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城市道路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面道路信号交叉口是道路交通安全的瓶颈,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影响着整个城市路网的通行能力。通过对城市道路信号交叉口的分类、影响因素及交叉口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分析,可为已有平面交叉口改建和新建平面交叉口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白雪松 《科技资讯》2012,(9):237-237
城市道路交叉口是道路交通流最为汇集的地段,不仅是道路交通系统的节点,而且城市道路交叉口经常是发生交通问题最为严峻的地方,与整个城市的交通系统是否能够正常运转密切相关。在这种情况下,城市道路交叉口的设计是否可行合理就显得尤其重要,科学的交叉口设计对于城市交通条件的改善以及交叉口通行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从当前我国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缺陷、城市道路交叉口的设计注意事项以及对城市道路交叉口的完善设计分析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能够带来一些实用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道路交叉口交通安全综合评价方法,分析了交通事故安全评价法和交通冲突安全评价法,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交叉口的实测数据,对评价模型进行参数标定. 通过数据回归,建立了交通事故-交通冲突关系模型,引入交通危险性系数来评价交叉口的交通安全水平. 研究结果表明交通危险系数法不依赖于交通事故统计数据,适用范围广,可综合评价交叉口交通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4.
结合微观交通仿真技术、道路交通事故预测模型(HSM)、尾气排放模型(CMEM)、机动车噪声排放和衰减模型以及道路交通外部成本,实现了对信号交叉口在有左转待行区和无左转待行区条件下的动态交通仿真;从通行效率、燃油消耗、交通安全、空气污染、温室效应以及噪声污染六个方面评价左转待行区对信号交叉口综合效益的影响。最后,将方法应用于广州市典型干路交叉口。结果显示,建设左转待行区后交叉口平均综合成本下降了近25%。左转待行区虽能够有效提高交叉口行车效率,但是会导致该区域的尾气、噪声污染加剧。因此,提出的评价方法可以有效、全面地评估左转待行区,为城市交叉口优化改造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缓解干线道路交通拥堵问题,对于解决城市道路交通问题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综合考虑主路上下游交叉口和支路对系统的影响,针对车辆加减速延误、车辆停车延误、非协调相位的车辆延误三部分对干线道路协调相位进行讨论。建立了交叉口总延误模型,并通过遗传算法对延误模型进行求解,验证模型可行性。以期对交叉口延误研究提供一定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在道路交通信号控制的效益评价方面缺少统一标准,各地对交叉口信号控制效益的评价主要通过经验判断,缺少量化分析.首先,总结分析了国内外现有研究的各类交通信号控制评价指标及方法,在此基础上,综合选取交叉口关键车道排队长度、平均行车延误和绿灯利用率等指标,并针对高峰、平峰等不同时段的评价目标设置各项指标权重.然后,采用加权平均法综合计算交叉口信号控制效益指数,依据指数值确定对应的效益等级.最后,选取无锡市梁清路与隐秀路交叉口进行实地评测应用.结果显示,采用本文方法进行交叉口信号控制效益评价,实现了各项指标的量化分析,评价结论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市交通事故数量不断增加,城市道路拥堵状况越发严重。人们逐渐意识到有序的道路交通秩序不但能够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的数量,也能减轻交通事故所带来的各种损失。防御性驾驶培训能够有效提高驾驶员对危险的识别能力和反应能力,从而有效地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率。本文通过对防御性驾驶驾驶理念进行分析,结合我国的实际状况,深入研究了开展防御性驾驶培训对于改进道路交通秩序,缓解城市交通问题所能起到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置情况,提出一种以关键绩效指标(KPI)体系为基础的交通设施有效性评价模型.首先通过鱼骨图法确立评价指标体系;其次根据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结合反木桶原理筛选关键绩效指标,利用模糊理论得到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设施有效性的综合评价值;最后以福州大学周边交叉口为例,对其交通设施设置情况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城市道路交叉口电动自行车左转安全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合运用基于录像数据采集方法与电动自行车运行轨迹提取方法,对城市道路信号交叉口左转电动自行车行驶的横向位置分布规律、纵向蛇行运动轨迹展开较为系统的数据分析,为我国道路交叉口交通设计改善、降低交通事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
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是一个受各种因素影响的复杂的系统问题,受不同的驾驶员特性、汽车性能、道路条件及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对速度的分析应该从实际的行驶环境出发,结合车辆行驶轨迹和其他事故致因系统分析。本文通过实车试验的方法对设置纵向减速标线的山区城市道路交叉口路段和未设置标线的对比路段的交通流量、区间速度、驾驶员瞳孔指标和轨迹横向偏移量等试验数据进行采集,再结合山区城市道路交叉口处的交通特性和道路基本参数等数据,分析试验路段的交通流特性、驾驶员生理行为指标和轨迹规律。试验表明:在城市道路交叉口设置纵向减速标线后车辆在试验路段和对比路段的偏移量分布频率最大值42.62%和38.18%在(0.5,1]区间内;在山区城市道路交叉口段设置纵向减速标线可以提前警告驾驶员控制车速等有利的影响,提高交叉口行驶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城市道路条件与交通事故率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相似文献   

12.
