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研究目的:研究蝶豆花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及其对酮康唑(KET)诱导雄性大鼠睾丸损伤的保护作用。创新要点:对蝶豆花提取物保护酮康唑引起的雄性动物睾丸损伤进行研究,为减轻抗真菌药物酮康唑的生殖毒性提供理论依据和解决途径。研究方法:采用2,2-二苯基-1-苦肼基自由基(DPPH)分析法和亚铁还原能力实验法(FRAP)来测定蝶豆花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在为期28天的动物试验中,前21天为预防期,第21至28天为KET诱导期。整个试验期中,对雄性大鼠进行蝶豆花提取物(0、50、100mg/kgBW)灌胃饲养;在诱导期,同时腹腔注射KET(100mg/kg BW)。试验结束后,测定睾丸、附睾和输精管以及精囊的重量、血清睾酮水平、精子浓度、组织结构、睾丸的直径和睾丸酪氨酸磷酸化水平。重要结论:蝶豆花提取物具有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和较高的还原能力,其在100mg/kg BW下对雄性大鼠生殖系统无毒。50、100mg/kg BW蝶豆花提取物能改善KET引起的生殖器官重量下降、血清睾酮水平和精子浓度,降低KET引起的睾丸损伤。与其他组相比,100mg/kg BW蝶豆花提取物能显著提高睾丸中50-kDa的酪氨酸磷酸化蛋白的表达。由此可见,具有抗氧化活性的蝶豆花提取物不会损伤雄性生殖系统,而且具有保护KET诱导大鼠睾丸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将60只wistar大鼠糖尿病造模完成后随机分成4组,即对照组(CON)、α-硫辛酸(LA)组、游泳训练组(SEX)和α-硫辛酸+游泳训练组(SEX+ LA)进行训练,训练结束后,检测大鼠心肌线粒体呼吸功能、氧化磷酸化蛋白表达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以便对游泳训练及联合补充α-硫辛酸对Ⅱ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线粒体的保护作用的内在影响机制进行探索.结果显示:α-硫辛酸和游泳运动均可以显著性改善糖尿病引起的3态呼吸水平、呼吸控制率及磷氧比值降低(P <0.05);联合作用在提高3态呼吸及降低4态呼吸方面存在增强作用(P<0.05).在对氧化磷酸化蛋白表达的影响方面,α-硫辛酸可有效提高complex Ⅰ、Ⅲ蛋白表达;游泳训练具有和α-硫辛酸相似的作用效果,且能显著性地上调complex Ⅳ表达水平(P<0.05),联合作用在提高complexⅠ、Ⅲ蛋白表达水平上存在加强作用(P <0.05).在降低组织氧化应激水平方面,各种干预方式均可降低ROS含量,提高抗氧化蛋白SOD和GSH-Px水平(P<0.05);联合作用方式在降低ROS,增强SOD水平上有叠加作用(P<0.05).以上结果说明,游泳训练及联合补充α-硫辛酸可能通过对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进一步降低ROS对呼吸链复合物及膜结构的损伤而实现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增强.  相似文献   

3.
灯盏乙素对大鼠肝线粒体氧化损伤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Fe^2 -Vc损伤体系诱导大鼠肝线粒体氧化损伤,并研究了灯盏乙素的抑制作用,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膜蛋白巯基含量及线粒体肿胀度,利用荧光染料Rhodamine123对线粒体进行标记,跟踪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研究发现20-50μmol/L的灯盏乙素能抑制MDA的生成并促使膜巯基含量下降,对线粒体肿胀和膜电位的降低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关系,结果表明灯盏乙素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能抑制活性氧诱导的线粒体氧化损伤。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硫酸铍(BeSO4.4H2O)致小鼠肾脏氧化损伤的作用。方法将36只6周龄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每组12只,对照组用灭菌生理盐水(0.9%氯化钠溶液)按0.1 mL/10 g(体质量)隔天腹腔注射,低、高剂量组分别以1mg/kg BeSO4.4H2O和2 mg/kg BeSO4.4H2O生理盐水溶液隔天腹腔注射染毒,连续染毒4周。采集血液测定血清肌酐及尿素氮含量;计算肾脏脏器系数,采用差速离心法制备肾脏线粒体悬液,检测肾线粒体中活性氧(ROS)、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硫酸铍暴露小鼠肾脏脏器系数显著降低,血清中肌酐及尿素氮含量明显升高(P<0.05);硫酸铍暴露小鼠肾脏线粒体活性氧(ROS)、脂质过氧化终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SOD、GSH-Px活性受到明显抑制(P<0.01)。结论硫酸铍可以抑制肾组织线粒体抗氧化系统导致小鼠肾脏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5.
