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以青海大红番茄为对照,引入6个番茄品种为试验材料,筛选适宜西宁地区温棚栽培的中、晚熟番茄品种。结果表明:中杂9号、中蔬6号、中杂8号在植物学性状、果实商品性和产量方面均优于对照。  相似文献   

2.
《石河子科技》1996,(4):10-11
“新椒4号”是由“朝天73—8×七寸红”杂交选育而成的常规品种,无限生长类型,总生育期150天左右,早熟,抗病毒病、耐细菌性斑点病、疫病,适应性强,丰产,易制干,品比试验较对照品种增产19.88—24.45%;在北疆线辣椒主栽地区生产示范,直播栽培,平均亩产干椒320kg左右,较对照增产20%以上.1995年12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适宜在南北疆大部分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探索适应我市自然栽培条件的玉米高产稳产良种,切实加速玉米良种的更新换代进程,提高玉米生产的丰产稳产系数,特以本市常年普推品种农大3138为对照,设立10个玉米品种的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10个参试品种中,单产以三北6号最高,遵玉2号次之,鄂玉、黔北,渝单、临奥均较对照增产,适宜在我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豇豆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0年春引进安排6个豇豆品种,以当地主栽品种夏宝2号作对照进行比较试验。试验结果,综合性状表现最好的品种是精纯豆角,其次是元帅豆角,综合性状明显优于对照品种,符合外销嫩豆荚市场和本地市场需求,适宜大面积推广。汕美6号、桂丰6号豆角综合性状表现分别名列第3和第4位,适宜当地推广;其余品种不符合目标市场需求,不宜本地推广。夏宝2号因种性退化,产量及抗性下降,会逐渐被其他高产优质抗性好的品种所淘汰。  相似文献   

5.
徐丽萍 《青海大学学报》2006,24(5):47-48,55
对西宁地区引进的樱桃番茄品种:爱心、台湾圣女、黄珍珠、黄洋梨、克隆莓、DRC—148,从品种的茎粗、株高、果实性状、产量及抗病性方面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DRC-148和爱心为西宁地区保护地栽培的适宜品种。  相似文献   

6.
遵辣1号是我所在遵义县山宝地方优良株系和新舟优良株系杂交后代中选育,从1999到2006年,经过八年时间不断系统选育而成的优质、稳产、抗性强、适应性广和保持了遵义朝天椒特色,经过多年努力,按照辣椒的常规育种程序,成功选育出了干鲜两用的辣椒新品种——遵辣1号。2007年参加贵州省辣椒区域试验区试,2008年续试并进行生产试验,2009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在贵阳市、遵义市、黔东南州、黔南州等地种植,目前遵义市许多地区都有该品种的种植。  相似文献   

7.
该实验以保连1号和湘椒8号两个辣椒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d^2+在不同处理时间下对两个辣椒品种的净光合速率(Pn)、细胞间隙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叶绿素含量等光合作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Cd^2+胁迫严重影响辣椒光合系统各参数,同时降低了叶绿素的含量,且辣椒品种之间耐镉能力存在一定的差距,Cd^2+对湘椒8号的影响比对保连1号的要小得多.  相似文献   

8.
冀东地区日光温室冬繁玉米的生育期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玉米在冀东地区日光温室加代繁殖中的适宜播种期,选择了春播玉米2个品种,夏播玉米5个品种(玉米杂交种4个,自交系3个)。对其在简易日光温室内的生长发育阶段及生育期特点进行了试验观察,明确了不同播期情况下各玉米品种的主要发育阶段特点,分析归纳出了玉米生育期依播种期变化的直线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9.
利用日光温室控温技术,对红地球葡萄进行延后栽培试验。以露地常规生长的红地球葡萄为对照,测定植株性状、果实内在品质和外观品质,观察生育期。结果表明:延后栽培的红地球葡萄与露地栽培内在品质和外观品质基本一致。初步认为在西宁地区对红地球葡萄进行延后栽培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以10种不同的辣椒品种(Capsium annuum L.)为实验材料,采用温室内对盆栽辣椒进行苗期接种的方法,研究10种辣椒品种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的抗性,以筛选出抗南方根结线虫的辣椒品种.结果表明:南方根结线虫对不同辣椒植株生长指标会造成不同的影响,其中泡椒一号的根长和地下鲜重显著大于富士尖椒、辣美八号、帝王336.泡椒一号表现为中抗,丰收五号、正大128、天王星三号、红金条、线王八号、泷川79表现为抗病,富士尖椒、辣美八号、帝王336表现为感病.  相似文献   

