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综合类   1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市南汇南滩近期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作者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方法分析了上海市南汇南滩近期冲淤特征,表现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空间上纵向与横向的两种波动.纵向上,南汇南滩的冲淤波动以类似行进波的形式向西传播,速率约为820m/a,波动幅度沿程递减,横向上,以水下斜波和海床的衔拉部位为节点,整个剖面以类似驻波的形式上下振动,节点上下出现相反的冲淤趋势,即上冲下淤或上淤下冲.水下斜波带冲淤幅度最大,滩地和海床相对要小.  相似文献   
2.
3.
利用1950-2010年间宜昌、汉口和大通站的有关资料,对比分析长江流域上中下游河段的径流量和输沙量特性及其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1950—2010年宜昌站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32×10~(11)m~3,汉口站为7.07×10~(11)m~3,大通站为8.96×10~(11)m~3,上游来水量与中下游来水量各占一半左右.年际间年径流量存在波动变化,但未出现明显的趋势性增减变化.而三峡水库建成后径流量存在年内削峰补枯现象;1950—2010年宜昌站多年平均输沙量为4.34×10~8t,汉口站为3.59×10~8t,大通站为3.90×10~8t,泥沙主要来源于上游流域.而年际间年输沙量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下降,尤其2003年三峡水库建成后输沙量出现锐减,宜昌站年平均输沙量降为0.54×10~8t,汉口站为1.17×10~8t,大通站为1.52×10~8t,汛期输沙量减少更明显,而且不同粒径组的悬沙输沙量出现不一致的下降,这与中下游河床和岸滩沉积物再浮悬泥沙及湖泊补给的泥沙组成有关.对悬沙不同粒径组的输沙量与径流量之间建立散点关系图,表明D≥0.1 mm泥沙粒径组的线性关系较好,而全沙粒径组尤其是细颗粒组相关性较差,符合河流动力学的相关理论.本研究成果对认识近年来人类活动干扰下的长江流域水沙变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长江每年携带9240亿立方米的水和4.86亿吨的泥沙分别由南槽、北槽、北港和北支等四条汊道输送入海。巨量水、沙下泄,不仅对长江河口而且对邻近陆架海域的水文、泥沙、沉积和生态环境等有重大影响,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均有重要意义,多年来一直被人们所关注。  相似文献   
5.
长江河口拦门沙冲淤变化过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该文在对长江河口拦门沙百余年来冲淤变化过程分析的基础上 ,利用GIS工具 ,计算了长江口拦门沙自 184 2年以来的冲淤量 ,其结果表明 ,15 0余年来 ,长江口拦门沙地区虽存在时冲时淤的变化规律 ,但总体上是处于不断淤积之中 ,在计算区域内净淤积总量达 4 0 .93× 10 8t ,最大年份高达约 1× 10 8t/a。这些可加深对河口拦门沙河段形成和沉积过程的认识 ,同时也可为长江河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长江口浮泥层“适航水深”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江口入海航道7米挖槽开挖以后,洪季挖槽内出现12米的浮泥层,引起了生产部门和研究机构的高度重视。本文介绍了长江口浮泥的一般情况,讨论了浮泥层变化的某些规律、探讨了在长江口测量浮泥层底板水深制作海图、充分利用浮泥层作为通航水深,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7.
南汇嘴-崎岖列岛海域海床演变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5年春季水文泥沙测量资料和历史海图资料,在分析水动力条件、悬沙和沉积物特征基础上,对海床冲淤量进行计算,探讨了南汇嘴 崎岖列岛海域海床演变的基本规律.得出最近50年来海区呈现淤积减弱和冲刷加强的趋势,而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主要包括海洋动力作用、长江入海泥沙变化以及近岸大型海岸和海洋工程的建设等.  相似文献   
8.
长江上中下游河道水沙特征和水沙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50—2010年间宜昌、汉口和大通站的有关资料,对比分析长江流域上中下游河段的径流量和输沙量特性及其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1950—2010年宜昌站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32×1011 m3,汉口站为7.07×1011 m3,大通站为8.96×1011 m3,上游来水量与中下游来水量各占一半左右.年际间年径流量存在波动变化,但未出现明显的趋势性增减变化.而三峡水库建成后径流量存在年内削峰补枯现象;1950—2010年宜昌站多年平均输沙量为4.34×108 t,汉口站为3.59×108 t,大通站为3.90×108 t,泥沙主要来源于上游流域.而年际间年输沙量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下降,尤其2003年三峡水库建成后输沙量出现锐减,宜昌站年平均输沙量降为0.54×108 t,汉口站为1.17×108 t,大通站为1.52×108 t,汛期输沙量减少更明显,而且不同粒径组的悬沙输沙量出现不一致的下降,这与中下游河床和岸滩沉积物再浮悬泥沙及湖泊补给的泥沙组成有关.对悬沙不同粒径组的输沙量与径流量之间建立散点关系图,表明D≥0.1 mm泥沙粒径组的线性关系较好,而全沙粒径组尤其是细颗粒组相关性较差,符合河流动力学的相关理论.本研究成果对认识近年来人类活动干扰下的长江流域水沙变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厘清河湖连通关系内涵相关认识的基础上,讨论了河湖连通关系的不同类型、"量质交换"、诸动态"流"、演变规律和生态功能.认为:在河湖连通系统中,河湖之间有着"量质交换",它是河湖之间最基本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关系;河湖之间存在物质流(水、溶解物质、泥沙、生物,污染物等)、能量流(水位、流量、流速等)、信息流(随水流、生物和人类活动而产生的信息流动等)和价值流(航运、发电、饮用和灌溉等);诸种"流"在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以河湖水系连通为纽带,进行河湖之间的"量质交换",实现河湖相互作用;河湖之间的水沙等"量质交换"是河湖连通关系演变的途径和动力之一;河湖连通关系演化最终趋于相对稳定状态,即动态平衡.在河湖系统中,任何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其余各要素就会发生连锁反应,形成反馈,从而影响整个系统功能的发挥,最终会影响流域内防洪、生态、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正确认识河网水系的连通关系,对河湖水系连通工程的建设和地方政府水资源部门的决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长江每年携带9240亿立方米的水和4.86亿吨的泥沙分别由南槽、北槽、北港和北支等四条汊道输送入海。巨量水、沙下泄,不仅对长江河口而且对邻近陆架海域的水文、泥沙、沉积和生态环境等有重大影响,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均有重要意义,多年来一直被人们所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