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氮素形态配比施肥对银杏碳氮代谢的影响,为银杏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年生银杏实生苗为材料,采用温室盆栽试验,设置5种不同铵硝比[m(NH+4-N):m(NO-3-N)]处理,分别为T1(100:0)、T2(75:25)、T3(50:50)、T4(25:75)和T5(0:100),分析了不同处理下银杏叶片全氮、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全碳、可溶性糖、淀粉和蔗糖含量以及淀粉酶(AMS)、蔗糖合成酶(SS)、蔗糖磷酸合成酶(SPS)、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随着NO-3-N比例的增加,银杏幼苗叶片碳氮代谢物含量和相关酶活性总体上(除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碳氮代谢物方面,T3处理的蔗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T4处理的全氮、全碳、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淀粉和蔗糖含量均最高,而T1处理除可溶性蛋白含量外,剩余碳氮代谢物的含量均最低。酶活性方面,T3处理的SS和SPS活性最高,T4处理的AMS、NR、GS和GOGAT活性均最高,而T1处理的AMS、SS和NR活性均最低,T5处理的SPS、GS和GOGAT活性均最低。总体上,T3和T4处理碳氮代谢物含量和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但T3与T4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结论】NH+4-N和NO-3-N混合施用增强了银杏的碳氮代谢能力,在当前土壤条件下,m(NH+4-N):m(NO-3-N)为25:75时效果最佳,在生产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减少农田氮磷淋失,提高土壤肥力,探究高孔隙度的稻壳炭在增强黄棕壤对养分元素吸附的特征。【方法】采用室内土柱淋溶试验,研究不同稻壳炭施用量(质量占比分别为0、1%、4%、8%、12%)条件下,黄棕壤总氮(TN)、硝态氮(NO-3-N)、铵态氮(NH+4-N)、总磷(TP)、磷酸根(PO3-4)及可溶性有机碳(DOC)的淋失变化,并对黄棕壤氮磷养分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随着施用量的增加,稻壳炭对黄棕壤TN、NO-3-N、NH+4-N、DOC淋失的抑制效应增强,最佳施用量为12%时,TN、NO-3-N、NH+4-N及DOC的淋失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减少了85.41%、85.16%、92.61%、32.02%; 随其施用量的增加,稻壳炭对黄棕壤中P淋失的抑制效应不显著,TP和PO3-4的淋失量反而增加,TN、NO-3-N、有效磷(AP)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SMBC、SMBN)含量增高,而NH+4-N含量减少。【结论】稻壳炭可以有效抑制黄棕壤氮素及DOC的淋失,对磷素的淋失抑制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农业区地下水三氮(NH+4 N,NO-2 N,NO-3-N)复合抗生素的污染问题, 通过实验模拟研究其微生物修复过程中磺胺类降解菌对氮细菌降解三氮的作用效果. 结果表明: 磺胺类降解菌可促进NH+4-N和NO-2-N降解, 并抑制氮细菌生长及NO-3-N降解; 磺胺类降解菌为杆菌, 属于革兰氏阳性菌, 氮细菌为球菌和杆菌, 属于革兰氏阴性菌. 即磺胺类降解菌可促进硝化作用, 抑制反硝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库坝建设对河流水质状况的影响,以及库坝建设后不同河段主要水质指标与河道两侧土地利用状况的相关关系。【方法】以河南省荥阳市淮河的4级支流索河为研究对象,对位于乡村、市区、郊区3个区位的由于库坝建设而形成的河流段与库区段的主要水质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各区位河流段与库区段比较,水体全磷(TP)浓度在河流段显著高于库区段,NH+4-N、化学需氧量(COD)浓度在河流段低于库区段,而全氮(TN)、NO-3-N浓度等水质指标受库坝建设的影响较小。相关性分析表明,在河流段和库区段,建设用地占比均与TN、TP、NO-3-N、COD浓度等水质指标呈正相关,而林地占比与TN、TP、NO-3-N、COD浓度等水质指标呈负相关。耕地占比与TN、TP、NO-3-N浓度等水质指标在河流段呈负相关,而在库区段则呈正相关。【结论】库坝建设使河流形成相对不连续的河流段与库区段,总体上可降低河流水体的TP含量,但NH+4-N、COD浓度等指标则有所上升; 在河流段与库区段,水体水质与河道周边土地利用状况的相关关系也存在一定差异,库区段水质状况更易受周边土地利用结构影响。  相似文献   

