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通过分析林业碳汇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促进林业碳汇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融合共赢。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归纳分析等概述林业碳汇产品相关概念,归纳梳理林业碳汇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并探究其发展的不足之处,最后结合中国学术研究与实践发展现状,对今后的理论研究与机制设计提出相关建议。笔者界定了林业碳汇金融的概念,认为林业碳汇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可概括为政府生态补偿路径、林业碳汇金融路径和林业碳汇产业化路径,这3种路径有助于实现林业碳汇产品的价值。但是当前各国政府生态补偿缺乏可持续性、林业碳汇交易规则亟须完善、金融机构参与林业碳汇金融意愿薄弱,以及林业碳汇产业化进程缓慢等问题制约着林业碳汇产品价值的实现。建议从完善林业碳汇生态补偿制度、推进林业碳汇产品纳入国家统一的碳市场交易、强化林业碳汇金融路径理论与实践研究、健全林业碳汇产业为核心的产业扶持政策、加强林业碳汇产品价值实现的保障机制建设等方面,推动中国林业碳汇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借鉴国外碳排放交易市场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对构建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碳排放总量、交易主体、政策等进行了分析,提出采用多主体仿真方法构建我国碳汇市场.对实际构建过程中的碳汇市场主体的界定、环境制约因素、相关机制的完善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提供一种新、均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相关问题的内涵与科学意义,结合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和生物多样性领域的发展现状和问题,从加快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构建促进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加强生态碳汇的技术研发与能力建设、推进完善生态系统碳汇交易机制、加强碳中和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统筹等方面,提出了陆地生态系统碳汇促进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两山”转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内容。分析了碳汇产品价值实现面临的关键问题,提出积极推动碳汇产品纳入碳市场、开展碳汇产品价值实现的市场机制创新、完善碳汇产品方法体系、健全碳汇调查监测技术方法、加强碳汇发展保障能力建设,是推动碳汇产品价值实现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5.
巩固提升林草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行动。分析了中国林草生态系统碳储量现状和核算方法,运用固碳速率法对林草生态系统固碳能力进行计算,并采用灰色模型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林草生态系统年固碳量和总面积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合理增加森林和草原面积有利于提高林草资源固碳量,预计到2030年中国林草生态系统固碳量将增加至8.549亿t,总面积将增加至6.467亿hm2。结合中国林草碳汇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和制约瓶颈,提出了合理规划林草面积、完善碳汇支持体系、加快建设碳汇交易市场、完善碳汇法律法制建设4个方面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竹林碳汇开发现状与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竹产业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在某些地区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的强劲增长点.与此同时,基于其本身对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和相对较低的减排成本,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然而,林业碳汇尤其是竹林碳汇目前并未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我国成功的林业碳汇项目数量较其他领域而言也是少之又少.为明确中国竹林碳汇项目开发的空间和潜力、障碍与解决措施,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对中国竹资源和竹林碳汇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依据相关数据初步估算了中国竹林固碳能力和未来的开发潜力,据此对中国竹林碳汇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建议.未来50年,中国竹林生态系统将具有稳步增长的碳汇能力,随着国内碳交易市场的逐步发展和完善,竹林碳汇项目开发大有可为.为更好的引导、支持竹林碳汇开发,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应提高对竹林碳汇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作为项目开发者而言,应当密切关注国内市场,积极寻找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7.
海洋生态保护作为中国海洋绿色发展的重要基础。总结了中国海洋生态环境面临的生态灾害威胁、渔业资源萎缩、海洋产业绿色发展保障不足等问题,以及海洋开发建设风险高、生态保护与修复资金缺口大的挑战。结合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密切关联,与绿色发展相互支持的特点,提出中国海洋生态保护基础上绿色发展的战略目标,从空间管控、资金保障、体系完善、碳汇市场化等角度提出了海洋生态保护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运用对比分析和总结归纳法,从技术交易特征、区域技术交易市场建设、技术市场服务机构建设、技术市场人才培养、技术与资本融合发展、技术市场政策环境等维度,通过定性定量比较分析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技术要素市场一体化发展情况。大湾区在原始创新成果供给、区域技术市场和技术市场服务机构建设、技术市场人才培养、金融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还有待完善。从强化高质量成果供给、建设区域技术交易枢纽、技术转移机构提质增效、加强技术市场人才培养、建设国际金融平台、加速技术要素跨境流动、完善协同合作机制等七方面提出推动大湾区技术要素市场化一体化建设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实现甘肃省跨越发展的根本路径在于发展模式的转变。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大量的人才和智力支持,更需要不断创新人才管理方式,逐步建立和完善与新的要求相适应的人才工作新机制。在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战略指引下,从构建要素入手分析了现有机制的问题,从领导机制、引进机制、培养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机制构建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重点生态功能区是我国生态固碳的主要区域,在“双碳”目标下研究区域净碳汇时空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县域空间单元,利用土地利用数据和中国碳核算数据库,对重点生态功能区选取的751个区县的碳汇、碳排放以及净碳汇的时空格局进行了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重点生态功能区碳汇量占比超过全国一半以上,在我国生态固碳中的地位显著而突出,且区域碳汇量表现出明显的集聚特征,东北森林带、藏西北、藏东南等地年固碳水平较高,而东南部沿海、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等地固碳水平较低。(2)2000年以来重点生态功能区碳排放量在内蒙古、黄土高原、新疆部分地区以及中东部沿海城市群集聚,排放量也呈现增加的趋势。(3)重点生态功能区碳收支平衡压力相对最小,大兴安岭地区和青藏高原为明显的连片净碳汇区,然而大部分三北地带净碳汇为负值。在双碳目标下,一方面需要强化排放侧管理,另一方面需要加强生态固碳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1.
