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在含有2-硫尿嘧啶的培养基上连续传代可以获得抗2-硫尿嘧啶品系,该品系和野生型的不同在于生长在含2-硫尿嘧啶的培养基上时细胞长度不变,生长速度和酶活力都不再显然受该药物的抑制.通过长度的测量可以认为抗性细菌是基因突变和环境选择的结果,而不是药物的定向变异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气孔运动调控中过氧化氢和一氧化氮信号途径的交叉作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用NO荧光指示剂DAF-2DA测定了H 2 O 2 对蚕豆和鸭跖草气孔保卫细胞NO的影响;以蚕豆幼苗为材料研究了H 2 O 2 和NO在调控气孔运动中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H 2 O 2 能够诱导保卫细胞胞质NO的形成,其诱导作用可以被2-苯-4,4,5,5-四甲基咪唑-1-氧-3-氧化物(PTIO)所清除和N G -氮-L-精氨酸-甲酯(L-NAME)所阻断.推测保卫细胞中可能存在一氧化氮合酶(NOS)类似物.H 2 O 2 主要是通过NOS途径诱导产生NO.在10~100μmol/L范围内,NO的供体硝普钠(SNP)和H 2 O 2 都可诱导气孔关闭,并具明显的浓度效应.H 2 O 2 清除剂过氧化氢酶(CAT)能够完全抵消NO的诱导气孔关闭作用;H 2 O 2 合成抑制剂二苯基碘(DPI)可部分减弱NO诱导的气孔关闭.NO合酶抑制剂L-NAME和NO的清除剂与H 2 O 2 共处理时,H 2 O 2 诱导气孔关闭的作用被大大减弱.结果说明,在调控气孔运动中H 2 O 2 和NO具有相互依赖性,H 2 O 2 和NO信号分子具有信号自身放大功能,共同参与了对气孔运动的调控.  相似文献   

3.
金属离子对红球菌腈水合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金属离子对红球菌(Rhodococcus sp.)TCCC 28001的生长及其腈水合酶的酶活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菌株TCCC 28001产生的腈水合酶是钴型,且Co2+对该腈水合酶诱导激活的最适浓度为10×10-5mol/L.选择酵母粉中含有且含量波动较大的5种金属离子,考察了在添加10×10-5mol/L Co2+诱导激活下,5种金属离子对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Fe2+、Mn2+、Mo6+、Cu2+4种金属离子具有促进作用,Zn2+产生轻微抑制作用.6×10-5mol/L Fe2+的促进效果显著,使菌株TCCC 28001的酶活从453 U/mL增加到1941 U/mL,提高了328%.  相似文献   

4.
应用浓度梯度培养皿的方法,在Escherichia coli K12 W1177和K12 W1485 his~-系统中测定了93种药物对于溶源性细菌释放噬菌体的诱导能力.这些药物包括已知的基因诱变剂、抗肿瘤药物、致癌药物、辐射防护剂以及代谢抑制剂等.诱导量达到5%(约25倍于自发释放量)的药物共15种,诱导量在45%以上的有3种.在具有诱导作用的药物中至少有60%的药物对于基因有诱变作用.有6种药物对于自发释放有抑制作用,其中尿嘧啶的结构类似物占4种.实验表明许多同时具有致癌和抗肿瘤作用及诱变作用的药物都具有诱导作用.文中简单地讨论了药物的杀菌作用和诱导作用之间的关系,以及5-溴脱氧尿核苷和重氮尿嘧啶及2-硫尿嘧啶等天然碱基结构类似物的可能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XG32菌株产ACC脱氨酶的培养条件和酶活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具1-氨基环丙烷-1-羧酸(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ate ACC)脱氨酶活性细菌菌株XG32的产酶条件和酶活影响因素,以ACC为底物,研究了诱导培养基中底物的浓度、温度、pH对该菌株产酶的影响及产酶的时程;分别在不同温度、不同pH及添加8种金属离子的条件下测定了酶的活力和稳定性.结果表明:菌株XG32在有底物ACC存在时才能被诱导产酶,温度上升至5℃及pH>5 5时酶活性才开始被诱导,在25℃和pH 7 0~8 0时酶活性最高;诱导初始至24h内是酶产生的上升期,24h后酶产生呈下降趋势.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0℃,高于35℃酶的活力下降,在65℃酶的活力趋于零;该酶在pH 7 5~9 5之间有较好的稳定性;金属Cu2 、Zn2 对ACC脱氨酶有激活作用,而Hg2 、Ag 则有抑制作用.因此,认为ACC脱氨酶酶活性的出现对底物的存在非常敏感,在自然界中少量的酶就可以催化ACC的分解.但酶活力受条件影响较大,仅能在一定的范围内保持酶活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花生根瘤菌x_(-1)菌株在自生条件下和合适的培养基中,可诱导固氮酶及氢酶的活性,固氮酶反应产生的H_2(内源H_2)能直接诱导氢酶,氢酶活性表达的时间进程是在固氮反应之后,在外源H_2的存在下,固氮酶和氢酶则可同时表达,不同有机碳化合物对固氮酶与氢酶的影响不同,丙酮酸明显提高固氮活性,但对氨酶没有促进作用,蔗糖对固氮活性没有促进作用但对吸氢表现促进作用,分子H_2明显提高固氮活性,2.4-二硝基苯酚抑制需H_2的固氮活性,在外源H_2存在下其抑制作用更明显,铵抑制固氮酶的形成、固氮酶受铵抑制时氢酶也相应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7.