交通事故与公路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山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特征进行分析以及对山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发生数量和伤亡情况的统计分析,运用综合事故率法建立了危险度模型,提出了交通事故数、事故严重程度和事故原因等因素的量化方法,并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影响因素的权重.最后,运用该模型对成渝高速公路重庆段存在的危险路段进行了科学识别.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所需要的参数比较容易获取,可操作性强.计算结果可为山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为了提高道路通行能力,许多道路必须扩建,而施工区广泛存在于路段和交叉口区域,城市道路施工区将改变车道的宽度,对车辆的正常行驶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大量排队和交通延误.针对城市路段施工区的交通流和交通延误进行了仿真,研究施工区域环境中不同因素对车辆延误的影响、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到达率,分析了受施工区影响的入口交通延误的特征,施工区的尺寸与位置等因素对路段施工区交通延误的影响,提出了基于社会力模型的城市路段施工区交通延误分析方法,并考虑了路段施工区长度、施工区宽度、大型车比例将对路段施工区的交通延误和平均通行速度产生显著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基于社会力模型的施工区交通延误计算方法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基于分析结果可制定合适的交通管理措施,减少路段施工区的交通拥堵降低延误和事故率.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公交车单车正面碰撞事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选取英国2014-2018年速度不高于30mph/h的公交车在城市交叉口范围内发生正面碰撞的数据,建立离散选择模型—有序logit模型,从公交车驾驶员特征、车辆特征、道路特征、环境特征和事故特征方面分析影响致命事故、严重事故和轻伤事故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在90%的置信水平下,事故严重程度与驾驶员性别、年龄、车辆意图、车龄、车辆状态、车辆是否离开车行道、事故是否发生在工作日、路面情况、是否信号控制、光线情况、警察是否在事故现场、事故发生位置、碰撞设施这些因素显著相关。研究结果可使交通管理者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公交车事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准确预测交通事故风险概率是实现隧道内交通安全主动管理的先决条件。本文从交通状态和驾驶员行为2个方面分析影响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提出“不规则行为率”作为特征变量。对特征变量显著性检验,选用Logistic概率模型构造城市隧道事故率预测模型,并提出利用ROC曲线寻找阈值的方法。最后基于实测的青岛胶州湾隧道数据进行实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阈值确定为0.36较为合适,此时基于不规则驾驶行为的事故率预测模型准确度为78.4%,能够较为准确预测隧道内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研究成果可以为智能交通安全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重,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交通事故影响最为显著.本文以两起典型交通事故为例,对事发路段通行能力进行研究.结合交通事故中的实际情况,建立交通波理论模型,用MATLAB软件对交通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到事故所处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变化的折线和拟合曲线图.通过对比分析,得到两种典型事故中实际通行能力的变化情况,并对通行能力变化原因进行了详细阐述和科学评价.因此,文中的研究方法和结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为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交通冲突技术的交叉口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冲突技术是交通领域新兴的一种非事故统计技术,文章采用该技术,以典型时段冲突数与当量交通量的比值作为评价标准,对城市交叉口的安全状况进行定量评价,结合混合模糊聚类算法进行聚类分析,得到镇江市镇大公路上8个交叉口安全评价结果;结果符合实际情况,表明该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9.
道路交通事故是现代社会的一大公害,本文从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诱发因素,提出了降低和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确保行车安全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