从森林碳汇估算方法、林下-土壤碳汇估算方法、土壤碳汇估算方法、岩石-流域碳汇估算方法和海洋碳汇估算方法5个方面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碳汇估算方法的研究现状.认为目前碳汇估算方法研究中还存在基础理论仍落后于实践、碳汇估算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碳汇模型不够精确、基础数据的采集工作欠缺和岩石圈碳汇研究有待深入等不足,建议从建...  相似文献   

12.
 根据建筑行业的特点,探讨了建筑业中实现减碳目标的具体举措,分析了建筑业各个阶段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和场景,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并结合政策、标准、管理制度等方面探讨了减碳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以山东省自然保护地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自然保护地内不同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及其差异性,并针对碳汇价值实现路径进行了探索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自然保护地的碳汇总量为2.99×106 t/a,其中森林生态系统碳汇最高(1.20×106 t/a),随后依次为农田生态系统(9.09×105 t/a)、近海生态系统(5.22×105 t/a)、滨海湿地生态系统(2.27×105 t/a)、内陆湿地生态系统(1.28×105 t/a)、草地生态系统(0.04×104 t/a),其碳汇总价值为1.23×109元,单位面积碳汇价值为7.61×103元/hm2。鉴于自然保护地的碳汇价值,本研究从基于自然保护地生态补偿的角度对碳汇价值实现路径进行了讨论分析,提出了碳交易与生态补偿相结合的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在碳限额与交易的背景下,营林企业能否利用木质林产品供应链内部融资缓解其融资压力、碳排放限额和折扣系数等不同因素对供应链各成员决策变量和供应链整体利润的影响。方法 通过构建Stackelberg博弈模型,研究预付款内部融资机制下供应链主体的最优策略,并在综合考虑相关研究文献及木质林产品供应链的实际情况后选取合适的数值参数,利用算例分析比较内外部融资模式下木质林产品供应链的利润情况。结果 当木材和碳汇价格折扣率在适当范围内时,内部融资机制下营林企业和制造企业的利润水平均高于外部融资机制。内部融资机制下,营林主体的碳汇林规模随着木材和碳汇价格折扣率、碳排放限额的增加而缩减,随着政府对碳汇林经营补贴的增加而扩大;制造企业的单位碳减排量随着木材和碳汇价格折扣率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碳排放限额、政府对碳汇林经营补贴的增加而降低。结论 营林主体向制造企业进行供应链内部融资不仅解决了自身的融资问题,提高了制造企业的减排水平,还改善了供应链整体的环境和经济表现。政府可发挥市场引导者的职能,推动缺乏资金的上游营林主体与肩负减排任务的下游制造企业之间的合作,推行预付款内部融资机制,从而降低整个供应链的融资成本和减排成本,达到供应链的帕累托(Pareto)最优。  相似文献   

15.
中国碳排放特征及碳汇经济建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碳汇经济的概念,综述了中国碳排放的特征,并就进行碳汇经济建设开展讨论,这对于理解我国碳排放变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产业发展调整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选取2015-2017年1098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压力抵抗型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与企业绩效呈正相关;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企业绩效无显著相关性;相比于国有企业,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对非国有企业绩效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碳排放交易作为促减排的成熟手段之一,量化其对城市生产中碳排放及影响路径对我国未来促发展保生态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从碳排放和碳排放强度两个角度,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碳排放交易试点政策对减排效果的影响并利用中介效应方法厘清其中间机制。结果表明试点政策显著降低碳排放量以及碳排放强度,并且碳排放交易试点政策可通过提高试点城市的技术创新能力,调整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降低碳排放量和降低碳排放强度以提高减排效率。本研究认为未来可以通过根据不同城市的发展情况鼓励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和引进和国外先进的“绿色”生产链以及根据其发展需求不同调整第二产业占比以降低碳排放量和降低碳排放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