以构建重组菌(JM109/pBV-220-GLZ)作为耐热α-葡萄糖苷酶的生产菌株,研究了诱导温度、诱导时间以及重组菌生长的不同阶段对重组菌生产耐热α-葡萄糖苷酶的影响,并对诱导表达的重组酶进行了固定化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诱导条件是:诱导温度为40℃,诱导时间为14 h,在重组菌D(600)为2.0时诱导的酶活最高。适宜的固定化条件为:海藻酸钠20 g/L,CaCl220 g/L,硬化时间2 h,前交联剂戊二醛的质量分数为1.0%,该条件下的酶回收率高达81%。制备的固定化酶有较好的储存稳定性和操作稳定性,重复操作15次后,酶活为初始酶活的75%。  相似文献   

8.
对影响耐冷蜡状芽孢杆菌SYP-A2-3合成冷适蛋白酶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培养温度对产酶水平和产酶周期的的影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酪蛋白水解物对菌体细胞诱导产酶的差异以及菌体芽孢形成过程与产酶过程的关系等.结果表明通过采取前高后低的变温培养策略可以使菌体在发酵初期快速增殖,从而提高冷适蛋白酶的产量,粗料氮源预水解可增加相对分子质量较低的氮源水平,能提高前期的菌体产量.研究认为,在产酶期间应保持低分子量氮源的低速释放,使诱导作用得到持续加强并减缓代谢阻遏作用,避免芽孢的快速形成,实现产酶期的延长.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几种因素对黑曲霉突变株SA-13-20产胞外核糖核酸酶的影响.单次单因子优化,产酶水平提高了 170%,最高酶活达1 244 U/mL.研究发现磷酸盐抑制核糖核酸酶的生物合成,但促进菌体的生长,并且该菌产胞外核糖核酸酶不受外源核糖核酸的诱导.确定了最佳碳源,氮源及金属离子源分别为复合碳源(葡萄糖+玉米粉),NH4NO3及K2SO4,最佳菌龄为24 h.  相似文献   

10.
利用分光光度酶动力学和定量PCR的方法,从蛋白质水平和基因水平上研究了棉铃虫幼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和植物次生物质的诱导表达作用.结果表明,以1-氯-2,4-二硝基苯(CDNB)为底物检测到的棉铃虫幼虫不同组织GST的活性与其GST mRNA相对表达量的趋势是一致的.酶动力学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的棉铃虫各组织GST活性大小的顺序与定量PCR结果表明的各组织GST mRNA相对量大小的顺序都依次为:脂肪体、中肠、头和体壁.通过培养基混药法研究植物次生物质对棉铃虫幼虫GST的诱导表明,2-十三烷酮和槲皮素对棉铃虫幼虫GST活性的诱导与其对mRNA表达量的影响是一致的.2-十三烷酮对GST活性及其GST mRNA表达量的诱导作用比槲皮素强.说明mRNA的转录量增加是植物次生物质诱导GST活性增加的主要机制.该结果对于进一步研究植物次生物质诱导作用对棉铃虫对杀虫药剂敏感度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分别以玉米秸秆、小麦秸秆和杨树木屑为原料,研究了一株密孔菌在发酵不同农业废弃物时漆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农业废弃物对密孔菌产漆酶具有良好的诱导效果,且以玉米秸秆的效果最佳,漆酶酶活可达40.92 U·mg~(-1).Cu~(2+)的存在或浓度变化显著影响密孔菌产酶,当添加0.02%Cu~(2+)时,菌株在小麦秸秆和木屑培养基上产酶活分别达到41.24 U·mg~(-1)和57.13 U·mg~(-1);当Cu~(2+)浓度为0.04%时,菌株在玉米秸秆培养基上分泌漆酶酶活达到峰值94.92 U·mg~(-1).p H值对密孔菌产漆酶有明显影响,在中酸性环境中菌株产漆酶酶活较高.菌株在小麦秸秆和玉米秸秆培养基上发酵产酶的最适温度较高,分别为35℃和40℃,且在整个发酵周期能维持较高较稳定的酶活水平.因此,密孔菌有很好产漆酶和降解农作物秸秆的能力,可用于农作物秸秆处理.  相似文献   

12.
