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不同形态氮素营养对彩椒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比较了三种形态氮素营养(NH4^ -N;NO3^--N;NH4^ -N:NO3^--N=1:1)对彩椒不同生长发育时期有关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彩椒发棵期之前(含发棵期),施用NH4^ -N NO3^--N混合态氮素,效果最好,植株全氮含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的测定值最高,硝酸还原酶活性仅次于NO3^--N处理组;同期若单施氮素,则彩椒更易吸收和利用NH4^--N;但发棵期后,单施NO3^--N,各指标的测定值明显高于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2.
菹草是典型的沉水植物,在水体污染修复与生态重建中起重要作用.从海河干流和2个小型景观湖泊采集了4个氮素含量、氮素形态组成不同的水样,利用组培菹草研究了氮素形态对菹草富集和降解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河水中NO-3-N为氮的主要形态(59.4%~59.6%),湖泊水中NH4~-N为主要形态(47.7%~6712%);随着水中N03-N含量的增加,菹草对DBP的降解速率常数(0.8×10-2~11.7×10-2d-1)随之增大,植物富集系数(0.94~7.43L/kg)也相应增大.进一步研究了菹草对水中不同形态氮素的吸收作用及生理指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变化发现,菹草主要吸收利用水中的N03-N,菹草的生理指标也主要受N03-N含量的影响;N03-N含量增加,菹草的生理活性增大.这说明N03-N含量较高的水中菹草的活性较高,菹草对DBP的富集和降解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氮素形态及配比对不同品种栝楼幼苗氮代谢生理特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盆栽方法,以‘W3’和‘JX’两种栝楼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6种硝铵比的氮素营养处理,测定栝楼幼苗生长量、根系活力、氮代谢关键酶活力、氨基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硝态氮和铵态氮混合处理可提高栝楼幼苗氮代谢水平,提高栝楼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硝铵态氮配比为50:50处理‘W3’品种表现较好,其地上部和根系鲜重分别为45.4、5.68 g·plant-1,氮代谢酶GS、GOGAT、GDH活性最高;而‘JX’品种,硝铵态氮配比为70:30处理表现较好,植株鲜重和根系活力,氮代谢酶活性、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其它处理。总之,硝态氮和铵态氮混合使用有利于栝楼幼苗生长,不同品种氮素比例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以红地球葡萄试管苗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形态和配比的氮素供应水平对葡萄试管苗氮素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培养基中NH4+-N所占比例的升高,GS活力增加.当NH4+-N:NO3--N为5:5时,GS活力最高.硝酸还原酶活性(NR)随着培养基中NO3--N比例的增加而升高,且随着培养基中NO3--N比例的增加,试管苗体内的NO3--N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5.
在水培条件下分别施用铵态氮、硝态氮、酰胺态氮及20%铵态氮+80%酰胺态氮,研究了3种氮素形态4种处理对小麦苗期生长、根系生理特性及氮素积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氮素形态对小麦幼苗生长有显著的影响,在硝态氮处理下,小麦叶重、总生物量最高,日增重高于铵态氮34.5%;硝态氮肥可以提高根干重和根冠比,并可提高根系中的可溶性糖、硝酸还原酶(NRA)活性,氮素吸收效率和偏生产率最高。较好地印证了在水培条件下,小麦喜好硝态氮营养,硝态氮的增效优于其他氮素形态,混合氮源次之,铵态氮略高于酰胺态氮,但两者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不同氮素形态对油茶苗木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以期找到促进油茶个体生长和有利于油茶氮代谢的氮素形态及配比。【方法】以‘湘林1号’(XL1)油茶实生苗为供试材料,采用液体浇灌的方法,观察不同形态氮素配比[(m(NO-3-N):m(NH+4-N)=10:0、7:3、5:5、3:7、0:10)]对油茶幼苗生长特性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苗高增量、地径增量均随着培养液中铵态氮比例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m(NH+4-N):m(NO-3-N)为5:5时达最大值; m(NH+4-N): m(NO-3-N)为7:3和5:5时,干物质量累积最大; 叶片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NR)活性以及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均在m(NH+4-N): m(NO-3-N)为5:5时达到最大值; 谷氨酸合酶(GOGAT)活性在m(NH+4-N):m(NO-3-N)为10:0时达最大值; 外源氮添加均增加了油茶叶片的全氮含量,m(NH+4-N):m(NO-3-N)为3:7时,全氮含量最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苗木生长、总干物质量及叶片全氮含量均与总叶绿素含量、NR活性、GS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地径增量与GOGAT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总干物质量与GOGAT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施用混合态氮素比单一形态氮素更有利于油茶苗木的生长,当m(NH+4-N):m(NO-3-N)为5:5时,最利于油茶幼苗生长。关键词:油茶; 氮素形态; 氮素配比; 营养生长; 叶片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7.
采用近边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光谱及定量分析方法,对施入同等氮素用量、不同氮素形态组合n(NH+4)∶n(NO-3)=4,1,1∶4条件下添加玉米秸秆白浆土的有机碳(SOC)官能团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添加任何形态的氮素均有助于微生物对混以秸秆白浆土SOC的矿化;氮素以铵硝等比例添加在促进SOC矿化分解方面更具优势,有利于白浆土富里酸组分的形成和积累,使其腐殖酸活性提升较大;硝态氮占优的氮素形态配比更有益于微生物在短期内对SOC的分解转化,微生物多以消耗C—OH获取能量,对于芳香碳也有一定累积作用,提高了SOC分子的整体复杂程度;铵态氮占优的氮素使微生物更易消耗SOC官能团中的羧基,促使其降解形成更多的醇羟基C—OH;混以玉米秸秆白浆土SOC官能团的主要类型有芳香烃C■C和C—H、脂肪烃、羧基C■O、醇羟基C—OH及石墨型C■C.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氮肥施用量对春茶优良品种‘乌牛早'(Camellia sinensis ‘Wuniuzao')春季光合等生理特性和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的影响,试验设计土壤施氮量为N1(0.4 g/盆)、N2(0.8 g/盆)、N3(1.6 g/盆)和N4(2.4 g/盆),并利用多重比较分析了施氮后各处理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结果表明:①施氮处理后‘乌牛早'叶片的光合能力增强,其中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净光合速率(Pr)、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显著增加,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显著降低,且以N3处理最好,以上各指标分别较对照增加24.36%、26.06%、32.29%和24.49%,Ci较对照降低7.35%。②施氮处理后‘乌牛早'叶片的抗衰老能力增强,以N3处理最强,SOD活性和MDA含量分别是CK的1.14倍和0.75倍。③施氮处理后‘乌牛早'嫩芽中生长素、赤霉素和玉米素含量增加,脱落酸含量降低,以N3处理为最优,各指标分别较CK增加了43.22%、69.08%和54.91%,脱落酸含量较对照降低12.04%。试验表明,春季施氮量为1.6 g/盆时,‘乌牛早'叶片存在较高的光合、抗衰老特性及内源激素含量,说明在春茶生长季增施一定的氮肥能增加茶叶片光合能力延缓叶片的衰老。  相似文献   

