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刺槐属(Robina)内5种植物进行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共选用22个10 bp随机引物扩增出212个DNA片段,进行种间遗传关系分析.片段大小在100~2 200 bp之间,其中多态性谱带为183条,多态率为86.3%;利用UPGMA进行遗传距离计算的结果表明,刺槐、毛刺槐和香花槐分属刺槐属的三个种,红花刺槐和龙槐是刺槐的变型.首次在DNA水平上证明香花槐为刺槐属的一个独立种,且与毛刺槐的亲缘关系较近.为刺槐属植物亲缘关系和系统分类建立了新的分子学证据.  相似文献   

2.
6种瓢虫的RAPD分析及在分类上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随机引物分别对6种瓢虫的DNA进行了聚合酶链式反应(RAPD-PCR)的实验。结果显示,用相同引物扩增不同种瓢虫的基因组DNA,扩增产物多态性DNA片段的数目是不同的;两种不同引物的扩增产物中,各自呈现出种、属的特异性片段,其可用于种、属的鉴别;聚类图显示了种、属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程度,并与形态学分类结果相一致。实验分析还发现:七星瓢虫不同个体间多态性DNA特有带较多,遗传较稳定;龟纹瓢虫与之相比,不同个体间多态性DNA的特有带较少,变异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3.
河南产香茶菜属6种植物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7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个具有较高多态性检测能力的引物,用于RA PD扩增,共扩增出85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59条,占68.81%.对得出的结果用SPSS12.0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河南产香茶菜不同种、同一种的栽培和野生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其中种间的差异要大于种内.从DNA分子水平上探讨了香茶菜属6种植物之间的遗传关系,为中药材冬凌草的品种鉴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皖西白鹅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皖西白鹅产区内11个不同地点的24只个体一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34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的12个引物对所有个体的总基因组DNA进行了PCR扩增。共扩增出87个DNA片段,其中的22个多态性片段,计算了各多态性片段在群体中分布的频率及各个体间的遗传距离指数。同时根据遗传距离指数对它们进行了聚类分析。作为家养动物的个品种,皖西白鹅的遗传多样性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从5组24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6个重复性好的多态引物,对四川9个黑山羊品种(群体)共计572只个体,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标记研究.结果表明,16个引物扩增出125条带,其中102条带呈现多态,多态率为81.61%.不同引物扩增出的DNA片段在各品种(群体)中的分布频率不同.9个黑山羊品种(群体)间相似系数为0.7533~0.9642,遗传距离指数为0.0358~0.2467.引物OPQ-06(序列为GAGCGCCTTG)未在乐至黑山羊中扩增出900bpDNA片段,而在其他8个黑山羊品种(群体)中出现率均为1,可作为区分乐至黑山羊和其他8个黑山羊品种(群体)的分子遗传标记.引物OPK-03(序列为CCAGCTTAGG)未在江安黑山羊扩增出550bpDNA片段,在其他8个黑山羊品种(群体)中出现率均为1,可用于区分江安黑山羊和其他8个黑山羊品种(群体)的分子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6.
彰武松起源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章古台地区的樟子松、油松、赤松及彰武松进行了基因组多态性分析,共选用24个10 bp随机引物扩增出147个DNA片段,其中,樟子松和彰武松显示出自身特征性标记,利用这些片段进行种间遗传关系分析,根据UPGMA方法构建聚类树状图研究结果表明:赤松×油松的天然杂交是彰武松形成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为了能方便快捷地鉴别出铁皮石斛试管苗和铁皮石斛,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铁皮石斛试管苗及石斛属23个种进行了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从中找出铁皮石斛试管苗特征性条带进行克隆和测序,并根据测序结果设计了特异性引物.采用此特异性引物对铁皮石斛试管苗及石斛属其他一些种进行扩增,结果表明,铁皮石斛试管苗与各地产野生铁皮石斛出现同一特征条带,而石斛属其他种未出现该条带.  相似文献   

8.
草鱼基因组随机扩增多态性引物及多态性位点的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建立草鱼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的指标体系,应用RAPD技术,从180条10碱基随机引物中筛选出了31条能扩增出多态性DNA片段的引物。用这31条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了327条重复性好、带型清晰、分辨率高的谱带。扩增产物的片段大小范围在400—2000bp之间。单一引物扩增条带为5—14条。用这些多态性引物在草鱼基因组DNA中检测到了93个多态性位点,并对这些多态性位点上的等位基因频率进行了统计分析。这31条多态性引物和所检测到的93个多态性位点初步为草鱼基因组的多态性分析提供了可靠的分析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利用SSR标记对8个假高粱及其近似种样品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在11对SSR引物中,有5对扩增出多态性,这5对引物共检测到25个多态性位点,每对引物平均能检测到5个多态性位点;(2)根据Nei’s遗传距离分析的聚类树显示:这8个高粱属物种共可分为2个类群,7个亚类群;假高粱和黑高粱、拟高粱和明福1号间的亲缘关系极近;(3)SSR结果揭示出所测8个群体的Gst为0.0864,说明本文研究的Sorghum属8个物种的群体遗传分化程度属于中度。  相似文献   

