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徐长卿挥发性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对徐长卿根挥发油的成分进行分析,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相对百分含量。徐长卿根挥发油中主要成分是丹皮酚(90.00%),对羟基苯乙酮(8.32%)。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云南产截叶铁扫帚不同药用部位挥发油成分。方法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截叶铁扫帚中地上和地下部位的挥发油成分,通过GC-MS技术进行定性研究,确定化学成分名称及其相对含量。结果从截叶铁扫帚地上部位鉴定出53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73.10%,主要包含酮类(23.41%)、醇类(17.6%)、烃类(11.81%)等;地下部位鉴定出19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5.27%,主要包括醇类(62.77%)、酯类(8.57%)等,发现两者共有成分7种。结论截叶铁扫帚地上和地下部位挥发油主要成分分别是酮类和醇类,挥发油种类与含量差异较大,可为今后进一步开发利用截叶铁扫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GC-MS联用技术结合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HELP)对大茴香和小茴香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此外,程序升温保留指数用来辅助定性.共定性出17种挥发性化学成分,其中大茴香13种,小茴香11种,分别占二者挥发油总相对含量的89.43%和99.53%.共有组分7种.大茴香和小茴香的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茴香烯,含量分别为70.72%和85.82%.  相似文献   

4.
不同产地牡丹皮中丹皮酚和芍药甙含量的HPLC法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RP-HPLC方法建立了测定牡丹皮中丹皮酚和芍药甙含量的方法.色谱条件:C18色谱柱;丹皮酚测定所用流动相为甲醇—水(50∶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4 nm,;芍药甙测定所用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18∶8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0 nm.结果:丹皮酚和芍药甙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36-2.2μg/L和0.042-1.060μg/L,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30%和98.21%,RSD分别为0.97%和0.64%.本方法简便、快捷、重现性好.用本方法对不同产地的牡丹皮中丹皮酚和芍药甙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牡丹皮中两种成分明显正相关,其中四川牡丹皮中两种成分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毒草小花棘豆的地下与地上部分生物碱成分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小花棘豆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中生物碱主要成分种类和含量的异同.采用酸碱法提取,LC-MS法检测生物碱成分.分别获得了小花棘豆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总离子流图和主要成分准分子离子的质谱数据.结果表明,小花棘豆地下部分含有生物碱成分,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主要生物碱成分的种类和含量略有不同,地下部分至少比地上部分多2种生物碱成分.  相似文献   

6.
2-羟基-4-甲氧基苯乙酮(丹皮酚),因其特殊的结构而具有显著的药理活性,常被作为先导物用于构建多种衍生物.综述了在丹皮酚中的羰基、酚羟基、乙酰基中的α甲基、苯环等活性位点上进行反应来制备丹皮酚衍生物,重点讨论了丹皮酚衍生物的合成过程和产物种类,简单论述了其药理活性,以期为丹皮酚在有机合成中的精细化深加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斑鸠柞作为民间食物原料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较高的药用价值.该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斑鸠柞叶挥发油,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对相对质量分数大于0.50%的成分进行了鉴定,共鉴定出20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9.57%.挥发油主要成分为1-辛烯-3-醇,占总油量的38.17%,其余分别为芳樟醇(11.73%)、苯并噻唑(9.41%)、5-甲基糠醛(6.85%)、松油醇(6.79%)、叶醇(5.49%)、苯乙醛(4.01%)、2-己烯-1-醇(2.93%)、2-羟基-5-甲基苯乙酮(2.65%)、正己醇(2.24%)等.  相似文献   

8.
丹皮酚是从中草药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根皮、徐长卿(Pycnostelma paniculatum K.Schum)的全草中分离得到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临床上主要应用于抗炎活性方面。目前丹皮酚的药理作用以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较为迅速,主要集中在抗炎、神经保护、抗肿瘤和防治心血管疾病等方面。通过查阅近几年丹皮酚的相关研究,并对其药理作用及机制进行阐述,以期扩大丹皮酚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GC/MS法分离检测荆防散、单味药荆芥和防风的活性挥发油成分,采用交互移动窗口因子分析法(AMWFA)对药对与单味药活性挥发油成分的共有组分进行解析、定性,采用总体积积分法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荆芥、防风和荆防散鉴定的化合物数目分别为36,29和42个,定性组分含量分别占荆芥、防风和荆防散挥发油总含量的81.80%,82.62%和85.98%;荆防散与荆芥、防风的共有活性组分分别为22和14个;荆防散的挥发油成分主要来自荆芥.  相似文献   

10.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马桑叶和茎中的挥发油,并采用气-质联用(GC-MS)方法对挥发油中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出了马桑叶和茎中的挥发油成分中的20及26种化合物,马桑叶挥发油中所鉴定出的主要成分为二苯胺和邻苯二甲酸异丁酯,含量分别为10.22%和10.07%.马桑茎挥发油中鉴定出的主要成分也为二苯胺和邻苯二甲酸异丁酯,但含量与马桑叶中不同,分别为1.61%和1.05%.  相似文献   

