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8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2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洞地下河最枯径流的周期变化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运用基于小波分析和重标极差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南洞地下河总出口24a最枯径流的周期变化和趋势进行分析与讨论。研究结果表明,4a、10a和15a3个周期的波动控制着南洞地下河最枯径流在1990-2013年时间域内的变化特征,其中10a的周期震荡最强,为流域年最枯径流变化的第一主周期;15a、4a尺度为最枯径流变化的第二、第三周期。在4a、10a和15a3个时间尺度下的赫斯特指数分别为0.315 60、0.573 28、0.740 43,说明未来4a尺度下最枯径流的变化趋势与过去相反,而未来10a和15a等较长尺度下的趋势变化与过去的变化相似。研究结果为南洞地下河最枯水期水资源的开发与调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运用LI-6400测定弄拉峰丛洼地恢复树种菜豆树、椿、任豆、马蹄竹、银合欢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比较它们的净光合速率Pn等4种生理指标及其群落中对应的光合有效辐射PAR等生态指标日变化。结果表明,峰丛洼地生态环境因子日变化复杂,不同恢复树种群落对小气候调控有差异。任豆和菜豆树的平均净光合速率最大,银合欢有明显的"午休"现象,菜豆树的平均蒸腾速率E最大,银合欢和任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椿的表观量子效率最高。不同恢复树种光合作用的影响因子有差异。以逐步回归方式建立的净光合速率和影响因子之间的回归方程模型均有显著性意义和良好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3.
岩溶峰丛洼地石山区土地整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广西平果县果化镇龙何屯为例.分析岩溶峰丛洼地石山区的土地资源特征和生态环境特征,认为岩溶峰丛洼地石山区的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农业产业结构单一,耕地质量差,可耕地严重不足,后备耕地资源缺乏。提出以单个峰丛洼地为单元的景观生态型土地整理模式进行岩溶峰丛洼地石山区的土地整理。把单个峰丛洼地作为一个单元,按照生态系统的要求,进行水利设施、能源及交通设施建设,通过土壤改造,坡地改梯地及平整土地工程,景观整理措施,生物技术措施,以及农业措施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耕地质量,有效开发利用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该模式实施3a,龙何屯的强度水土流失区变成中轻度水土流失区;实现整个村子自来水到户,每户1个沼气池.粮食单产量提高到近4500kg/hm^2,人均总收入约1230元,提高了80%;植被覆盖度由原来不足10%提高到37.74%,土壤侵蚀模数下降了30%。  相似文献   
4.
万华岩地下河系统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结合地质背景资料,经野外调查观测、水化学室内分析,以及长期的雨量观测、地下水的建堰观测,对万华岩地下河系统有了一个较全面的认识.万华岩地下河系统规模较大,分为主洞、侧洞和支洞三部分,总体发育方向与地质构造方向基本一致,为南西-北东向;其地下河流量较大,从水化学特征看属HCO3—Ca型岩溶水.地下河水补给面积约28km^2,分为岩溶补给区和非岩溶补给区.岩溶区补给面积较大,落水洞、天窗等分布广泛;非岩溶区水的大量补给是其重要特征,其水溶蚀力强,因此也是万华岩发育规模大的重要基础.万华岩地下河系统的动态主要受降雨的影响,同时也受发电、灌溉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其整个衰减过程可分为3个亚动态.  相似文献   
5.
广西木棉麓小流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广西红壤区水土流失的具体情况,选择南宁市良庆区那马镇木棉麓小流域作为典型代表,运用水土保持技术,生态景观规划原理和小流域治理经验,提出广西木棉麓小流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的初步规划。将示范园按功能划分为水土保持科研观测试验区、水土保持技术示范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区和水土保持休闲观光区4大功能区,并提出工程总体布局。  相似文献   
6.
骆伟  蒋忠诚 《科技信息》2009,(29):175-176
本文在总结前人的工作经验和结合现有资料及相关规范,确定了影响滑坡危险度的因素及各因素指标的评估等级向量的确定方法,运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原理对滑坡危险度进行综合评估,形成了一套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等级体系,从而实现对滑坡危险度的评估,并将其应用于工程实例中。  相似文献   
7.
