .7× 10 4 u ,数均分子量 Mn=18.2× 10 4 u( Mw/ Mn=1.14 ) .PS_94 15为典型的热敏胶 ,其θm=90℃ .PS_94 15溶液在温度变化时有构象转变 ,凝胶为无定型网络结构 .  相似文献   

3.
野生榛蘑多糖采用水提法得到多糖粗品,经Sevage法除蛋白,H2O2法脱色素和透析法去除小分子后,采用DEAE-纤维素柱层析纯化,分离得三种多糖成分Ⅰ,Ⅱ和Ⅲ.纯化得的榛蘑多糖经葡聚糖凝胶层析法测得相对分子量分别为132429,93917,74687 Da.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特性粘数[η],重均分子量Mw和GPC,以宽分布的高聚物试样得到单分散的粘度—分子量关系式的方法,建立了由聚已二酸丁二醇酯(Mn=1750),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和扩链剂1,4—丁二醇(BDO)形成的低硬含量聚氨酯在25℃时五种溶剂中的单分散Mark—Houwink关系式: DMF[η]=1.540×10~(-2) Mw0.748 THF[η]=1.211×10~(-2)Mw0.783 二氧六环:[η]=7.623×10~(-3)Mw0.820 环已酮[η]=1.157×10~(-2)Ww0.785 DMSO[η]=4.550×10~(-2)MW0.647 按照上述式子计算得到的Mη与单分散的Mark—Houwink关系式相吻合,而与试样的分布宽度无关。  相似文献   

5.
以甲基苯基二氯硅烷为原料,使用Wurtz偶联法和低价钛试剂法合成了甲基苯基聚硅烷.低价钛试剂法可以得到产率较高的、分子量分布较窄的甲基苯基聚硅烷(Mn=16 860,分散系数Mw/Mn=1.6).在氯仿中以四氯化锡为催化荆,甲基苯基聚硅烷与甲基氯甲基醚反应得到氯甲基苯基甲基聚硅烷,Mn=5 630,只有前者的1/3,且反应收率只有12%.  相似文献   

6.
春砂仁多糖的提取及组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春砂仁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分析的研究.以凝胶过滤色谱法测定春砂仁多糖的数量及分子量,结果显示:春砂仁主要含两种多糖,其数均分子量分别为56 421及1 743;多糖经酸解成为单糖并衍生为乙酰化的糖肟,对照标样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单糖组分为阿拉伯糖、甘露糖、葡萄糖及半乳糖,4种单糖含量的相对比例:1.00∶0.68∶0.97∶0.86.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体醇沉法得香菇多糖粗品,再通过分级醇沉及Sephadex G-200葡聚糖凝胶进一步分离纯化得到香菇多糖;用硫酸苯酚法测定香菇多糖含量,采用分子排阻色谱法测定香菇多糖分子量,用糖腈乙酸酯柱前衍生化-气相色谱法测定单糖组成,红外光谱(IR)测定多糖结构,结果显示:香菇多糖初次提取纯化的两个组分由β糖苷键岩藻聚糖构成,相对分子量分别为9.5×104和1.7×104.二次提取纯化多糖组分1由岩藻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组成(3.6∶1.3∶1.2∶9.2∶63.3∶21.4),相对分子量4.2×104,以α糖苷键链接;组分2由岩藻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组成(10.7∶1.5∶0.6∶14.2∶25.4∶47.5),相对分子量1.5×104,以β糖苷键链接.香菇多糖结构复杂,其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密切相关,通过对香菇多糖的分离纯化和结构表征,可为获取高活性多糖、提升多糖在食品和药品中的应用价值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PEO-Br为大分子引发剂,通过ATRP法合成了一组两亲性两嵌段共聚物PEO45-bPtBAx(x=28,35,53).采用HNMR、FTIR、SEC和TEM对产物进行了表征,讨论了投料比对控制产物的分子链结构,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tBA的转化率较高,1 H NMR结果显示成功制得目标产物,所得嵌段共聚物均具有极窄的分子量分布(Mw/Mn≤1.07).在tBA相对于PEO-Br的投料比较小时可以对嵌段共聚物结构进行精确调控.tBA投入量的增大会导致分子量分布变宽及引发效率下降.PEO45-b-PtBA35被成功水解为PEO45-b-PAA35,在中性水溶液中PEO45-b-PAA35自组装形成了分散较为均匀的球形胶束.  相似文献   