黄芩甙的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以Fe^2+-H2O2和NADPH-Fe^2+作为氧自由基生成系统造成大鼠肝线粒体脂质过氧化,研究了黄芩甙对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生成的抑制作用,以乙酰氨基酚和四氯化碳分别诱导脂质过氧化损伤,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活性,肝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肝中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研究了黄芩甙对这些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芩甙对大鼠肝线粒体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的生成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山莨菪碱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形成过程的影响。方法:采用二甲基亚硝胺腹腔注射建立SD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低、中、高剂量预防组于造模的同时分别给以山莨菪碱0.5、1、2mg(kg·d)腹腔注射,直至造模结束(4周)。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分别以2、4、8mg(kg·d)的剂量腹腔注射,持续8周。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纤维化标志物透明质酸(HA)和层粘连蛋白(LN),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结果:不同剂量预防组和治疗组LN和HA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1),且各预防组LN和HA水平均显著低于相应的治疗组(P〈0.05,P〈0.01)。肝组织HE染色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预防组和治疗组肝组织汇管区面积明显减小,炎症程度减轻,纤维组织减少,肝细胞排列相对整齐。结论:山莨菪碱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有抑制作用,可用于肝纤维化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蕨菜黄酮对注射四氧嘧啶大鼠肝脏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血清中SOD活性的影响。方法:用一定浓度四氧嘧啶分两次腹腔注射大鼠,然后将大鼠分成三组:四氧嘧啶组;低剂量组,每天灌胃100mg.kg蕨菜黄酮;高剂量组,每天灌胃300mg.kg的蕨菜黄酮。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法)测定大鼠肝组织中丙二醛(MDA)的相对含量以及改良的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大鼠肝组织和血清中SOD活性。结果:蕨菜黄酮能显著降低注射四氧嘧啶后大鼠肝脏中MDA含量(P<0.05),但对肝组织中SOD活性影响不显著;高剂量组血清中SOD活性相对四氧嘧啶组显著降低(P<0.05),达到空白对照组水平。结论:饲喂蕨菜黄酮对改善机体代谢的合成,促进肝组织细胞的正常生长,具有显著清除体内氧自由基,增强机体抗氧化功能,提示有延缓衰老的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胆总管结扎法制备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对田基黄总黄酮抗大鼠肝纤维化作用进行了研究。从造模首日起,灌胃给药,每天给予田基黄总黄酮(9、18、36 mg/kg)1次,4周后,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TNF-α水平及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羟脯氨酸(Hyp)的含量及MMP-1、TIMP-1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田基黄总黄酮能显著降低胆总管结扎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TBIL、DBIL、ALT、AST、PCⅢ、HA、LN的水平、肝组织中Hyp的含量和TIMP-1蛋白的表达,说明田基黄总黄酮具有良好的抗胆汁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此外,田基黄总黄酮也能提高肝组织SOD、GSH-Px的活性,降低肝组织MDA及血清中TNF-α的含量。田基黄总黄酮可抑制胆总管结扎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形成,其抗肝纤维化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及抗TNF-α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9.
壳寡糖及其衍生物对CCl4诱导的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壳寡糖(COS)、氨基葡萄糖(GlcNH2)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GlcNAc)对CCl4诱导的雄性昆明种小鼠肝毒性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 小鼠腹腔注射CCl4(20mg/kg体重)24h后,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明显提高,引起肝脏脂质过氧化反应,巯基含量降低,总抗氧化能力(T-AOC)减弱,诱发基因毒性. 提前连续12天分别灌胃给予COS,GlcNH2 和GlcNAc(1.5g/kg体重)能够显著诱导金属硫蛋白(MT)的表达,体内的抗氧化防御系统随之增强以抵抗CCl4诱导的氧化损伤. 血清AST和ALT活性明显降低,肝脏丙二醛(MDA)生成被抑制,巯基含量,T-AOC明显恢复. 但是,从DNA电泳结果反应出的基因毒性并未减轻. 实验结果证明,提前给予COS,GlcNH2和GlcNAc对CCl4诱导的小鼠肝损伤能够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其中,GlcNH2的作用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治疗牛、羊等家畜肝片吸虫病药物N-(3,6-二甲基-4-苯甲酰基)苯基-2-羟基-3,5,6-三氯苯磺酰胺化合物的杀虫阔恶性循环, 采用氧电极法,测线粒体呼吸过程中磷的变化以及测量ATP酶活性等方法研究其对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反应的解偶联活性等结果表明:标题药物化合物是较好的解偶联剂,其解偶联活性与已商品化的抗肝片吸虫药物化合物N-(2,4,5-三氯)苯基-2-羟基-(3,5,6-三氯)苯磺酰胺  相似文献   

11.
对怀牛膝幼苗施加不同浓度的吲哚丁酸(IBA),研究IBA对其幼苗生长及谷胱甘肽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结果显示:1.0mg/L IBA能同时显著提高怀牛膝叶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活性及蛋白质含量(P<0.05),并能促进其幼苗株高、根长和根干重的增加.结论:1.0mg/L IBA促进了牛膝幼苗的生长,提高了叶片中谷胱甘肽抗氧化酶系统的活性及蛋白质含量,有效的增强了植株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12.
