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5篇
系统科学   21篇
丛书文集   18篇
教育与普及   19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36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拱肋与桥面斜交形成造型独特的异形斜跨拱桥,可用于城市景观桥梁.以某桥为实例,阐述了梁肋斜交空间曲面吊索异形拱桥设计的关键技术.该桥主跨190 m,主梁钢箱梁全宽达33.34 m,与钢箱拱肋斜交,吊索呈空间曲面分布,体系受力复杂,施工涉及多次体系转换,工序复杂.建立了空间有限元计算模型,对桥梁施工全过程、桥梁整体稳定性和弹塑性以及局部受力复杂区域进行了仿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桥各关键设计参数均满足规范要求.该梁肋斜交空间曲面吊索异形结构为拱桥结构体系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案例.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干湿循环和吸力共同作用对非饱和下蜀土力学特性的影响,选取镇江某边坡的下蜀土为研究对象,通过非饱和直剪试验,对不同干湿循环次数及吸力水平下下蜀土力学特性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下蜀土表面裂隙明显增加并具有不可逆性;下蜀土的抗剪强度经短暂增大后逐渐降低,并在第4次干湿循环作用后趋于稳定;下蜀土的黏聚力在经历短暂提高后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而其内摩擦角则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变化幅度较小,呈上下波动态势;相同干湿循环次数下,吸力的存在对于下蜀土的黏聚力具有提升作用,而对土体内摩擦角的影响则不明显.研究结果可为干湿循环作用下下蜀土边坡的稳定性分析提供计算参数,具有实际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3.
霉菌毒素是由真菌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或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各类食品和饲料原料中,已在国内外导致多起中毒事件,每年给畜禽养殖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当前,各类霉菌毒素污染率高、共存率高、检测成本高、防控技术研发滞后、中毒鉴别诊断困难,是饲料霉菌毒素防控领域面临的主要挑战.本文在广泛查阅近年来我国学者在国内外专业学术期刊上所发表的相关研究论文的基础上,从中筛选出一些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并根据其所提供的数据,归纳了我国不同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现状和主要的检测技术.同时,根据国内外在饲料霉菌毒素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探讨了我国饲料霉菌毒素污染监测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希望为该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生产者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4.
针对预防医学五年制本科生的特点,通过不断的摸索和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改进试题的难易程度,改善笔试考试的客观合理性.该次笔试考试试题总的来说难度偏易,多项选择题的难度偏难;试题的区分度总体合格,其中多项选择题和单项选择题的区分度比较好.该次试题分析提示同学们对多项选择题考核的知识点掌握的不够透彻,提示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此方面的讲授,为我们今后提高命题水平和考试质量,并不断完善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基于速率自适应准则的正交频分多址自适应资源分配中系统容量和用户公平性的不兼容性问题,提出一种高公平性的自适应资源分配方案.该方案通过基于高公平性的子载波分配算法和基于模拟退火的人工蜂群算法的功率分配实现.在子载波分配算法中,通过引入比例因子a,将子载波分为两部分,首先选取a N个子载波分配给速率比例低的用户,以保证用户间的高公平性;然后将剩余子载波分配给信道增益最高的用户,且每个用户最多只能分配一个子载波,以提高系统容量.在功率分配中,利用基于模拟退火的改进人工蜂群算法实现在所有用户之间的功率寻优,以此获得更大的系统容量.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案不仅保证了用户之间的高公平性,而且有效增加了系统容量,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传统电池荷电状态(SOC)估计中常用的扩展卡尔曼滤波(EKF)和无迹卡尔曼滤波(UKF)方法仅适用于线性系统和高斯条件,虽然粒子滤波(PF)算法能用于非线性和非高斯系统,但PF算法在滤波更新时存在粒子退化现象,使粒子集无法表示实际后验概率分布,导致估计精度降低.采用改进的扩展粒子滤波(EPF)和无迹粒子滤波(UPF)算法对电池SOC进行估计,抑制了粒子权重退化.以Thevenin模型对电池进行建模,利用带遗忘因子的最小二乘方法进行模型参数辨识,结合改进后的滤波算法对电池SOC进行估计.实验结果表明,以UKF为建议密度函数进行重采样的UPF方法平均估计误差为0.71%,低于以EKF为建议密度函数的EPF方法平均误差(1.09%),两种方法的估计误差均小于PF估计误差(1.36%),有效抑制了粒子权重退化.  相似文献   
7.
李彬  李向力  王慧  李鹏冲  王永 《河南科学》2019,37(2):198-202
为改良山楂汁的色泽澄清度及口感,采用向山楂匀浆中加入不同比例的单宁酶以及控制不同的温度与时间酶解山楂中的单宁,测定酶解之后的单宁含量,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工艺条件,得到酶解单宁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酶解温度45℃、单宁酶在山楂匀浆中体积分数为0.4%、酶解时间为120 min时为最佳酶解组合.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不同林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土壤碳储量的动态变化,选取广西横县镇龙林场不同林龄(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过熟林)的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土壤碳储量的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随着林龄递增,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土壤碳储量总体表现为增加趋势,且不同林龄的同一土层之间均差异显著。不同林龄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表现为过熟林(16.82±0.23)g/kg > 成熟林(13.47±0.14)g/kg > 中龄林(10.91±0.38)g/kg > 幼龄林(10.74±0.14)g/kg,且差异显著(P<0.05)。不同林龄0—60 cm土层土壤碳储量表现为过熟林(104.92±18.08)t/hm2>成熟林(100.52±1.18)t/hm2 > 中龄林(80.25±5.34)t/hm2 > 幼龄林(80.23±4.54)t/hm2,且差异显著(P<0.05)。各林龄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碳储量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并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减,表现为土壤碳表聚现象,表层(0—20 cm)土壤碳储量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其他土层,表明不同林龄主要影响马尾松人工林土壤表层的碳含量;不同林龄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碳储量与乔木、灌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物种丰富度、凋落物层现存量、总孔隙度、土壤含水量、土壤pH值均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与根系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群落总生物量、地上部分生物量均与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碳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20-40,4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后两个土层的土壤碳储量均无显著相关。该结果为研究土壤碳储量动态变化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实现尾松人工林多目标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9.
以多胎的金堂黑山羊和单胎的藏山羊为研究对象,通过RT-PCR技术,对金堂黑山羊和藏山羊FSHβ、LHβ、FSHR和LHR基因进行克隆,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测定FSHR和LHR基因在发情前期母羊卵巢中的表达量,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中FSH和LH的浓度.结果表明:金堂黑山羊和藏山羊FSHβ、LHβ、FSHR和LHR基因的CDS区长度分别为390bp、426bp、2088bp、2103bp,同源性分别为99.74%、100%、99.95%、99.57%;发情前期两山羊品种之间卵巢FSHR和LHR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血浆中FSH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LH的浓度差异显著(P<0.05).提示FSHβ和LHR基因序列及血浆中LH浓度在两个品种间的差异可能是品种间产羔数性状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电力企业在运营管理中对于降低线损方面的管理尤为重视,并将其纳入到综合指标体系中,该文通过分析当前线损产生的主要方式的前提下,从电力企业管理工作中分析当前当前线损率一直处于高位的重要原因,并据此提出相应降低线损率的主要方式和技术,从而为提升电力企业自身的经营水平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