水稻类病变突变体spl5细胞坏死机制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spl5(spotted leaf5)属于起始型类病变突变体,植株从苗期开始叶片上就会自发地表现出红棕色类病斑.组织学染色和生理生化分析结果表明,spl5类病斑是由于活性氧(ROI)的过量积累引起细胞坏死或激活了程序性细胞死亡(PCD)途径所致.2种能诱导细胞死亡的活性氧在spl5类病斑形成部位有明显的积累,其中超氧离子基(O2-)含量的增加始于细胞坏死之前,而H2O2积累则在类病斑性状出现之后,表明ROI代谢的失调,尤其是O2-的过量积累可能是造成spl5细胞坏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分别专一催化O2-和H2O2分解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在类病斑形成过程中也相应提高,说明spl5突变体内ROI清除酶系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3.
核黄素诱导番茄幼苗抗白粉菌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2mmol/L核黄素诱导感病番茄品种Moneymaker对白粉菌(Oidium neolycopersici)的抗性及相关生理反应:叶片H2O2积累、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的变化.核黄素诱导后番茄MM对O.ne-olycopersici的抗性增强,诱发了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e response,HR),番茄叶片内MDA的含量、O2-产生速率、PAL,POD活性均高于核黄素未处理,其变化趋势与抗病番茄品种G1.1560与白粉菌组成的非亲和组合相似.结果表明,H2O2的积累、膜脂过氧化、O2-,PAL和POD在核黄素诱导感病番茄对白粉菌的抗性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γ-分泌酶复合体对β-淀粉蛋白前体蛋白(Beta-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βAPP)的水解是生成β-淀粉蛋白(Aβ)的关键步骤,在阿尔茨海默氏症(Alzhei mer′s disease,AD)的病理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PEN-2蛋白(Presenilin enhancerprotein 2)是γ-分泌酶的一个重要组分,在γ-分泌酶的组装和成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此外,PEN-2还具有促进神经细胞存活和防止细胞凋亡的作用.为了进一步研究PEN-2的生理功能,以PEN-2为诱饵蛋白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之有相互作用的蛋白,发现PCBP4和GRK5肽段可结合PEN-2,并在酵母体系用β-半乳糖苷酶报告基因验证了它们的相互作用.这些结果表明PCBP4和GRK5可能影响PEN-2的正常生理功能,并且有可能在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形成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紫贻贝酶解多肽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确定了紫贻贝胰蛋白酶水解时的最佳条件,研究了紫贻贝酶解多肽的体外抗肿瘤活性.采用正交实验方法, 以料液比、pH、加酶量、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为因素,以酶解液的氨基氮含量和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率为指标进行L16(45)正 交实验,MTT法检测酶解多肽对DU-145、PC-3、H1299和MGCS0-3等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HE染色法观察酶解多肽对 肿瘤细胞形态的影响;免疫组化法检测酶解多肽对细胞中Bel-2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料液比为1:4、pH为8.5、加酶 量为1 000 U/g、温度为45℃、酶解时间为5h时酶解多肽的水解度最大;当料液比为1:4、pH为8.0、加酶量为1 500 U/g、温 度为40℃、酶解时间为2h时酶解多肽的抗肿瘤活性最强,该肽可以下调肿瘤细胞中Bc1-2的表达.紫贻贝酶解多肽具有 抗肿瘤活性,可能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pH值为7.4),应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光谱法和圆二色谱法(CD)并结合原子力显微镜(AFM)和分子模拟技术,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胰蛋白酶(Trypsin)的光谱性质、结构及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DBP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与胰蛋白酶形成基态复合物而猝灭胰蛋白酶的内源荧光,DBP在胰蛋白酶上只有1个结合位点.同步荧光、紫外和CD光谱研究发现,DBP与胰蛋白酶的结合诱导了酶的α-螺旋、β-折叠和β-转角含量的减少,而增加了无规卷曲的含量.原子力显微镜图像显示,DBP的存在引起胰蛋白酶的表面形态发生变化,蛋白质发生了聚集.分子模拟结果表明,DBP结合于胰蛋白酶S1疏水空腔附近,与氨基酸His 57,Ser 195和Gly 193形成氢键.酶活测定结果显示,DBP的存在导致胰蛋白酶活性被抑制.  相似文献   

17.