10.
采用RAPD技术对产自四川绵阳、内江、雅安和重庆忠县的24尾野生黄鳝基因组DNA进行引物筛选,40条随机引物中有4条引物扩增出片段。选择在4个地区黄鳝个体间多态性较丰富的RAPD引物A10在绵阳黄鳝群体进行扩增分析。RAPD引物A10在6个绵阳黄鳝个体的扩增,产生比较清晰的条带并且呈现一定的多态性,绵阳黄鳝群体内的平均遗传相似率为0.8947,群体内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053,从一定程度反映出绵阳地区黄鳝较低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所筛选引物可为黄鳝分子标记和遗传多样性的分析、亲缘关系和种质的鉴定以及遗传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马氏珠母贝与解氏珠母贝的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OPM组20种碱基随机引物对采自海南洋浦的马氏珠母贝(Pincada martensii)和解氏珠母贝(P.chemmitri)天然群体进行RAPD分析,其中6种引物扩增有效,这6种引物对马氏珠母贝和解氏珠母贝的总扩增带数分别为52条和58条。每一引物的扩增带数为3~16条,同一引物对两种贝类的扩增带数不同(OPM19B除外),对两贝类的扩增带型也有较大差异。群体内的各个个体(实验个体为10个)RAPD扩增带谱全部呈多态,表明在同一群体中,各个体存在着明显的个体特征带,由于样品数量及引物数均少,2种贝类各自种群的共同特征尚未能确定。  相似文献   

12.
丁鱼岁遗传多样性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15个丁鱼岁养殖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选用20个随机引物对其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有16个引物可以扩增出稳定且清晰的条带,其中S103、S104和S105为多态引物.16个引物共扩增出65个DNA位点,片段大小在200~3 000 bp之间,其中多态性位点6个,多态位点比例为9.23%.个体间遗传距离在0~0.067 4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28 6.结果显示,丁鱼岁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3.
雏蝗属(Chorthippus)六种蝗虫基因组DNA的RAPD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对雏蝗属6种蝗虫基因组DNA进行了多态性比较研究,共扩增出12条特异性片段,分子量大小约为740-1810hp,并根据各种间片段共享度构建了UPG聚类关系图,根据研究结果推测,短翅亚属的小翅雏蝗和北方雏蝗分化较晚,相似性很高它们可能起源于同一祖先;曲隆亚属的4个种之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4.
利用RAPD标记对中国石竹属植物亲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RAPD标记研究了中国石竹属10个种和10个栽培品种亲缘关系。39个随机标记共获得242个多态位点,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分为野生种和栽培品种2大类群,两类群的Nei(1978)遗传距离为0.4698。野生种可分为生长于湿润草甸和生长于干燥山地两类群,遗传距离为0.2428。  相似文献   

15.
5种菊头蝠的随机扩增DNA多态(RAPD)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种菊头蝠为材料,用随机扩增DNA多态(RAPD)方法分析它们的亲缘关系。结果显示:5种菊头蝠均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多态性RAPD标记,6条单个引物分别扩增出2~10条的RAPD条带,其分子量约在700~2 600bp之间。依据这些多态性标记计算其种间遗传相似性,建立亲缘关系树形图。  相似文献   

16.
浙江有尾两栖动物分类与演化的RAPD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20个随机短引物和6个随机长引物对来自3个科5个属7个种的有尾两栖动物进行RAPD分析,12个引物得到清晰的DNA扩增图谱,共计207条多态性片段。  相似文献   

17.
油蒿种群遗传分化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法对油蒿(Artemlsia ordosica Krasch.)的5个种群进行了研究.用15个随机引物扩增出297条清晰谱带,其中285条为多态性谱带.利用POPGENE 32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如下:(1)油蒿有着丰富的遗传多态性,多态位点百分率达96%,各种群多态位点百分比在84.6%~90.9%之间.(2)油蒿的种群间分化较小Gat=0.1364,86.36%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各种群的遗传一致度都在96%以上(3)聚类分析显示,地理分布近的种群被聚到了一起,反映了油蒿种群的遗传分化和地理距离有着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以32株从养殖鳗鲡分离的病原性气单胞菌为试验材料,采用Biolog自动菌鉴系统对其进行生理生化鉴定,结果表明,有20株被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7株被鉴定为威隆气单胞菌,1株为豚鼠气单胞菌,其余4株未能鉴定到种.为进一步确定20株嗜水气单胞菌和7株威隆气单胞菌的基因型,筛选了2对引物(E-C/M-C,E-C/M-A)分别对这两个菌种进行了AFLP分析.结果表明:20株嗜水气单胞菌中共检测到88个位点,均为多态性位点;7株威隆气单胞菌中共检测到61个位点,其中60个为多态性位点.经UPGMA聚类分析表明:20株嗜水气单胞菌可初步分为3种类型,每种类型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449,同一类型内不同菌株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27;7株威隆气单胞菌可初步分为4种类型,每种类型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467,变异范围为0.415~0.525.该结果为鱼类病原菌的DNA分型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白杨派,青杨派和黑杨派的DNA多态性及系统进化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收集了杨属三个派内20个种的28个无性系,筛选7个引物进行RAPD分析。共产生54条有效谱带,其中43条(79.63%)表现多态性。任意两无性系间的遗传距离(D)为0.930 ̄0.031,相应其相似性为0.518 ̄0.970。以D值为基础研究三个派的系统进化关系,聚类结果表明三个派明显独立,且青杨派与黑杨派关系较近,而与白杨派则相对较远,结合其它研究成果推测白杨派较早从杨属中分离出来,而青杨派和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