9.
以传统的Ziegler-Natta(Z-N)/茂金属(Cp2ZrCl2)催化剂为主催化剂, 以三乙基铝[(C2H5)3Al]为助催化剂, 采用本体聚合法合成了具有超高分子量的烯烃类聚合物. 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获得了最佳的催化剂配比条件(A为0.02 g、B为0.03 g、C为0.15 mL). 凝胶渗透色谱测得在该条件下所合成聚合物的Mw为1. 12×107, Mn为2. 96×106, 多分散系数Mw/Mn为3.79. 以旋转粘度计测得该条件下聚合物溶液的表观粘度为27mPa∙s. 实验证明, 通过采Ziegler-Natta(Z-N)/茂金属(Cp2ZrCl2)为主催化剂进行烯烃聚合不仅能提高聚合物的分子量, 而且还能增大其分子量分布.  相似文献   

10.
超滤膜分离纯化山麦冬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不同孔径的超滤膜对山麦冬多糖提取液进行超滤分离,并用苯酚-硫酸比色法和福林-酚试剂显色法分别测定各超滤液多糖和蛋白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相对分子量范围的多糖在山麦冬总糖中的含量分别为:相对分子量在30 000以上的含量为50.3%,30 000~10 000之间的含量为19.6%,10 000~1 000之间的含量为13.8%,分子量小于1 000的低聚糖和单糖含量为16.3%;各级多糖干物质纯度均大于90%;超滤膜可截留大部分蛋白质.超滤是一种很好的分离纯化山麦冬多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裸花紫珠片的抗菌消炎和止血作用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为考察裸花紫珠片的抗菌消炎、止血功效 ,用试管体外抗菌、毛细血管通透性、耳肿胀、跖肿胀、出凝血时间等方法对裸花紫珠片进行了药理研究 ,结果表明 :裸花紫珠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沙门氏菌、肺炎球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 ,对冰醋酸所致的小鼠腹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和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具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 ,并明显抑制大鼠蛋清性足肿胀形成和缩短小鼠的出凝血时间 .提示裸花紫珠片是一个药理作用较广泛的抗菌消炎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找到一种操作简单、结果准确的香菇多糖提取及分子量测定的方法。方法:用水煮醇沉法提取香菇多糖,用蒽酮-硫酸法在621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值计算糖含量,通过Sephadex-LH20柱,分离得到分子量范围不同的三段组分,GPC测定分子量范围。结果:蒽酮-硫酸法测定得到香菇多糖的糖含量为52.3%,经GPC测定三段组分分子量范围分别为27w、1w、300D。结论:结果表明,水煮醇沉法提取香菇多糖操作简单,柱分离纯化后,GPC测定分子量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茯苓菌丝体多糖硫酸酯化的适宜条件 ,为进行生物活性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从茯苓菌丝体中得到的一种α ( 1→ 3 ) D 葡聚糖 (ab PCM3 I) ,采用氯磺酸 吡啶作为酯化试剂 ,研究反应温度、时间及反应物的摩尔比对硫酸酯化过程的影响。结果 :得到一系列水溶性的硫酸酯化茯苓菌丝体多糖 (S1-ab-PCM3 -I~S5 -ab -PCM 3 -I) ,经元素分析测定其取代度为 0 .3 9~ 0 .67。用凝胶渗透色谱和光散射联用法 (GPC -LLS)测定硫酸酯化衍生物的分子量为 2 .0× 10 4 ~ 11.3× 10 4 ,仅为原多糖分子量的 4%~ 17%。结论 :硫酸酯化反应打断了α ( 1→ 3 ) D 葡聚糖的分子链  相似文献   

14.
采用Sevag法、木瓜蛋白酶-Sevag法、TCA-Sevag法对绞股蓝粗多糖脱蛋白工艺进行研究.通过DEAE—52纤维素柱层析和葡聚糖凝胶G—200柱层析对粗多糖进行分离纯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对精制多糖GPM—21的相对分子质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Sevag法效果最佳,蛋白脱除率高且多糖损失量小,累计蛋白脱除率可达63.08%,多糖保留率为77.34%.液相渗透色谱法测定GPM—21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0 576.  相似文献   

