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1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15N微区试验对氮肥在水稻不同生长期的去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对氮肥的吸收利用随着作物生长的进行而逐渐提高,氮肥的损失和土壤的残留则逐渐下降.土壤残留的肥料氮主要集中在0~20cm的耕层土壤中,占全部土壤残留肥料氮的85%以上.氮肥的总损失在30.4%~54.4%之间,其中氨挥发损失为25.4%~33.3%,为稻田氮素的最主要损失途径.  相似文献   
2.
应用15N微区试验对氮肥在水稻不同生长期的去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对氮肥的吸收利用随着作物生长的进行而逐渐提高,氮肥的损失和土壤的残留则逐渐下降。土壤残留的肥料氮主要集中在0~20cm的耕层土壤中,占全部土壤残留肥料氮的85%以上。氮肥的总损失在30.4%~54.4%之间,其中氨挥发损失为25.4%~33.3%,为稻田氮素的最主要损失途径。  相似文献   
3.
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红壤性水稻土氮素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淹水培养方法,研究了在红壤性水稻土中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后氮素转化的规律.土壤溶液中NH^ 4-N主要集中出现在施肥后63d内,最高浓度出现在第7d,尿素和硫酸铵相差不大,都在252~256μg N/g soil之间;添加有机秸秆改善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状来增加土壤肥力,在施肥后期发挥肥效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武功山高山草甸3个不同坡向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东坡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南坡和北坡土壤,南坡土壤高于北坡;土壤速效钾(K)浓度以东坡土壤最高,南坡土壤次之,北坡土壤最低,但3个坡面土壤速效钾K含量之间的差异不显著;东坡土壤有效磷(P)的浓度极显著地高于南坡土壤和北坡土壤有效P浓度;不同坡面土壤铵态氮含量依次为北坡〉南坡〉东坡。土壤土壤微生物量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浓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与速效钾K浓度之间相关性不显著,土壤微生物量生物量碳随着土壤铵态氮含量的升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5.
通过野外小区实验,研究了NPK肥对铜尾矿上苎麻(Boehmeria tricuspis)生长的影响.结果 表明,苎麻在纯尾矿中生长缓慢,单独施用NPK肥或牛粪能促进茎干的纵向和横向生长(P < 0.05),但对叶片数量并无显著影响(P > 0.05);NPK+牛粪配合施用促使苎麻生长显著加快.叶片数目与植株高度相关性分析表明,与NPK单施和NPK+牛粪这两种施肥配置方式相比,牛粪单施有利于苎麻将叶子数量优势转化为植株高度优势.NPK+牛粪和单施NPK可促进植株茎干纵向和横向生长协同进行.总体而言,NPK+牛粪配施显著促进苎麻在铜尾矿上生长,对尾矿植被重建和恢复有很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应用淹水培养方法,研究了在红壤性水稻土中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后氮素转化的规律.土壤溶液中NH4+-N主要集中出现在施肥后63d内,最高浓度出现在第7d,尿素和硫酸铵相差不大,都在252-256μg N/g soil之间;添加有机秸秆改善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状来增加土壤肥力,在施肥后期发挥肥效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PCR-RFLP技术构建红壤丘陵区土壤氨氧化古菌amoA基因文库,比较分析典型森林土和农田土中氨氧化古菌种群结构对铝胁迫的响应。通过对628个amoA基因克隆子进行了PCR-RFLP指纹图谱分析,共获得62个独特的基因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anomical uints,OTUs),进一步对62个OTUs开展Blast和RDP分类分析(相似性97%-100%),结果表明:森林和农田土壤样品中100%的氨氧化古菌属于泉古菌门(Crenarchaeotes),分布于4个基因族(Cluster1-4),Cluster 1在所有测试样品中占明显优势。农田土壤中氨氧化古菌的丰度和多样性要高于森林土壤,但随着铝胁迫浓度的增加,农田土壤中氨氧化古菌丰度和多样性降低更明显,均匀度却有所上升。可见,铝胁迫导致土壤氨氧化古菌群落结构改变,高铝胁迫能促使氨氧化古菌发生适应性变化,有可能演变出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土壤磷利用率及微生物修复污染环境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采用平板涂布法,从不同蔬菜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11株降解有机磷和无机磷的解磷真菌.根据透明圈直径和菌落直径比值的大小,从中筛选到3株分解无机磷较强的菌株WP-2、WP-5、WP-7;并进一步通过液体摇瓶培养复筛,确定其中的WP-5菌株分解无机磷能力最强,其解磷能力达66.88 mg/L.经初步鉴定,WP-2菌株属于木霉属(Trichoderma sp)、WP-5菌株属于青霉属(Penicillium sp)、WP-7菌株属于小克银汉霉属(Cunninghamella sp)  相似文献   
9.
太湖地区稻田氮素平衡及其环境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15N微区试验对氮肥在水稻不同生长期的去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对氮肥的吸收利用随着作物生长的进行而逐渐提高,氮肥的损失和土壤的残留则逐渐下降.土壤残留的肥料氮主要集中在0~20cm的耕层土壤中,占全部土壤残留肥料氮的85%以上.氮肥的总损失在30.4%~54.4%之间,其中氨挥发损失为25.4%~33.3%,为稻田氮素的最主要损失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以吉安市城郊各类典型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选取菜地(V)、城市绿地(G)、林地(F)、稻田(P)四种土地利用类型,分析不同土壤0~10 cm和10~20 cm层次中的氮素形态及其含量.结果表明:吉安市城郊地区表层0~10 cm土壤全氮含量为564~964 mg·kg-1,土壤中以稻田最高,平均含量为964 mg·kg-1,其次是菜地、绿地和林地土壤,其平均含量分别为769,646和564 mg·kg-1;铵态氮和水解氮在稻田0~10 cm土壤中的平均含量分别为99.2 mg·kg-1和120 mg·kg-1,远高于菜地、绿地和林地;土壤硝态氮含量为3.08~27.2 mg·kg-1,硝态氮在4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土壤含量大小顺序大致为:菜地≈绿地>稻田>林地.不同形态的氮素含量在10~20 cm土壤中的变化规律与0~10 cm基本相同;对于同一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不同层次间的各种氮素含量,均是0~10 cm高于10~20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