11.
闽楠果皮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闽楠果皮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果皮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从检出的87种成分中鉴定出55种,所鉴定成分占总挥发油量的74.42%,其主要化学成分为α-水芹烯(9.18%)、杜松烯(6.41%)、α-石竹烯(6.23%)、(-)-4-萜品醇(4.47%)、大根香叶烯(3.45%)、异龙脑(3.34%)、(-)-桉叶烯醇(3.28%)、(-)-α-桉烯(3.24%)、1-石竹烯(3.10%)、樟脑(2.76%)、(-)-可巴烯(2.63%)、乙酸龙脑酯(2.61%)、2-β-薄荷二烯(1.90%)、β-榄香烯(1.32%)、绿花白千层醇(1.25%)、1(5)-愈创木烯-11-醇(1.27%)等。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a(Benth.)Kudo]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MCI柱色谱、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了化合物,并根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分析对其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从独一味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到了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2)、β-谷甾醇(3)、毛蕊花糖苷(4)、红景天苷(5)、咖啡酸(6)、3,4-二羟基苯甲酸(7)、龙胆酸(8)、3,4-二羟基苯乙醇(9)、2,4,5-三羟基肉桂酸(10)、2E-4-羟基己烯酸(11).其中化合物5,8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刺槐花样品微波辅助提取所得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进行分析,按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出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从延安地区刺槐花挥发油中分离出57种组分,鉴定出42种化合物,占色谱峰流出峰总面积的82.01%;鉴定出其中的成分有醇、烯烃、烷烃、醛、酯、酮等十多种化合物,其中烷烃类化合物占色谱峰流出面积的17.40%,烯烃类化合物占色谱峰流出面积的6.74%,醇类化合物占色谱峰流出面积的15.87%,酯类化合物占色谱峰流出面积的12.35%。  相似文献   

14.
滇桂艾纳香茎和叶中挥发性化学成分的HS-SPME-GC-MS 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中草药滇桂艾纳香茎和叶中挥发性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测定其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共鉴定了98种化学成分,茎和叶中各82种。主要挥发成分及含量为:大叶香烯 D(茎:36.59%;叶:40.87%)、香木兰烯(茎:13.20%;叶:17.00%)、顺 α 没药烯(茎:6.06%;叶:7.48%)、β 荜澄茄油烯(茎:4.83%;叶:5.85%)、γ 依兰油烯(茎:2.18%;叶:2.58%)和1,2,4a,5,6,8a-六氢-4,7-二甲基-1-(1-甲乙基)-萘(茎:2.03%;叶:2.55%),它们都为倍半萜类化合物。本实验中发现滇桂艾纳香茎和叶的中倍半萜类化合物含量分别占挥发性成分含量的91.75%和94.52%。  相似文献   

15.
广西产香茅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广西产香茅草[Cymbopogon citratus(DC.)Stapf]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GC—MS—DS)联用技术对挥发油的化学组成进行分析鉴定,确认了其中的39种成分,占挥发油色谱总馏出峰面积的90%以上。广西产香茅油主要化学成分为月桂烯、橙花醛和柠檬醛。  相似文献   

16.
研究河南驻马店产艾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艾叶中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归-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共检出103个色谱峰,鉴定了69个化合物,占挥发油色谱峰总面积的96.01%,其中,茉莉酮和β-紫罗酮为艾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首次鉴定报道.结果表明:河南驻马店产艾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1,8-桉叶油素(28.59%)、龙脑(7.94%)、3,3,6-三甲基-1,5-庚二烯4-醇(6.62%)、4-甲基-1-(1-甲乙基)-3-环己烯-1-醇(6.56%)、樟脑(6.31%)、α-松油醇(3.82%),不同产地艾叶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的种类和相对含量不同.  相似文献   

17.
采用硫酸-甲醇甲酯化方法对珙桐内生真菌Lophiostoma sp.(X1-2)石油醚部位衍生化,运用GC-MS对其衍生物进行分离鉴定,确定石油醚部位的主要成分为达玛烷型三萜和不同长链及不同饱和度脂肪酸,其中化合物1含量最大,达43.95%,而脂肪酸以含18个碳的脂肪酸为主,含量达44.24%.  相似文献   

18.
花梨木挥发性化学成分GC-MS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加醋酸乙酯从花梨木木屑中提取挥发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确认出其中的30种成分,占色谱总馏出峰面积的90%以上。结果显示花梨木挥发性主要化学成分为β-桉叶醇,α-乙酸松油酯,2,6-二叔丁基对甲酚,2-甲基苯并呋喃,3-(1-甲酰-3,4-亚甲二氧基)-苯甲酸甲酯等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