15.
砂海星酸性粘多糖的分离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碱提法结合酶解法从砂海星中提取酸性粘多糖.粗品经三氯乙酸和二次酶解除蛋白后,用42%和80%的乙醇分级沉淀分别得到多糖Ⅰ和多糖Ⅱ,其总糖含量分别为71.6%、80.4%,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52%和1.38%.多糖Ⅱ依次用离子交换层析(DEAE-52)和葡聚糖凝胶(G-50)进行分离、纯化,结果表明分子中带有比较均一的电荷,硫酸基离子鉴定反应为阳性,并且组分比较单一;用葡聚糖凝胶(G-100)对其分子量进行测定,其平均分子量约为12kD.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美国Waters公司产大型精密仪器150-CALC/GPC(简称150-C)色谱仪测定了黄芪多糖的分子量及其分布。通过解析谱图为从黄芪中分离、集取不同分子量级分的黄芪多糖工艺的研究提供了大量、可靠的分析数据。同时,提供了一种测定天然大分子有机物特征常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将辛烯基琥珀酸酐(OSA)与水溶性大豆多糖(SSPS)进行酯化反应,并通过超滤膜分离技术对酯化后的大豆多糖进行分离纯化从而得到相对分子质量更加集中的酯化水溶性大豆多糖(OSA-SSPS).利用超滤膜对酯化后的大豆多糖进行分离得到OSA-SSPS,并对比了SSPS与OSA-SSPS的红外光谱、粒径、Zeta电位、黏度.结果表明:OSA-SSPS在1733 cm~(-1)处有明显的吸收峰,说明SSPS与OSA发生了酯化反应生成了OSA-SSPS;OSA-SSPS的粒径及电位绝对值均高于SSPS;OSA-SSPS的黏度也高于SSPS.酸性乳饮料稳定性及形貌学分析表明,同SSPS相比,OSA-SSPS具有更优越的蛋白分散稳定性,微滴分布均匀.研究表明,SSPS与OSA的酯化反应过程中,SSPS侧链增长,电位发生变化,空间位阻增强.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揭示超声功率对麦冬多糖结构及活性影响的规律,选用5种功率超声提取麦冬多糖,并利用季铵盐沉淀法对其进行分离,分别得到了5种AP1和AP3多糖.然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分别对AP1和AP3多糖的分子量分布、单糖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起初随着超声功率的增大,不断有较大分子量的多糖被提取,但随着超声功率的进一步增大,大分子量的多糖分子量减半,被降解为较小分子量的多糖.气相色谱研究表明随着超声提取功率的不断增大,嵌入麦冬原材料中较稳定,利用小功率很难被提取出来单糖组分如鼠李糖、阿拉伯糖和木糖均被提取.AP1和AP3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随着超声功率的增大,麦冬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超声功率为400W时其抗氧化活性最高.可见,超声功率对麦冬多糖的结构及活性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柘树根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组成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柘树(Cudrania tricuspidata (Carr.) Bur.)的根为材料,经热水抽提、木瓜蛋白酶-Sevag法除蛋白、乙醇沉淀和凝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1种水溶性的柘树根多糖(CTP)并研究了其单糖组成. 采用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法对柘树根多糖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柘树根多糖具有多糖特征性的紫外和红外吸收峰,不含糖醛酸;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结果表明,柘树根多糖的峰值分子量为18881;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柘树根多糖中单糖的种类和构成比例,结果表明,柘树根多糖主要由葡萄糖、阿拉伯糖、半乳糖、木糖等4种单糖组成,并计算出4种单糖的摩尔组成比例.  相似文献   

20.
沙棘叶水溶性多糖的提取及分离纯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采用热水提取和乙醇沉淀获得沙棘叶水溶性粗多糖,再经酸性乙醇分级,将沙棘叶水溶性粗多糖分为3个级分SJI、SJ2和SJ3,将SJ2脱蛋白后经DEAE-Sephadex A-25进行分离纯化得SJ21和SJ22,经纸层析、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和Sepharose CL-4B柱层析纯度鉴定表明:SJ21和SJ22的相对分子质量均约为7×104,为首次从沙棘叶中分离得到的纯多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