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青青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1):2930-2937,2942
通过对连云港海域(1976-2008)、吕泗海域(1960-1990)30年左右的海表温度(SST)资料进行随机动态分析;并计算了SST与Nio3.4指数、海表热通量和海面风场的相关系数。研究结果表明:从1976-2008年连云港的SST呈现长期升高的趋势,32年间约上升0.9℃;从1960-1990年吕泗的SST呈现下降的趋势,30年间共下降约0.22℃。月均的SST最大熵谱分析揭示了两站的SST具有12个月和6个月的显著变化周期,此外还有准2 a的振荡周期。东赤道太平洋海温的异常对连云港、吕泗海域的SST有一定的影响,热通量是影响连云港海域SST变化的部分因素,仅通过海面热通量的变化无法解释连云港海域海表温度升高的现象,海洋动力过程对SST的贡献不能忽略。连云港、吕泗海域的SST变化与风场的变化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根据2004年5月10日对西闪岛试验场4个养殖塘及进、排水口水体温度、盐度、pH、溶解氧、各种无机氮、磷酸盐、COD等理化指标和大肠菌群、细菌总数等生物指标的测定结果分析养殖场水质变化。结果表明:养殖场和进、排口水体温度、盐度变化不明显,pH下降与养殖周期有关;营养盐含量增加,在不同养殖种类、养殖周期和养殖饲料系数变化不同;受消毒杀菌等措施影响下细菌总数与大肠杆菌总数明显减小,而养殖周期长的池塘,细菌总数仍增加,大肠杆菌总数减少幅度变小。  相似文献   

3.
根据国家海洋局三亚海洋环境监测站2007年4月20日10时至21日11时潮汐周期内连续26个小时的三亚河入海口水文及水质同步监则资料,分析该水域1个潮汐周期内营养物质、叶绿素a变化与潮汐的关系。结果表明,盐度、营养盐、叶绿素a受潮汐的影响极为明显,盐度变化趋势与潮汐变化趋势相似,营养盐(无机氮、无机磷)、叶绿素a变化趋势与潮汐变化趋势相反。叶绿素a与潮汐、盐度、无机氮、无机磷的关系为c叶绿素a=-73.3244 0.00174a 2.284b 0.175d 0.293e,a为潮汐测量值(cm),b、d、e分别为盐度、无机氮和无机磷的测量值(μg/L)。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长江口口外盐度分层现象明显的特征,建立了一个分层数学模型计算长江口口外海滨的潮流和盐度扩散变化情况,侧重研究了盐度分布在垂向上的变化,并获得了良好的结果。这个分层模型可以作为长江口环流数值模型的一个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九龙江口-厦门湾表层盐度分布特征及其与潮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6~2007年九龙江口-厦门湾海域5个航次的调查结果,分析该海域表层盐度的分布特征及其随潮时的变化.结果表明:河口区,表层盐度分布随潮变化;因受外海高盐水和九龙江冲淡水影响的不同,高潮前1~2 h,河口海域表层盐度北部随时间降低,而南部则随时间略有升高;厦门湾海域存在明显的冲淡水锋面,其位置及强度也随潮变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长江口口外盐度分层现象明显的特征,建立了一个分层数学模型计算长江口口外海滨的潮流和盐度扩散变化情况,侧重研究了盐度分布在垂向上的变化,并获得了良好的结果.这个分层模型可以作为长江口环流数值模型的一个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渤海盐度长期变化特征及可能的主导因素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基于渤海沿岸葫芦岛、秦皇岛、塘沽和渤海海峡北部北隍城4个海洋观测站35a(1961~1996年)和渤海常规断面21 a(1978~1999年)的盐度观测资料,分析了渤海盐度的年际和长期变化特征;比较1958年8月和2000年8月渤海盐度场,讨论了它们之间的本质差异,并对导致渤海盐度场变异的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显示近35 a来全渤海平均盐度升高近2,渤海湾老黄河口附近海域盐度升高近10.2000年渤海的盐度已高于渤海海峡东侧北黄海的盐度.4个海洋观测站和断面站盐度观测值的时变曲线反映出明显的年际尺度变化.葫芦岛、秦皇岛和北隍城3个海洋观测站盐度观测资料的谱分析结果揭示,以上3个海洋站在12 a频段均存在显著谱峰;另外,葫芦岛2.5,4和24 a,秦皇岛3和24 a,北隍城7和21 a的谱峰也是显著的.基于年代平均淡水通量收支分析,认为黄河入海流量持续锐减是导致渤海盐度升高的主导原因.  相似文献   