连续点火诱导爆轰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带基元化学反应的多组分Navier-Stokes方程,数值研究了多点连续点火过程诱导氢气-空气预混合气体的爆轰过程.计算结果表明,点火时序的变化可以显著影响预混气的爆轰引发特性.适当的加速连续点火过程可以诱导爆轰的形成,且随着点火过程的加速,爆轰的形成时间和距离均有所缩短;减速或过快的连续点火过程则不能诱导爆轰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过氧化物酶催化酚类聚合反应诱导纳米硅球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植物体中硅沉积的部位总伴随着多酚化合物的积累和较高的过氧化物酶活性.为了验证多酚氧化聚合物对硅沉积的诱导作用,避免其他因素的干扰,进行了体外模拟试验,利用过氧化物酶催化酚类化合物在硅酸溶液中的聚合研究硅沉淀的形成.发现,过氧化物酶催化形成的酚类聚合物能够诱导纳米形态的硅沉淀的形成.这些球形的纳米硅颗粒与前人报道的硅藻蛋白诱导产生的纳米硅球十分相似.酚的种类以及酚和硅的浓度影响硅球的大小.进一步的试验表明,多酚聚合物引起的硅沉淀过程具有酚饱和效应和硅饱和效应,当反应液中可溶性硅的摩尔浓度与酚的摩尔浓度之比达到1:1时,硅的沉积量最大,而低于或高于这个比值硅的沉积量都将减少.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大麦离体培养中影响遗传稳定性的因素,对大麦3个品系的花粉再生植株的诱导培养采用了不同温度、不同激素浓度及不同低温预处理的培养方式,对各种试验条件下诱导的再生植株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酶谱的分析.结果表明,在培养温度为30℃的酶谱条带较常规培养温度25℃的酶谱条带有较大变化;在培养基激素2,4-D为5mg/L浓度的酶谱条带较常规激素浓度2.5mg/L的酶谱条带也有较大变化;而低温预处理也不同程度地导致了酶谱的变化.根据同工酶酶谱分析,认为在大麦再生植株的诱导培养过程中,采用常规的25℃培养温度乖培养基激素2,4-D为2.5mg/L浓度的处理可以保持材料本身的遗传稳定性;而提高培养温度、培养基激素浓度及采用低温预处理的措施有可能影响其遗传稳定性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Amylomyces.rouxii HN0512经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诱导,可产内切葡聚糖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诱导培养基,结果在培养基为1%羧甲基纤维素钠、2%麸皮汁、0.2%蛋白胨(以上均为质量分数)时可以诱导出较高活性的酶,用HiTrap QFF阴离子交换层析从培养液上清中纯化得到了具有内切葡聚糖酶活性的P3组分,活性组份的SDS-PAGE分析电泳呈现一条带,经AlphaEaseFCTM软件预测P3的分子质量为18.7 ku;酶反应的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60℃和5.0,在pH 4.0 -7.0范围内稳定性最好,在70℃还能保持50%以上的酶活力;金属离子Fe3+、Ba2+、Fe2和表面活性剂尿素对酶起到了激活作用;反应动力学参数Km和Vmax分别为11.68 mg· mL-1、0.56 μmol·L-1·min-1.本研究获得了一株产内切葡聚糖酶新菌种,并为进一步用基因工程方法克隆并构建重组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工程菌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