5.
植物篱能影响坡面产流产沙过程,进而影响其携带的氮素流失,但植物篱地上及地下部分对氮素流失的影响尚不明确.通过设置1个降雨强度(60mm/h)、2个坡度(15°和25°)和3个坡面条件(裸坡对照、植物篱和仅有植物篱根系),开展人工降雨试验,分析坡面侵蚀量和径流量及其携带的硝态氮(NO-3-N)、氨态氮(NH+4-N)和全氮(TN)含量与流失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植物篱可以减少坡面侵蚀量和径流量的产生,坡面土壤氮素主要以泥沙为载体而流失;植物篱可以降低坡面径流携带的氮素含量却增加了侵蚀泥沙中氮素含量,并能够有效地减少坡面径流和泥沙所携带氮素流失量;植物篱通过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共同发挥作用减少坡面氮素流失量,其中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对减少坡面NO-3-N、NH+4-N、TN流失量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43.97%和56.03%、44.12%和55.88%、46.91%和53.09%.以上结果加深了香根草植物篱对坡耕地氮素流...  相似文献   

6.
【目的】人类活动频繁引起大气氮沉降加剧,导致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氮循环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进而影响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笔者通过模拟大气氮沉降,探究森林土壤中氮素含量及温室气体排放速率的响应规律以及氮素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为提高森林氮素利用率并减缓大气温室效应提供参考。【方法】以山西太岳山暖温带油松林为研究对象,以硝酸铵(NH4NO3)为外源无机氮添加对象,设置对照CK(0 g/m2)、N5(5 g/m2)、N10(10 g/m2)、N20(20 g/m2)、N40(40 g/m2)等5个施氮水平,每个施氮水平设置4个重复,共20块样地。于2017年8月采集土壤样品及温室气体样品(采用静态箱法),测定林地土壤中的全氮(TN)、总可溶性氮(TDN)、可溶性有机氮(DON)、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含量及土壤中温室气体N2O、CO2 和CH4的排放量,分析氮添加对土壤氮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在N5、N10、N20和N40各施氮水平处理下,油松林0~10 cm土壤中NO-3-N、TDN、DON的含量增加,与CK相比,含量增幅分别为25.04%~246.4%、13.29%~73.82%、4.54%~70.51%,NH+4-N含量随着施氮量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但各处理水平对TN含量无影响。在0~10 cm土壤中,与CK相比,NO-3-N和TDN含量在N10、N20、N40处理下显著增加(P <0.05),DON只在N40处理中显著增加(P <0.05),施氮处理对0~10cm土层中的各氮素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在≥10~20 cm土层中,与CK相比,TN、NH+4-N含量有增长趋势,NO-3-N含量在N10、N20、N40处理下显著增加(P <0.05),分别增加了234%、284%、663%,TDN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DON则随着处理水平的增加而显著减小(P <0.05)。N2O、CO2的排放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在N20、N40处理下排放量显著增加(P <0.05); 同时氮添加处理对CH4的吸收有明显的抑制现象,使CH4从森林土壤吸收状态转变为排放状态。在相关性分析中,0~10 cm土层及≥10~20 cm土层中NO-3-N和DON、N2O、CO2呈显著相关(P <0.05),而NH+4-N、TDN与N2O、CO2、CH4呈正相关,但无显著性(P >0.05); 在≥10~20 cm土壤中,DON与N2O、CO2、CH4呈负相关。【结论】在无机氮添加试验中,施氮处理明显增加了土壤中有效氮的含量,尤其是在N20和N40处理水平条件下,对油松林土壤中的有效氮素含量及温室气体排放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 同时,有效氮含量的增加对森林土壤中温室气体的排放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模拟氮沉降显著促进了森林土壤氮素循环及温室气体的排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温室效应的变化具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7.
氮素形态对‘凤丹’表型性状、光合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对油用牡丹‘凤丹’(Paeonia ostii ‘Feng Dan’)表型性状、光合特性及其籽粒产量的影响,确定氮素形态最佳配比,促进高产高效科学施肥。【方法】采用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和酰胺态氮(N-CONH2)3种不同氮素形态,设置不同氮素形态配比,考察‘凤丹’的表型性状、光合特性和产量。【结果】在固定磷钾等量施肥条件下,与对照相比,不同形态氮肥及铵态氮、硝态氮配施对‘凤丹’的表型性状、光合特性和籽粒产量参数均有显著影响(P<0.05)。铵态氮与硝态氮摩尔配比在50:50的处理下,‘凤丹’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达到最大,较对照分别提高了22.85%、39.18%和25.98%; 胞间CO2浓度最小,较对照降低了14.67%; 植株的千粒质量和单株籽粒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施肥处理(P<0.05),较对照分别提高了31.86%和43.05%。【结论】铵态氮与硝态氮等比配施可使‘凤丹’的表型性状、光合特性及产量大幅提高,可为‘凤丹’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探究光照强度减弱对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实生苗根系的氮素吸收及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为刺梨栽培的氮素营养调控提供科学依据。以‘贵农5号’刺梨品种实生苗为材料,以自然光照强度为对照(R0,CK),采用遮光的方法,在自然光照强度下和光照强度减弱20%(R20%)、40%(R40%)、60%(R60%)的条件下对刺梨苗进行培养,30 d后测定植株的氮含量。采用离子耗竭法,对不同光照强度下分别供给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刺梨苗根系吸收NO-3和NH+4的动力学参数进行测定,并同时测定叶和根中的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活性和植株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分析NO-3和NH+4吸收的动力学参数与叶、根中NR、GS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刺梨苗根系对NO-3和NH+4的吸收规律均可用Mic...  相似文献   