8.
对现代珊瑚的氧同位素组成的季节与年际变化研究业已表明,海南岛东岸现代珊瑚氧同位素组成在冬季主要受表层海温控制,而在夏季则主要受夏季风降水决定的表层海水盐度影响.基于这一联系,本研究在高精度铀系测年基础上对中全新世滨珊瑚40a的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5400a前的全新世中期滨珊瑚的δ18O值相对于现代升高了0.613‰(相当于11%),指示着海水δ18O值和盐度相对于现代的升高程度,可能主要与南海和太平洋水体交换强度增加所导致的盐度增大有关;结果同时显示,δ18O值的季节性幅度相对于现代增加了0.535‰(相当于33%),可能主要由冬季海水δ18O值升高引起,这一变化也与中全新世日照相对于现代的季节幅度增加相一致,分析认为日照增加引起的蒸发量增加和太平洋海水交换加强可能是根本原因.重建的冬夏季风代用指标的结果显示,中全新世冬夏季风的年际变率相对于现代都有所增加;谱分析结果揭示出冬季风年代尺度波动和夏季风约3a周期的存在,这些周期仍位于ENSO对季节变化的周期之内.  相似文献   

9.
河口底泥盐度释放模型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底泥盐度释放的变化规律并定量计算了底泥盐度释放通量;基于室内实验结果,建立并率定了底泥盐度释放的概念模型;以鉴江河口为例,运用所建模型,定量预测了不同水文条件下,河口水库水质淡化的趋势。结果表明:①在同一换水周期下,底泥盐度的释放受底泥本底间隙水盐度的影响,本底间隙水盐度越大释放量越大;初期,底泥盐度释放强度较大,但随着换水周期的累加,底泥盐度释放逐步降低;②河口蓄淡水库在蓄淡初期,水质(盐度)逐步增加,到一定限值后又逐步递减;淡化时间与来水频率呈正比关系,丰水期淡化时间较短,枯水期则较长。  相似文献   

10.
针对标准化海洋盐度场产品较为匮乏的事实,利用Argo温盐观测剖面与卫星遥感海表温度资料,采用时空权重插值和多变量DINEOF方法,对太平洋区域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的三维逐周盐度场进行重构。提出的重构方法有2个明显特色,一是采用时空权重插值与多变量DINEOF相结合的方法,弥补了时空权重插值结果中包含缺失数据的不足;二是引入卫星遥感海表温度,弥补了Argo可靠海表数据的缺乏。重构再分析产品与其他观测和数据产品的对比结果表明,重构产品不但能够抓住盐度分布的主要模态特征,而且可表现盐度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为海洋和气候研究提供了一种有用的标准化数据新产品。  相似文献   

11.
以棉花为种植对象,连续2年进行了不同盐质量浓度海冰水灌溉试验,分析了不同盐质量浓度海冰水对棉花产量、土壤空间盐分动态运移变化以及棉花光合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利用本试验设定的不同盐质量浓度的海冰水灌溉,其棉花的产量都比对照要高,说明利用一定盐质量浓度海冰水灌溉能够缓解滨海盐碱地区的干旱问题.利用3 g.L-1的海冰水灌溉,对棉花的增产显著,同时又不会对滨海盐碱地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因此对滨海盐碱地来说,宜采用该盐质量浓度的海冰水灌溉棉田.在本试验设定的几个不同盐质量浓度的海冰水中,利用3 g.L-1的海冰水灌溉,棉花的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及细胞间CO2体积分数均达到最高水平,这是其能使棉花增产的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化影响下2050年广东沿海地区风暴潮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广东沿海地区台风风暴潮灾害时空分布逐渐发生变化。本文根据近30年来广东沿海地区18个验潮站的风暴潮资料以及近60年来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资料,结合前人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与海表温度关系研究以及对珠江三角洲地区海平面上升趋势的预测研究,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对2050年广东省沿海地区风暴潮淹没范围进行了预测,并对不同区域风暴潮的危险性进行了分析评价。从社会经济、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滨海构造物和承灾能力5个方面构建风暴潮承灾体脆弱性评估体系,完善了广东省沿海地区风暴潮脆弱性指标预测模型,通过该模型对2050年该地区风暴潮脆弱性进行了评估。在未来气候变化影响下风暴潮灾害危险性评价和脆弱性评估的基础上,对2050年广东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估,绘制了该地区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价图。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沿海地区围垦动态以及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以江苏沿海地区为研究区,基于ENVI 5.3与ArcGIS 10.0平台,以2000年Landsat-7 ETM和2017年Landsat-8 OLI的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目视解译的方式提取海岸线,然后用监督分类方法得到江苏沿海地区2000年和2017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a)2000—2017年间江苏沿海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围垦,江苏省围垦土地面积107 420.0 hm2,年均围垦面积6 318.8 hm2,全省平均岸线围垦强度为7.11 hm2/(a·km)。(b)连云港市围垦强度最低,大部分耕地、林地与水体转化为城乡、工矿及居民用地;盐城市海岸线长度最长,围垦面积最大,整体利用格局向海岸方向迁移,耕地、未利用土地等面积略有下降;南通市围垦强度最大,林地面积大幅度减小,城镇面积增加。(c)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江苏沿海围垦与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4.
南汇嘴-崎岖列岛海域海床演变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5年春季水文泥沙测量资料和历史海图资料,在分析水动力条件、悬沙和沉积物特征基础上,对海床冲淤量进行计算,探讨了南汇嘴 崎岖列岛海域海床演变的基本规律.得出最近50年来海区呈现淤积减弱和冲刷加强的趋势,而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主要包括海洋动力作用、长江入海泥沙变化以及近岸大型海岸和海洋工程的建设等.  相似文献   