两种不同给药途径对松针提取液抗突变效应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腹注和灌喂两种给药方式,研究了松针提取液对环磷酰胺诱发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形成率的影响,以观察松针提取液的抗突变效应以及给药途径对抗突变效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松针提取液的二种不同给药方式对环磷酰胺的致突变性均有抑制作用,使微核率显著下降,与环磷酰胺组相比,经统计学处理有极显著性差异(P<01),但松针提取液抗突变效应并非剂量越大,效果越佳,只有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才能显示出最佳抗突变效应。亦即剂量与微核率只有在一定剂量范围内才呈现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9842(p<0.05)及r=—0.9782(p<0.05)。两种不同给药方式对松针提取液的抗突变效应,经x2检验无显著影响(x2=4.370,xh=7.815,x2<xZ。。),实验结果还提示,松针提取液在低剂量时不呈现致突变效应,但灌喂或腹注达一定剂量时却有一定的致突变性,因此在利用松针提取液进行肿瘤防治时,选择适当剂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熊去氧胆酸(UDCA)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昆明种小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联苯双酯组(200mg/kg)、熊去氧胆酸低剂量组(UDCA-L(30mg/kg)),熊去氧胆酸中剂量组(UDCA-M(60 mg/kg))、熊去氧胆酸高剂量组(UDCA-H(120 mg/kg))。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灌胃给药,1次/d,连续10 d,灌胃容积为0.2 mL/10g。每日灌胃给药30 min后,除正常对照组灌胃等容积的蒸馏水外,其余各组小鼠均灌胃35度二锅头白酒16 m L/kg,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10 d后,观察小鼠肝脏、脾脏系数、检测血清ALT、AST,肝组织SOD、GSH、MDA、NO的水平。HE染色,观察肝病理变化。结果 UDCA各剂量组均可降低小鼠脾脏系数和血清ALT、AST活性,升高肝组织SOD、GSH活性,并降低肝组织MDA和NO含量(P 0.05或P0.01)。结论 UDCA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灌胃染毒的方法研究了微囊藻毒素对小鼠抗氧化系统的毒性.结果显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第4周升高,过氧化氢酶活性在第3周和第4周下降,表明微囊藻毒素处理后导致H2O2积累,使得氧化损伤加强.谷胱甘肽含量从第2周开始出现明显下降.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在第4周时发生显著性升高,提示微囊藻毒素和谷胱甘肽结合的速率增高,从而加快了肝组织对微囊藻毒素的清除.本实验结果说明抗氧化系统在微囊藻毒素的解毒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顺铂损伤的小鼠模型,通过测定小鼠的体重增长率、肝脏指数以及SOD活力等肝组织抗氧化指标,探讨在注射顺铂前后给予融合蛋白PTD-SOD对顺铂导致的肝脏损伤的保护效应.在注射顺铂后马上注射融合蛋白PTD-SOD的对顺铂导致的肝脏损伤保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胃癌细胞中硒分布,含量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电镜放射自显影,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硒在胃癌细胞中的分布和含量,光谱法测定细胞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表明亚硒酸钠主要作用于胃癌细胞的线粒体和细胞核,对线粒体DNA,细胞核DNA的复制和基因表达均有一定的作用,在亚硒酸钠处理的胃癌细胞中,随着硒含量的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也提高,从而阻止了线粒体中的脂质过氧化反应,使线粒体结构与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7.
富硒蚯蚓含硒蛋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蚯蚓作为药用在我国已有二千多年历史。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以蚯蚓配伍的药方就有40多种,用蚓粪配伍的药亦有21种。蚯吲和蚓粪也可作为兽药,治疗猪气管炎、仔猪白痢。此外,欧洲出版的百科全书也有蚯蚓作药的记载。近十年来经过毒性试验表明蚯蚓无毒和无副作用。蚯蚓体腔液中认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和特殊的酶,食后能促进皮肤新陈代谢,变得细嫩并富弹性。  相似文献   

18.
探索半胱胺(Cysteamine,CS)对小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按50 mg/kg和100 mg/kg 体重半胱胺盐的配比浓度灌服小鼠,采用试剂盒分别检测血浆、肝脏和大脑中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结果显示:SOD水平在三种组织器官中,均出现明显升高,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只在血浆中含量发生了明显的上升变化,肝脏和大脑中无影响;至于丙二醛这种脂质过氧化的产物,在三种组织器官中均呈现相似的变化规律,其含量显著性降低.以上结果表明:CS能改善小鼠抗氧化指标水平,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饲料中微量元素铜水平对方格星虫(Sipunculus nudus Linnaeus)稚虫生长及体组成的影响,探索饲料中铜元素的最佳含量。【方法】通过给方格星虫稚虫投喂不同铜水平(2.7 mg/kg,7.5 mg/kg,11.2mg/kg,19.8mg/kg,30.4mg/kg,52.1mg/kg)的饲料56d,研究微量元素铜对方格星虫的成活率、增重率(Weight gain rate,WGR)、特定生长率(Specific gain rate,SGR)、体组成成分的影响。【结果】饲料中的微量元素铜水平对方格星虫稚虫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中铜含量的提高,方格星虫稚虫的SGR和WGR都呈先上升后下降,之后再上升的趋势,当饲料铜含量为11.2mg/kg时,方格星虫稚虫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达到最大值。饲料铜水平对方格星虫稚虫的成活率、体组成成分没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基础饲料中铜的适宜添加量为7.5~11.2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