9.
喀斯特原生乔木林和次生林土壤氮矿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喀斯特森林土壤氮矿化特征及供氮能力。【方法】以贵州喀斯特原生乔木林和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树脂芯法,原位连续培养测定土壤氮矿化/硝化动态特征。【结果】①喀斯特原生乔木林和次生林土壤无机氮含量随培养时间延长存在明显的变化,NH+4-N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趋势,NO-3-N含量表现为总体增加趋势。NH+4-N是土壤有效氮的主要存在形式,其含量占土壤无机氮的84.57%~94.31%。②两演替群落土壤氮矿化速率呈“V”形变化,范围分别为-0.43~0.97 mg/(kg·d)和-0.91~1.43 mg/(kg·d); 硝化速率呈波动上升趋势,范围分别为0.21~0.49 mg/(kg·d)和0.03~0.31 mg/(kg·d)。③原生乔木林土壤无机氮含量、矿化速率、氨化速率和硝化速率均高于次生林。④原生乔木林土壤氮全年净矿化总量170.82 kg/(hm2·a),是次生林的2.48倍,两种林分土壤净硝化氮分别占净矿化氮的95%和100%。【结论】喀斯特森林土壤供氮能力较强,但土壤氮矿化过程中氮硝化占主导,表明土壤中植物可利用的氮素易于淋溶或挥发损失。  相似文献   

10.
对比4种不同内回流比(50%,100%,150%,200%)时的化学需氧量(COD),NH+4-N和总氮(TN)的质量浓度,通过改变单一因素内回流比进行平行实验,并在最优内回流比时,检测沿程各段反应池内NO-2-N和NO-3-N的质量浓度.实验结果表明:内回流比并不是越大越好,而是有一个适当的范围;内循环式多级A/O新工艺在处理低C/N比和高NH+  相似文献   

11.
湿地是全球氮循环的N源、N汇和N转化器,自然湿地氮的研究对于揭示生态系统氮循环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以鄱阳湖湿地泗洲头为研究区域,根据湿地海拔高程梯度(10~17 m)采取表层土壤0~20 cm土层样品,分析了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碱解氮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泗洲头表层土壤氮含量空间分布较为复杂,0~10 cm土层的氮含量和10~20 cm土层的氮含量呈现相似的梯度特征,0~10 cm土层的土壤氮含量要高于10~20 cm土层的土壤氮含量,其中0~10 cm土层和10~20 cm土层的全氮、铵态氮、碱解氮含量最高均值出现在高程13~14 m,硝态氮最高均值出现在高程16~17 m.利用SPSS双变量中的pearson相关性检验表层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碱解氮与地上生物量、土壤pH值、土壤含水量、年均淹水时间、高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氮素与地上生物量的相关性在统计学意义上最为显著,而与其他环境因素的相关性并不明显.这反映了鄱阳湖泗洲头表层土壤氮含量的空间分布与积累过程受干扰的因素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森林生态系统对持续氮增长和快速氮循环的响应模式及反馈机制,选择3种林龄杨树人工林作为试验样地,设置N0(0 g/(m2·a))、N1(5 g/(m2·a))、N2(10 g/(m2·a))、N3(15 g/(m2·a))、N4(30 g/(m2·a))共5个不同浓度进行模拟氮沉降实验,探讨3种林龄杨树人工林土壤有效氮含量及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结果表明:①幼龄林、中龄林和过熟林的铵态氮占总有效氮含量的比例分别为18.50%~28.81%、23.14%~34.52%和32.60%~49.92%; ②随着外源氮浓度的不断增加,3种林龄土壤硝态氮含量都呈显著的增加趋势,且高氮处理对有效氮的影响高于低氮处理,而铵态氮只在幼龄林和中龄林中高氮处理(N3和N4)之间差异显著; ③幼龄林土壤硝态氮含量对不同浓度的氮沉降响应比中龄林和过熟林更为敏感,而铵态氮在3种林龄之间无显著规律; ④3种林龄土壤表层(0~10 cm)的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对氮沉降响应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13.
针对赣江流域的10个子流域,研究温度和降水如何影响土地利用方式与河流氮磷营养盐浓度的相关性.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为水田、旱地、林地、草地、水域和建设用地,氮磷指标为2014年每月对赣江7条支流测定的氨氮(NH+4-N)、硝酸盐氮(NO-3-N)和总磷(TP)浓度,用相关分析得到土地利用方式与水体氮磷的相关性.结果表明:(i)不考虑温度和降水的影响,旱地与河流NH+4-N具有显著相关性,建设用地与河流NO-3-N具有显著相关性;(ii)旱地、草地和林地在中温条件下与河流氮营养盐的相关性更高,在低温条件下与磷营养盐的相关性更高.水田和水域在高温条件下与河流氮营养盐的相关性更高,在中温条件下与磷营养盐的相关性更高;(iii)除林地外,其他土地利用方式在高降水量情况下与河流氮磷营养盐的相关性更高.  相似文献   