15.
为了检验改进的Argo延时质量控制方法对盐度漂移误差的校正效果,分别利用现有质量控制方法和改进方法,对太平洋海域3个代表性Argo浮标盐度观测资料进行了延时质量控制,并利用船载温盐探仪资料或高质量浮标资料,对2种方法的质量控制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在温盐度变化较大的海域,改进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检测和判断电导率传感器发生漂移的浮标起始观测剖面,而且可以有效地校正由电导率漂移所带来的盐度误差,且校正的精度高于质量控制方法。在温盐度分布比较均匀的海域,2种方法对浮标盐度漂移误差的校正结果几乎无差异。  相似文献   

16.
侍茂崇  陈妍宇  陈波  丁扬  刘振 《广西科学》2019,26(6):614-625
为获得北部湾生态要素分布规律更全面的认识,本文基于北部湾海表层温度、盐度和有关生态参数的遥感数据,利用2007年"908"专项调查资料,结合海流数值计算结果,分析了2007年夏季(6-8月)的海表层温度、盐度、叶绿素a浓度和颗粒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an,POC)、颗粒无机碳(Particulate Inorganic Carban,PIC)浓度的分布态势并给予合理的动力机制解释:(1)北部湾表层叶绿素a浓度呈明显的自东向西、由近岸向湾中部逐渐递减的态势,高值区为琼州海峡、广西沿岸、越南沿岸和海南岛西南侧近海海域;(2) POC和PIC空间分布特征与叶绿素a相似,低值区均主要集中在湾口水交换较快区域;(3)入侵高盐水的33.5 PSU等值线最北可达到21°N;湾内存在一个上升流区域形成的高盐核心;(4)北部湾水温的高值区分布在广西沿岸和越南沿岸的浅水区;(5)叶绿素a、POC和PIC高值区与沿岸径流有关;(6)海南岛西南部叶绿素a、POC和PIC的高值区与上升流有关。上述分析虽然只是2007年一年的结果,但是结果却具有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锦州—葫芦岛沿海地区景观格局变化与生态服务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GIS和遥感技术,提取出1990、2000和2010年锦州一葫芦岛沿海地区的景观类型图,分析其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并通过定量化得出的锦州一葫芦岛沿海地区景观类型单位面积生态价值表,计算出1990--2010年锦州一葫芦岛沿海地区不同类型景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锦州一葫芦岛沿海地区景观总面积呈增长趋势;面积变化最大的景观类型是建设用地和水域,建设用地在20年里增加了272.2km2,而水域在20年里减少了159.4km。,耕地、林地、草地的面积变化量其次,呈递减趋势;景观格局的转变类型主要为:水域、耕地、海洋、草地转为建设用地,以及水域、林地转为耕地.非建设用地,特别是水域的大幅度减少,导致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下降趋势明显,这将给该地区带来一系列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城市管理者需要加强用地平衡和规划布局管理,智慧地配置景观资源,景观格局优化研究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江苏沿海地区NDVI的演变特征及其对区域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沿海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1998—2008年从SPOT VEGETATION中提取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资料,分析江苏沿海地区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江苏沿海地区的NDVI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季3、4月份及夏季7、8月份NDVI指数上升明显;近10年来,江苏沿海地区植被覆盖率呈增加趋势,植被状况有所改善。(2)1999年江苏沿海地区NDVI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其表现为盐城较高、连云港次之、南通较低;到2007年连云港、南通地区NDVI明显增加,盐城地区总体增加,但区域差异较大,部分地区还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3)江苏沿海地区气候(气温、降水)因素对NDVI影响作用明显,二者均对NDVI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其中气温是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9.
深水网箱养殖海域水质状况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11月至2004年6月间在青山、朱家尖、册子3个不同地点的深水网箱养殖海区采集水样,根据海洋监测规范[1]对样品的温度、pH值、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生化耗氧量(BOD5)及营养盐等化学指标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网箱养殖海区各化学指标虽然比非养殖海区偏高,但是差别较小,说明养殖未给周围水环境带来严重污染。养殖海区营养盐超标现象严重,属四类海水标准,且富营养化状况严重,但这在浙江沿岸尚属正常。  相似文献   

20.
台湾海峡北部海区1998年2~3月温、盐的断面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1998年2~3月台湾海峡北部海区的CTD资料,进行温、盐断面分布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海区的西部,上层存在一支低温低盐的沿岸水,使得各断面中的等温线和等盐线均向岸下倾;在研究海区的东部,温、盐呈垂直均匀,而且具有高温高盐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