广西典型岩溶内涝成因与防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西岩溶内涝广泛分布于峰丛洼地、峰林(峰丛)谷地、岩溶平原、岩溶区与非岩溶区接触过渡区这几种典型的岩溶地貌中.岩溶内涝的形成除与降雨有直接关系外,还与各种地貌系统的结构特点、岩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岩溶内涝的治理应针对不同岩溶地貌的水文地质条件、居民点和耕地的分布情况、治理工程的投资效益比等特点,选用适合的治理措施.常规的水利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结合运用对于岩溶内涝和岩溶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广西马山县拉典型峰丛洼地生态系统中小气候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于2002年7~8月在 拉鸡蛋堡的下坡、中坡和山顶分别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草丛群落、灌丛群落、青冈(Cyclobalanopsisglauca)幼林 群落、山中部青冈林群落和山顶部青冈林群落,测定群落高度为0m、0.5m、1.5m、3m的光照强度、空气温湿 度、地表和-5cm处的土壤温度。测定时间为每日9:00至17:00间隔2h同时观测1次,中午12:00和14:00各加密监 测1次。结果是5个群落对环境调蓄能力的高低顺序是:山中部的青冈林群落,青冈幼林群落,灌丛群落,草丛群 落,山顶的青冈林群落。山顶青林冈群落内的日平均相对湿度最高只有71.6%,山中部青冈林群落的平均相对湿 度最高为91%,山顶部和中部的日平均相对湿度差值为19.4%。山顶部和中部的气温差高达5℃,土下5cm的温 度差也有1.9℃。山中部所接受的光量仅为顶部的5.4%,山中部群落内的相对光照强度只有1.82%,山顶的相对 光照强度为37.37%。典型峰丛洼地生态系统中不同地貌的小气候差别很大,主要的影响因子是水因子。  相似文献   
9.
我国岩溶作用与大气温室气体CO2源汇关系的初步估算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徐胜友  蒋忠诚 《科学通报》1997,42(9):953-956
IPCC,田中正之以及Tans等人的研究均认为进入大气的CO_2约有10%~20%去向不明,IPCC称之为“遗漏的CO_2汇”(Missing sink).近年来,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试图捕捉这10%~20%的CO_2的行踪.虽然其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对这一“遗漏的汇”至今仍无令人满意的解释.袁道先提出的碳酸盐岩-水-CO_2三相岩溶动力系统概念模型不但清楚地表明了岩溶作用与大气CO_2之间的密切关系,而且为由此形成的岩溶过程中的碳循环理论开辟了大气CO_2源汇研究的新领域.本文试图运用其理论方法,根据我国典型岩溶区的现场监测和统计资料,对我国的岩溶作用与大气CO_2的源汇关系进行初步的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广西马山县鼻拉典型峰丛洼地生态系统中小气候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于2002年7~8月在鼻拉鸡蛋堡的下坡、中坡和山顶分别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草丛群落、灌丛群落、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幼林群落、山中部青冈林群落和山顶部青冈林群落,测定群落高度为0m、0.5m、1.5m、3m的光照强度、空气温湿度、地表和-5cm处的土壤温度。测定时间为每日9:00至17:00间隔2h同时观测1次,中午12:00和14:00各加密监测1次。结果是5个群落对环境调蓄能力的高低顺序是:山中部的青冈林群落,青冈幼林群落,灌丛群落,草丛群落,山顶的青冈林群落。山顶青林冈群落内的日平均相对湿度最高只有71.6%,山中部青冈林群落的平均相对湿度最高为91%,山顶部和中部的日平均相对湿度差值为19.4%。山顶部和中部的气温差高达5℃,土下5cm的温度差也有1.9℃。山中部所接受的光量仅为顶部的5.4%,山中部群落内的相对光照强度只有1.82%,山顶的相对光照强度为37.37%。典型峰丛洼地生态系统中不同地貌的小气候差别很大,主要的影响因子是水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