14.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动物对土壤氮矿化季节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苏北沿海地区3种土地利用类型(杨树人工林、农田、杨农复合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驱除土壤动物处理(撒萘驱除所有土壤动物、撒噻唑磷驱除土壤线虫、未驱除即对照),采用顶盖埋管法测定土壤矿质N含量及净N矿化速率,研究土壤动物对N矿化季节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NH+4-N、NO-3-N、土壤总矿化N(TMN)含量均呈显著的季节变化(P<0.05),驱除线虫和所有土壤动物显著降低了不同季节的土壤NH+4-N、NO-3-N和TMN含量,但并没有改变它们的季节变化基本趋势。3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NH+4-N含量的季节变化均表现为夏>秋>春>冬; 对于NO-3-N和TMN含量的季节变化,杨树林和杨农复合林均表现为夏>秋>春>冬,而农田则表现为秋>夏>春>冬; ②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净N矿化速率季节差异显著(P<0.05),杨树林和农田的净N矿化速率最大值出现在秋季(分别为0.25、0.29 mg/(kg·d)),杨农复合林净N矿化速率最大值出现在夏季(0.45 mg/(kg·d))。驱除线虫和驱除所有土壤动物显著降低了所有土壤利用类型春、夏、秋季的土壤净N矿化速率(P<0.05),而未改变杨农复合林净N矿化速率的季节变化趋势。驱除所有土壤动物改变了杨树林和农田的净N矿化速率的季节变化趋势,杨树林和农田驱除所有土壤动物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夏>秋>春>冬,而对照表现为秋>夏>春>冬。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季节和驱除土壤动物处理对净N矿化速率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1),表明驱除土壤动物可能会影响净N矿化速率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生态安全型火山渣净化石油类污染地下水,考察该过程中与水化学因子(Fe2+,Fe3+,Mn2+,SO2-4,NH+4,Ca2+,Mg2+,NO-3,NO-2等)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在火山渣吸附水体总石油烃(TPH)过程中,与Mn2+,SO2-4,Ca2+,NH+4的质量浓度无关,与Fe2+,Fe3+,Mg2+,NO-2的质量浓度呈负相关,与NO-3的质量浓度呈正相关;对Ca2+的去除率为42%~56%,对SO2-4,Mg2+,NH+4的去除率为60%~80%,对Fe2+,NO-3的去除率大于80%,对Fe3+,Mn2+,NO-2的去除率均大于95%.  相似文献   

16.
利用1mol/L 盐酸和1mol/L NaOH溶液对粉煤灰进行酸碱改性,将改性前后的粉煤灰加入处理模拟氨氮废水的SBR反应器中,反应器菌源来自于污水处理厂生化池活性污泥,逐渐提高进水NH+4-N质量浓度,检测反应器NH+4-N质量浓度及反应器中污泥质量浓度、优势菌群丰度.实验结果表明,当反应器运行40d,进水NH+4-N质量浓度为861.1mg/L时,R3(添加经酸碱改性粉煤灰)反应器、R2(添加未改性粉煤灰)反应器、R1(未添加粉煤灰)反应器NH+4-N去除率分别为100%,98.76%,91.87%;利用蛋白质质量浓度间接表征三个反应器中的污泥质量浓度,R3反应器中蛋白质质量浓度最高为829.08mg/L,R2次之为789.37mg/L,R1最小为154.2mg/L.此外,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R3反应器中硝化菌和亚硝化菌群丰度均高于R1,R2反应器中菌群丰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