9.
氮素对喜树光合作用、营养元素和 喜树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幼林为试验材料,在田间条件下施以不同剂量的氮素,测定了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喜树碱含量等的变化情况,探讨了不同氮素施用量对喜树光合作用、叶片营养元素和喜树碱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素施用量的提高,喜树叶片的光合作用、磷元素和喜树碱含量都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光合速率和磷元素含量以施用氮素30 g/株处理最高,而喜树碱含量以20 g/株处理最高; 叶绿素及氮元素含量则随着氮素施用量的升高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均在50 g/株处理下最高。钾元素含量则随氮素施用量的提高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且以50 g/株处理最低; 喜树碱单株产量以施用氮素30 g/株处理最高,以对照(N0)处理最低。综合各项指标,认为氮素施用量30 g/株最有利于提高喜树的光合速率,促进叶片对营养元素的积累,进而促进喜树碱的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适合夏蜡梅生长的最适施氮水平,为夏蜡梅规模化育苗生产提供技术参考。【方法】设置0、149、273、412、550 mg/株5个氮素水平处理,对夏蜡梅1年生苗进行指数施肥试验,观测其形态指标。【结果】在施氮量为149~412 mg/株时,夏蜡梅幼苗的形态指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夏蜡梅幼苗的形态指标都随之提高。当施氮量超过412 mg/株,氮肥过高后,苗木的形态指标趋于稳定。当施氮量为149~412 mg/株,氮、钾素在根茎中的分配比率随着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在叶中的分配比率随之降低; 磷在根茎的分配比率降低,在叶中的分配比率上升。当氮素施用量为412 mg/株时,夏蜡梅幼苗的氮、磷、钾养分含量最高。当氮素施用量为149~273 mg/株时,氮素吸收利用效率最好。【结论】273~412 mg/株的氮素指数施肥最有利于夏蜡梅幼苗的生长,且6—7月是夏蜡梅生长的高峰期,在此期间施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应用15N微区试验对氮肥在水稻不同生长期的去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对氮肥的吸收利用随着作物生长的进行而逐渐提高,氮肥的损失和土壤的残留则逐渐下降。土壤残留的肥料氮主要集中在0~20cm的耕层土壤中,占全部土壤残留肥料氮的85%以上。氮肥的总损失在30.4%~54.4%之间,其中氨挥发损失为25.4%~33.3%,为稻田氮素的最主要损失途径。  相似文献   