11.
基于乐都区2009-2015年社会经济数据,运用土地利用变化模型、当量因子法及敏感性分析,结合乐都区实际情况,计算与分析乐都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研究区各地类与地类面积变化、土地利用程度、气温、GDP的敏感性系数进行比较,进而得出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量化结果。研究发现: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量和变化率呈正值,乐都区土地利用在研究期内处于发展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上呈增长趋势,气温和地类面积变化与各地类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敏感度系数较高;林地对乐都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腌制青椒中亚硝酸盐和维生素C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指导人们合理膳食,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腌制青椒中亚硝酸盐和维生素C含量随腌制时间的变化规律。腌制青椒中亚硝酸盐含量随腌制时间的增长先升高后下降,第3天出现最大值,而腌制青椒中维生素C含量随腌制时间的增长逐渐降低。要充分利用青椒中维生素C,人们应该尽量食用新鲜辣椒,减少食用腌制辣椒。食用腌制辣椒,要放置3天以上进入安全食用期再食用。  相似文献   

13.
应用ELISA试剂盒对西宁市及乐都县344份血清样品进行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抗体水平检测,结果阳性率达97.96%,其中333份样品抗体滴度在500—15000之间;1份样品的抗体滴度小于500;3份样品滴度大于15000。  相似文献   

14.
不同基因型辣椒的辣椒素含量测定和辣度级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5种不同辣度辣椒基因型为材料,测定辣椒果实发育至成熟期间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的质量浓度变化,并对这些辣椒进行辣度分级和辣味程度分类.结果表明,随着辣椒果实的发育成熟,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呈先上升后小幅下降的趋势.印度极辣辣椒的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的质量浓度最高,SHU达93.2万,是所有参试辣椒基因型中最辣的辣椒;海南黄灯笼椒的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的质量浓度次之,分别为6.21mg·g^-1和2.55mg·g^-1,SHU为15.0万,是国内辣椒参试品种中最辣的辣椒,上述2类型归为极辣辣椒.而小米椒、朝天椒的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的质量浓度均显著高于印度辣椒和黄灯笼椒以外的其他品种,属高辣辣椒.2个甜椒品种的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基本检测不到,属不辣辣椒.  相似文献   

15.
辣椒是非常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在调味品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综述涉及了近年国内外对辣椒挥发性成分研究取得的进展,主要包括品种、成熟程度、产品形式等多种因素对辣椒挥发性成分影响,以及利用气相色谱-闻香器联用仪鉴定出了多种辣椒香味活性成分。研究结果表明,辣椒香气与品种、产地、成熟程度、质量等因素有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将花椒油分别与浓硫酸、无水甘油、丙二醇等适当反应 ,合成了硫酸化花椒油 (A)、花椒油单甘油酸酯 (B)及花椒油混合单酸酯 (C) ,测定了它们的分散能力、乳化能力、增溶能力及减阻性能 .实验发现 :改性合成产品在增溶、减阻方面表现出了较好的性能 ,相应的摩阻系数为 0 .0 30、0 .0 0 8、0 .0 0 4 ,摩阻系数降低率分别为 81 .3%、95.0 %、97.5% ,但分散和乳化能力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7.
以通辽地区种植的芦笋与其它5种蔬菜营养品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芦笋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黄瓜、茄子、青椒、芹菜、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番茄相近,显著高于黄瓜、茄子、青椒、芹菜;可溶性糖含量与黄瓜、青椒、番茄差异不显著,而显著高于黄瓜、芹菜;可溶性蛋白含量低于芹菜,显著高于黄瓜、茄子、青椒、番茄;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黄瓜、茄子、青椒、芹菜、番茄;Vc含量显著低于青椒,与黄瓜、茄子、芹菜、番茄差异不显著;硝酸盐含量显著低于芹菜,与黄瓜、茄子、青椒、番茄差异不显著.表明芦笋是营养价值极高的无公害绿色蔬菜.  相似文献   

18.
课题组以辣椒为材料,以各种光质的LED为光源,研究不同光质对采后辣椒果实中各种类胡萝卜素合成和积累的调控,发现不同光质对辣椒类胡萝卜素总量以及色角均有不同的影响,其成果将为揭示光调控辣椒类胡萝卜素合成的信号途径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建立辣椒提前采收、LED光源人工增色的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HACCP在贡菜脆椒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HACCP应用于贡菜脆椒生产过程中,对贡菜脆椒生产流程进行考察,了解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潜在危害,确定关键控制点,制定了HACCP计划表。通过对贡菜脆椒生产过程实施有效控制,使贡菜脆椒产品质量有了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20.
山旱地日光节能温室辣椒滴灌施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山旱地日光节能温室辣椒生产过程中对水分和肥料的利用效率,采用膜下滴灌施肥、露地滴灌施肥技术,以地面灌溉施肥为对照,考察了辣椒产量、经济效益、水分及肥料的利用率、辣椒的生物学性状、抗病性以及不同灌溉方式对山旱地日光节能温室中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湿度等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施肥较地面灌溉施肥增产16.6%~28.9%,增收每667 m2500.7~959.2元,节水13.5%~28.1%,节肥28.4%,单株结果数增加8.9~11.8个,发病率降低11.6%~16.6%,土壤含水量提高1.2%~3.49%,地温提高3.2℃以上,湿度控制在50%~70%。滴灌施肥较地面灌溉施肥具有增产增收节本增效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