12.
氮肥对结缕草种子生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二年生结缕草种子产量的影响,初步结果表明:结缕草的草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高,草高与施氮量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线性关系.当氮肥用量为8g/m2时,结缕草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最多,结缕草种子产量也最高,达到761kg/hm2,发芽率为96%.  相似文献   

13.
臭氧与环境     
本文阐述了臭氧的结构性质及臭氧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密切关系,保护臭氧层的意义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制氧厂氮气纯度波动的问题,提出一种控制措施——动态隔离。动态隔离即将空分和氮压机按生产能力大致匹配,分成若干组,各组间通过相应设备联锁控制的隔离阀以实现动态隔离(非完全隔离),各组内空分与氮压机建立停机联锁。在事故发生时动态隔离阀组能够将事故区域与其他区域迅速隔离,从而有效控制由于设备突然停机造成大的压力波动所引起的氮气纯度波动,同时各组之间又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得设备交叉运行方便,编制设备运行程序后,易于实现计算机自动控制。  相似文献   

15.
在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氮过程中,使用一次性0.45μm过滤器对经碱性过硫酸钾消解后的水样进行过滤处理,去除絮凝沉淀对总氮测定的影响.结果显示,水样经过一次性0.45μm过滤器过滤后,总氮浓度明显增加,略高于"三氮"浓度之和,数据比较合理.一次性0.45μm过滤器能够快速有效地去除絮凝沉淀对总氮测定的影响,提...  相似文献   

16.
Nitrogen cycle in the hyporheic zone of natural wetland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itrogen (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s and ecological factors for natural wetland ecosystems. It is mainly derived from runoff input, atmospheric deposition, and biological N fixation. The transport and transformation of N in natural wetlands primarily occur in the hyporheic zone (HZ), a buffer area of intensifted biogeochemical activity that is often regarded as the sink, source, and converter of N in wetlands. The main ways of N attenuation in the HZ are denitrification, anaerobic ammonia oxidation (anammox), and wetland plant adsorption. The effects of internal and human factors on the N cycle are illustrated in this articl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N sources are influenced by human factors such as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and fossil combustion, while N attenuation is affected by internal factors, including oxygen concentration, carbon and phosphorus availability, pH and Eh changes, and microorganism actions. Finally, some research trends are provided to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N cycle in the HZ of natural wetlands. This study may provide a clear perspective of N cycle in the HZ and their interactions between various factors.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硝酸盐氮在201.2nm处有强烈吸收,且干扰少,在PH=8碱条件下,建立了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水样中的硝酸盐氮的方法。硝酸盐氮在0~7.0mg/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加标回收率为99.1%~100.1%,检出限0.1000mg/L。可用于自来水,湖水中硝酸盐氮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综述表面富立方相梯度硬质合金的制备工艺及影响因素,重点讨论合金成分、处理温度和氮气压力对合金表面氮势和微观结构的影响.实验表明,提高Ti含量和增加氮气压力,有利于表面梯度层形成;处理温度应根据合金成分来具体确定.  相似文献   

19.
综述表面富立方相梯度硬质合金的制备工艺及影响因素,重点讨论合金成分、处理温度和氮气压力对合金表面氮势和微观结构的影响.实验表明,提高Ti含量和增加氮气压力,有利于表面梯度层形成;处理温度应根据合金成分来具体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